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特产种草记 成都土特产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1 10:44:48

一. 湖北省 武汉 硚口区 谈炎记水饺

谈炎记水饺,1920年创店,制作风味水饺(混沌、抄手),皮薄、馅嫩,配料齐全。有冬菇水饺、广米水饺、虾仁水饺等花色品种。( 武汉)

谈炎记鲜肉水饺是武汉传统风味小吃.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 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

90多年前,汉口有位姓谈的食贩,改进了馄饨工艺,创造了与众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的谈家水饺。谈炎记水饺具有形美、皮薄、馅嫩、汤鲜,食之爽心润腹,余香满口的特点。 它之所以做的这样好,关键是坚持“八严”:

一是选料严,专选肥瘦适宜的猪前腿肉和黄牛腿肉;

二是制馅严,肉要洗净沥干,筋络要清除干净,馅要剁得细腻均匀;

三是制皮严,面要和上劲,条要出均匀,皮要反复压,四方都标准;

四是包制严,收口不轻不重,饺成金鱼形体;

五是熬汤严,只用筒子骨,水与骨控制一定比例;

六是作料严,专用猪花油,葱、姜都制成末状;

七是汤饺严,汤水要滚开,下锅要顶份,随时用勺拨,受热都均匀;

八是点味严,下盐讲分量,一次要点准,咸淡刚合适,盛碗香喷喷。

因谈家水饺确有独到之处,故深受人们喜爱,已成武汉市的知名小吃之一。

谈炎记”的煨汤水饺,就像天津“狗不理”包子、长沙“火宫殿”臭干子一样,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众多食客,历经数十年不衰,成为闻名全国的地方风味小吃。武汉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谈炎记”水饺的创始人是谈祥志,1920年从黄陂乡下来汉,起初是肩挑小担在汉正街、利济路一带走街串巷的熟食小贩,主卖水饺,也卖汤圆,并无多少特色。因当时夜市生意较多,谈祥志的担子上时常放着带罩煤油灯,玻璃业罩上横排“谈言记”三个小字,言字下面又竖写了“煨汤水饺”四个大字,以示招徕。过不多久,谈祥志听人劝告,把谈言记的“言”改为&ldquo,武汉土;炎”,取意于炎为两火,谈字一半又为两个炎,炎上加火,以图生意红红火火,买卖兴旺发达。

1940年谈祥志辞世,儿子谈艮山继承父业,歇掉了沿街叫卖的担子,在利济路三曙街口租房坐摊经营,招牌仍打“谈炎记水饺”店名。

谈艮山为了与汉口大大小小的水饺同业争夺顾客,着手在总结其配料经验的基础上,迎合汉口市民的口味,精心在水饺制皮、调馅、配料、熬汤等各方面改进工艺,注重质量,形成独特风格口味,跃为三镇同业之佼佼者,“谈炎记”水饺跻身于汉口风味小吃之列。

谈记水饺制皮选用上等精面粉。其薄如纸、极有精色。

保证水饺下锅后不破不粘,而且水饺皮坚持卖多少做多少,不会造成隔夜跑碱,影响水饺的口感。

别家水饺馅大多专用纯猪肉,谈记水饺则在馅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瘦牛肉,拌上精炼的花油后,馅子吸水不吸油,既能增加鲜味又不粘皮、加工方便,风味别致,谈记水饺馅中调拌的香茹、虾米、荆冬菜、五香菜等十多种佐料均十分讲究,如味精只选当时的上海天厨牌或日本“味之素”,酱油非香菇、虾米酱油不用。配料所有猪油是加入葱段、姜片精炼的花油,既有板油的香味,又使浮在水饺碗中油珠晶莹透亮,异香扑鼻,能让顾客食欲大增。

为了保持水饺原汤原汁,谈记煨制骨头汤总是按骨头多少一次加水熬制成形,让汤汁浓度控制在既不腻味、又不清淡的最佳状态。

谈艮山还按照顾客“一热当三鲜”的嗜好,在店堂设两套炉灶——个炉子下水饺的开水,另个炉子熬煨微微煎开的骨头汤,顾客进店落坐,现买现下水饺,再加入热腾腾的骨头汤,配上葱花佐料,香气四溢,色味兼备。

谈炎记水饺的独特风味和上乘质量使三镇市民慕名而至,不几年,谈记水饺就由摊而店,由店而楼,抗日战争胜利后堂而皇之地挂起了“谈炎记水饺大王”的招牌,生意历数十年而不衰,成为武汉市知名的特色饮食店。

如今,当你在“天下第一街”尽情留连购物之后,转到中山大道闹市,还可以品尝到这种令老武汉倾倒多年的美味小吃,而且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它仍然挂着那块“谈炎记水饺”的古香古色招牌。

二. 天津市 东丽区 马记茶汤

马记茶汤为津门风味小吃,起源于明朝末年。茶汤与冲好的藕粉比较相似,加有其他配料,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在南市食品街有售。

三. 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老蔡记蒸饺

蔡记蒸饺的创始人是河南长坦县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在北京皇宫里帮厨,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在帮朋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一小饭店,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辗转来到郑州。

1919年在西二街开店重操旧业,定名为"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蔡士俊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承父业,并于1949年迁德化街继续经营,他不但完全掌握祖传技艺,而且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因此,蔡记蒸饺、馄饨成为郑州有名的风味品种,近八十年来久卖不衰。 蔡记蒸饺制作颇为讲究,肉馅剁好之后,要边打边加水,使肉馅打上劲,各种调料也要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饺皮用半死半烫面粉,经反复揉搓使面团筋韧,再擀成薄皮,装馅提成柳叶褶,使蒸饺形为弯月,所以蔡记蒸饺具有皮薄微黄、色泽光亮、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的特点。由于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传统操作规程,群众对其质量有"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之赞誉。1989年该店选派张玉枝等同志参加商业部馅食大赛时,摘取"金鼎奖"桂冠。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四. 台湾省 桃园县 陈记小吃

平镇市忠贞里为一处滇缅移民的眷村,在忠贞市场附近即有多家云南小吃店,提供道地滇面美食,其中尤以店龄40年的陈记小吃,最能保有云南原味。店里的米干、米线、豌豆粉皆为云南家常小吃,米干及米线均为纯在来米做成,口感有如客家饭条,豌豆粉则是将豌豆磨成粉,蒸熟放凉后自然结成冻状,滑润爽口,而以草果、花椒、芫萎子等香料制成的酱料更是少不了,若再加上酸辣的云南泡菜,风味更佳。( 桃园县)

五.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周生记馄饨

周生记馄饨

周生记馄饨与诸老大粽子、丁莲芳千张包子、震远同酥糖同为湖州“四大名点”。周生记馄饨煮熟后,白嫩细腻,光润晶莹,遂被誉为“水晶元宝”和“双羽鸟”。

周生记馄饨由周济相创办。据说,1930年间,周济相看到丁莲芳千张包子店生意兴隆,便也开了家千张包子店与之竞争。不久后,周济相就败下阵来,于是经营馄饨,取名“周生记馄饨店”。他十分讲究馄饨的质量,其制作原料以猪前腿肉为主料,笋衣、芝麻为辅料,加入麻油、酒、糖、盐等调料品拌匀成馅,并自行加工具有薄、韧、滑等特点的皮子,使馄饨煮后不破不散。食用时再撒些葱、蛋皮丝,配以自制酱油,口,味鲜香爽嫩,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1989年,周生记馄饨店在保持传统名店的同时,又开拓创新,推出以海参、海虾、鲜肉为主料,配以十味辅料,制成海鲜馄饨等新品种。同年,周生记馄饨被省商业厅评为优质产品。

周生记馄饨讲究选料。馅心主料是新鲜精肉,剔尽筋、皮、肥、杂部分,色泽红润,上口不腻。辅料有精选的开洋、笋衣、黑木耳等。皮子用上等面粉,厚薄适度,既经得起下锅煮透,又不会沾黏穿洞。出锅以后,只只馄饨色泽光亮晶莹,香味四溢,色、香、味、形俱优,顾客称之为”水晶元宝”。

周生记馄饨吃起来具有“皮薄滑润、馅大饱满、入口汁长、回味久鲜”的特色,1989年10月,在浙江省点心展评会上,周生记的传统馄饨和炒馄饨双双获得”省优质产品奖”。在进入新世纪后,传统老店重现青春,现今又相继推出海鲜馄饨、河鲜馄饨、鱼味馄饨、凉拌馄饨等,使顾客能常吃常新,百吃不厌。周生记的另一大特色是卤味。尤其是卤味鸡爪,色泽光亮,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既可作为下酒的菜肴,又是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被众人誉为”江南第一爪”。

六. 河北省 衡水 枣强 赵记熏肉

赵记熏肉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的。枣强赵记熏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色泽鲜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齿,不 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赵记熏肉、熏肠是与鞋底儿烧饼齐名的枣强县,此肉因系松木熏帛,及多种药材煮制,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能贮存三、四天不 变质。功效: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作用。赵记熏肠是用上好的精瘦肉、五花肉和红薯粉芡,配以多种药材,精心熏制而成。

赵记熏肉自民国以来就在枣强老十字街出摊售卖,深受老百姓的认可和喜爱。自上世纪70年代赵记熏肉第二代传人赵增福(绰号赵二社)与鞋底儿烧饼传人江存波(绰号四麻子)合作在枣强老城区十字街出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日售卖一空,深受乡亲的喜爱。与至今已传至第三代传人赵明道,仍在县城老十字街开店经营。

赵记熏肉经过几代传承和群众意见的改进,口味逐步完善、发展。已发展出多个新品种,如:真空包装、礼品盒包装,成为逢年过节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七. 广东省 江门 台山 炳记汤圆

炳记汤圆

除了元宵,台山人素有冬至吃汤圆的风俗。但别于广州吃法,他们吃的是没有馅的小一号汤圆,是咸是甜,就从煮汤圆的汤料里做文章。做甜的放片糖姜丝,润肺去尘;做咸的可灵活加入冬菇、白萝卜、腊肉腊肠、虾米、鸡肉等,香气十足。

不得不提的是在当地出了名的“炳记汤圆”。在汶村做了十多年汤圆的当地人“丸子炳”(当地人给他起的昵称)除了搓出的汤圆特别润滑,汤料所用的是新鲜的泥鱼和水蟹,吸尽了海鲜的精华。曾有一个来做生意的湖南大汉,居然一口气吃下了13碗汤圆,破了汶村人的纪录。

八.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姜糖

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属疗效食品。原料配方 上等红糖28.5公斤 优质熟油4.5公斤 鲜姜1公斤 上等糯米11公斤 上等芝麻2公斤 桃仁2公斤 蜜玫瑰1公斤。

制作方法 1.制姜汁:将鲜姜洗净,用搅肉机搅碎,加少量水拌匀,挤出姜汁待用。2.制糕粉:按配料将糯米用50~60℃温水淘洗4~5分钟,捞起摊在簸箕里滤干水分,次日早晨用河沙(用菜油制过的河砂)炒制,要大火炒制,不能炒黄。然后用电磨磨成细粉(又称雄粉)。再摊在地上露2~3天后,以手捏粉子成团,不散垮即可。3.熬制红糖:将红糖放入锅内,加适量的水熬化,过滤沉淀,除去杂质,再放入锅内加姜汁和糕粉(要少量地逐渐加入,以免成团)继续熬制。温度掌握在80~90℃,火色不宜大。边熬边搅拌,使糖与糕粉、姜汁渐渐成浓糊状态时加入优质熟油,继续煮开,然后加芝麻和香料拌匀即可。4.成型:将熬好的姜糖糊舀到案台上摊开,冷却后用木棒擀薄,开条切成厚3厘米、宽8厘米的长条形,然后装盒,即为成品。规格:长方条形,大小均匀。色泽:深褐色。组织:绵软滋润,细腻化渣。口味:味甜,微带姜味,清香爽口。

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绵软滋润、甘甜微辣、爽神开胃的特点,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姜糖创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系新都区三河场传统食品,现由新都区国营食品厂生产,新都姜糖产于三河镇,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大约在清朝康熙末年,三河场有一位马婆婆,将糯米炒熟磨细,掺上生姜汁、红糖调和均匀,揉成软糕,切成小条,做成一种糖出售,取名姜糖。到了马婆婆的第五代子孙,便在三河场办起了第一家生产姜糖的作坊。以后仿制者日多,又有十多家姜糖作坊相继兴办起来。三河场便成了姜糖之乡。解放后,三河姜糖作坊合并入新都县城关糖果厂,正式命名为新都姜糖。现新都姜糖有玫瑰、芝麻、薄荷、桃仁等十多个品种,具有绵软滋润、甘甜微辣、爽神开胃的特点,多次被评为成都市行业优质产品。

制作方法 姜糖系四川新都名产之一,相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姜糖的特点是味甜,略带姜味,绵软滋润,香味浓郁,爽神开胃,生津活血,属疗效食品。

九. 河南省 新乡市 原阳县 曹记五香牛肉

原阳县曹记五香牛肉,在清代已遐迩闻名。城关镇回族烹饪名师曹茂林,现是第四代传人。40多年来,他不断完善和改进祖传的佐料配方和煮制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技术。此肉特点为:肉色味俱佳,质纯香嫩,且不易腐坏,即使在摄氏30度以上的高温下存放12个小时,仍香味不减,肉质不变。食用不但易于消化,对胃病还有独特的疗效。曾荣获“河南省名优食品”称号。

十. 四川省 成都 金钱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艺术大概发源于300多年前的成渝两地,后逐渐流传于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另外,也有人称其为“金鉴板”,还有人称其为“三才板。”

金钱板,又称“三才板”,“金签板”。形成于清初。

《易经》说“道有天道,地道,人道”三块竹板各代表一道。广泛流行于巴蜀各地。金钱板由长约一尺,宽约一寸,厚约0.25寸的楠竹片制成。共3块,为使竹板敲打动听,板中嵌小铜钱。既作伴奏乐器,又作表演道具。

艺人用右手拿着的一块有节拍地打着左手拿的两块板的不同部位。其响声给人一种清新,铿锵而又有和谐节奏的音乐感。击打一两分钟,艺人在金钱板的节拍下开始演唱。多用方言土语,以唱代说,要求严格,要句句压韵,并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转韵。每句唱词,多是七字句,十字句,亦可用长短句,以便演唱者在唱时能使节奏做到“三停顿”。

在语言上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铿锵有力,通常用四川方言,歇后语,谚语和象声词来表达,但又要做到俗不伤雅。

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金钱板这门民间表演艺术在川北已基本绝技。但有幸的是,出生于嘉陵区蟠龙镇的金钱板表演艺术家蒋炳荣,自幼学艺以来,与兄弟蒋炳奎。走村串户,或院坝或茶场,为群众表演技艺。他决心传承这一民间艺术,让它更具风采。与评书、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一样,金钱板最初一般也在人多的乡场闹市路口划个圈子表演,拉扯场子招揽顾客。

因喜欢的人越来越多,便逐渐发展到进入茶馆表演。加之道具简单,就是几块竹板,演员一人,机制十分灵活,非常适宜在茶馆中进行演出。

所以,后来金钱板就主要在茶馆中进行演出了。在金钱板表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因艺人的不断创造总结,使其表演技法不断丰富完善。还因技法特点的不同而分成了“花派”、“清派”和“杂派”等几个不同流派。其中,花派主要突出板式击打技巧与眉眼身法,表演者常常将三块竹板呼来耍去,摹仿击打出大自然的各类声音,富含万千变化,令人称奇;清派金钱板主要注重说唱的咬字吐词、字正腔圆、中气十足、节奏稳健;而杂派则基本上兼清派与花派之长,既注重板式打法又在说唱中注意节奏变化、灵活自如、唱中带说、说中带唱,长短句子交错而行,快慢自由。表演者手拿三块楠竹头做的板子,边敲边打,边说边唱,边唱边演。金钱板板质以楠竹或斑竹制成,共3块,每块长30厘米、宽3.3厘米、厚约0.5厘米,其中两块中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故名“金钱板”。

它的唱腔是前辈艺人在川剧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础上加工、改革而成。金钱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也可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伸缩,两句一联。金钱板可以打出风云雷雨9种不同的节奏和音响。

金钱板的传统书目有《三国》、《水浒》、《游江南》等长篇的“长条书”;还有取材于民间寓言、故事、笑话的二、三十句的小段,叫作“诗头子”。传统书目中有最能吸引听众的三段“买米书”,即《武松赶会》、《武松闹庙》、《武松打店》。

四川乐山市留守儿童学习金钱板迎奥运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利民留守学生之家,23名留守学生每天坚持在这里学习金钱板,以特殊的方式迎接奥运的到来。

孩子们在史生荣老人的教授下,学习金钱板这门珍贵的传统艺术。为迎接奥运会在北京的召开,史老还专门为学生写了一段《赞北京奥运》,让孩子们在把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

参加学习的学生表示,在这里学习金钱板,既丰富了他们的假期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这23个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坚持金钱板练习有1年多之久。作为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的传承人,史生荣的教学完全免费,一切只原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学习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并希望能够发展传承人,让金钱板艺术不被遗忘,能够发扬光大。

成都特产必买清单大全成都十大土特产零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