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肉是嵊州特产 浙江嵊州的糟卤哪里最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4 11:27:16

一. 上海市 闵行区 七宝糟肉

七宝糟肉

上海西南近郊七宝古镇上,有一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老上海都知道的七宝著名小吃有方糕、老酒和糟肉等,它们被放满了铺面柜头。而其他新出来的北京糖葫芦、老街汤团也都不错。

这里的七宝糟肉做得很有特色。酒坊里面做糟肉,好像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这个糟肉,据说是用秘方糟出来的,甜咸适中,满嘴的酒香和肉香。这种小坛子装的糟肉,拿回去蒸上20分钟,就能吃了,十分方便。

二.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绿里香”茶叶

产品名称:“绿里香”茶叶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特性: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

产品成分:矿质元素、蛋白质与氨基酸、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等。

产品功效:抗衰老,止渴生津,利尿清心,益思明目。

产品简介:绿里香茶叶选用龙井43、乌牛早、鸠坑等茶树品种,经过精心加工而炒成;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成朵、匀齐、无紫色叶芽;加工炒制的十大工艺依次为鲜叶摊放、杀青、回软、过筛、去片末、烘干、分筛、复炒、归堆、收灰。炒制的茶叶外形平扁光滑,有光泽,色泽,色泽以翠绿为主,绿中有香,充分体现了“绿里香”这个品牌的特色;现名茶年产量已达一千余公斤,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采摘上市;为了提早应市,还采用小批量的大棚设施栽培,上市时间可提早到2月中旬,目前又引进了二十五点七亩的平阳特早茶,露地载培可提前到2月底至3月初应市。

产品历史:“绿里香”茶叶是由绿里香名茶开发协会出面注册了一个茶叶商标,从此茶叶产业实施了品牌战略,通过聘请专家来指导,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采摘标准,改进炒制工艺,使绿里香的茶叶质量再上新品台阶;99年6月,绿里香样茶在参加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中,被评为省一类名茶,获此荣誉,这在海盐乃至嘉兴的茶叶史上属首创。

三.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珠茶

嵊州珠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嵊州市为中国茶叶之乡,茶叶资源丰硕,出产历史悠长。

特定品质

条索细圆紧结重实,大小均匀一致,色泽乌润光滑,香气高纯,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

文化典故

天然珠茶采用一芽二、三叶或一芽四、五叶,芽叶均较长的茶鲜叶制作。

四.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县竹编

产品名称:竹编

产品产地:嵊县

产品简介:嵊县竹编,主产于县城和甘霖、崇仁等地。明、清时已负盛名,设有竹编作坊。民国26年(1937),县城叶广华细篾店所编篾篮获浙赣联合展览会优等奖。嵊县竹编,以当地盛产之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为原料,精心编制而成。主要产品具有模拟动物、竹编漂白、花筋、篮胎漆四大工艺特色。模拟动物,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竹编漂白,洁白晶莹,美观大方;花筋烫金,精巧富丽,典雅别致;篮胎漆器,光洁润亮,宛如瓷器。其产品远销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珍宝”、“世上精品”。大型竹编山水画屏《雁荡山》、《绍兴东湖》,陈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艺术欣赏品《山鹰》,陈设于美国白宫。大型竹编立屏《昭陵六骏》,获中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和创新设计一等奖,并参加英国伦敦世界理想家庭博览会展出,为万众赞赏。1989年,嵊县除县工艺竹编厂外,有乡村工艺竹编企业110家,个体专业户近100户。其花色品种有6000多个。

五.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榨面

一、生产历史和现状

嵊州榨面,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赠送亲朋之礼品。前清时已驰名,是嵊州传统之一。

嵊州榨面主要分布于崇仁、中南、黄泽、临城等区,其中以崇仁区为主要产区。湖荫、溪滩榨面,享有盛名。全市年产约300-400吨,但由于榨面产品率低,100公斤白米仅产榨面80公斤左右,粮食浪费大,所以在粮食困难期间,曾一度下降到年产50来吨,为了节约粮食,提高出品率,改进加工工艺后,质量有所下降,故迫使恢复老工艺,保持传统特色。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粮食产量提高,榨面也得到恢复发展,不少农民引进电动磨粉机、榨面机。据1985年统计,拥有老式木榨300余台,机榨26台,榨面生产很兴盛。

二、产品及工艺特色

嵊州榨面,做工考究,风味好,形似面条,具有韧而不硬,干而不易碎的特点。

榨面干燥蓬松,透气性好,耐储藏,经济实惠,是家庭生活常备的优质干粮。

榨面烧煮方便,荤素两便,炒放都可,并可做羹和菜,如加鸡蛋,或打蛋化于榨面烧煮中就1子榨面,在乡里是用来招待新女婿或贵客的点心。

榨面是嵊州人经常赠送外地亲戚必不可少的。外地回乡探亲作客者,亦多以携带榨面,回家与家人团聚吃面品尝为快事。1962年马寅初先生回嵊探亲,也买崇仁榨面带往北京。一到逢年过节,集市上榨面买卖更兴旺。

榨面系精制灿米制作。经洗米、浸润、磨细、压榨、静渗(亦称微发酵)、搅拌、成稞、煮稞、冷却、上榨、成面、煮面、冷浸、分条于竹笠中成圆盘形、避烈日、背风晒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榨面形似圆盘,条细而均匀,无毛刺和并条,蓬松平叠无断头,略呈半透明状,有光泽,面条直径约1-1.2毫米为中版,1.4毫米以上为粗版,0.8毫米以下为细版,以特制晚灿米为原料加工的,直径0.6毫米的榨面称羊毛榨面,可用热水瓶开水浸泡,加上佐料就可当点心。是榨面的上品,出产很少。

★煮法:1、汤食法:将佐料(如咸腌菜、肉丝等)放入沸水中煮1至2分钟,然后放入榨面,继续煮1分半至2分钟,配上你喜欢的佐料及调料就可吃美味汤面喽。如果家里刚杀了鸡,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在在放入榨面之前的沸水中浇入一些鸡汤则更美味了哦!

2、煎炒法:将榨面放入沸水中煮约2至3分钟,捞起沥干后拌上适量调和油、肉丝、小葱及适量酱油即可煎炒出美味可口的嵊州炒榨面。

3、友情提示:男士一般一餐一张榨面,女士半张就差不多了(当然饭量大的就多放点吧,呵呵!)。榨面放下水后千万不要煮太久了,要不就成面团就不好吃了。

六.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辉白茶

嵊州辉白茶自清同治年间始产,原产地为嵊州东北角覆卮山前的原前冈村。因干燥工序中是用“辉锅”工艺,传统做法是要“辉”到干茶色泽初呈白色还要再上烘笼烘之足干,故而称之为辉白茶。茶界泰斗庄晚芳教授在《中国名茶》等著作中有过详尽的介绍。目前嵊州生产辉白茶主要有两个产区,一个是以原前冈村为中心区域,另一个在贵门乡上坞山村一带。

据悉,传统的前岗辉白是我国绿茶中较为特异的珍品茶之一,解放后为了服从国家计划经济和出口换汇的需要,在原产地域内全部改产越红茶与珠茶,使致该茶品一度绝迹于民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的嵊县土公司组织力量进行了恢复试制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得以成功。

据裘财初了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不断仿制嵊州辉白茶的制作方法,虽然这些茶叶没有取名“辉白”,但工艺制作上类同,茶商和消费者无法辨认。“从目前来说,仿制的‘辉白’并没有对嵊州辉白茶产生很大的冲击。”裘财初说,这是因为现在辉白茶产量还不是很高,市场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一旦形成了强烈的市场竞争关系,必定会给嵊州辉白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很大的不利。”

不过裘财初也坦言,即使是嵊州辉白,市场上的产品也良莠不齐,这一方面与产地有关,但制作过程的水平高低也很有干系。他告诉记者,不少茶农还没有掌握制茶技巧,只能让别人代加工。据他了解,以前嵊州辉白茶叶制作有统一的标准,但现在没有了,影响了整体炒制水平。

鉴于辉白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制作工艺,在全国范围内属少见的茶品。

七.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干菜虾汤

干菜虾汤

干菜虾汤是水乡绍兴老百姓创造的既简单又实用的汤菜。干菜本来就可以作为消暑的食品,因此,夏天做一碗干菜虾汤,既能下饭,又能消暑,而且感觉味道挺不错。

做一碗好的虾汤,关键是要有好的干菜,新鲜的河虾。干菜在水中煮沸后,加上新鲜河虾,再次煮开后,适当加点盐和荤油即可。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县硅藻土

产品名称:嵊县硅藻土

产品别名:白泥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

产品功效:比重小,孔隙大,吸附性强,具有隔音、隔热、耐酸碱、漂白、助滤诸功能,

产品简介:嵊县硅藻土,俗称白泥、观音土。主产于嵊县崇仁、春联、普义、城溪、城郊等11个乡镇,其矿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大规模开采始于1958年。硅藻土,貌似白垩,有白、蓝、灰白、灰蓝、棕黑、黄等多色,系生物沉积岩,风化后呈书页状。其土比重小,孔隙大,吸附性强,具有隔音、隔热、耐酸碱、漂白、助滤诸功能,用途广泛。嵊县硅藻土是浙江省非金属矿产中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居全国首位。1990年,嵊县产硅藻土5万吨,畅销全国23个省、市。

产品历史:嵊州硅藻土是浙江省非金属矿产中的优势矿种之一,其储量居全国首位,资源十分丰富,用途十分广泛。然而大规模有组织的开采始于1958年,当时主要产品仅是硅藻土的原矿块和经简单加工的矿粉。1966年起开始生产硅藻土保温砖和制作水泥的混合料。至1984年又开发了新颖节能保温材料棗微孔硅酸钙,为此,先后建立了四家生产厂,年生产能力达1万立方米左右。微孔硅酸钙的生产标志着硅藻土开发利用已开始向着精加工方向发展。目前硅藻土年采掘量在5万吨以上,畅销全国23个省市,已成为全国硅藻土最主要的产地。

九.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香榧

嵊州香榧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嵊州市是“中国香榧之乡”,是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已有1300多年的香榧栽培历史,现有古香榧群落上百个,百年以上古香榧树3万多株。从2001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出台香榧种植扶持政策,10年落实财政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鼓励山区乡镇大力发展香榧种植。经过10多年培育发展,全市香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有香榧面积11.5万亩,主要分布在谷来、竹溪、雅璜、通源、长乐等地。全市有香榧生产、经营企业20余家,其中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实现香榧年产值2亿多元。随着投产面积的不断扩大,香榧产量将成倍增长,去年达450吨,接下去年产量可望达到900吨。

近年来,嵊州市香榧在市场上面临着不同产地香榧的冲击。为确保香榧产业的健康发展,从今年起,市财政将每年投入400万元、4年投入1600万元专项资金,以提升香榧基地建设水平,注册“嵊州香榧”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快香榧品牌整合,扶持香榧产业发展。

下阶段,嵊州市将采用母子商标的形式,将全市所有的香榧品牌整合成“嵊州香榧”,对企业(合作社、专卖店)使用“嵊州香榧”统一包装的,给予包装款总额一定比例的补助,并对在市外县级以上城市开设的“嵊州香榧”专卖店、在连锁超市设立“嵊州香榧”专柜也将进行相应的补助,提升嵊州香榧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嵊州香榧

嵊州市香榧产业协会

12087412

加工过的香榧

十.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竹编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竹编

嵊州竹编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的劳动人民就用当地盛产的各种竹子,和巧手妙法编织出简朴、实用的竹篮、竹箩。东晋诗人许询迁徙居嵊州金庭时曾题《竹扇》诗:“良工眇芳林,妙思融动聘,篾短秋蝉翼,因助望舒景。”盛赞嵊州精细的竹编。明清两代,江南一带考生上京赴考时挑的考篮以及民间用的香篮、鞋篮、珠花篮

等,都是做工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品。随着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嵊州竹编典雅的工艺特色。

嵊州竹编选取当地盛产的质地优良的毛竹、早竹、金竹、迟燕竹等劈成篾片、篾丝,编织成各种工艺品,具有造型美观,编织精巧、牢固实用的优点。

嵊州工艺竹编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编织技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活络模型、竹篾漂白、花筋、烫金、模拟动物、兰胎漆等新工艺,推动了全国工艺竹编行业的技术进步。其中“模拟动物”、“竹篾漂白”、“花筋”、“篮胎漆”是嵊州竹编的四大工艺特色。

同时嵊州竹编厂已与全县35个乡(镇)的109家竹编厂,25个雕花加工点进行联营协作,使2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支援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嵊州特产糟鸡糟鸭步骤嵊州特产糟肉做法教程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