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奇圣土特产公司简介 西藏奇圣土特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5 12:18:00

一.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西藏高山牦牛

产地与分布

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的 牛最佳。另外,在西南部山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也有分布。

外貌特征

体躯较大,结构紧凑,躯长腿短,皮松而厚,但无垂皮。背平,腹大而不下垂, 窄且斜。头重,额宽,面稍凹。大多有角,角向外上方开张。眼圆,有神。尾短且着生点低。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筋骨结实,蹄小而坚实。公 牛 甲高而长 ,母牛。 甲矮而短,且薄。群体毛色较杂,全身黑色者占60%,体黑、头或面部白色 者占30%左右,还有灰色、褐色和白色者。胸部、腹部、体侧和股侧长有长毛,被毛柔 软、厚密。厚密的被毛和发育良好的皮下结缔组织有助于 牛在高寒低温条件下生活。 成年公、母 牛体重平均为420.6千克和242.8千克,体高分别为130.0厘米和107.0厘米

生产性能

平均初生重:公牛13.7千克,母牛12.8千克。母牛产后第二个月开始 乳,产乳高峰期为牧草茂盛的7~8月份。平均日产乳1.03千克,酥油率5.82%~7.49% 产肉性能良好,据测定,在放牧饲养条件下,中等膘情的成年阉 牛体重为379.1千克,屠宰率55%,净肉率46.8%,眼肌面积50.6厘米2。 牛是牛类家畜中唯一产绒毛的品种,每年6~7月份可对 牛剪毛一次。带犊及怀孕后期的母 牛,只抓绒,不剪毛。

公、母、阉 牛的毛绒产量分别为1.76千克、0.45千克和1.70千克。裙毛长度20~43厘米,肩部毛长度为10~30厘米。毛、绒比例为1:(1-2)。 在产区, 牛呈季节性发情,7~10月份为发情季节,7月底至9月初为发情旺季,发情 期17.8天,发情持续期16~56小时。公、母 牛均是3.5岁初配。妊娠期平均255天 一般在3月份开始产犊,2年1犊,繁殖成活率48.2%。 牛牙齿坚利,又具有灵活的唇和舌,采食性能好,能够适应低质量的草场条件。 为了提高 牛的生产性能,青海省兴海县的赛什塘牧场(1999)进行了 牛与野 牛导 人杂交试验,效果明显。12月龄含1/4野 牛血统的0 牛比家 牛体高、体长、胸 围、管围和体重分别提高3.96%、7.60%、7.06%、7.32%和12.13%。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周名海等(1998)提出了 牛种间三元杂交的新途径,即荷斯坦牛 (藏黄牛 牛)。0牛在高寒牧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2.5岁时0公、母牛平均体重为310.78千克和305.79千克,比同龄公、母 牛分别重126.48千克和149.92千克。0母牛2~3岁可初配,3~4岁可挤奶,比牦牛提前1~2岁挤奶;第一泌乳期(183天)挤奶量659.36千克,为同泌乳期母 牛的2.65倍。

二. 西藏 林芝 朗县 四味生肉酱

四味生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三. 西藏 拉萨 当雄县 西藏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藏语叫挸逍勐陹 ,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青稞酒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藏遭遇了百年未逾的干旱,刚刚长出穗子的青稞慢慢枯黄,原本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牧草全部蔫伏在地,接的宁阳成片倒下,雅砻河谷有一个叫赞唐的游牧不落,无以为生的牧民整日以泪洗面,部落主忧心忡忡,从此一病不起。部落主的儿子叫干布,是一个英勇不犯的年轻人,他听说圣水可以拯救草原和田园,决定置身前往神女峰求取圣水。临行前,他的母亲煮熟家中仅剩的一把青稞,放在陶罐中给他作为干粮。干布带上陶罐踏上征程。神女峰陡峭崎岖、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干布渴了喝一口雪水,饿了嚼几颗青稞,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神女峰顶。

干布虔诚地跪在雪地中,祈求这神女的赐见,整整三天三夜后,神女终于出现,感其苦心,赐予圣水,干布捧起陶罐,清冽的圣水滴在一颗颗饱满的青稞上,干布用衣服紧紧包住陶罐在怀中,不眠不休,日夜兼程带回。虚弱的牧民互相搀扶着前来迎接,干布打开陶罐,一股异香袭来,众人为之惊叹,原来圣水已经渗透陶罐中的青稞,呈现出清冽的金色。干布捧着陶罐,将珍贵的圣水洒在草原和田园,转眼间,大地重生绿意,再现勃勃生机。干布再将剩下的圣水送到父亲面前,部落主喝了一口圣水,顿感口齿间一种异香久久萦绕,立即精神一振,病痛全消,牧民分食圣水,整日整夜载歌载舞。这就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珍爱不已的青稞酒。

【青稞酒功效:】

研究表明,长期饮用青稞酒对人体的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具有较好保健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降解胆固醇、预防结肠癌和糖尿病。

其主要功效来源于其主要原料:高原青稞和当地矿泉水。

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而β葡聚糖能有效降解胆固醇、预防结肠癌和糖尿病。

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无污染区,青稞酒酿酒所取之水,水源地附近不存在任何工业污染,同时泉水中的锂、锶、偏硅酸等含量远优于其他地区天然泉水,其含有的锌、溴、碘、溶解性总固体、游离二氧化碳等多种微量元素组份对人体非常有益。

四. 西藏 阿里 噶尔县 野牦牛

野牦牛

野牦牛藏名“踵”,是西藏高原最典型的动物,它们体格高大,生命力强,身长可达3米,体重是家牦牛的3倍。全身披有黑色的长而厚的毛,下垂可及地面,以供卧雪御寒,比家牦牛多2.4倍的厚毛使它们能在零下40℃照常生活。野牦牛也喜欢群居,一般30多头一群,多者可达300余头。人们常看见黑压压一片的野牦牛逐草觅食。它们性格剽悍,却仍与已被人类驯化的家牦牛“认亲”,藏族牧民常从野牦牛群中找回失散的家牦牛,而野牦牛有时也加入家牦牛的行列。家牦牛同野牦牛0生育下的第一代牛犊,藏语叫“踵擦”,体格强健、生长迅速,但性情蛮悍。

五. 西藏 山南 曲松县 藏鸡

藏鸡是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海拔2200-4100米的半农半牧区、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河谷区和藏东三江中游高山峡谷区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高原地方鸡种。

产区包括西藏自治区的山南、拉萨市、昌都地区东南部、日喀则地区中南部、那曲地区东部和阿里地区西南部;青海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玉树、囊谦、称多三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巴塘、稻城、乡城、得荣、甘孜、德格、九龙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黑水、理县、若尔盖、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阿坝等县和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县。

据西藏1981年统计,约有50万余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约有1.5万只,四川1980年统计近15万只,云南1981年调查约2.5万只,总计约70万只。

【品种类型及原产地】

分布于西藏的山南、拉萨、昌都、日喀则、那曲、阿里地区,云、贵、川接壤地区。

1主要特性特征藏鸡是适宜于高寒、低压、缺氧,高海拔地区的优良地方品种,素以觅食能力强,极耐粗放,体小肉多、肉质细嫩鲜美而著称,是高海拔地区养禽业中的当家品种。体型小,较长而低矮,匀称紧凑,头高尾低、呈船形。胸部发达,向前突出,性情活泼,富于神经质,好斗性强。翼羽和尾羽发达,有飞翔能力,公鸡大镰羽长达40~60厘米。冠多呈红色,单冠,少数呈豆冠。公鸡单冠大而直立;母鸡冠小,稍有扭曲。肉垂红色。喙多呈黑色,少数呈白色或黄色。虹彩多呈橘红色,黄栗色次之。耳叶多呈白色,少数红白相间,个别红色。胫白色者居多,其次黑色,少数有胫羽。公鸡羽毛颜色鲜艳,色泽较一致,主、副翼羽、主尾羽和大镰羽呈黑色带金属光泽,颈羽、鞍羽呈红色或金黄色镶黑边羽,身体其他部位黑色羽多者称黑红公鸡,红色羽多者称大红公鸡。此外,还有少数白色公鸡和其他杂羽公鸡。母鸡羽色较复杂,主要有黑麻、黄麻、褐麻等色,少数白色,纯黑较少。

2保种方式原产地农户利用自繁自养进行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2002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

【生产性能】

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鸡体重:公鸡平均为1145克,母鸡平均为860克。18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6.4%,母鸡为74.6%;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71.4%,母鸡为69.6%。

2繁殖性能平均开产日龄为240天,年产蛋数40~80个,平均蛋重34克。蛋壳呈褐色或浅褐色。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74.63%。

【开发利用情况】

八十年代中后期,加强了对藏鸡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的研究,充分利用其体型轻小、快羽等性状,与纯种白来航鸡杂交、选育,已经形成了生产性能比较稳定的蛋用型品种群——拉萨白鸡,初步改良了藏鸡低产、晚熟、就巢性强等不良性状,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藏鸡具有肉味鲜美、香气浓郁、肉质细嫩等优良特性,再加上它们特有的适应性、喜人的羽色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藏鸡作为雪域高原上开发名、特、优、新绿色食品的潜在素材和优势资源。中国农业大学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饲养藏鸡、肉用矮小隐性白鸡以及二者杂交F2代3组鸡,在体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均表现了较明显的0优势,尤其在高海拔环境中,0鸡在体重、胸肌率和腿肌率方面表现出较高的0优势。从生长、产肉等方面看,0鸡不仅是高海拔地区,同时也是低海拔地区藏鸡肉用发展的良好杂交组合。该研究为在低海拔地区发展具有藏鸡独特风味的优质肉鸡和在高海拔地区发展养鸡业提供了参考。

六.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七. 西藏 山南 加查县 天珠

天珠为九眼石页岩,含有玉质及玛瑙成份,为藏密七宝之一,史书记载为(九眼石天珠)。天珠主要产地在西藏、藏东、不丹、锡金、拉答克等喜马拉雅山域,是一种稀有宝石。天珠内部结构,具有天然宇宙强烈的磁场能量,其中“镱”元素的磁场相当的强烈,且全世界目前仅有西藏天珠有此一特殊元素磁场,因此配用天珠而产生的避邪、血症、防止中风、增强内气等之功效。天珠属于沉积岩之一种,组成颗粒为1/256公厘,主要由黏土固结而成的薄页片状岩石。天珠的色泽大约可分为黑色、白色、红色、咖啡色及绿色等颜色,页岩颜色因所含化学物质而不同,如含卷氧化铁者呈红色,含氢氧化铁者呈微黄色,含炭质则呈灰黑色。

天珠磁场为水晶的三倍,水晶磁波为4伏特,天珠则为13伏特。矿石的硬度越高,磁场越强,而天珠是半宝石,硬度为莫氏7至8.5,除南非钻石硬度为莫氏10外,当今地球上再也没有任何矿石的磁场强得过天珠。这也是唯独西藏的玛瑙才称为天珠,而巴西、波斯、苏联、印尼、台湾的玛瑙,并不能称为天珠的原因。不过任何矿石都有磁场,只是强弱有别。惟因西藏玛瑙磁场效果感应最强,因此市售许多玛瑙宝珠,毋论是否来自西藏原产地,大家一律声称是西藏天珠的原因即在此。

天珠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1500年之间,阿利安人在印度古国,所遗留焉的古老文献《吠陀经》中记载之古瑜珈理义、咒术、神祗和图腾(Totems)等符号,融合佛学思想为依据,并以简单、白话、易懂的方式解说!以应广大之学者,便于探讨研习,藉增法缘也。

原始传统佛教,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天然灾害繁生无穷,求神助佑之心自然产生!天珠因此被创造出来。同时,也渗进了各种药物治病,并以巫术咒语的图案造形,符画于石材上(天珠),进而达到提升精神(灵魂)意识的效益!即是古代一种“符令”的表征。

八.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秦艽

秦艽

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辛、性温、归胃、肝、胆经。秦的主要功能是祛风温、清温热、止痹病、筋脉拘挛、骨节烦痛、日哺潮热,小儿疳积发热等症状。现代临床应用发现,秦艽有显著抗炎和升高血糖的作用,主效成份是秦艽碱甲,通过神经系统以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而实现的,并有明显短暂的降压和减慢心率作用。煎剂有镇静、镇痛和利尿的作用。主要长于草地及湿坡上,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堆置至表面呈红绿色或灰黄色时,切厚片,摊开晒干。

九.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炸灌肺

炸灌肺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羊肺为主料配以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特点是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道香美。


十. 西藏 昌都 洛隆县 洛隆糌粑

洛隆糌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隆糌粑

近年来,昌都地区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充分利用耕地平整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筹集资金4270万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县建设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优质青稞1500万公斤,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年创产值1.2亿元。

洛隆糌粑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孜托镇、硕督镇、康沙镇、马利镇、俄西乡、腊久乡、中亦乡、玉西乡、新荣乡、达龙乡、白达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西藏奇圣土特产有限公司靠谱吗西藏奇圣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包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