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特产橘子 蒲江县特产是丑橘还是丑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5 18:16:50

一.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

肥肠火锅为川味传统火锅之一,成品色泽棕红,肥肠软粑入味,香味浓郁诱人。

烹制法:熬、煮。大肠用盐和醋等反复揉搓,用水连续翻洗至无黏液、颜色发白无异味时,放入开水锅中发水捞出,再用温水洗两资后切成节。锅内菜油烧至四成热时,下午辣椒略炒后捞出。锅内再下牛油。化猪油烧至五成热时,下剁细的豆瓣炒香,再下姜、葱、掺鲜汤烧开,放香料包。豆豉茸、醪糟汁、盐。冰糖熬制,放大肠段熬15分钟,再下干辣椒。花椒熬10分钟,打去浮沫,舀入火锅内,与肉.内脏和素菜原料.味碟入席即成。食时可先烫煮其他荤料,待肠段软粑入味再取食之。

二.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牛王庙怪味面

号称成都第一面 - 牛王庙怪味面,是采用多种调料烹制成的汤底,麻辣鲜香,有多种说不出来的香味而得名,不大的铺子,每天据说要卖出三千斤面条,非常的夸张。客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口味多试试,那里还有的是雪豆蹄花,汤汁雪白,营养丰富,加上红油的沾碟,十分的开胃。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橘子

橘,历来是中国的国粹物。陇川远古种橘的历史无从夸。洪武二十九年往谕麓川的明朝特使钱古训,于著《百夷传》载“大如斗之柑。”则是和橘大有干系。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孔安国言:“小日橘,大曰柚,皆为柑也。”钱氏所记“大如斗之柑”无疑是巨柚,其亲近橘,柑美胜一筹无不种之理,很可能是麓川橘无大异于内地常见者,故钱特使惟猎奇式地持书一笔超乎寻常斗大之柑柚。傣族称为橘是老家带来的,柚是跟亲戚要来的。

橘在陇川分布很广,东之曼打、弄炳,南之勐约,西之拉允、拉线,北之户撒曼门,中部广等、姐乌,都栽得有好橘子。

解放初期,广等半坎橘子是陇川顶呱呱的。家家栽橘 子,姓姓有橘园。好年景每棵总要收上两几筐。1958年后征购过“左”已故的老政协委员奘罕家“公司来收橘子,有10棵挨家果还小,请求留给娃娃。远处的趸趸卖。原先同意了,事后又来摘房边的,作揖也不行,娃娃他妈气不过,拿竹杆生生熟熟挎掉完。哪个也吃不成”。橘园再也无人照料,皮枵肉肥清香醇甜的半坎橘,调凋零衰败,从此一蹶不起。

六十年代前期调整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经济林。1964年,县林业站建设了广瓦扪帕和广等弄缓两个橘子样板,红火的户撒曼门、广瓦拱共(勐约)、罗浪工读学校(曼线)等。广瓦扪帕橘子样板后来成了美名日盛的扪帕橘的引窝蛋。与半坎仅有曼允河相隔的弄缓橘子样板。百般侍候也只栽出些烟渣黄骸树,零三四碎地地是几个寡酸僵果。真应了古训: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户撒凉坝子橘子竟也长得不赖。曼门寨黎德章自留地人40来株秋橘,三秋一过,枝头总坠满朱红得可爱水露露光灿灿的果实。那年头生产队分红低,黎老头曾自豪地吹“儿子挣一年的工分还比不上那几棵橘子。”

好的本地橘都被叫做金橘。可连皮吞的湖广江浙金橘姆指大,陇川金橘三五两枚不稀奇,大一瓣足可噎死饕餮客。陇川水果金橘王,王中之王扪帕柑(橘)。扪帕的橘应该就是和女作家冰心终身不忘的“大红的橘子”(《小橘灯》)。朱自清先生的眼里它是“朱红的“《背影》,其特点为皮薄且光、肉嫩且肥、汁多且醇,味甜且清。绝对比那”味道好极了”的广告物“更上一层楼”。有顺口溜曰:“扪帕橘子熟,老缅黄果(广甜柑)哭。扪帕橘上街,百果卖不开”。年尾冬腊月扪帕橘大上市,县城街天,人拥最多的摊位,十有九是扪帕橘,嗟呼,瞥货叫卖,美人淡妆。洒香深短,公主不愁嫁。

陇川橘,最上乘的还数扪帕大金橘,皮色如黄橘,金红多香雾,状似塌橘前瓣多液,里似穿心橘心空松嫩,兼绵橘的鲜软可爱之为金橘。兴许不仅外观闪烁诱人的金黄色,更要紧的是甘美至极无与伦比。

好橘子已非扪帕独有,龙江河谷半坡,近年来相继跃上来的曼打、曼线、弄炳、弄糯等地,大有和扪帕橘平分秋色之势。

龙江热谷橘子好只好在半坡,半坡又数陇川这片当阳坡,当阳坡又在接近江雾处。据专家分析,龙江热谷西片当阳坡,质地气候条件独特,原始森林演变的偏酸黄褐沃壤细腻酥松厚实肥足,日照长又江风习习不嫌燥;雨量足又坡不攒水根不;隆冬无寒流冷霜,树幼林连岁无恙。天成地就一方乐土,不仅橘,同样是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的理想选择。

陇川本土之橘大体可分为自然型和嫁接(改良)两种。曼门、半坎、扪帕大金橘都属自然型,几乎全都是土法栽培。也有些看相萎缩,非酸即涩如似《橘谱》之乳橘、油橘者,多差别是在水土不服之处或腻(蚜)虫害,或老衰。罗朗工读学校黄老师,1964年往城子街子买25公斤平平常常酸酸甜甜的橘子去种,旺旺四两八。大金橘是有鲜黄橙红二色,前提水鲜“早黄橘”微酸,经霜霜养得到熟得透者朱黄富丽甘醇蜜香,馥郁柒齿。歌曰:“扪帕橘在口,不识天下馐。”

四.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蒲石砚

蒲石砚

蒲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自四川省蒲江县盐开沟。蒲石砚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研墨不冰的特点。雕琢技艺精湛,题材广泛,主要以花卉鱼鸟和人物形象取胜。

五. 四川省 成都 蒲江 钟水饺

“钟水饺”是四川水饺的代表,初创于成都荔枝巷钟少伯开的“协森茂”。由于饺子皮薄、料精、馅嫩、味鲜,为其它同行不及,遂打出“荔枝巷钟水饺”的招牌,沿用至今,蜚声远扬。( 成都)

钟水饺始于1896年钟燮林的创始,原来在成都的荔枝巷开店,又叫“荔枝巷水饺”。后来才从荔枝巷迁到如今所在的提督街。现今的钟水饺,除了传统的红油水饺和清汤水饺,又增加了三鲜水饺,海味水饺,蒸饺等40多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蒸饺,竹雪的如玉,皮薄呈半透明状。钟水饺凭借一流的口味,早已被评为“成都名小吃”,“中华餐饮名店”等殊荣。

用料:

精粉500克,猪腿肉500克,复制酱油、味精、胡椒面、川盐、姜、葱、蒜泥、红油辣椒、料酒、香油各适量,鸡蛋1个。

制法:

1.把葱、姜拍破,泡清水适量。将猪肥瘦肉切块,用刀背捶茸去筋,用刀剁细成泥,放入盆中,加川盐、料酒、味精、胡椒、鸡蛋,和匀。再加入浸泡的葱姜水,用力搅匀放入香油,再继续搅匀成稠细的水饺馅。

2.把精粉450克放案板上呈“凹”形,放入清水,调揉成仔面团,再分切成100个面剂。用50克面粉作补粉,分别擀成直径5厘米大小的圆皮备用。

3.将馅心包入皮中,对叠成半圆形,随手把边捏合成饺子生坯。

4.锅中水开,放入饺子,煮熟后,用漏勺捞起,漏干水倒入碗中,再放入复制酱油、味精、红油辣椒、蒜泥即成。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白菜豆腐乳

白菜豆腐乳,为蒲江的又一名品。据蒲江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光绪年间,蒲江民间就有普遍制作白菜豆腐乳的历史传统。蒲江白菜豆腐乳,选用当地的优质绿色生态大豆、白菜和清清井水经石磨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每块红豆腐外层用特别腌制的白菜叶包裹,不但突出了腌制白菜的鲜美味道,而且具有独特的辛辣滋味,鲜辣融为一体,兼有腐乳和腌菜的特征,外表色泽红亮,细嫩油润,内心呈杏黄色,打开味香醇厚,品之酥软可口、细腻无渣,麻、辣、咸、香五味调和,立即叫人生津开胃,一小碟豆腐足可下饭,且回味悠长。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海会寺白菜豆腐乳

海会寺白菜豆腐乳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传统名品,由四川蒲江县人罗克之于1932年创制,是花色腐乳辣味型的一个特殊品种,每块腐乳的外层用特别腌制的白菜叶包裹,不但突出了腌制白菜的鲜美味道,而且具有独特的辛辣滋味,鲜辣融为一体,兼有腐乳和腌菜的特征,外观红褐油润,内心呈杏黄色,以其酥软可口、细腻无渣及麻、辣、鲜、香五味调和而著称。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蒲江蓝莓

蒲江蓝莓

四川野生蓝莓历史悠久,大部分山区均有生长。蒲江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址蒲江县,进行蓝莓驯化研究,并在蒲江县建立了蒲江蓝莓驯化、生长、繁育基地。蒲江县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栽种蓝莓,所产蓝莓颗粒饱满、味道醇正。90年代以后,蒲江县广泛开展了蒲江蓝莓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内容涉及园地选择,土壤改良、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实采收与加工技术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蒲江蓝莓栽培技术规范。目前,全县乡镇均由不同密度的分布群,集中成片开发种植近10万亩,主要集中在朝阳湖镇,其它乡镇有少量分布。经过数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开发出以蒲江蓝莓鲜果、和深度开发的系列产品。按用途和行业管理分类,已形成食品、保健两大类产品。近年来,蒲江县委政府连续举办蒲江蓝莓采摘节,通过蓝莓采摘、品尝、交易等活动,以节会朋,以会聚友,扩大“蒲江蓝莓”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蒲江蓝莓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雀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蒲江雀舌”是指在蒲江县域内的特定地理环境下栽培、种植和经独特加工方式制作而成的地方特色名优绿茶。蒲江雀舌原料有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必须是每年2月至4月份的春季茶芽;茶树品种必须是中小叶茶树;采摘标准必须是单芽,且要求“九不采”,即:雨天不采,偏瘦不采,单芽不采,风伤不采,虫伤不采,开口芽不采,空心芽不采,病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茶芽必须当天交到茶厂,贮运过程通风透气,不能发热。

文化典故

蒲江雀舌历史悠久,起源于唐,宋代入贡,兴于明清,普及于近代,当代大发展。“蒲江雀舌”茶具有“色翠、香高、味醇、形美”的独特品质,“其外形芽头饱满匀整,扁平挺直,形似鸟雀之舌,色泽翠绿光润; 其内质,香气馥郁高长”。“蒲江雀舌”已经成为四川名茶的标志性产品。

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08〕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蒲江必买的十大特产蒲江县特产是丑橘还是丑柑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