董闹闹 云南土特产 云南十八怪蜜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5 04:50:12

一.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云南当归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全当归补血活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

二.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宝洪茶

宝洪茶是从唐末引栽宝洪寺内的千年古茶树选育繁殖而成的特异小叶绿茶种,成茶采摘于高原宝洪山(1850米以上海拔)茶园优质鲜叶炒制而成的传统历史名茶。本茶“清香扑鼻,饮后唇边留香,滋味鲜醇”,素有“屋内炒茶满院香,院内炒茶院外香,一人泡茶满屋香”的留世名传。

主要养份和维生素高于同类茶的独特品质,蛋白质19.1%、氨基酸4.7%、茶多酚25.04%、咖啡碱4.75%、维生素0.82%。1933年征展参加美国农博会获“十里香茶”之称,1980年评为云南省高香型名绿茶品质第一名,1982年评为云南省名优茶,1985年南京全国名茶品种评审会,评为名优优良品种,载入中国茶经《名茶绿》,2002年中国云南思茅春茶交易会名茶评比,获中国云南金奖名茶。1993年10月注册商标为宝洪牌茶叶。

三.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牛干巴

云南牛干巴:始于元代。上等牛干巴,肉厚、膘壮、色深,外干而内柔软,咸度适中,可保存二三年。按肌肉部位,以饭盒(即股四头股)、里裆(即股薄肌)、弯刀(即股二头肌)、碓嘴(即半腱肌)所制干巴质量最佳。其食用方法甚多,可煎、炸、蒸、炒均可,以切成薄片,经油炸脆,挂糖醋汁,淋花椒油而成的风干牛肉,色泽红亮,肉质酥脆,五味俱全,香气醇浓,为云南风味佳肴。


四.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路南挑花主要产品有背包、桌布、窗帘、服饰等。挑花手法多样,有单面挑、双面挑;有素色挑,有新色丝线挑花。有的产品有挑,有绣,有补,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现了撒尼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昆明)

五. 云南省 迪庆 迪庆黄牛

迪庆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云南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

外貌特征:体型偏小,体躯路短,被毛黑色或黄褐色居多,头窄长,角呈立角形,颈薄而细长,耆甲较平,前胸深窄,尻窄而倾斜,尾细长,四肢短细,关方明显,乳房较小,0短。

品种性能:成年公牛体高为102.1厘米,母牛为97.6厘米米;体重分别为212.9干克和185.5千克。泌乳期220~250天,泌乳量为416~480千克,含脂率为5.7%。公牛屠宰率为46.3%,净肉率为32%,骨肉比1﹕2.4。母牛立别为54.7%、37.29%,1﹕2.4。母牛繁殖率为78.3%,犊牛成活率为76.4%。

六. 云南省 丽江 宁蒗县 海棠

海棠是丽江的一道风景,海棠春观花、秋采实,既美化了环境 ,又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丽江植种海棠,由来已久,晚清纳西族诗人和松樵在《丽江杂咏》一诗中赞道: 海棠古树 簇城南, 照影红沉白马潭。 时有游人三五聚, 树边花下坐清谈。和松樵的诗,活脱脱勾画出了丽江海棠花开时节的美好风景,今天读来,依然亲切怡人。

丽江海棠有三种类型,一为木瓜海棠,又名贴梗海棠,主要是庭院美化、意在观花、花谢后结出的果实是木瓜而非海棠果;次为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子母海棠、小海棠果,西府海棠枝条畅密,树态峭立,叶绿花香,花开重瓣,着果艳甜;再是垂丝海棠,树姿婆娑,花枝细长下垂,有单瓣,重瓣两种,花色娇媚,形似小莲,是海棠花中名品。后两种海棠以丽江、拉市最多,都是春花秋实,美不胜收。丽江海棠果多制成干品出售,有散装、袋装,纳西语叫多利久补,是治肾炎、糖尿病的药食兼用的干果,尤其适宜不善服药的儿童食用,既吃了水果,又治疗了疾病。

七.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里生长的一种青嫩的竹笋,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状晾晒成干菜(独龙语称“美皓”),食前以热水浸泡,常用来炒肉食和做汤料,味鲜美爽口。制成的酸笋是将鲜笋剁碎,舂打至绵软,密封在竹筒里,用芭蕉叶封口,放在有细小泉溪处淋滴,数天后发酵变酸,取出晾干做酸竹汤,去暑解渴,是夏季适宜的汤食。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画毡

画毡是剑川白族特有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于上兰、马登、弥沙等地。其工艺过程是由画师用木笔蘸面糊在白羊毡上作画,然后放进盛有茜草等植物颜料的大锅内煮沸浸染,凉干后剥去面痂,稍加整修即可。画毡图画古朴大方,有鱼跃龙门、麒麟送子、公鸡报晓等,还有花卉鸟兽等变形的白族民间图案。画毡是山区青年婚嫁的必备嫁妆,有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而备受喜爱。

九.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三道茶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待客的独特礼俗。据说,这“三道茶”是白族人家接待女婿的一种礼节

而品茶,作为一种艺术,早在唐代的《蛮书》中就有记载,一千多年前的南诏时代,白族就有了饮茶习惯。随着生活的发展,它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成了白族待客的独特礼俗。到了明代,以茶待客成了白族人民的礼节

当年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节所感动。在他的名著《徐霞客游记》中,对白族的这种品茶方式有过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

白族三道茶,以前,一般由家中或族中长辈亲自司茶。现今,也有小辈向长辈敬茶的。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第三道茶,称之不“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大理)

十.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千张肉

原料:

带皮五花肉、姜葱、料酒、盐、酸菜。

做法:

1、做云南千张肉要选择大块的带皮五花肉,至少要有七八厘米的宽度,把五花肉放沸水里,加姜葱、料酒、盐少许煮至七八层熟捞出稍放凉,在肉的表层均匀的抹上一层蜂蜜。

2、锅上火放油适量,油五层热时把抹过蜂蜜的五花肉下锅走红,走红是个技术活,关键是火力的控制,因为蜂蜜比较抢火,稍不注意油温过高就会使肉面漆黑,影响成菜的效果,尤其是肉皮部份要多加注意。

3、待整块肉均匀的上好色后,捞出放凉切成大薄片整齐的铺在碗底。咸烧白是抹酱油或糖色上色的,但我觉得上色效果不如抹蜂蜜红亮,麦芽糖上色效果应该也不错,还没试过,以后试试麦芽糖上色效果如何。

4、千张肉打底料是用的干制酸菜,我们叫做干腌菜。干腌菜以腾冲出产的最为出名,但现在市场上不多见卖。取干腌菜适量用水浸泡清洗干净,挤干多余的水份,锅上火油热后,下干腌菜小炒一会,加白糖、酱油、盐调色调味,定好味后加小量水煮。待水收干,把炒好的干腌菜铺在肉上,上笼大火蒸40分钟左右,千张肉就做好了。

云南千张肉

备注:

干腌菜是酸甜味的,特别能吸五花肉的油脂,而且酸能克肉腥,千张肉看上去大片大片的肥肉有点吓人,其实入口化渣,并不腻人。我最喜欢吃千张肉里的干腌菜,特别是千张肉底的汁水特别的下饭。学会了千张肉,咸烧白、梅菜扣肉换换打底料,就可以一股脑儿全做出来。

喜欢吃酸菜,更喜欢用干腌菜做的千张肉。

千张肉初一听菜名难免会被吓到,莫非有一千张肉不成?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类似的菜名还有千层糕、千层饼,小小一个菜名也充满了数字的情趣。

千张肉起源于何时不可得知,上网查了下荆楚风味的湖北菜也有千张肉这道菜,做法也基本类似,以“咸鲜”味为本,讲究嫩、柔、滑、爽,弄不好云南千张肉是由入滇的湖北人传入的可能性也极大。

云南千张肉,四川咸烧白,沿海一带的扣肉,做法大同小异。咸烧白是用芽菜打底,加豆豉、泡椒蒸至而成;沿海的扣肉以梅菜扣肉为代表是用梅菜打底蒸至而成;云南千张肉是用干制的酸菜蒸至而成;它们的区别仅仅只是打底的材料有所差异,制作方法基本相同,所以说学会其中一道就可以举一反三,做出三道菜来。

董闹闹土特产董小闹东北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