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特产大头菜 潼关特色小吃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2 07:47:02

一.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五香大头菜

临涣五香大头菜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濉溪临涣五香大头菜,呈黑色发亮,内外一样,久贮不变质,香入其内,时长味高,四季食用皆宜。

五香大头菜的原料系用当地人称作腊疙瘩(苤蓝)的蔬菜。鲜腊疙瘩个大,浑圆。选料是,一般挑选0.5—1市斤重的为宜。腊疙瘩要求新鲜、不冻、不坏、不糠,无疤、无夹。在制作时,先将鲜腊疙瘩去皮破开,然后入缸腌制。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回卤两次,翻缸出晒。完成工艺流程需6个月,每次回卤均需加用糖色食盐,然后加上一定比例五香粉,经炒食盐拌匀,装入缸内密封,需一个月时间待辅料渗透后,方可出售。

二. 四川省 宜宾 长宁县 腌制大头菜

长宁县腌制大头菜是四川一大。我县是全国竹海之乡,由于当地特殊的环境,最适于大头菜的生长发育。其产品香、脆、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三. 四川省 乐山市 犍为 龙孔大头菜

龙孔大头菜是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龙孔镇的。犍为龙孔大头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皮薄肉厚、香脆可口、减脂降压、美容瘦身、增进食欲的特点。

犍为大头菜为巴蜀四大名酱菜之一,以优质大头菜为原精,精心选料,精良加工,精制而成,产品色泽自然,香脆爽口,而且针对不同地区的顾客口味也不同,每种规格的口味分麻辣味、鲜香味。

大头菜作为一种腌菜,在四川乐山犍为地区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大头菜含丰富的食物纤,促进结肠蠕动防止便秘,并通过稀释毒素降低致癌因子浓度,从而发挥解毒防癌的作用。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清热解毒、抗菌消肿,能抗感染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大头菜也能利尿除湿,因其性热,故还可温脾暖胃。犍为龙孔大头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皮薄肉厚、香脆可口、减脂降压、美容瘦身、增进食欲的特点。犍为大头菜,开袋即食,即可下饭,吃面!!开胃、麻辣回甜。

四. 重庆市 秀山县 秀山大头菜

秀山大头菜又称芜菁、或"蔓菁",是芥菜的一个变种,为根用芥菜,相传大头菜腌制由诸葛亮发明,后由马帮传入秀山。秀山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大头菜,最初就是千家万户自己播种,而后由"三腌五卤六晒"工艺自行腌制。

秀山大头菜历史悠久

阿秀食品厂生产的"阿秀"牌特色大头菜系列、是陈氏腌菜世家嫡系传人陈兴洲先生,沿袭清同治年间秘传腌制技艺,选用采自秀山县山区绿色无公害大头菜和优质佐料,纯手工精制而成。

规模

2010年,按照市"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要求,我县于5月初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产基地,以"基地加农户"模式助推农户万元增收。以"绿色 环保 健康"为经营宗旨,以"五户联保"的方式互相监督、互相担保,确保产品在品种选择、生产管理、加工、包装等各环节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目前已与16个村2468户签订了6500亩大头菜种植合同,并与农户达成生产收购协议,阶段目标到2012年将生产基地发展到全县适宜种植乡镇,种植规模达到3万亩,覆盖农户达1.5万户以上,农户收入可达6千万元以上,同时大头菜生产加工规模将逐扩大,大头菜一条龙产业链,到时年生产大头菜产品达1万吨、半成品4万吨以上,可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

五.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大头麻叶

大头麻叶是大同人的传统小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大同有许多面铺、饭庄都制作大头麻叶,在街头售卖。大头麻叶,以鼓楼熟食点炸制的大头麻叶最受群众欢迎。制作方法是

原料:面粉5

克,糖稀2千克,食盐50克,酵面250克,食油2.5千克,碱适量。

工艺:酵面(250克)、糖稀(1.9千克)、碱面和盐用温水调成糊状,倒入3750克面粉中,加适量水和成面团。

把剩余的面粉、糖稀混合和成一块面团(如较硬,可加适量温水),在面案上擀成厚3厘米的长方块,称为浪子。

将面团擀成同浪子的长方块形状,将浪子置于上面,铺匀压紧,并在上面刷油,然后醒20分钟左右,将油倒入锅中烧热,把醒好的面切成长10厘米、宽7厘米的块,两块相叠,用手指从中间挖个小孔,把一头从孔子翻套过去,置入油锅,使四个头涨起来,熟后捞出即可食用,以热吃为宜。

特点:外形齐整,四头均匀,外脆里软,咸甜适宜

六.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是云南名品。创始于明末清初,曾在191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玫瑰大头菜色泽褐红,脆嫩滋润,回甜清香。它是用本地生产的芥菜为原料,配以盐、红玫瑰糖、饴糖、老白酱等辅料腌制、日晒、入池密封发酵而成。用玫瑰大头菜切丝炒剁肉,或是切成片炒青辣椒爽口下饭;也可切成丁与剁碎的青辣椒、剁肉一并炒吃,或将剁肉改为青包谷米,昆明人将此菜称为“炒三剁”,是一道深受昆明人喜爱的家常小菜。玫瑰大头菜也可切片作咸菜生吃。昆明各副食品商店、各大百货商场均有出售。

七.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大头鲤

大头鲤的体形与鲤鱼十分相似,但头部较宽大,体形似鲤,所以得名“大头鲤”。在中医学上还可将其入药,具有滋补、祛风的疗效。近年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亟待保护。大头鲤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星云湖和杞麓湖。因其肉细嫩,含脂量高,味美,营养丰富,颇受人们欢迎。

尾柄细长。体长9—12厘米,最大体重可达2千克。头特别大而宽,头长大于体高和背鳍基长;头背宽而平坦。口阔且大,亚上位,弧形,口裂显著倾斜,口宽大于吻长。无须。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齿冠具2-5道沟纹。鳃耙排列甚细密,在48个以上,其长度超过鳃丝长。鳞大,侧线鳞34-37个。背鳍 大头鲤

和臀鳍均具带细锯齿的硬刺。背、腹鳍起点相对或背鳍稍长,背鳍基长,鳍条短,外缘深凹,胸、腹、臀鳍均大;胸鳍达腹鳍。尾鳍下叶为橘红色。背鳍的起点大约于腹鳍相对,距尾鳍的基部比距吻端的距离略近。背鳍颌臀鳍硬刺的后缘均具锯齿。尾鳍呈深叉状。鳔具2室。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水深而水质较清澄的水体中上层,对恶劣环境耐受力差,若水质混浊或离开水体则易死亡。性活跃,游泳迅速。食性较单一,大小个体的食性差异不大,几乎均以大型浮游动物的枝角类和桡足类为食;有时也杂食些硅藻、丝状藻和龟甲轮虫等,但数量很少。

繁殖习性

一般雌鱼体重在50克左右即已性成熟,产卵期较长,从4月初开始直到9月,以5-6月最盛。卵附在水草上孵化。
生长速度较慢,但生长速度均匀,各龄鱼体的平均年增长量约60毫米。最大个体重2公斤,通常在1龄鱼中已有50%的个体性成熟,体重52克,而雄性体长仅117毫米,体重32克。大头鲤的怀狼量大,3-4龄鱼的怀卵量达13万粒。分批产卵,通常分为两批,两批之间相隔7天。每批产卵3天。过7天再产第二批卵。产卵期为5-6月,卵通常在晴天拂晓3-5时产于水下1-2米处,产粘性卵,卵粘附于水生管束植物上。以浮游动物为食, 其中以枝角类和桡足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轮虫,此外还兼食少量硅藻,丝状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

大头鲤(15张)。

致危因素

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为产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在两个湖的渔产量中,占极大优势,曾占总产量的70%左右。自70年代引进鲢、鳙,与大头鱼产生食物竞争;在引种时又带来了鰕虎鱼、鳑鲏、麦穗鱼等小型野杂鱼,这些鱼生命力强,且大量吞食鱼卵;再则湖泊水位下降,水草减少而破坏了产卵场;长期的酷渔滥捕;大头鱼自身抗病力弱,生长缓慢,适应环境差等综合因素,导致资源的锐减。

种群现状

目前大头鱼在星云湖和杞麓湖中,仅占鱼产量的0.5%左右。
1963年统计,大头鲤在星云湖占鱼类总产量的70%,在杞麓湖占30%。自20世纪70年代始,由于捕捞过度,引进食性相似的鳙及环境变迁影响,大头鲤资源日趋枯竭。1979年江川渔场用池塘人工繁殖获得成功。1988年后又生产大规格鱼种放湖,使鱼产量逐步增长。

八.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县:潼关酱菜酱笋

“潼关酱笋”是渭南市名扬四海的传统名优,由潼关县酱菜食品厂生产。它以选料考究,做工精细,外形美观,红褐透亮,色泽鲜润,酥脆鲜嫩,咸中有甜,笋香浓郁,酱香扑鼻,食之开胃,风味独特,耐于长贮,最宜佐餐而闻名遐迩,素有“十里放香”的美誉。

潼关酱笋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糖分、氮化物、铁、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并有促进食欲、壮健身体之功能。

潼关酱笋创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由山西省临晋县(今临猗县境内)陶康村籍姚三才的曾祖父试制成功。其人在陕西潼关县城开了一个菜店,兼卖油为生。为了减少蔬菜损失,增加收益,常注意钻研蔬菜的贮存问题,以及淡季的蔬菜供应。先以陶瓷盆罐加盐试腌莴笋,边试边改进,后来又用面酱腌晒,获得成功,制出的酱菜味道鲜美,生意兴隆,就在潼关石桥西开设了一个专门经营酱菜的店铺,名曰“万新合”酱园。由于经营有方,规模不断扩大,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资本发展成万余两白银,专卖酱笋酱菜,相继增设“万盛合”、“万顺合”等十多家分号酱园。分布于潼关、华阴、渭南、西安、咸阳和汉中等地。经营酱笋、八宝酱菜、酱瓜、糖蒜、面酱和豆酱等酱货,尤以酱笋和八宝酱菜最负盛名。因产品精良,店铺增多,皆以“万”字冠其名。据清代《内文献》记载:“陕西潼关久著历史,而城内外潼河沿岸水土优美,所产之酱笋酱菜为全省之冠。清时列为贡品。万盛源自清道光年间,-新品,历百余年,精益求精。”清代道光年间,曾被列为皇宫贡品,称为“廷笋”。1915年荣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万盛源酱园进行了公私合营,建立了潼关县酱菜食品厂,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1980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第——名;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1983年被中商部评为优质名品;1992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潼关酱笋、酱菜赴印尼展销,并载人《中国土特名产》和《中国土特名产辞典》等书。

潼关酱笋之所以久负盛名,主要选用当地所产上等莴笋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潼关北依黄河,南*秦岭,是八百里秦川的东大门。这里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莴笋生长期长,头年10月—卜种,次年6月收获,生长期达8个月之久。所产莴笋挺直坚实,个大皮薄,粗壮肉嫩,青脆可口,上下粗细均匀,叶黄,外皮发白,内皮变硬,为优质莴笋,号称“铁杆青笋”,是制作酱笋的理想原料。采用山西潞盐为辅料。这种盐含硝大,食用虽不佳,腌制酱菜却很理想。

潼关酱笋的加工方法:用小刀削去外皮,去根切梢,截为4寸左右长短的小节,置于18℃的盐水中先浸泡,发酵10天左右,呈米黄色。将腌好的笋坯,再放人面酱中压实数日,取出后投清水中洗去咸苦味,再入面酱中腌约半日,最后放入甜面酱中保存一月,即为成品。加之应用潼关城南潼洛川的山泉水,腌制的酱笋独具风味。自三百多年前创制以来,质量不断提高,始终保持很高的信誉,经久不衰。

为了使潼关酱笋这一传统名优得以继续发展,潼关县酱菜食品厂近。几年来努力改进工艺,调整配方,提高老产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现年产量达300吨以上,产值100多万元。畅销西北五省区以及山西、陇海铁路沿线,同时也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九.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金矿资源

金矿资源

潼关县秦岭地区,埋藏有金、银、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1104)的矿洞石刻,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在潼峪、蒿岔、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时,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1975年前后,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蛭石加工等工、副业生产迅速兴起。

在开发大理石、蛭石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开发金矿石。1975年筹建潼关县金矿。1976年渭南地区潼关金矿开始筹建,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79年县金矿因资金、技术不齐,遂移交由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陕西省潼关金矿改属冶金工业部,分设东桐峪、潼峪矿区,5个坑口,有职工1655人,其技术力量雄厚,机械化设备较为齐全,日产原矿石500吨,为国家定点的国营中型黄金矿山企业。1985年生产黄金1.61万两,实现利润206万元。同年,县筹建李家金矿,1986年筹建县小口金矿,到1989年两矿分别年产黄金2617.38两和5554.25两。同时,冶金部潼关金矿的东桐峪矿区,改设东桐峪金矿,隶冶金部。随着国家矿山建设的发展,集体和个人采矿选炼黄金的浪潮迎风而起。1979年李家村公社马峰峪口大队第三生产队成立采矿队以后,陕西省冶金局多次催促兴办采金队,县社队企业局已派员驻队指导,沿山社、队采矿陆续成立。到1985年全县有规模不一、技术设备不等的采矿队80多个。1981年太要公社成立黄金冶炼厂后,到1985年全县有黄金冶炼厂13家。原来开采矿石远销外地,年采矿石2450多吨,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每人平均1两以上。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本应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但在“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思想指导下,导致管理失控,尽管多次整顿,而小球磨、小氰化池、小混汞碾等群众性的“三小”提金时隐时现。倒卖坑口,0黄金,污染环境,影响国家生产,危害社会治安的事个屡次有发生。1989年冬中央关于黄金生产采取保护性的开采措施,发展国营,限制集体,取缔个体,清理联办,黄金生产秩序有所改善。

十. 广东省 江门 蓬江区 荷塘头菜

    荷塘头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著名,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大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江门)
潼关十大特产美食陕西特产大头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