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特产香肠 湖北特产宜昌烟熏香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9 08:49:24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茶叶

随州有着种植茶叶的悠久历史,茶叶产量大,质量好,目前已形成以洪山、何店、草店为中心的多个茶叶基地,所产茶叶多次荣获省优、部优称号,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车云山毛尖。车云毛尖是我国传统名茶,产于随州市北部车云山。车云山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光绪三十二年,从六安引种栽培,经茶农精工细制,创造出外形紧细圆直,锋豪显露;内质香高味醇,甜凉生津,色泽嫩绿,汤清叶绿的佳品毛尖。在1915年曾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赛展。常饮此茶,能促进血液循环,恢复疲劳,解油腻、利尿、助消化,可以提神,醒酒、解毒,对高压,动脉硬化,都有一定的疗效。解放后,此茶已作为全国名茶之一,载入了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泡泡青

随州泡泡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随州泡泡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州泡泡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学名:皱叶黑油白菜俗称:泡泡青外貌特征:叶泡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状,色泽乌黑,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产地:湖北省随州市至枣阳市一带地区

简介

随州泡泡青菜,又名黑油白菜。是随州曾都区特有的地方品种,该品种属塌地生长植物,叶泡浓绿至墨绿,叶片呈泡状,色泽乌黑,全绿,叶肉厚实,质地柔软,抗寒性强。经霜雪后,品质尤佳,春节前后上市,是城乡居民春节期间尤为喜爱的菜肴之一。由于抗寒性强,一般作越冬作物露地栽培,9月中、下旬开始分期播种,11月至次年2-3月采收上市,立春后开始抽苔开花。泡泡青因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营养在随州地区普遍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左右,每亩产鲜菜1000公斤左右,每年可产鲜菜5万吨左右,单项总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泡泡青过去主要在本地区销售。近几年,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泡泡青逐步享誉省内外,甚至成为随州人招待贵宾、馈赠外地亲朋好友的礼品。随州泡泡青,系随州地区的当家主栽品种,它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十字花科白菜类不结球白菜的越冬栽培草本植物,主要以柔嫩叶供食,后期也可食用嫩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随州“泡泡青”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对曾都“泡泡青”检验报告显示,该产品营养物质丰富,是无公害绿色食品。

地域范围

随州泡泡青地域保护范围为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的东城、西城、南郊、北郊、万店、何店、淅河及随县的安居、厉山、新街、环潭、均川、万和、尚市、唐镇、柳林等1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13°46′,北纬31°19′~32°26′。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油桃

  油桃是桃类的一个改良品种,由于其着色好、单果重、口感佳,光滑无毛,外观美丽,品质优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但该水果对气候、土壤的特殊要求,推广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在我国只有北京以南,湖北随州、襄樊以北地区才适于发展。曾都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首先由双河镇引进栽培,获得了好效益,于是在双河、尚市、吴山、安居、厉山、唐镇、东城等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年产油桃30000吨,产品销往新疆、辽宁、北京、广东等近20个省市,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成为全区最主要的水果支柱产业。1998年“中国科普万里行”专家考察团视察双河油桃生产后,认为双河油桃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油桃之乡”,曾都区目前是全省最主要的油桃生产基地。

四. 台湾省 台南 黑桥香肠

“黑桥香肠”店位于台南市“沙卡里巴”小吃区附近,它出售目前南台湾最有名的香肠,已有30多年的历史。黑桥香肠的形状比一般香肠要粗大许多,由于南台湾的人吃湿式香肠,故它的香肠依南部人的口味设计。逢年过节是黑桥香肠销路最好的时候。

五.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蜂蜜

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随县是蜜源植物较多的地区,春、夏、秋分别有油菜花、槐花、荆条花、芝麻花、桂花等。新中国成立以前,本地多养“中蜂”,俗称“土蜂”,不群放,繁殖慢,产蜜少。上世纪50年代,意大利蜂传入随县,蜂种改良,开始人工放养,繁殖增快。1979年,随县收购商品蜜达39万公斤。1985年全市养蜂存笼14675群,收购商品蜜43万公斤。上世纪90年代上升150万公斤。蜂产品全是宝。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蜂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抗病毒、抗高脂血症、保肝等作用。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广水奎面

广水奎面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的。广水奎面又名应山奎面,传说中曾被誉为“银丝贡面”,以“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广水市原名应山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聪明勤劳的应山人创造了系列美食,应山魁面就是其中之一。据传,明末清初应山人吴太盛在四川夔州学会做挂面手艺,携妻魁氏回到应山,在草街以“吴太盛”为字号开面铺谋生,因制面工艺为吴太盛妻家所传,故取名“魁面”。后经吴氏几代不懈努力经营和工艺创新,到清末时已初具规模并小有名气。1905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朝廷重巨李鸿章巡视湖广路过应山,应山知县购“魁面”十余担奉献。李鸿章带回北京,作为地方敬献慈禧太后,慈禧食后赞口不绝。从此“魁面”贵为皇室食品,名声大噪。因而民间就有了“银丝贡面”之称。“应山魁面”因而鼎盛一时。

吴氏“应山魁面”制作工艺严谨,其工艺程序大致为面粉30斤,水10余斤,盐4两,香油2两,20个鸡蛋蛋清。于晚八时和面直至拍打面团似有鼓声为止。盖上湿布醒1小时,九时30分,将醒好的面上木案,擀至三公分厚。再用刀将面割开,条状面如盘龙出现,接着扯条搓圆,放于盆中,状如草帽,再扯条搓圆置于另一盆中,接着再扯条搓圆回到和面盆。面放在木案上割开后,两人操作,主搓互盘如游龙翻腾于案板左右间,由粗变细随心所欲,约11时左右盘卧回盆,盖上湿布再醒面。和面时,不时变换手法,力度均匀有力,醒面时,用温棉纱将面盆盖实,保湿保温,防风防尘。于次日4时左右开始在羊角上上筷子上箱,也就是将土筷子厚的条状面移进面箱,而后分签,再将分签后的条状面移进面箱。这道工序在八时左右完毕,醒至上午十时开始出面,风干后包装出售。

广水市奎佳食品有限公司是广水市一家新兴的民营企业,成立于2000年7月。拥有一条日产50吨等级面粉生产线、一条低温索道式精制面粉生产线和一个传统的“空心奎面”加工车间,主要生产“奎佳”牌精制挂面、多味营养挂面、“奎”字空心奎面、等级面粉等20多个产品,产品色泽白、根条细、不连条、不浑汤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系列产品在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名牌食品”金奖。企业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点,产品远销湖北、湖南、江西、广东、重庆等60多个省市,“奎佳”牌奎面以高档质量、中档价格已进入武汉、广州等大中型城市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七.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土特香肠

土特香肠

像北方的水饺一样,在我们华宁老家,最有年味和年俗的食品是香肠和腊肉了!不信,你瞧,一进腊月,街道口、胡同里老乡们谈论的话题里,总有“腊肉淹了几块、香肠灌了几节!”这些话题,几乎众口一词,轻描淡写之间,把办年货的繁忙和香肠在年货中的位置给凸现出来了。

一个“灌”字也省却了多少制作香肠的繁琐工序!首先,你得到市场上买或托人寻了杀年猪的家户要一段小肠(买似乎是几元钱一段)。然后回家反复漂洗,用面粉,用葱白,用食用碱,食醋,祛除异味,再用有棱的竹筷反反复复刮挤小肠里外双面的黏膜,直把拎进门时混混沌沌的小肠洗刮得白白亮亮,干干净净;不要忘了,此时,正是北风呼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把小肠洗净时,主人的双手早被冻得通红,失去了知觉。但如此的辛苦痛疼能难住家乡惯于精益求精做事干活的父老乡亲么?不然,灌香肠的年俗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流传至今么?

猪小肠洗净,制作香肠的工作仅完成了一小半,下一步,还要挑选合适的肉料和作料,切碎,灌进手指粗细的小肠内。

原汁化原食,大部分人家挑选的是猪瘦肉(也有少部分挑选牛肉的),切成寸块,根据各人爱好,拌进不同的作料,有加五香粉、八角粉、姜粉出味的,有添五花肉、糯米以增加黏度便于吃时切片的,有滴进料酒添香的,也有仅加进白糖和食盐保鲜的,总之,各种不同配料的选择,极大地丰富了香肠的品样。春节,随意走进一户人家,就会尝到不同风味的香肠,品味之余,你不能不喟叹:如此不同风味的香肠,任何现代化的流水线生产线真是望尘莫及哟。其实,现代化的发展已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了数不胜数的美味佳肴,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尽享现代化的便利。比如香肠,可以到超市采购产自远方的广味的、川味的乃至俄罗斯风味的各式各样的品样,但家乡的香肠最终在现代与传统的较量中得以保存下来了。

香肠灌好,用细线绳扎成一节节筷子长的短节,挂在房前屋檐下晾晒,是家乡腊月的又一道风景。乡邻们站在阳光斜射的屋檐下评点着香肠数量的多寡及成色的好坏,谈笑声在风中荡漾开来……

岁月流逝,一个个腊月来了,又离去,有多少关于香肠的轶事流传。

随着华宁经济的发展,家乡的香肠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规模化的手工作坊,涌现出象宁州香、象川、香哩哩等知名品牌,制作的工艺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考究,色鲜味美,不含任何色素及添加剂,记忆中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香肠,现在可以随时能买到。

来到华宁,尝一尝地道的华宁腊味香肠自然是少不了的,煮熟,切成薄片,呼一帮好友,开一瓶美酒,对着明月,举杯相邀:“来,尝一尝华宁的土特香肠!”此时呀,你能说那一片片薄薄的香肠就没浸透浓浓的乡情?

八. 河北省 沧州 沧县 丁氏香肠

沧县崔尔庄村的丁氏香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1723~l736),是丁氏独家祖传绝艺。丁氏香肠又名奇美香肠,相传系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沧州品尝而得名。丁氏香肠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羊肠制成肠衣,原料主要为瘦猪肉,再按比例加入肉寇、草寇、子寇、肉桂、砂仁、桂皮、广料、香油、鲜姜、食盐等十多种佐料,近代又加入味精,调制而成。年产二千四百余斤。产品以销本地为主,也远销天津、北京、石家庄、南京以及新疆等地。1956年,解放军驻新疆部队曾聘请丁氏香肠正宗传人丁运升去制作香肠。丁氏香肠也走上省招待外宾重要宴会餐桌。国家领导人1以及1、王恩茂等曾品尝过丁氏香肠,并给予好评。

丁氏香肠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用羊肠制成肠衣,原料主要为瘦猪肉,再按比例加入肉寇、草寇、子寇、肉桂、砂仁、桂皮、广料、香油、鲜姜、食盐等十多种佐料,近代又加入味精,调制而成。

九. 台湾省 台南 黑桥牌香肠

黑桥牌食品早年于新南街尾设立门市,因此便以运河上的“黑桥”(今新南桥)命名,以生产香肠、腊肉、肉酥等肉类加工品为主,其中尤以香肠名闻南台。历经多年的经营,黑桥牌分店遍布全省,并设置专业化的生产工厂,除了传统产品外,更开发多元的南北货与罐头食品,成为最富家乡味的肉品王国;因用料道地、风味独具,名闻海内外,每逢年节,各门市总是人潮涌动。其香肠以猪肠、羊肠两种肠衣灌制,分为原味、蒜味、辣味、五香等各式口味。( 台南)

十.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神农李

神农李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神农李因出产在神农故里,而且与一般李子不同而得名。神农李成熟后皮紫红,色泽美观,表层附灰粉,故又称“灰紫李”。神农李果实大,平均单果重82.8克,最大单果为135克。核小,可食部分达96%,味甜酸,富香气。目前,随县有神农李果园5万余亩,产量达1000万公斤。

神农李具有清肝热,生津液功效,能治牙痛、痢疾、白带、大便燥结、妇女小腹肿满以及水肿等症,还可用去除雀斑及解蝎毒。

神农李是随州开发的新,列为全市多种经营的龙头产品。该品种属桃李嫁接后的优良品种,产量高、品味纯甘甜可口,颇受群众欢迎。开始在随西双河镇试种成功,后来推广到全市。年产神农李18000吨,市场销路看好。计划以尚市镇为中心的10个乡镇扩大种植面积6700公顷,形成稳产高产的神农李高产带。

随州特产祝氏香肠湖北特产宜昌烟熏香肠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