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蓬壶家乡特产 永春特产都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4 18:21:25

一.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闽南水仙

永春闽南水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春县五里街镇位于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永春县城西部,是“闽南水仙“茶叶基地。全镇有茶园3000多亩,年产量200吨。五里街镇高垅村林招明制作的水仙茶已蝉联三届“闽南水仙茶王“殊荣。五里街镇龟山茶叶基地盛产的仙茶叶质量好,无公害,创作技术完善,所产茶叶耐泡、汤色黄亮、兰韵独特,是闽南水仙中的佼佼者。本基地并下设的“永春县五里街镇湖坂茶厂“,兼有生产“佛手“、“铁观音“等其他名优成品茶,其中“佛手“年产量30吨,“铁观音50吨。闽南水仙茶,条索紧结,肥壮匀整;色泽青翠黄绿,油润有光,具“三节色“特征。沸水冲泡时,即茶汤热气腾腾,飘发一缕缕幽雅悦人、极似天然兰花独有的清香,令人未饮先畅。品饮几口,则韵香醇甘,味美浓爽,津生喉润。几经冲泡,橙黄明亮汤色,韵味尚存,余香绵绵。再观其叶底,绿叶红镶边,极富特色,令人流连忘返。闽南水仙在制法上吸取了闽北和闽南乌龙茶制作中优点,配合创新,使水仙茶更耐泡,香味更鲜,汤色更为黄亮。永春县五里街镇盛产的水仙茶,已蝉联三届全县“水仙茶王“称号,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其色香味俱臻上乘,神韵通灵独俱特色,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方。

二.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养脾散

养脾散

【药物组成】陈曲(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诃梨勒(煨)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草豆蔻(去皮,炮)1两,干姜(炮)半两,麦糵(炒)1两半,白豆蔻(去皮)1分,丁香(大者)50粒。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方剂主治】脾虚不思饮食,气逆渴泄,米谷不消。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入盐少许,白汤点服;如中酒,加生姜2片,水煎服。

养脾散:驰名国内外的中成药——永春参桂养脾散,近几年来畅销省内外及南洋各地。这种药散原名为“元和堂”养脾敝,是清朝咸丰年间,永春达埔著名中医李齐轩研制的,至今己有一百多年历史。李齐轩一家七代行医,积有丰富的医疗经验。他不但认真继承祖传医术,而且又进一步研究发展。他中年时候便研制出养脾散、胃苓散、疳积散、消积散等十多种内服药粉,疗效都很高。尤其是参桂养脾散,具有健脾补胃、消积止呕、去湿利尿、增进食欲等功效,对四肢水肿、黄疸病、脾胃衰弱、食欲不振等症都有疗效。解放前,元和堂单家独户制药,产量有限。解放以后,永春县医药公司专门办了制药厂,按照传统配方大量生产,以满足各地的需要。

主要成份:莲子,淮山,白术,砂仁,金桔,茯苓,苦菜,香茹,肉桂,党参,丁香,金线莲等,并自一九六八年起,改为“永春参桂养脾散”。近几年来产量大增,质量稳定,受到了国内外用药者的好评。

功效与主治:养脾健胃,开郁消积.用于脾胃虚弱,水土不服引起的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脘腹涨满,腹泻下利,食欲不振,脸黄肌瘦等。

服法用量:口服,(饭前或空腹用开水或米汤送服)每次3-5克一日2-3次。

注意:孕妇忌用。

三.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春漆篮做工精细、盛水不漏、摔打不破。篮盖放在地上,百多斤大人站上去,纹丝不动。整个篮精巧玲珑,,锃光明亮。其制作考究,所有原料有20多种。它以黄金箔、细竹 蔑、生漆、桐油、夏布、冬粉为主要原料,经历30多道工序,大小规格品种100有余,大的多层,直径42厘米,高72厘米,可盛装二三千克物品,不仅能提,还能挑,逢年过节,装满食品,吊挂在通风透气的悬梁上,就是一个既卫生又别具特色的“空中菜橱”。

漆篮是永春传统家庭实用工艺品,源于明正德年间,用竹蔑、桐油灰、夏布、生漆、冬粉等20多种原料,经过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漆篮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坚固耐用,不褪色变形,耐酸耐碱耐烧烫,独具风格,品种分圣篮、格篮、扁篮和漆盘四大类,既是工艺品,又作生活用具。产品曾到意大利、波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展出,行销海内外。

据悉,永春漆篮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制作工艺复杂,共有制篮胚(竹编)、灰篮、油漆、堆雕、绘画5个工种39道制作工艺工序,质量特色与产地原料、特定的生产加工技术紧密相关。此外,永春漆篮市场非常广阔,年产值约为3000万元,除在闽南一带广泛盛行外,还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产地范围为福建省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永春漆篮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请示》,永政文〔2013〕149号

福建省永春县龙水漆篮工艺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CQL001~2-2012《永春漆篮》

四.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sp. (正红菇是个新种)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 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营养与使用

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问题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1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的杆同其它菇不一样,不但不脆,而且质硬带有韧性。采摘时要用削菇的竹签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层,才能把它撬起来。红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虫常有毒涎染菇上,为免中毒,鲜菇煮食时应同时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蓝色,则菇有毒,弃之勿食。

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可见,红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红菇有脾肝补血、健胃强肾之功效。当地人口味不佳时,常用红菇调和胃口;小孩泄泻用红菇蕾炖汤可止泻;妇女坐月子吃些红菇滋补健身。所以红菇又有“南方红参”之称。当地炖鸡、炖鸭、炖蛋、炖猪肚、炖猪排之类配些红菇不仅使其色彩夺目、更能使汤水增甜、味道鲜美。由于红菇既是古往今来的天然味精又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为请客宴会、迎宾送礼的名贵上菜和馈赠佳品,畅销于海内外。红菇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当地谚语云:“从来无种,四季无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红菇的这一特征。它自古以来既无花又无种,一年一度自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生长。它生长的地域更为独特,只生长在茂密椴木树下的沃土上。它虽然无花无种,但却有传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这块故土上茁壮生长。采菇者年复一年依旧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红菇,菌盖正面深红,中心暗红,并有横皱纹,菌盖腹面菌褶细密均匀,呈浅灰蓝色,菇脚矮圆不空心。叶盖全开并有破裂的红菇,则是将要过时的菇,但汤味好,未开伞的菌食来无渣。叶盖半开型如单车摇铃的红菇,属上等红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调上几个就独到好处。未开的红菇蕾,虽然未过到成熟期,却甜嫩可口。红菇便于保存,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不仅久不变质还会放出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并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抗癌等作用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

五.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吉红糕

吉红糕,系闽南永春县名产之一,入口鲜爽,质美味香,是最理想的送礼佳品。吉红糕俗称“新娘糖”。吉红,顾名思义,就是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爱情永固,白头偕老。吉红糕的原料简单,糯米、白糖、金桔即可。吉红糕,嫩、甜、香,富有弹性,食后有金桔甘味呃逆,为配茶之佳品。永春的吉红糕不仅仅表达了忠贞的爱情,而且它飘洋过海,成为闽南几千万旅居侨胞睹物思亲的甜果佳肴。

六. 北京市 怀柔 家乡肠

怀柔大水峪村家乡肠,其产品是几代人的祖传配方,已有百余年历史,选料精致,制作规范,主要特点是其味芳香、清爽可口、回味无穷,是餐桌上一道理想的菜肴。配方主要成份有精瘦肉、香油、冰糖、淀粉;中药有滋阴、补肾、明目的枸杞子;有芳香、开胃、醒脾,增进食欲的沙仁;有补气、提神,增强体质的西洋参等二十余种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

本产品经中国肉研中心检测,检查化验一次性通过。已注册了商标,三证齐全。本产品早以畅销怀柔各大宾馆、饭店。现以小批量进入北京市几家超市,进行试销,反映极好,供不应求。

七.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花生麻枣

花生麻枣是闽南地区颇受群众欢迎的糖年糕之一。相传花生麻枣的生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 糯米10千克 狗棕芋0.5千克 花生米25千克 花生油3.75千克(夏天用同量的猪油则味更佳) 白砂糖15千克 饴糖10千克

产品特点 长7厘米、直径2厘米,圆而直,表面贴满碎米粒大小的熟花生米,颜色蜡黄。

折断处有条条细丝相连,如藕断丝连,内部呈通心草状,叶较多的蜂窝与小孔,口感松脆,味甜,并有擦拍之声,食之有炒花生和老(即中间的心)混合而成的特殊的芳香味道!

八.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石鼓白鸭汤

石鼓白鸭汤,以永春石鼓“农村户口”的白鸭为原料,鸭子头大冠红、羽毛洁白、颈较短、掌实黄、躯体硕壮,形态似鸭非鸭,似鹅非鹅,红脸扁嘴,会飞会水,叫似鸟,具有极高的肉用、药用价值。肉质极为鲜香嫩脆,爽滑可口,药用保健价值很高。加入十几种中草药的白鸭汤营养丰富,汤浓味美、肥而不腻,闻名遐迩。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九.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永春卤面

永春卤面

主料:生面条300g

辅料:水发虾米25g、黄瓜100g、肉米50g、猪油75g

调料:胡椒粉2g、盐2g、味精9g、加饭酒25g、

水发香菇50g、鸭蛋2个、高汤750g、葱白50g、香油、葱花。

烹调方法:黄瓜去皮、籽、切片;水发香菇切丝,葱头切成指甲片,炒锅烧热,下猪油75g加葱头片,炸至金黄色,

捞起待用,余油下黄瓜炒片刻,加虾未、香菇丝、盐、肉米加少许水搅散,高汤烧沸,加生面条盖上锅盖,

用中火焖5分钟至面条酥烂;鸭蛋去壳打散下锅翻动面条,加味精、加饭酒、胡椒粉、香油调好味装碗,撒上炸好的葱头片、葱花即成。

十.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麻枣、生仁枣

麻枣、生仁枣,是继花枣之后的达埔名产。这三枣,在于原料配制有差异。花枣者,里外都是以术米为原料,质量较差;麻枣者,外用洋麻;生仁枣者,外则用花生仁粉,因而比起花枣质好味佳。近百年来,麻枣、生仁枣成为永春达埔的名产。而研究麻枣、生仁枣配料的创始者可说是达埔岩峰邦山湾的潘世远了。他青年时代就进行了原料配制的更新,博得众人之赞赏。一九五五年病故,享年八十二高龄。他的后裔都继承了他的一手好技艺,简直成为了祖传之独特。他的孙儿潘栋材,最近刚从粮食部门办理退休养老。他在职二十余载,多次为全县各地培训了无数新手。因而加工麻枣的,现在全县到处皆有,而质量还是算达埔为佳。麻枣、生仁枣,其所以质好味佳,首先是术为胚改为术米、狗头芋(不同于普通芋)配制成胚。胚的原料是:术米(要用大术,也称四季术)10斤、糖0.15斤、狗头芋0.7斤。配制法:先将术米浸72小时后洗净,凉干过春成齑,开水冲拌成块放在竹蒸笼蒸2.5小时,然后放在桶内凉冷放芋泥拌匀,再切成均匀的薄片晒干,用阴阳油炸即成。油炸后,将胚截断,内面必有明亮的细丝。其次是米糖(术米、小麦配制)要煮得成功,再就是洋麻和花生仁粉要过炒至酥、香为宜,切勿炒焦。这几个关键如果一一抓住了(尤其是芋胚更为重要),麻枣和生仁枣就显得嫩、酥、香。现在,人们探亲访友时,常以包装成袋的麻枣或生仁枣为面前礼,宾、主在亲切交谈时,热茶配麻枣,茶香枣更香。办婚事之时,也普通以麻枣或生仁枣为订婚糖品,比起花枣更为佳品。侨胞返乡故里,亲人也习惯以热茶配麻枣生仁枣为接待。( 永春县)
永春特产十大排名永春蓬壶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