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特产馓子 馓子是哪个地方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9 04:55:05

一.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馓子麻叶

馓子、麻叶也是面食的一种油炸类食品。馓子是把面拉成细细的面条状,缠成一束,拉成细丝放在油里炸成金黄色即成。馓子可以干食,也可与其它食物一起做成做菜做汤,还可用沸水冲成馓子茶,是当地人春节期间和平时食用的经常性食品。麻叶是把面皮上添加芝麻、酥油和食盐放在油锅里炸酥,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食品。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西平县油馓子

原料:面粉500克

调料:植物油1.5公斤(实耗半斤左右),盐7克,凉水250克

做法:1、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2、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3、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4、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三.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洪洞馓子

馓子——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

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四. 北京市 顺义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据《续晋阳秋》载:“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唐韦巨源《食单》载:“巨胜奴—酥蜜寒具”。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到了清代,据御膳房食单载:“乾隆十九年()1785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其中就有“发面麻花”作点心。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馓子分立,麻花较硬而粗,馓子细而散也。但都是油炸食品。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桃仁等果脯,经过搓拧,油炸而成。但也有称为“馓子麻花”者,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就因条散而不乱,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

五. 湖北省 武汉 新洲区 南北二荡八眼藕

南北二荡八眼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北二荡八眼藕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的。南北二荡八眼藕,生食脆嫩香甜,炖汤有温补功效。南北二荡八眼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南北二荡八眼藕是烧菜味道很美,特别是用米汤来烧藕,更能体现出这种藕的香味。此藕雪白,生食脆嫩香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可拦凉菜;炒食既脆又鲜,胜似春笋。晚期才藕呈淡赭色,表皮布满斑点,用猪肉或猪排炖汤,有补血造血和温补之功效。

南北二荡八眼藕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种养殖技术协会

11975951

藕(新鲜蔬菜)

六.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人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人。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人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人扁豆米汤中。是经济实惠、大众化的风味食品。

七.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回族馓子

馓子是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的风味名点之一。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盘黄澄澄的多层的圆柱形的油馓子。

俗语有“点心香,月饼回乡馓子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一说。馓子是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之一。古称“环饼”、“寒具”。据史书记载始于北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制馓子招待客人,馈赠亲友。

八.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烧南北

“烧南北”,是河北张家口市一种传统风味菜肴。所谓烧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笋为主料,将它们片成薄刀片,入旺火油锅煸炒,加上一些调料和鲜汤,烧开勾芡,淋上鸡油即成。此菜色泽银红,鲜美爽口,香味浓烈。

在我国民间,竹笋雅称玉兰片,盛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玉兰片的雅称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湖南益阳住着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郭信一家。郭信有一身好武艺,在随军征战中立下了许多功劳,官升兵部侍郎。郭信回家探亲,娶了个美丽贤淑的妻子玉兰,两人相亲相爱,甜甜蜜蜜。后来郭信赴京上任,玉兰留在益阳家中,照顾郭信年迈的双亲。平时夫妻二人虽然不常见面,但玉兰常托人带一些家乡的土产给郭信,所以恩爱之情并不衰减。有一年,益阳竹笋大丰收,玉兰就将竹笋晒干,捎往京城。郭信用笋干煮食烧汤,滋味鲜美,就献给皇上品尝,皇帝吃了,夸赞不已,就问此菜何名,郭信禀道:“此乃竹笋,是臣妻玉兰亲手所制。”皇帝听了,点点头道:“既然是爱卿之妻玉兰所制,就叫它玉兰片吧”,从此,这一雅号就不胫而走。

比起玉兰片的传说来,口蘑的传说就更具有传奇性。口蘑,是河北省的著名,因盛产于张家口的坝上大草原,故称口蘑。它肉质肥厚,清香适口,是食用菌中之佳品,被誉为“素中之肉”。口蘑的香气绵延长远。关于口蘑之香,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位口蘑商,为了施展销路,带了上等口蘑,坐船从天津出发南行。一路上,蘑香四溢,引得海中的鱼虾成群结队,随船而行。船上的人既惊叹这一奇观,又害怕翻船,船老板就重金购买驱鱼良策。口蘑商一力承担下来,打开箱子,把口蘑抛入海中。口蘑随波漂流而去,鱼群也追着远去的口蘑逐渐散去。事后,口蘑商逢人便讲鱼群围船,口蘑解围之事,许多人就和他签订了购买口蘑的合同,口蘑商由此发了大财。

虽然玉兰片和口蘑都是世间美味,但以前它们都是分别烹制或给其他菜做辅料的。那么这地处南北的两种名产怎么会走到一锅里去的呢?据说,有一次厨师在将吃剩下的烧口蘑与烧玉兰片回锅加热时,不当心把它们烩到了一起,一尝,风味绝佳,而且色泽鲜艳,于是“烧南北”这道名菜就被偶然地发明了出来。它的创制,使得食客们只要品此一菜,就能饱尝祖国南北两大名味,真可谓是:“美肴佳馔一盘,江南塞北二味。”

九.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陈井馓子

陈井馓子

山东高唐县三十里铺乡陈井村自清代以来就开始创作馓子,食时酥脆香咸,油而不腻,物美价廉。陈井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家从事馓子制作,其历史悠久,技能超群。主要用料为精细麦面和芝麻香油。以白面10斤,净水8斤,精盐半斤,和成软面团。将面团分成若干小块,在面板上用力连续猛摔。直至面团出现泡沫孔隙,且有韧性后,将面团搓捻成直径为0.5厘米粗细的面条。将面条泡入香油中。约10分钟后,取出面条,两手并用,按一定套路盘抻,直至面条细为直径约2毫米,套抻形状为散网貌,即放入热油锅中烹炸,同时用两根木棒矫形理顺。待面条膨胀,沿条出现薄薄的成串的气泡时,形已定,色已黄,即可出锅。把把馓子叠放一起,宛若半打开的折扇,串串气泡排在酥条上,反射着光泽。如一不小心落到桌面上,便解体式地碎断。食来酥、脆、香、咸,油而不腻,一年四季,老幼皆宜。1985年,陈井馓子曾进京展销,获得好评,其制作技艺,已传至省内外。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馓子是哪个民族特产馓子是哪里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