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芒市特产酸牛皮 德宏芒市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31 03:35:30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德宏柠檬

德宏柠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宏柠檬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学会

云南省的德宏州是世界上柠檬种植最适宜的地域之一,目前建成勐秀、户育两个柠檬主产区柠檬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种植区涉及三县市、22个乡镇、4000多种植户,总产量已达1万余吨,工业总产值1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第二大柠檬生产基地。按计划到2018年将发展到30万亩,建成国内重要的柠檬生产基地。区内的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柠檬深加工综合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现代化柠檬精加企业。生产开发柠檬油、柠檬果胶、柠檬洗手液、柠檬果汁喷雾干燥粉、柠檬三七胶囊、柠檬含片、柠檬发酵果酒、柠檬圣酒、柠檬茶等系列柠檬深加工产品。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德宏傣味

德宏傣味自成体系,很早以来就是“滇菜”中最惹人注目的一支。傣族菜肴的原料丰富,尤其以大量使用丰富的香料为特色,“香茅草鸡”、“咖喱土豆”、“撒撇”(一道清热解暑的凉菜)是其中代表。傣族菜肴的烹饪方法多用煮、烤和凉拌。菜肴的口味有酸、辣、甜、苦、生五大特点,酸菜首推“酸扒菜”、“酸笋鱼”。傣家人因炎热气候下需要增加食欲而善烹调酸菜,多食酸菜既开胃,又助消化;辣菜主要是加入亚热带的其辣无比的“涮涮辣”、“小米辣”及优质胡椒而制,一般煮菜的蘸水和烤制的菜都是辣的,如酸笋的蘸水、“烤鱼”、“火烧干巴”等,可开胃排毒;甜菜如“炸香蕉”、“菠萝饭”等,主要是用热带水果烹制的水果菜,营养均衡又丰富;苦菜主要是凉菜和煮菜,食苦味是为解燥祛热,也是亚热带的特色;生菜主要是凉菜,依仗着丰富而新鲜的菜肴原料,傣族的生菜味鲜、卫生而口感好。

吃傣味的经历,会是一次全身感觉器官都可以参与享受的美妙过程。傣家餐馆一般都座落于婆娑的竹林中,或郁郁的榕树下,一座纤巧的竹亭只置一张餐桌,竹亭与竹亭之间有着足够的空间,向傣族女孩点菜,你会发现他并不用笔记录菜名,而是手执一个碟子,你点一个菜,她就把这个菜的原料各取一点,放在碟子一边,你点完菜,这个碟子也就密密的有了一小撮一小撮的生菜,上菜和结帐不会弄错。各色菜上桌后,你可闻到菜肴香气卷裹在淡淡竹叶香里随微风徐徐飘来,连身体里的每一个毛孔和舌尖上的每一个细胞都能够感觉到这清雅的音乐。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过手米线

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

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傣族织绵

傣锦,是傣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织傣锦色,又具有大众化的适用风格。它用细纱为经,有色线为纬织傣族竹编成。历史悠久、织工精巧、图案别致、形象生动、明快简练、色彩图案、规格样式可按需要变换,显示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开拓精神。傣锦的用途很广,现在投入市场的有筒帕、窗帘、被面、垫单、桌布、沙发巾、沙发垫等,过去只有傣族妇女织绵,现在,不少青年男子也加入了织绵行列,在潞西市的芒市镇、城郊、遮放镇农村,出现了一批傣族织锦专业村,专业户,产品销往国内外。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回龙茶

梁河回龙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河回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

回龙茶主要因原产于梁河县大厂回龙寨而得名,梁河县人文历史渊源流长,关于梁河民族茶文化的史话传说很多,回龙茶凝聚了梁河县历代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传承的结晶。 梁河县自古以来人居环境比较适宜,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久远。根据相关史书史料以及《景泰云南图经志》、《白夷校注》、《乾隆东华录》、《永昌府志》、《南甸司谱》和《梁河县志》等记载,“梁河境内世居民族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白越(傣族先民)、百濮(佤族、德昂族先民)的部落群体居住在这里,元代境内为百夷(傣族)、金齿(德昂族)、峨昌(阿昌族)等所居,明代开始有汉、景颇、傈僳迁入”。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是古代南甸丝绸贸易通道之一,西汉时地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地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路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区,明代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明国时期土流并设,至1950年5月全县全面解放为止,南甸土司统治历史达661年。 伴随着梁河县悠久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加之,梁河县境内宜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又十分优异,因此梁河茶史也基本上与本地区的人类发展史同步。根据多次有关部门和专家组织开展的茶树资源调查考证结果显示,至今在梁河县境内的山区、半山区(回龙茶区)依然保存有10000多株树龄达几百年或上千年,零星分布或小区域成片成林的古茶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茶树相传是属于德昂族先民所栽,2004年省州政府创新办调查在梁河大厂乡赵老地荷花村有一株树围为4.11米,树龄为1000年人工栽培大理茶种。有关梁河县各世居民族的茶文化史话传说比较多,如:许多史书记载——濮人后裔“崩龙”(德昂族)男女皆好茶,是“古老茶农”之一,在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中,也详实记载和反应了德昂族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及其“古老茶农”之称的渊源,同时记述了在德昂族婚礼中“槟榔、烟、茶”必不可少;据明代《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中的“南甸宣抚司”部分记载“南甸百夷,俗与木帮同,其结亲同谷茶二长筒,鸡卵五七笼为聘”、“客至,则以谷茶供奉,手拈食之”……;另外,还有阿昌族《遮帕麻和遮米麻》中茶翁茶婆传说,德昂族的“雷响茶”、“腌菜茶”、“竹筒茶”传说,傣族的“土司二道茶”、“竹筒茶”、“笋叶茶”传说等等。自梁河县人类有史以来,茶叶一直就是梁河各族人民从事婚丧、贺房、祭祀节日庆典或串亲访友等,必不可少的礼数之一。 梁河“回龙茶”伴随梁河县的人文历史孕育而生,它是梁河各族先民及其茶叶仁人志士智慧的结晶,是梁河县优异的宜茶地理和自然生态资源的产物,梁河悠久的茶史其实也就是梁河“回龙茶”史。回龙茶主要因原产地而得名,其创世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证。解放前,回龙茶基本上仅供本地“土豪劣绅”享用,至解放前夕即:1941年大厂街先进青年农民孙朝钦参加李根源在腾冲举办的种茶培训班,带回一箩大叶良种茶籽在大厂境内种植茶地2亩;1945年,原国民党大厂设治局局长封维德提倡禁烟种茶,颁布了《梁河设治局为禁绝鸦片改种茶林告民众书》和亲自编撰《种茶浅说》500本分发给各地保甲长,同时先后从其家乡选运茶籽18驮分发到梁河境内各地栽种,并在大厂回龙寨附近购置土地8亩,建立了梁河第一个连片的大叶种良种茶叶母本园,从而,揭开了梁河“禁烟种茶”的历史始篇,并开始掀起了梁河县禁烟种茶的热潮。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及其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梁河回龙茶产业不断飞速发展,一度成为了梁河县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顶梁柱。而且回龙茶自创世以来,就以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和让人迷恋的地域风味,而一度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高度赞誉,成为了云南省著名的十大名优绿茶之一。目前,梁河已列为云南省优势农产品茶叶基地县、优质茶叶原料基地县、优质茶叶苗木基地县、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产品驰名省内外,先后在1994年国际园艺博览会和云南省历届春交会名优评比中多次获得了金奖、银奖和优质奖,并一度被评为了“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5年“回思”牌回龙茶还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时至今日,回龙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和生产基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生产加工工艺,其中:有8000亩基地及其回龙春茗、回龙春曲、回龙春雪、回龙特级、回龙一级等五个系列产品已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中心A级认证;还有1050亩“回思”牌回龙茶基地及其产品获得了有机茶认证,4800亩“弘梁牌”茶园基地及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回龙茶一直以其优异的特色和优势,畅销云南省内外,特别是每年春茶上市都曾一度出现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景象,目前回龙茶已基本开创了一定的市场网络氛围和占有力,年均售价为:高档精品茶1000—2000元/㎏,上品茶200—500元/㎏,普通中档茶50—100元/㎏。

梁河县城遮岛东面18公里的大厂乡回龙寨出产的“回龙茶”,在云南省茶叶产品中小有名气。1940年,大厂街青年农民孙朝欣到腾冲县李根源办的茶叶训练所学习,次年带回茶籽在回龙寨试种成功。

解放后,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回龙茶的发展,财政、农业、商业、外贸、金融等部门给予大力扶持。自1955年从昌宁县调进大叶茶苗进行扩种以来,至今回龙寨的茶树已发展到300多亩。随着科学种茶技术的提高,最高亩产达400斤,一般亩产在300斤左右。回龙茶在省、州内一直是-货。回龙茶之所以闻名遐迩,倍受青睐,一是因大厂山高而不寒,这里海拔1580米,年雨量l648毫米,年均温15°C,多雾而又向阳,日照水分充足,土质为偏酸性红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不仅适宜茶树生长,而且能使茶梢内的芳香物质、蛋白质的含量更加丰富。二是制作工艺考究、精湛。制作主要靠手工。制作高手是回龙寨茶农翟文宽老人。其制作方法概括起来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热揉条索紧,冷揉香气高,低温长炒,猛火促香。

因此,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气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为让回龙茶更好地为振兴梁河经济服务,近几年来,大厂茶厂和县茶厂都到回龙寨收购原料,将其精加工成商标为“梁河回龙茶”和“回龙绿玉”两种精致盒装的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地域范围

回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境内,产地区域范围涉及梁河县的大厂乡、小厂乡、平山乡、囊宋乡、九保乡、河西乡、芒东镇、勐养镇和遮岛镇九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06′—98°34′,北纬24°31′—24°58′,南北纵距49km,东西横距45km,种植总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8000吨。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牛皮糖

牛皮糖号称"扬州一绝",是扬州。口味香甜,外层芝麻均匀,切面棕色光亮,呈半透明状,富有弹性,味香,细嚼不粘牙,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乾、嘉年间就已面市扬州,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扬州食品生产厂家的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们决心要让失传已久的牛皮糖重见天日,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千百次的尝试,终于使传统产品得以重新问世,并使其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口感达到了弹性、韧性、柔软性三性为一体的最佳状态。

牛皮糖具有金黄透明,有弹性、粘性,不发硬的特点,它以白砂糖、白芝麻、淀粉、花生等为原料,制作出了花生牛皮糖、松子牛皮糖、原味牛皮糖、草莓牛皮糖、山楂牛皮糖、橙子牛皮糖等多种口味,成为震远同“茶食四珍”中的一道。

牛皮糖号称扬州,目前有核桃味;桂花味;花生味;松子味;提子味;金桔味;草莓味;香橙味和哈密瓜味,新的口味更加独特,柔软适中,老少皆宜。

目前牛皮糖有绿叶牌牛皮糖;五一牌牛皮糖;雾中花牌牛皮糖和薛记牛皮糖,其中以绿叶牛皮糖为首。

牛皮糖,扬州休闲文化的缩影。它是清朝康乾年间扬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那时,扬州已成为中国盐运和漕运的中心,达官贵人、风流才子云集扬州。其中牛皮糖在众多小吃中因越嚼越有劲而备受人们喜欢,被称之为“扬州一绝”。后因战争频繁而失传于世。据较早生产牛皮糖的“绿叶”公司负责人杜大顺说,上世纪70年代起,经过科技人员和制糖技师对前人的制糖工艺进行挖掘整理,终于使传统产品得以重新问世,使口感达到了弹性、韧性、柔软性三性为一体的最佳状态。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鬼鸡

这道菜听起来怪吓人的吧,但是味道好极了!此菜可是有来历的,景颇族历史上有杀鸡祭鬼的习俗,“鬼鸡”就是供祭献鬼后,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柠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鬼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芒市石斛

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芒市石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芒市石斛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齿瓣石斛(D. devonianum Paxt.),兜唇石斛(D. aphyllum (Roxb.) C.E.Fisch.)。

二、栽培环境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900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80%,年平均气温19.5℃,无霜期≥300天,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

三、栽培管理

1.基质:基质成份为树皮、锯木屑等有机材质,pH值6.5至7.0,有机质含量≥10%,水分含量30%至40%,

2.育苗:采用扦插无性繁殖或采集石斛硕果经组培进行有性繁殖育苗。

3.移栽:3月下旬至6月下旬,温度≥12℃,进行组培苗或扦插苗移栽。种植为株距8cm至10cm、行距15cm至20cm。

4.田间管理:

(1)遮荫:荫蔽度65%至85%。

(2)施肥:每667m2(亩)施腐熟有机肥500kg至700kg。

(3)水分:生长期基质湿度在30%至40%、空气相对湿度在60%至80%,收获前15d停止喷水。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加工

1.采收: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采收分采摘当年生白条和全草采收两种。

2.加工:

(1)鲜品:白条采收后,除去杂质,减去须根。

(2)干品:白条或全草通过除杂、清洗后,切段,60℃以下低温烘干或采取传统方法加工成枫斗产品。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鲜品:

①铁皮石斛:节明显,有黑环。叶鞘包裹的鲜条多呈叶鞘的颜色,拨开叶鞘,茎多呈绿色或呈紫色,节间色较深。外表无气味或带青草气味。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

②齿瓣石斛:表面黄绿色带紫斑点或条纹,老熟时叶鞘呈银灰色,节间裸露部分呈紫色,具有青草香气,味道淡或微甜,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嚼后有少量纤维。

③兜唇石斛:表面绿色或黄绿色,略具青草香气,味淡或微酸、苦,嚼之初有粘滑感,嚼后有纤维。

(2)干品:

①铁皮石斛:表面暗黄绿色或金黄绿色,有细纵皱纹,节明显。质坚实,略韧,不易折断。气微,味淡,嚼之初有滑腻感及粘稠感,无渣或渣少。

②齿瓣石斛:表面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初有黏滞感,无渣或渣少。

③兜唇石斛:绕紧密,颗粒均匀整齐,多数可见3至5个旋环。

2.理化指标:

(1)铁皮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25%(以葡萄糖计)。

(2)齿瓣石斛:鲜品水分≤85%,干品水分≤12%。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12%(以葡萄糖计)。

(3)兜唇石斛:鲜品水分≤88%,干品水分≤14%。干品或鲜品烘干后粗多糖含量≥8%(以葡萄糖计)。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芒市石斛 云南省芒市现辖行政区域 《芒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芒市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批复》,芒政复〔2012〕52号 芒市林业局 芒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芒市石斛标准(试行草案)》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火烧乳猪

火烧乳猪

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选用德宏小耳猪,皮薄、肉质细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猪,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食时要配傣味蘸水碟。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泡鲁达

透明的杯子上,有焦焦的面包小片,面包片上是新鲜的椰丝,底下是漂着冰块的乳白色的水,插着漂亮的麦管,色彩丰富极了。 泡鲁达用西米露、炼乳、特制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和水做成,香甜扑鼻。最好吃的其实是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了,又酥又脆又香甜,简直太好吃了!

这个美味的小点心是云南的瑞丽地区的,是傣味里的一种饮料,也有的说是从泰国引进的一种冷饮甜食,风靡除冬天以外的整个季节。

德宏州芒市十大特产批发德宏芒市特产排名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