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洪湖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湖北洪湖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6 05:35:20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二.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荆江麻鸭

荆江鸭,即荆江麻鸭,鸟纲,雁形目,属蛋用型地方优良品种。因其主要产于荆江沿岸,故称荆江鸭

监利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应荆江鸭的生长发育。且地广田多,沟河纵横,湖塘密布,盛产鱼虾螺和泽草。有丰富的饲料资源,是荆江鸭的主产区

荆江鸭头稍小,额微隆起,似“鳝鱼”头型,眼大有神,眼上方有一长条眉状白毛。劲细长而灵活,体躯稍长,户部较窄,背平直向后倾斜并逐渐变宽,腥部深落,个体小而结实,属蛋用鸭体型。上啄呈石青色,下啄及胫蹼均为橙黄色。全身羽毛紧凑。成年鸭平均体重1.5公斤左右

荆江鸭成熟早,产蛋量高,母鸭100天左右开始产蛋,最早的只有90天,2-3年间产蛋量最高,每只鸭年产蛋200枚,蛋呈椭圆形,蛋壳较薄,但光滑结实。蛋有白壳青壳两种;白壳蛋较大,约占总蛋数的74%;青壳蛋较小,约占总蛋数的26%。平均蛋重62克,16个蛋约1公斤。蛋白蛋黄的比例为52.7比35.3

荆江鸭还有很强的抗暑耐寒能力,夏季产量率仍保持在70%。冬季仍能潜入深水觅食。并且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鸭成活率高,适于放牧

荆江鸭饲养历史悠久。据《湖北省家禽品种》记载:“监利县汴河公社合理大队祖辈五代养鸭的75岁的鸭农胡学政反映,他祖父在光绪初年就已喂养当地麻鸭,已有百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鸭民们架一叶小舟,逐千只群鸭,漂泊于万里荆东。因群鸭流动放养,露宿野外,数日不收,常与野鸭合群0,遂逐渐进化成这种形如野鸭、适应性强、产蛋率高、鸭肉鲜嫩、味道可口、可与野比美的良种,成为本地人饲养的主要鸭种

二战时期,家住洪湖岸边的湘鄂西省政府主席崔琪,在参加革命工作前,就是一位撑着鸭划,挥动竹稿的鸭司令。他担任湘鄂西苏区领导后,十分重视荆江鸭的发展,充分利用荆江鸭远近闻名的优势,解决苏区的种种困难。他动员群众把荆江鸭腌制成腊鸭,把鸭蛋腌制成盐蛋,装成一篓篓,一方面支援前线红军,另一方面运往各地,换加船船食盐和日用品,保障了苏区人民的正常生活。他还同陈克昌、郭花圃一起,利用麻鸭和麻鸭蛋混过了敌人的一道道关卡,一船船0弹药,机电设备,医用药品禁运物资安全运到苏区

建国后,荆江鸭多次被省列为地方畜禽良种。据记载:1959年荆江鸭主产于监利、江陵等地,总数达50万只,到六十年代后,有的地区曾先后从湖南、江西、江苏引进鸭种进行杂交,致使荆江鸭混杂,数量大减,而监利县引进外种较少。据1981年统计:监利县仍有荆江鸭 18.25万只

为了保护这一地方资源,省、地、县三级畜牧局确定监利县的周沟、分盐、汴河为荆江鸭养殖基地,设立13个专业抱房,统一选蛋、孵化、供种,荆江鸭得到了迅速发展。据1994年6月统计,全县饲养荆江鸭300万只,仅周沟、分盐、汴河三乡镇就饲养100万只

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加工业的发展。周沟、红城、汴河都办起了禽蛋加工厂,他们用荆江麻鸭蛋腌制的皮蛋,蛋白胶凝,肉体柔软,色彩鲜艳,营养丰富,凉爽可口。1984年,周沟禽蛋厂生产的满春牌松花皮蛋和红城皮蛋厂生产的红莲牌松花皮蛋,同时获得了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满春牌松花皮蛋还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国家银质奖。产品远销广东、安徽、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市和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港奥等地

1991年,分盐镇办起禽蛋联合公司,实行技术服务、雏鸭孵化、鸭源供应、成鸭回收、禽蛋腌制、板鸭加工销售一条龙。他们利用荆江鸭制作的板鸭色味俱佳,成为广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货,公司年均产值200多万元。分盐镇还把发展荆江鸭作为主要开发项目之一,1995年全镇准备饲养荆江鸭150万只,新上鸭绒加工项目,力争使禽蛋、板鸭、鸭绒的加工产值突破500万元。( 监利)

三.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羽毛扇和纸折扇

洪湖县用色彩绚烂的野禽羽毛制扇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有彩扇、掌扇、桃扇、广扇、撒扇、京园扇、雕毛扇等十几种,柔软轻巧,美观而又实用。 洪湖纸折扇携带方便,典雅大方,有槟榔、虎皮、雕漆等二十多个品种。扇面或题词,或印山水画和花卉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界牌黄豆

洪湖界牌黄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界牌黄豆”产区分布在长江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沙壤性土质,最适合豆科植物--黄豆生长,尤以沿长江的界牌区(现螺山镇)最为盛名。据界牌《王氏宗谱》载,明永乐年间,江西籍王氏一家迁徒今界牌王家堡落户开始种植黄豆。由于所选老籍色黄似金、粒大子实的黄豆种,加之当地丰富的温光土壤资源,种植的黄豆皮色嫩黄,颗粒晶莹。《洪湖市志》里记载,洪湖界牌黄豆种植历史已有600余年,在1983年界牌黄豆获得对外经贸部授予“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荣誉证书;1988年—1993年期间,界牌黄豆是洪湖市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荆州名产风味大观》里也记载了。洪湖界牌黄豆农历三月未播种,农历六月中旬荚果爆裂成熟,故又名“六月爆”黄豆。近三十年来,“六月爆”一直为洪湖市黄豆种植的主导品种。产品远销港、澳、欧美,成为洪湖市传统出口产品。

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高蛋白、低脂肪、富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

地域范围

洪湖界牌黄豆产地范围: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镇(原界牌区,1990年后改为现名)辖区16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2000公顷,年产洪湖界牌黄豆5700吨。其地理位置于:东经113°26′—113°36′,北纬北纬29°39′—29°46′之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洪湖界牌黄豆呈椭圆形,皮薄色黄,种皮光滑,黑褐色种脐明显;百粒重24g——25g,长0.65cm——0.73cm,宽0.4cm——0.5cm;所制豆浆浆色纯白、口感醇厚、浆香浓郁、质地鲜嫩。2、内在品质指标:洪湖界牌黄豆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蛋白质≥42%,脂肪≤18%,氨基酸≥33%。3、质量安全要求:洪湖界牌黄豆的生产严格执行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2013《绿色食品化肥使用准则》、NY/T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册》的规定。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红白莲

莲子富含淀粉、蛋白质、钙、磷、糖和多种维生素,乃滋补佳品,自古就有“南莲北参”之说,足见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除,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香之气,得稼墙之味,乃脾之果也”。以莲肉做成莲羹,甜食和蜜饯,香甜可口,风味独特;用莲子作为中西糕点及佳肴的配料,或者制成罐头,清香滋润,营养丰富,用莲芯入药,袪躁生津,健脾保胃。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莲子也自然成了夏天的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家煮上几碗莲子汤。与家人一起渡过这炎热的夏季。。。

六.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汉绣

汉绣就地区而言,源于汉口.据考证,汉绣于公元十六世纪已传入洪湖,因而,洪湖汉绣是汉绣的一个分支,汉口为源,洪湖为流.  

洪湖汉绣和其它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受我国古老文化影响,它是我国古老刺绣的一个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于黄蓬山(今洪湖乌林镇)准备出征,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峰口西4公里处)操练义军.这里原有一堤,堤旁住着蔡姓人家,陈友谅的夫人宿居蔡家,每日与农村妇女精绣义旗,刺乡军服胸,背之字,以待出征.从此,此堤一直命名"绣花堤"(现名绣花村)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人人能绣制各种绣品,以能绣为荣.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0十分重视传统行来的恢复和发燕尾服.1958年,县0召集了零散在全县的汉绣艺人,成立了"洪湖县汉绣生产合作社",以此作为轻汉绣的研究基地.但在十年动乱中,汉绣研究工作被迫停止.1976年,汉绣研究又得以顺利进行,老艺人吴寿康,吴永芳挖掘整理了祖统的铺,平,齐,游,挑,勒,网,双套,单套等以及新的龟纹,水技梅,织棉,彩线,蝶恋花,施金,片金等三十多种针法和传统图案纹样三十多例,使洪湖汉绣在传统的基础上从民间走向社会,很多高档绣品和有一定价值的艺术欣赏品被社会承认和重视.

"洪湖汉绣"在工艺革新上,继承了湖北汉绣的特点和织花的传统的针法.材料有缎底,绫底,纱底,用底有棉,丝绒,发等.每绣出一幅精致的作品,必须做到"针法不乱"配色得体,专心致志,一针不苟",使产品达到了齐,光直,匀,薄,顺,密的要求.后来,市汉绣艺人又成功地试制成"异色双面绣".它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相同形象,而双不同色彩的艺术效果,是我国刺绣艺术上的尖端.汉绣绘画形式一般彩传统的工笔重彩方式.工笔重彩是一个最富有传统精神的古老画种.汉绣在制作中的许多装饰手法,都来自民间画工,按照工笔重彩技法绣出来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中外顾客,作品具有具有浓烈,神秘,庄严,豪华,富丽的意味,如《八仙过海》,《年年有余》等,另外以单线平涂形式出现的产品别具一格,具有色彩对比强烈,富丽堂皇,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别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绣的山水花卉,楼台亭阁,草虫,人物走兽无不活灵活现,生机勃勃.

为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大量的绣衣,绣被袋,绣床单,绣枕套,绣缎子被面上市,其中以绣衣,绣缎子被面最受欢迎.在认真挖掘传统工艺的同时,大量的小型旅游品相继出现,如小香包,它实用于五月端阳节,内装中药香料,用于室内蚊帐两旁,水孩还可挂在腰间,做工精致,图案美观,现在已进入青年男女的洞房.其它小型绣品有八卦图,小金鱼,葫芦,装饰绣花手帕等式样,深受中外顾客的欢迎.

洪湖汉绣发展至今,已是小有名气.产品行销中东,科威特,波兰,南洋等国和我国港澳地区.汉绣作品《奔马》,《穆桂英挂帅》,《洪湖赤卫队》,《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群猫》,《雏鹰展翅》等作品,构图新颖,绣花别致,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这些作品曾多次在北京展出.

洪湖汉绣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法,风格和艺术体系,在继续开拓创新的历程中,其作品一定会更好,更新,更美.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御膳藕丸

洪湖御膳藕丸,以藕为主要原料,用油炸而成。

说起御膳藕丸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那是乾隆皇帝三下江南途经洪湖的时候,当时的州官老爷为了敬奉当朝天 子,召集了全州的厨师,要他们拿出绝艺,让天子吃鱼不见鱼,吃藕不见藕。厨师们听了,自然搜肠刮肚,寻思各自的拿手好戏。其 中一个厨师,想起自己在饥荒之年,以藕当饭,吃厌了想出法子,把藕做成藕丸吃的事,于是五味调合,精烹细作,做出了藕丸。乾隆皇帝吃了藕丸后,龙颜欣开,据说回京后,把藕丸定为了御膳。

洪湖的藕丸,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已列入了洪湖传统名肴。其制作过程是:取鲜藕去节,刮皮洗净,用泥钵磨成粉末状。将其放入铺有纱布的筲箕中滤干水汁,拌之姜末、葱末、胡椒、食盐、味精、麦酱、少许糖粉等佐料,搓捏成鸡蛋黄大上的丸子,并针桂花包在其中,滚上芝麻,用油炸成金黄色捞出,它外酥内嫩、清馨微甜,是洪湖人民待客的一道“座桩”菜。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八股叉芝麻

八股叉芝麻是洪湖市之一,产于螺山镇界牌,沙口等地.这些地区多属肥沃松软的油沙土,水土保持良好,气候适宜,据传,这些地区从唐代就开始种植八股叉芝麻,历千百年现时不衰.


八股叉芝麻全株披茸毛,茎直立,下部分枝多,果长形有八棱,由此得名,八股叉芝麻的特点是:耐旱耐涝;生长期短,只80天;可与矮脚早黄豆间作或套种,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产量高,亩产可达50余公斤;籽粒扁圆肥大,含油率较其它品各高.

用八股叉芝麻练制的香麻油,色泽清澈照人,浓香宜人.洪湖,武汉等地居民多以用八股叉芝麻榨制的香麻油作馈赠佳品.

九.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热干面

热干面是湖北武汉独有的大众食品。同时也是洪湖的特色早点,其做法和味道都各有不同。作法是先将预制的面条在开水内烫至七成熟,捞起吹冷加油抖散,吃前在开水里烫几下捞起,加上芝麻酱、豆豉酱、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醋等佐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味浓而不腻,价廉物美,耐嚼有味,令人百吃不厌。

十.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野鸭

洪湖野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洪湖民间素有“九雁十八鸭,最佳不过青头与八塔”之谚。以“青头”“八塔”为代表的洪湖野鸭可说全身是宝。洪湖红烧野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选入《中国菜谱》。早在三十年代初期,53万亩的洪湖就具有良好的湿地环境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湿地水鸟重要的栖息地、越冬地和繁殖地。洪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迁徙来的野鸭久久不愿离去,丰富的饵料资源使得成群结队的野鸭聚集在洪湖栖息、繁殖、安营扎寨,使野鸭的种群数量日益增多,“四处野鸭和菱藕”的壮观湖景,装点了洪湖,使得湖面上的野鸭有了一个地标性的名字—洪湖野鸭。洪湖野鸭它含有氨酸和多种维生素,有补虚暖胃,行气活血之功,没有一般飞禽常有的腥燥味,是一种气质纯和食味清隽的滋补佳品。洪湖野鸭取其体毛,精羽可制成羽毛扇,是我省著名的传统工艺品。还是戏剧舞台上理想的道具,也是一种珍贵的礼品。细绒则能做羽绒服。羽绒被,具有“轻、软、暖、弹”等特点。2005年我们开始从事洪湖野鸭食品深加工,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产销一条龙的格局,我们通过协会组织的平台,打造产业化经营,完善洪湖野鸭绿色生态产业链,2012年就洪湖野鸭申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洪湖野鸭种类繁多,通常泛指雁形目、鹤形目、秧鸡目和行目等野生水禽,共39种、分属8目9科。分青头鸭、黑鸭等适应了这里的气候条件,已经安家落户,可以常年猎取。洪湖野鸭一次可以猎取成百上千只,常年产量多达25万公斤以上,占湖北省野鸭产量一半以上,最高的年份达到40多万公斤。对于野鸭、野雁,洪湖民间素有“九雁十八鸭,最佳不过青头与八塔”之谚。以“青头”“八塔”为代表的洪湖野鸭可说全身是宝。取其体肉作为菜肴,洪湖红烧野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选入《中国菜谱》。

洪湖野鸭亦可精制入药。用它制作的“黄鹤”牌水鸭精,已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等地区家喻户晓的名贵滋补品。它含有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有补虚暖胃,食味清隽的滋补佳品。一般“虚不受补”的人都视其为圣方。《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用冬虫草三五板,老雄鸭一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加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其药气能从头中直贯全身,无不透浃……每服一鸭可抵人参一两。”经常饮用,可以补肺益气,滋肝养肾,增强体质,抵御疾病,对气血两亏,须发早白,病后欠补产后体弱,食欲不振,精神疲倦,健忘失眠等都有独到的功效。

取其体毛,精羽可制成羽毛扇,是我省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其毛质柔软,色彩丰富,造型美观,精巧轻便,具有送风柔和的特点,最适合老人,产妇和病患者使用,还是戏剧舞台上理想的道具,也是一种珍贵的礼品。细绒则能做羽绒服、羽绒被,具有“轻、软、暖、弹”等特点

地域范围

洪湖野鸭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洪湖市行政区域(20个乡、镇、区、办)。具体包括:北起洪湖市的东荆河的峰口镇,南至长江边的螺山镇到燕窝镇,西起洪湖岸边的瞿家湾镇,东至东荆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新滩镇,以瞿家湾镇、沙口镇、螺山镇、黄家口镇、汊河镇、乌林镇、滨湖办事处、小港、新堤办事处等为主产区。总生产面积覆盖了整个洪湖行政区域,年养野鸭60多万羽。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3°07′至114°05′,北纬29°39′至30°12′。

洪湖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洪湖什么特产好吃又便宜又出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