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特产茶叶是什么茶种 深圳产地的茶叶是什么茶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3 11:06:26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茶叶

“龙峰、碧玉春毫、梅子贡、银桥绿针”等一批精品名牌,先后100多次获奖,其中7个品牌14次荣获国际、国家级金奖。成为鄂西北有名的茶叶生产基地。其中“龙王垭”商标成为湖北省茶叶著名商标,龙王垭茶场被确定为“湖北省有机茶示范基地”。以龙王垭茶场为核心,17个中小茶场组成“湖北龙王垭茶业集团”,注册资金1.1亿元,拥有茶园2.2万亩,成为湖北省第一大茶业龙头企业,产品开始销往欧盟和日本。

二. 贵州省 遵义 湄潭县 湄潭茶叶

湄潭茶叶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基地。

湄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迁入湄潭办学,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提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防病等研究,对后来的湄潭茶业影响极大。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众多,有17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同时拥有遵义市名牌产品及其它优质绿茶。品牌多了,但品牌集中度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每年大量江浙茶商入黔,将湄潭茶叶制成龙井、碧螺春,“茶农得小利,加工得大利,茶商得暴利”曾是湄潭茶叶的生存现状。

湄潭茶叶当然不甘于老做“他人替身”。2009年新增茶园7.5万亩,全县茶园面积达2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5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万吨,产值达6.1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62.1%、43.7%。在茶叶生产上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在“中茶杯”、“中绿杯”等系列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中,先后28次夺得金奖。在“贵州十大名茶”评比中,“湄潭翠芽”荣登榜首。我县相继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

三.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茶叶

红茶、绿茶、苦丁茶、菊花茶

四.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茶叶

桂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浙江省 丽水 庆元 庆元茶叶

庆元茶叶

庆元茶叶有绿茶、红茶二种,明、清季曾作贡品进京。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民国35年)达100吨,茶园面积5410亩。此后茶园荒芜,至1949年产量仅23吨。新中国

成立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89年产量达543吨。庆元茶场创制的碧玉春

曾以其色泽鲜翠,味香甘爽而获浙江省一类名茶奖。

柑桔

过去多为零星户种,品种多为本地桔。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开始小量引

种外地柑桔。1972年县政府扶持,余村、坑西成片引种温州蜜桔并获得成功。1990年

全县柑桔种植面积767亩,产量2243吨,品种有温州密桔、椪柑、甜柑等,产地分布于

余村、后田、八都、竹口、黄田、小安、张村等地,其中余村产的温州蜜桔(属山田品

系中熟品种),以其果面光洁,色深柔软,汁多无渣,风味香郁而在烟台举行的全国优

质水果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第一。

六.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绿里香”茶叶

产品名称:“绿里香”茶叶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特性: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

产品成分:矿质元素、蛋白质与氨基酸、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

产品功效:抗衰老,止渴生津,利尿清心,益思明目。

产品简介:绿里香茶叶选用龙井43、乌牛早、鸠坑等茶树品种,经过精心加工而炒成;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成朵、匀齐、无紫色叶芽;加工炒制的十大工艺依次为鲜叶摊放、杀青、回软、过筛、去片末、烘干、分筛、复炒、归堆、收灰。炒制的茶叶外形平扁光滑,有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充分体现了“绿里香”这个品牌的特色;现名茶年产量已达一千余公斤,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上市;为了提早应市,还采用小批量的大棚设施栽培,上市时间可提早到2月中旬,目前又引进了二十五点七亩的平阳特早茶,露地载培可提前到2月底至3月初应市。

产品历史:“绿里香”茶叶是由绿里香名茶开发协会出面注册了一个茶叶商标,从此茶叶产业实施了品牌战略,通过聘请专家来指导,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采摘标准,改进炒制工艺,使绿里香的茶叶质量再上新品台阶;99年6月,绿里香样茶在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省一类名茶,获此荣誉,这在海盐乃至嘉兴的茶叶史上属首创。

七. 重庆市 秀山县 秀山茶叶

秀山茶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秀山茶叶

茶叶

地域范围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渝东南边陲,武陵山腹地。秀山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隘口镇、洪安镇、峨溶镇、清溪场镇、雅江镇、溪口镇、孝溪乡、中平乡、涌洞乡、海洋乡共11个乡镇所属10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3′6″~109°18′58″、北纬28°9′43″~28°53′5″。由四个区域组成,中平乡、雅江镇、洪安镇、峨溶镇、涌洞乡这一区域,东和东南与湖南省的花垣县接壤,南与岑溪乡、石耶镇接壤,西与平凯街道、官庄镇、龙池接壤,北与里仁镇、宋农镇接壤。钟灵镇、隘口镇、清溪场镇、孝溪乡这一区域,东和东南与平凯街道、梅江镇、兰桥镇接壤,南和西与松桃县接壤,北与乌杨街道、溶溪镇、膏田镇接壤。溪口镇这一区域,东与官庄镇、妙泉镇接壤,南和西南与乌杨街道、溶溪镇接壤,西和北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海洋乡这一区域,东与石堤镇、大溪乡接壤,南和西南与里仁镇、宋农镇接壤,西和北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666.7公顷,年产鲜茶6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秀山茶叶外形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黄绿润。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黄绿亮、嫩匀。2、内在品质指标:水浸出物含量38.0~50.0%,茶多酚总量13.0~24.0%,氨基酸总量1.8~4.5%,咖啡碱含量1.8~4.0%。3、安全要求:秀山茶叶执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八.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金江茶叶

金江茶叶产于四川省宜宾,该茶叶远销前苏联、欧美、日本、中东、东南亚及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华北、东北、西北等省区。

畅销砖茶深受西藏、内蒙古等兄弟民族土的欢迎。

产品多次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奖。“早白尖”工夫茶1985年获二十四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奖。1994年获北京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该厂同时出产的茶叶产品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茉莉、珠兰花茶、沱茶、康砖茶、金尖茶、青砖茶、袋泡茶、保健茶等十多个品类和上百个不同的花色包装。

九.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茶叶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这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途经顺宁,宿于高井槽(现大寺马庄村境内)时所作的诗句,这“香泉”、“新茶”的产地就是有着四五百年种茶历史的凤庆县大寺乡。

凤庆县大寺乡位于县境西北、澜沧江南岸,距县城36公里,东与小湾镇接壤,西与勐佑镇毗邻,西北与保山市昌宁县相通。总面积223.55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2679.8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6.7c,年平均降雨量1380.7毫米。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乡总人口36735人,森林覆盖率达39.9%,经济总收入3737.26万元。是一个四季如春、云雾缭绕、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正在腾飞的绿色经济强乡。

大寺乡以突出发展绿色区域经济为主,经济发展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首先,它是世界闻名的绿茶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大寺有四五百年的种茶历史,是凤庆滇红茶和精制绿茶原料主产区之一,尤其以绿茶生产而闻名,大寺的“尖山云雾”牌精制绿茶曾两度获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全乡茶园投产面积23158亩,总产量23158担,产值682万元,建成高优茶园6296亩,已投产1500亩,茶叶产量居全县第二。

十. 重庆市 黔江区 黔江金溪红心猕猴桃

黔江金溪红心猕猴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黔江区的“金溪红心猕猴桃”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近日正式授予为地理标志,标志着黔江地理标志商标实现了零突破。

近年来,该区将猕猴桃产业作为继生猪、蚕桑、烤烟三大骨干产业之后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先后从资金、技术、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鼎力支持,从2002年的250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万余亩,覆盖金溪、舟白、沙坝、小南海、中塘、黄溪等14个乡镇,借其外型美观、肉质鲜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等优点已远销到日本、英国、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猕猴桃经济价值高,很适合在我区发展,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好渠道,特别是获得了地理标志这块‘金字招牌’,简直就是对外推销的最好‘名片’,”该区农委主任说,要继续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突破性发展猕猴桃产业,力争早日建成10万亩全国优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出口示范基地,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特色效益农业的福音。

为了将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该区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培育了三磊、恒沛等6家猕猴桃企业,并在猕猴桃基地乡镇培育了10个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发展猕猴桃。

据该区科协负责人介绍,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该区积极探索“政府+专家+企业+农户”专家大院建设模式,聘请了1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猕猴桃产业发展顾问,招募了35名猕猴桃科技特派员,配备17名猕猴桃村级农技员,从技术方面为猕猴桃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支撑。

黔江金溪红心猕猴桃

黔江区金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11012683

猕猴桃

江西特产茶叶是什么茶叶品种安徽特产黄金茶是什么茶叶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