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有什么特产可以带 大理必买带走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23:58:03

一. 云南省 大理 漾濞县 树花凉菜

一般产于深山老林里的麻栗树上,又称树毛,味香爽口,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做法(原料):树(麻栗树、核桃树)花(亦称树毛)、青笋、粉丝及花椒油、大蒜油、味精、醋精、酱油、芫荽等作料。制作要诀:①煮树花、加少量的苏打,半小时后,取出漂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备用;②将青笋切成细丝;③用沸水泡好粉丝;④将树花、青笋、粉丝混合拌匀,倒上少量煮沸的香油,加入各种佐料,再次拌匀,即可食用。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二.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冷菌

冷菌是我国佛教圣地鸡足山独有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味之佳美超过鸡棕,香菌等任何一种食用菌,食用价值远远超过目前我国出口的松茸、羊肚菌、牛肝菌,堪称菌类之冠,品位极高,是鸡足山特有的山珍。它含有较多的抗癌物质蘑菇多糖和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名列鸡足山四大之首。常食能延年益寿,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防癌作用,历史上僧人把它当作珍贵礼品赠送贵人亲友,或宴席招待贵宾。因该菌产量极低,食用价值高,成为难得之佳品。

三. 云南省 大理 南涧县 南涧粉丝

从中华民国时期开始,南涧就有了手工粉丝加工,并曾销往缅甸等地。

南涧手工粉丝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粉丝原料是用蚕豆、豌豆,不掺其它代制品制作而成;二是生产过程中都是人工作业,生产效率小,产量低;三是南涧手工粉丝要食用之前煮一到二个小时不会烂,煮的时间越长粉丝越透明,越好吃。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论煮到什么菜中都能保持原味。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四.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烤茶

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制饮烤茶的方法是:先将特制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炉上,先把陶罐烤热后,再放入茶叶,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将沸水少许冲入陶罐内,此时“磁”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待泡沫散去后,再加入开水使其烧涨,即可饮用。饮之清香回味,润人肺腑。烤茶冲饮3次,即弃之。若再饮用,则另行再烤。如来客甚多,每人发给一个小陶罐和杯子,自行烤饮。自烤自饮,表示尊敬客人,也是大理各族人民待客的一种方式( 大理)

五.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六.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普定带皮牛肉

普定带皮牛肉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的。普定带皮牛肉特点是牛肉都带皮,皮厚而养颜,肉香而不腻,是居家旅游,宴宾待友,馈赠亲朋之佳品。

普定盛强牌带皮牛肉取材于贵州省普定县的优质黄牛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祖传工艺制作而成,用现代化科学灭菌技术包装,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保持肉质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分。

七.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地参

剑川地参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地参原为野生的寺庙、斋食素菜,富含各处氨基酸和粗蛋白,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剑川地参,又名虫草参,白族俗称“根载子”;大理洱源地区叫法不同,称雪参;外省山东郓城、河北河间等地又称地参为中华地参、地藕、地笋、泽兰、银条菜。地参株高120至160厘米,株干呈四棱形,节间距2厘米,每节长四片叶,呈十字形对生,开白色芝麻型花,不结籽,叶互生,植物分类学归于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地参原为野生植物,后经驯化栽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地参可以食药两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根(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可以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地参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地参氨基酸含量达16种、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食品。

剑川沙溪镇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地参的原产地,也是野地参最早人工驯化栽培的地方,地参常年种植面积2000—3000亩,地参鲜产量3500-4000kg/亩。剑川地参产品加工上世纪90年代以个休户形势开始试验,做一些油炸后加调味品的“地参”特色食品, 2005年“剑川县车记地参食品厂”以地参加工销售为主对地参进行了开发,注册了 “车记号”商标,该厂研制加工出地参油炸风味系列和地参糕,地参糊等十多个品种,产品不仅有省内市场,部分还销往省外,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空务此”汤

汉语称海菜根为“莼”,用海菜作的汤称为“莼羹”。剑川剑湖里的海菜,白语称为“空务此”,也叫“空心菜”。海菜属于绿藻类,茎长四五尺,浮在水面上,又软又脆,茎的顶部开花,花被苞包裹,每苞有四五朵,四瓣白色,花色很美。海菜先长茎,后长叶子,叶子卷子很紧,不完全舒展,尖尖的。春冬秋季节都可以采摘做汤,汤色鲜亮、海菜鲜碧,味道鲜美,入口柔性滑。夏季吃时注意清洗,因为此时蜗牛、水蛭可能被卷在叶子中,不容易发现。

在历史上“莼羹”被当成是思念故乡的符号。晋代的苏州人张翰,很有才气,在洛阳做官,此时正天下纷争,祸起萧墙。一天,看到秋风吹起,想起了家的莼菜做的莼羹和鲈鱼脍,说:“人生重要的是要做的事适合自己的心意,心情舒畅,何必为得到一点名利官位而跑到几千里外呢?”于是就辞官回到家乡。后来,中国的文人志士,秋天思念故乡时就会想起这件事,辛弃疾想起故乡济南时说“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所以在古代称在外思乡的人为“莼客”,所以历史上才有的诗句道:“到岸茶商期又失,怀家莼客眼添香。”赵式铭在昆明为官,思念家乡时在《柴门》中写到“细莼入俎青丝滑,肥蕨登盘玉箸齐。”后来赵式铭先生辞去官职,回到环境幽静的剑川,过着张翰不惜辞官所要追求的隐居生活。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九.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白族扎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艺产品,在大理城乡随处可见它的踪影。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当旅游者从当地把扎染天南海北地带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时,它从远古时期走来的脚步仿佛与当代步伐连接到了一起,叫人不能不格外惊叹于它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传说它是苍山的溪水所变,或说是仙女织出带给人间……穿用它不仅美观,还代表着灵巧和智慧,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已成为大理最耀眼、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扎染古称绞缬,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染布工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白族扎染。扎染工艺出现较早,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游人到了这里,可以看到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

扎染用的布料过去完全采用白族自家手工织的较粗的白棉土布,现在土布已较少,主要用工业机织生白布、包装布等布料,吸水性强,质地柔软。加工主要有扎花、浸染、漂晾三道工序。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接着便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数次,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将线拆除,将“疙瘩”挑开,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兰色,即是“地”,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传统染料以板蓝根、蓝靛为主,与化学染料相比,其色泽自然,褪变较慢,不伤布料,经久耐用,穿着比较舒适,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不良刺激。据说,象板蓝根一类的染料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消炎清凉作用,对人的健康有益。在回归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广泛用来制作衣裤、被子、枕巾、桌布等与人体肌肤相亲的用品,格外得到人们的亲睐。

十.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草墩

草墩就是用稻草编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状多样、大小不一,色彩则是由缠在稻草上的布的颜色决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斓,且还能呈现各种图形,如:八卦、心形等。
大理有哪些特产可以带回去大理古城必买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