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蛋白特产 兰州特产必买清单 肉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3 07:02:06

一.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兰州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为用手工在葫芦上刻画的工艺品。兰州小葫芦为经多次改良培植的优异品种,大者如鸡卵,小者若算珠,皮质细腻,外表光滑,圆美可爱。其形美色雅,刻画精湛。该工艺在清代民间已有流传。

二. 甘肃省 兰州 城关区 清汤牛肉面

  兰州清汤牛肉面兰州牛肉面是兰州市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牛肉面始于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在近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誉金城,以肉烂汤鲜、面质精细而蜚声中外,打入了全国各地。其间凝聚着马保子及后来无数专营清汤牛肉面厨师的智慧与心血。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西北各省和全国许多地方有了兰州牛肉面馆。 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亮)的五大特点。面条根据粗细可分为大宽、宽、细、二细、毛细、韭叶子、桥麦椤等种类。面条用手工现场拉成,一碗面不到两分钟即可做好,再浇上调好的牛肉面汤、白箩卜片,调上红红的辣椒油、碧绿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绝。此成为兰州人经济实惠的家常便饭。花上一块七、八毛,保证满意而归,这就是兰州人眼里大众化的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的最大秘密在于汤,自本世纪初马保子作出第一碗牛肉面至今,这汤的配方代代相传,所谓清汤并非开水混盐,而是几十种佐料与牛肉原汤配制而成,也许您不相信,这其中唯独没有大香!正如武功,它的至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这“清”自然淳厚无比。也许水土也是一个方面,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一个河漫滩上,是省会以上级城市中地下水质最好的,另外,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甘南和青海牦牛,所以不论怎样外地如何是作不出真正地道的牛肉面的。所以吃牛肉面还得去兰州!

三. 甘肃省 兰州 永登县 鼯鼠

鼯鼠

鼯鼠,当地人称大飞鼠。它形似松鼠,毛色灰褐。由于世代生活在大森林里,前后肢间形成了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在林间由上而下进行滑翔,鼯鼠还有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在滑翔中既是“舵”,又起“降落伞”的作用。当它飞行着地或着树时,起缓冲作用。防止内藏器官因冲击震动而造成破坏。鼯鼠属哺乳纲,鼯鼠科。生于连城林区的为“橙足鼯鼠”,常年栖息于林区山崖石洞缝隙间,具有夜行性,以坚果、嫩叶、甲虫为食。鼯鼠干燥的粪便就是中药中的“五灵脂”。五灵脂中含有大量的树脂、尿素、尿酸等成分。其性温、味甘、气腥、能通利血脉,行瘀止痛,主治心腹诸痛、痛经,产后瘀滞、疝痛等疾病。因鼯鼠栖息于高峻山崖,攀登十分困难危险,连城林区的五灵脂还未得以采集开发利用。

四. 甘肃省 兰州 永登县 白鼬

白鼬

白鼬学名白鼬。属鼬科,食肉目。外形似黄鼠狼(黄鼬),体型细长,四肢短,成年雄体长20公分~30公分,尾长9公分~12公分,体重2千克。为适应生存环境白鼬毛色随季节变化,夏季毛多灰褐,背部较浓,腹毛灰白,四肢内侧乳白;冬季毛色雪白。尾尖1/3冬夏均黑。鼬毛被绒厚而细软,皮板轻而柔韧,是上等皮毛。扫雪主要吃啮齿鼠类等小动物,而且食量很大,对农田、林木很有益处。白鼬虽生活在林区,但它居住于石崖洞缝中,且多独居,每年春末夏初0,五六月产仔,每胎产仔4只~5只。白鼬听觉视觉都十分灵敏,行动灵活,冬天出外觅食时,尾巴拖在雪地上,留下行迹,“扫雪”由此得名。

五. 甘肃省 兰州 榆中县 榆中大白菜

榆中大白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榆中县南部二阴地区气候冷凉湿润,生产蔬菜病虫害轻,农药污染轻,具有生产无公害大白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榆中大白菜具有叶球炮弹形、合抱、叶帮洁白、外叶深绿、中柱短、口感佳的特点。

榆中大白菜产区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交汇处的黄土高原,甘肃省中部,属兰州市三县五区之一,在兰州东郊,县城距兰州38公里,地跨东经103°49′15"—104°34′40",北纬35°34′20"—36°26′30"之间,县境内南北长96.6公里,东西宽66.4公里,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80—3670米之间。东接定西、会宁、靖远县,西以马衔山为界与临洮毗邻,西靠七里河区、城关区,北隔黄河与皋兰县、白银市相望。全县辖8镇15乡,268个行政村,1619个村民小组,共有4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8万人。有汉、回、满、东乡、撒拉等13个民族,汉族占99%,耕地面积106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保灌面积28万亩,山旱地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榆中县地势较高,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土壤深厚肥沃,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河谷地区水源主要是境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全县从事蔬菜栽培的农户有6万多户,川塬地区主要以地下水资源为主,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目前大白菜栽培面积2万亩,年产量8万吨,至2010年规划面积发展达到2.5万亩,年产榆中大白菜10万吨。

六. 甘肃省 兰州 皋兰县 金城白塔

    兰州古称"金城",白塔是屹立于兰州北山的一座七级八面的塔式建筑,南临黄河;雄伟的中山铁桥横跨黄河南北,蔚为壮观。兰州厨师精心构思、创作的冷荤拼盘"金城白塔",即巧妙地反映了这一雄伟奇特的兰州景色。 金城白塔的制作方法是:切开午餐肉,和白、黄虾糕,摆成梯级平台;将午餐肉、盐水猪肝和黄虾糕改刀摆为"铁桥";用午餐肉、黄虾糕、火腿、火灌肠制成塔座;将白虾糕调成"白塔"架于塔座上;再用蛋卷、肘花、鲍鱼、叉烧、盐水虾、海带丝等制成"草丛",并以萝卜花、香菜作叶、番茄围边即可。"金城白塔"造型逼真,色泽艳丽,口味多样,实为难得的饮食"工艺品"。( 兰州)

七. 甘肃省 兰州 安宁区 油炒粉

油炒粉为用卤猪油炒制的晾粉。凉粉为夏令应时佳品,可以充饥解渴,去燥消暑。在冬春之际,油炒粉热气腾腾,则更合时宜。凉粉为四时皆宜的美味食品。 昔日兰州上沟朱家庙、城隍庙的油炒粉风味最美。先在平底铁锅内烧开卤猪油,再把切成麻将牌大的方块粉分次放入锅内,加糖色、葱花、精盐、不断翻炒,直至金黄烫热,即可盛碗备食。依各人口味,调以辣椒油、麻酱、陈醋、蒜汁、精盐,即可食用。( 兰州)

八. 甘肃省 兰州 城关区 卵石雕

兰州卵石雕是选用经过黄河水千万年冲刷磨砺而成的卵石,依照其自然形态和花纹,用琢玉的方法精制的工艺美术品,由甘肃工艺美术厂的玉雕师芩新伟于1974年首创,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兰州卵石雕是选用经过黄河水千万年冲刷磨砺而成的卵石,依照其自 然形态和花纹,用琢玉的方法精制的工艺美术品,由甘肃工艺美术厂的玉雕师芩新伟于1974年首创,深受广大群众青睐。

九.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兰州百合

兰州百合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兰州百合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其中以兰州人工栽培的兰州百合最为有名。兰州百合独到之处是色泽洁白如玉,形大味甜,肉质肥厚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盐和果胶,含糖量比驰名南国的宜兴百合、龙牙百合还高,而含粗纤维甚低。

十.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七里河百合

七里河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被誉为百合之乡的七里河区拥有4.28万亩的百合种植面积,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链,而百合产业链的延伸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也取得一定成果,百合营养粉、营养麦片、百合果酥、百合醋已成功上市,百合枣粉、百合花、百合芽菜、百合鸡等新产品已研发成功。

兰州百合是甘肃省、兰州市的名牌产品,是七里河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在全国四大百合产区中,兰州百合色、香、味、形等均属第一,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年来,兰州百合产业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七里河区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一体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区域优势、抓无公害生产、争创优质精品、树立品牌形象"的原则,使兰州百合成为加快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区百合留床面积4.2万亩,年产量1500万公斤,总产值3150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1%;农民人均百合收入27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38%。兰州百合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到了65家,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被誉为“中国百合第一村”,是我市百合的主产区,今年全区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7万亩,产量达1530万公斤,总产值42840万元,约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68%。

七里河区坚持“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名牌化”的发展思路”和“因地制宜,无公害生产、集优创精,树品牌形象”的原则,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优势明显的作物带和产业带。到2010年,百合留床面积达到4.2万亩,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阿干镇、黄峪乡、魏岭乡、彭家坪镇、八里镇等地区(西固区金沟乡及榆中县永靖县部分乡镇也有少量种植),百合产量1510万公斤,总产值32163万元;农民人均百合收入3009元,占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的43.6%。目前已建成省、市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1182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区3.2万亩,无公害认证面积达到3.7万亩,建成示范乡镇5个,种植户达到10954户。逐步形成了以西果园镇的兰州百合城为中心,辐射八里镇、阿干镇、魏岭乡、黄峪乡等周边乡镇,共有93家百合加工企业。全区现有冷藏库39座,库容达到1064万公斤,每年分两季存储,储量可达2128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百合常年加工贮藏的需要;全区年加工能力在5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这些企业全部使用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目前兰州百合不但畅销至广州、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杭州、昆明、西安、沈阳、武汉、西宁等全国省会城市,还扩散到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出口到美国、日本、泰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出口创汇达到100万美元。

兰州特产前十名排行榜兰州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