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特产木手链 西藏本地手链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4 05:42:35

一.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藏毯

藏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毯是西藏各类民族手工艺品中又一亮点。藏毯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以其精良的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宗教特色的图案,讲究美学搭配的着色闻名于世。藏毯分各种不同尺寸的大小,不同形式的风格,如高贵素雅型的、浓重华贵型的,有地毯式的,有挂毯式的,样样均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精品。拉萨地毯厂啊生产藏毯的权威企业,它除了保持原有的手工制作外,还引进了电脑等高科技设备进行制图设计等工序。藏毯远销欧美,行销内地,无疑是来到西藏的您应该选购的商品之一。

藏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关于请求将青海手工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青政函〔2006〕47号)和西藏自治区《关于请求将西藏藏毯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藏政函〔2007〕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及西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二.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澎波半细毛羊

澎波半细毛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澎波半细毛羊

林周县畜牧兽医站

“澎波半细毛羊”新品种于2008年经国家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家畜新品种。该新品种羊是在澎波当地羊为母本的基础上引用了新疆细毛羊、茨盖半细毛羊为主要父本进行级进杂交后,又导入了适量茨盖半细毛羊血液后,横交固定、定向生产毛肉而培育的优秀半细毛羊新品种。具有产毛量比当地羊高3倍、产肉量高1倍、羊毛优质、更适宜氆氇用料等优点,累计产生的改良后代达60多万只,累计增加产值15000多万元。其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三.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金银器

金银器制作是藏族民族手工业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种传统工艺。其主要工具是榔头和刻刀,另外还有火炉、风箱等。工序有两道,先把金银放在木炭火上烤热,再用榔头千锤百打,做成半成品。然后在半成品上精雕细刻,制出成品。镯子、项链、发饰、刀销、酒杯等金银器上多雕刻有各种精美图 。

四.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藏刀

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游客

喜爱。在藏民的生活中,藏刀也是随身必备之物,它既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品。一般来说,男式藏刀都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佩带藏刀不仅从内心会给人一种安全感,还能从外表给人一种威武感,表现出彪悍的民族气质。藏刀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所用材料不同,价格也相差较大,便宜的几元、几十元,贵的甚至要上千元。其中日喀则地区的藏刀配有精美的银饰刀鞘,刻工都很精细,是较好的选择。

五.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拉萨雪茶

产地野生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功效清热消炎、生津止渴、平肝降火、降脂减肥。用于咽炎、肺热咳嗽、中暑、高血压、神经衰弱、青春粉刺。常饮有预防消化道癌症的作用.用法每次1至3克,用开水泡饮或与茶叶一道泡.

六.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龙胆草

龙胆草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在中草药中称龙胆、胆草、苦胆草。主要为粗糙龙胆,别名龙胆。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的作用。



七.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昌都酸梨

【昌都酸梨】酸梨出产于西藏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左贡县及怒江两岸的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酸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酸梨果实卵圆形,果皮黄色,上有麻点密布。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稍粗,汁多味甜,果心稍大,食之有渣,重400-500克。传说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入藏,以酸梨代酒为其洗尘。( 拉萨)

八.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西藏卡垫

“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是藏族家庭的床上用品。古城江孜是生产卡垫的著名城市,有“藏毯之乡”的美称。据历史记载,600多年前就织出了柔和、美观、结实而又富于西藏民族风格的藏毯。这里手工业久负盛誉,从老人到小孩,都有一手织毯的本领,80%的居民从事织毯业。新建的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地毯、卡垫、挂毯、壁毯、靠垫、喇嘛坐毯等,花色品种有几百个。另外拉萨地毯厂也是藏毯的重要生产基地,除自给外,还行销于欧、美、日本、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

九. 四川省 绵阳市 游仙 木龙观红萝卜

木龙观红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木龙观红萝卜因皮滑心细、外观鲜红、清香脆嫩、口感独特而驰名中外,木龙观红萝卜从古至今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采用转基因种子,完全具备绿色食品条件。

为打造“木龙观红萝卜”品牌,游仙区质监、农业部门及凤凰乡党委政府在加强申报的同时,还按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制定了“木龙观红萝卜”地方标准、生产规程,细化种植及田管操作要点,使木龙观红萝卜品质实现稳定提升。去年,木龙观红萝卜产量达120万公斤,种植户户均增收6000元。今后,凤凰乡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做长包装、储藏、深加工链条,使木龙观红萝卜成为产值1.5—2.5亿元的特色产业、“游仙造”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在近日举行的“2012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家审查会”上,游仙区凤凰乡“木龙观红萝卜”获国家质检总局、省市质监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一致认可,成为游仙区首个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产品。

木龙观红萝卜(木龙观胡萝卜)产地范围为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凤凰乡木龙村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当地传统胡萝卜品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高度450m至550m,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1%,pH值5.5至8.0,土壤耕作层深厚≥25cm。

三、栽培管理

1.选种:选择根直、个体粗状、表皮光滑鲜红的留种。留种苗开花后,选择7至8个主花簇留种,其余花簇及时疏掉,以确保种子的饱满度。

2.种子处理:选用精选种子,播种前经过处理的光子用40℃的温水浸种2小时后,置于20℃至25℃的温度下催芽,2天至3天,至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3.基肥施肥:每公顷施腐熟的底肥和稀薄的粪肥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0kg至37500kg,过磷酸钙200 kg至400kg,草木灰1500kg,并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合理追肥。

4.播种:

(1)条播:每公顷用种量为10kg至15kg。

(2)撒播:每公顷用种量为20kg至30kg。

5.田间管理:播种后防止雨水冲刷土壤而板结,可在土壤上面覆盖一层3cm至5cm长的短麦秆。有少量缺苗现象,应及时补种。幼苗期间应进行2至3次间苗,同时中耕除草一次。在生长期要注意浇水,并根据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确定追肥时间。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清洁田园,加强中耕除草,降低病虫源数量降低病虫危害。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栽种后于翌年一月上旬至四月中旬,当肉质根已充分长大,心叶呈绿色,外叶稍枯黄,味甜且质地柔软时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萝卜根直,无歧根、根毛及裂根,表皮光滑心细,外观鲜红,心柱比例一级小于1/4,二级小于1/2。肉质脆嫩紧密,生食略带甜味,清香脆嫩。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标

一 级 二 级

类胡萝卜素,mg/kg ≥ 40 10

水分,% ≥ 90 70

钾,mg/kg ≥ 400 20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十.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尼木藏香

尼木藏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尼木藏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尼木藏香,是指西藏自治区尼木县生产的藏香,尼木县的藏香制作历史悠久,以其在制作过程中不伤害生物和独特的原料配方而深受广大群众青睐,是全西藏最著名的藏香源产地之一,尼木藏香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对人体有百利而无害。其制作技艺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藏香采用纯天然无污染的青藏高原特有的三十余种藏草药,不仅可用于佛事活动,而且还具有杀灭细菌、驱除污浊之气、预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强睡眠等独特的医疗功效,对人体有百利而无害。尼木藏香作为藏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其独特的医疗功效早已被藏族人民所熟悉和深知,是雪域高原屹然绽放的深含藏民族文化底蕴的奇葩。

尼木县吞巴乡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该乡生产藏香技术 图3:尼木藏香制作工序:制作泥砖

[3]就是由吞弥桑布扎于公元七世纪时所传授。尼木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其配方秘而不宣,据说有30多种藏药配制而成,制作过程漫长且严谨。吞巴村作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更是尼木圣香的手工生产地,这里的村民得到了吞弥桑布扎的真传,在制作藏香的程序上一丝不苟。

制作藏香的原材料和制作工序要求极其苛刻。由于藏香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宗教礼仪上,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求一切都要以圣洁为主,否则会被视为是对神灵的不敬。传统的藏香原材料繁多而复杂,一般是柏树树干为主料,再以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没药等几十种香料按适当比例配合主料搓揉而成。据了解,用于制作藏香的主料柏树干,在吞巴村这样高海拔的地方并不生长,村民都要从400多公里外的林芝县运过来了,而制作藏香的部分辅料甚至要从印度引进。

吞弥·桑布扎发明了藏文后,又根据西藏的地域特点,把在印度所学的熏香技术进行改进,发明了藏香。有一天,吞弥·桑布扎在吞曲河边看到水车的叶轮会伤到水里的鱼,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在河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鱼儿不得入内。从此,吞曲河里再也没有鱼的踪影。当地的人说,河水也化验过,没有什么异常,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鱼。[6]非遗信息尼木县作为藏香的主产区,和原产区,其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具体信息是: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序号:924
遗产编号:Ⅷ-141
项目名称:藏香制作技艺
申报单位:西藏自治区尼木县、墨竹工卡县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有名的西藏特产手链西藏特产白色手链高品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