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梨膏糖山东特产 百草梨膏糖山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9 19:40:38

一. 浙江省 杭州 拱墅区 糖桂花

桂花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以金桂、银桂为佳。杭州栽培桂花盛于唐、宋。根据民间传说,唐代时,杭州灵隐寺的德明和尚在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忽然听见滴答的雨声。他开门一看,见月亮里落下无数象珍珠般的小颗粒,便上山拾了满满的一兜。第二天,德明把此事告诉了师父,智一长者仔细一看,便道:“这可能是月宫里吴刚砍桂树时震落的桂子。”于是,他们把五颜六色的小颗粒种在寺前庙后的山坡上。到了第二年中秋节,桂树不但长得又高又大,而且树上还开满了芳香四溢的各色桂花。德明和尚便把它们取名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以后,诗人白居易写了“山寺月中寻挂号”的名句,从此,这段“月中落桂子”的佳话便流传至今。杭州南高峰下的满觉陇为赏桂胜地。每逢八月中秋前后,丹桂飘香,人们在这“金雪世界”里,不仅可以寻幽探胜,而且可以尝到香甜可口的糖桂花和桂花栗子羹等佳点。桂花除供观赏外,有经济价值。金桂、银桂香气浓郁,是加工调味品的天然原料。脆制过的桂花和白糖拌和在一起,即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糖桂花。如果将桂花提取的香精,调在馅糖之中,就是桂花糖。至于桂花酒,早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尊桂酒,宾八乡”的记载了。

二.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乐平香烟糖

乐平香烟糖因其形似香烟而得名。乐平香烟糖有着近千年历史,也是乐平的最负盛名的地方之一。历史上,每年腊月里,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要做一点香烟糖,因是为过年而特制,又叫“年糖”。做香烟糖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从熬糖、搭糖、打包、灌馅、抽糖至剪糖整个过程必须一气呵成,看起来简单而做起来却是很要“功夫”的。它以饴糖做皮,黑芝麻、桂花汁、白砂糖等做馅,从外表看,白白的糖皮裹着黑芝麻,面上再配上一两条细细的彩丝,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香烟,咬在口里甜脆脆、香酥酥的,吃后余味无穷。正月里,乐平人走访亲友,招待宾朋都离不开它。

三. 江西省 上饶 横峰 葛源芋头糖

芋头糖,又名兴安酥(历史上横峰称兴安县)。最早生产于葛源,是葛源的传统食品,故又名葛源芋头糖。

芋头糖用糯米、芋头、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制成。历史上,葛源生产的芋头糖就闻名省内外。据说,葛源的芋头糖,别处无法效仿,即使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制出来也及不上葛源芋头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带种的糯谷,生产时间长,当地水土好。从下种到收割,要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沐浴四季雨水。这种稻谷碾出来的糯米质白、粘性重。蒸成糯米饭与熟芋头一起捣烂,撕成小团,再蒸。然后又捏成条切成片晒干,放入油锅中炸,体积急剧膨胀,捞上来趁热拦熟芝麻、白糖,便是芋头糖。这种食品,具有酥、香、甜等特点,进口消融,故又名料化糖,最适宜老人吃。据老人传闻,葛源芋头粮,清代曾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宫青睐。每年立冬过后,横峰葛源芋头粮便大批生产,畅销各地。远在外地工作的横峰人,一吃上芋头粮,便知道这是来自家乡的食品,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思乡之情。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横峰县的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芋头糖的生产已成为几个乡镇的拳头产品。为了适应当前的供销需求,有的厂家已将芋头粮美其名为芝麻糯米酥,用印有花纹图案和文字说明的食品袋包装,一斤一包、或半斤一包,既便于携带,又美观大方。目前,葛源芋头糖已远销全国各地。

四.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三北藕丝糖

产品名称:三北藕丝糖

产品产地:浙江宁波

产品特性:松脆香甜,风味独特。

产品成分:含有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糖、纤维素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产品简介:三北藕丝糖用净白糯米、优质麦芽、细粒白芝麻、细白糖,南京雪麻等上等原料配制而成。制作藕丝糖除了讲究用料外,更讲究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丝不苟。譬如说所用的芝麻,就得脱去表壳。制作中,还强调掌握时令,严格限定必须在冬季气温不超过摄氏10度的天气开炉升火。再说炒料,极讲究火候,只能用山柴,绝不能以煤等代之。拉胚吹风是一门让人赞叹不已的绝技,最能体现藕丝糖制作的水平,也是关系到成品质量优劣的关键。拉胚吹风时,最主要是要掌握好往糖胚吹气的力度。技艺高超的老技师“唿”地一吹后,能使整条糖胚因充气而形成许多大小孔眼,正是这些孔眼保证了藕丝糖具有理想的脆性和酥度。

产品历史:清朝末年,三北藕丝糖被人带入宫廷,受到慈禧太后的厚爱,很快被列为“御食”,责成地方每年向朝廷进贡。从此,三北藕丝糖之名声遍播四方,遐迩皆知。据说,当时上海的不少糕食店争着挂出“三北茶食”之招牌来煊耀门面,招徕顾客。19世纪后期,三北藕丝糖被在海外的“三北帮”商人带到了日本、东南亚一带,也广受欢迎。吴锦堂还将它选作馈赠日本天皇的礼物,受到日本皇族的赞誉。如今,一些海外人士慕藕丝糖之名而来到藕丝糖的故乡,他们往往大量采办,作为礼物带给各自的亲朋好友。

产品典故:清代雍正年间,慈溪沈师桥居住着一位专事糕点生产的行家沈永丰。此人善经商,又做得一手好糕点,远近都有点名气。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春节前夕,沈永丰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糖食,风味独特,很快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以后,沈永丰又动脑筋对这种食品在制作工艺上作了不少改进,终于研究出合适的配方。沈永丰生产的这种糖食其外形为柱状,粗细约同于人的手指,长不过三寸。令人称奇的是,在这细细的糖杆上竟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个小孔,看起来就象是被截断的藕,所以,人们把这种食品称为藕丝糖。

五.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名口红糖

名口红糖,主要出产于名口镇上四村、流芳村及兰坑村等地。生产加工红糖原料是茅蔗(糖蔗)。该品种最适宜在肥沃的沙质土壤耕种,且产量高、品质好、效益佳(一般亩产糖量在900市斤左右)。由于当地拥有大面积分布在乐安河两岸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地,故当地农户具有常年种植茅蔗(糖蔗)加工红糖的习惯,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红糖加工的工艺是:霜降前后将茅蔗(糖蔗)砍下,去除毛叶,用榨蔗机将其榨干成蔗水(汁),经过过滤后,将蔗水(汁)放入地灶大铁锅里,用火煎制成紫红色糊状而成。煎制红糖要有一定的技术,否则就会影响红糖的质量。

红糖呈紫红色,味道甘甜。具有清热解毒、除寒降暑、活血养血的功效,是妇女“坐月子”、“月经期”的必需品,也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绿色保健品。目前,该产品畅销省内外。

六.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 桂香糖

桂香糖

桂香糖是本市风味独特,享有盛誉的食品,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系选用生仁,芝麻,桂花,白糖,饴糖等原料精制而成,具有桂花香,生仁香,芝麻香和皮脆心酥的特点,既是老少皆宜的精美糕点,又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八. 山东省 酿茄斗

酿茄斗原料:茄子250克。猪肉20克、水发海米20克、鸡里脊肉15克、鸡蛋清15克、樱桃15克、水发木耳15克、玉兰片15克。花生油50克、葱15克、姜10克、味精1克、芝麻油10克、清汤100克、绍酒15克、精盐5克、淀粉50克。

酿茄斗做法:茄子去皮、蒂,切成3厘米见方、2厘米厚的块,中间挖去2厘米见方,成"斗形,洗净。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丁,水发海米切碎。鸡里脊肉剁成泥状,加鸡蛋清。湿淀粉、精盐搅匀成鸡料子,樱桃每个切两半,水发木耳、玉兰片均切成末。炒锅放油烧至七成热(约175℃),加入葱、姜末爆炒。加肉丁、木耳、海米,玉兰片炒熟,加芝麻油、味精拌匀成馅料,盛入碗内。装上前斗,上面抹上鸡料,再沾上一片樱桃,入笼蒸透装入盘内。炒锅内加清汤、味精、绍酒、精盐,中火烧沸,用湿淀粉勾稀芡,淋在茄汁上即成。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九. 北京市 通州区 大顺斋糖火烧

如果你到通州来,不游览运河风光,别人一定会说你:“白来了!”如果你离通州而去,不拎一盒大顺斋糖人烧,想必到家也会受到奚落:“傻冒!”民谣有曰:“通州三宝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豆腐,”无论按名声还是创始,它都是打头的。大顺斋糖火烧何以通州三宝中独占鳌头?何以数百年间美誉久享?这还得从头说起。大运河上一条船。客船,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河,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棗358年前明崇帧未年的运粮河。一船客。一担。一炉。甭间,只一看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此人本南京上元一位回民刘刚,乳名大顺,卖糖人烧,炸油果子的想到外地发展
刘大顺到了运河端头,抬眼一望:“嗬!好大的一座城啊!”他看此处,水道旱路,舟来车往,粮山货海,游人如云,便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以后,他便在这城里落了户,先小本经营,肩担走卖;后靠南街开两间小门脸儿,还是炸油果子、做糖火烧。开买卖总得有个字号吧?叫什么好呢?平民无讲究,就以自己的乳名为号吧?棗“大顺斋”;于是,叫开了。这一叫,就到了清乾隆年问,由于手艺精,生意好,又在回民胡同置下五问房,前店后厂,糖火烧保留,又添南味糕点。这一叫,又到了清末民初,主人换了刘九爸(ba)棗刘大顺的第六代孙,糖火烧就更火了,红遍京城内外;买卖也更大了,花开四枝,除通州,又在京城设三分号。灾难从天而降。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北京,通州城首当其冲,这一冲,就是万千人头落地,满街买卖关门。还有更背运的, 1912年,大顺斋又遭驻通毅军劫后一把大火,惨!数年间心血毁于一瞬。好不容易挨到解放,大顺斋起死回生,可由于小规模、少批量,全市人民很难沾到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百废俱兴,老字号受到重视,这才有了大顺斋的再度辉煌。1981年,国家鼎力相助,拨款130万元,新建厂房2800平米,职工增至200人,日产糖火烧1300斤,品种达30多种,获北京市优秀产品称号。90年代后,大顺斋隶属通州区金响工贸集团,资金、设备、生产规模就更加可观了
几百年来,大顺斋糖火烧名声在外,供不应求,它到底好在哪呢?您听一首歌吧!“……香,实在的香,香满口,香满屋,香你个跟头站不住脚;酥,实在的酥,酥软软,不用嚼,酥得你骨头都要化了,甜,实在的甜,甜透了心,甜醉了人,甜得你今天忘了明朝……”夸张是有点夸张,不过却也道出了它的特点:香,酥。甜……其实,它的样子并下显眼,深棕色,像棋于似的,愣头磕脑。可它却愣中透憨,憨中透巧,巧中透美,招人喜欢。这都有赖于它的做工和用料。先说用料。一般面点都离丁开面、油、糖、香料……可大顺斋的糖火烧,面是本地新打的麦于磨的,细箩几过棗精白!香油、麻酱,原料一色儿上等的白芝麻;糖呢?或台湾产的“惠盆”,或广西梧州的“篓赤”:桂花,则非江南“张长丰”的莫属了。再看做工。先将面分死、发面活好,然后按两层死、一层发面相叠;摊擀薄后,将麻酱、红糖、香油、桂花调抹其上;再卷裹抻长,按一斤十二个挤剂、团剂、成形、上炉就更讲究了,饼铛内文火先“抢脸儿”一、二分钟,起锅上盘后人炉,再烘烤15分钟方可。大顺斋糖火烧易保存,炎夏暑热于密封处存放,一至两个月不霉、不干、不走味,据传,当年回教阿訇去麦加朝圣,别人所带于粮皆馊坏,唯大顺斋糖火烧香甜依旧。又据史载,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通过外事部门点名要吃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
大顺斋为国争光,糖火烧名扬四海,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吃着好。您还是到通州来亲口尝尝大顺斋糖火烧吧!就着茉莉花茶,观着临河塔影,那该是什么滋叶!( 北京通州)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桂花糖油山芋

桂花糖油山芋
古镇特产百草梨膏糖百草梨膏糖韩双锅古镇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