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江特产基地 内江历史悠久农产品哪个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8 00:09:48

一. 四川省 内江 隆昌市 隆昌豆杆

隆昌豆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隆昌豆杆是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的。豆杆选用饱满、光亮无杂色的优质隆昌冬大豆为主要原料,其产品油润光亮,颜色浅黄,色泽一致,杆条均匀,组织紧密。

隆昌豆杆历史悠久,具有独特工艺,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隆昌县传统名优。

豆杆选用饱满、光亮无杂色的优质隆昌冬大豆为主要原料,其产品油润光亮,颜色浅黄,色泽一致,杆条均匀,组织紧密。烹饪后,味道酥脆香甜、鲜嫩软滑,质地细腻、豆香浓郁,入汤不化,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糊,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隆昌豆杆被人们称为“素中之荤”、“常食不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价廉物美”的绿色健康食品,是一种能给厨师无限创意的营养食材。厨师们以“豆杆”为食材,创作出许多可口香脆的精品菜肴。如“豆杆红烧肉”,其菜品肥而不腻,口感润香,豆杆软脆,回味悠长;另有“香辣豆杆圈”、“豆杆鲍鱼”、“沙拉豆杆”等,都不失为上等佳肴,令人回味无穷。

隆昌豆杆的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圣灯镇、黄家镇、山川镇、界市镇、龙市镇、双凤镇、石碾镇、石燕桥镇、响石镇、迎祥镇、胡家镇、云顶乡、周兴乡、桂花井乡、普润乡现辖行政区域。

隆昌豆杆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1.大豆:选用产地范围内的冬大豆,蛋白质干基含量≥40%、脂肪干基含量≥20%。

2.生产用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或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大豆→浸泡清洗→磨浆→滤浆→煮浆→放浆过滤→起皮成型→裹棒烘干→成型烘干→包装。

2.加工要点:

(1)浸泡清洗:冬春季节浸泡时间控制8小时至10小时,夏秋季节浸泡时间控制在4小时至6小时。浸泡至大豆两瓣搓开成平板后清洗。

(2)磨浆:按原料和水1:8的比例,反复3次磨成豆糊。

(3)滤浆:豆糊及时浆渣分离。

(4)煮浆:豆浆升温至沸,保持5至10分钟。

(5)放浆过滤:过滤煮沸豆浆。

(6)起皮成型:过滤后豆浆,加热并保持温度85至90℃,保持通风,浆面形成薄豆皮。

(7)裹棒烘干:将豆皮裹至棒状,烘干至水分含量50%至60%,继续裹棒烘干,直径控制在 1.5cm至2.5cm。

(8)成型烘干:成型豆杆烘烤至水分≤9%。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油润光亮,颜色淡黄,色泽一致,杆条均匀,组织紧密。

2.理化指标:蛋白质(干基)≥45.0%,脂肪(干基)≥24.0%,水分≤9.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隆昌豆杆

四川省隆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隆昌县人民政府关于隆昌豆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建议的函》,隆府函〔2013〕25号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DB5110/T24~25-2013《隆昌豆杆》

二. 四川省 内江 东兴区 珍珠粉耙

珍珠粉耙是四川内江的传统著名甜食。产品特点:晶莹发亮,耙质绵软,香甜可口。

三. 四川省 内江市 威远县 威远复立雪芽

威远复立雪芽为高山云雾茶系列之一,由威远县茶叶公司生产的绿色健康食品,系采用高山无公害茶园早春优质独芽,精心制作而成,其外形挺秀翠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淡绿清流、滋味鲜醇味甘、叶底嫩绿明亮。长饮此茶能起到清心、解渴,助消化、利尿,调节人体机能、消炎、抗衰老、降血脂、抗癌、抗辐射等作用。复立雪芽已成为广大消费者信赖和认可的知名品牌。二OOO年荣获国际茶博览会金奖,并列入全国十三大名茶之一。

四. 四川省 内江市 隆昌市 隆昌素兰花

隆昌素兰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金鹅镇、云顶镇、响石镇、黄家镇、山川镇、圣灯镇、双凤镇、龙市镇、界市镇、石碾镇、胡家镇、石燕桥镇、周兴镇、迎祥镇、渔箭镇、李市镇、普润乡、桂花井乡

特定品质

隆昌素是四川传统珍稀名品,系四川白花软叶春剑的变异种,产于川中盆地南缘的隆关山脉一带,据考查清朝末期就有引种栽培,其假鳞茎椭圆,根短圆肥壮,叶姿肥环飘逸,婆娑多姿,叶色葱绿,略有光泽,叶脉显著,叶端圆钝,叶片呈1/2环垂,气质非一般白花软叶春剑可比,是赏叶赏花的佳品,开花期2—4月,2月下旬为初花期,3月为盛花期,4月中旬为末花期,其花属水仙瓣型,每箭着花2—5朵,花最大时可达85毫米,花茎细长,亭亭玉立,花葶出架,洁白的花被荡漾于叶丛之上,明丽多娇,楚楚动人,花被典雅秀丽,洁白无暇,晶莹玉润。

文化典故

“隆昌素”1988年9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首届兰博会”上四川送展的“隆昌素”获金奖;1989年3月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中国春季兰博会学术交流会”上四川送展的“隆昌素”获金奖;1990年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首届国际兰博览会”上由我县送展的“隆昌素”获金奖;1994年2月“第四届中国(四川)兰花博览会”上“隆昌素”同时获得金、银、铜三奖,这是历届兰花博览会上同时获三奖的唯一品种。

五. 四川省 内江市 市中区 内江砂糖

内江砂糖白而细、甜味纯而浓;水糖色黄、甘甜而沙。

六. 四川省 内江 威远县 家常鳝鱼

鳝鱼去骨和头尾,洗净血污,用刀宰成小段,再以旺火热油煸干水分,佐以干辣椒、花椒、胡椒、郫县豆瓣煸炒后再掺汤,改用中火烹烧而成。成菜后色泽红亮,鳝鱼细嫩,味浓鲜香,带有浓厚地地方家常风味。

原料

鳝鱼750克芹黄50克独蒜100克干辣椒7.5克花椒10余粒老姜10克小葱25克醪糟汁15克胡椒粉1.5克川盐1克泡辣椒15克酱油15克醋少许郫县豆瓣15克鲜汤250克刀口花椒1克菜油100克

烹制方法

1.将鳝鱼剖腹去内脏,宰去头号尾,洗净血污,节成5厘米长的节。独蒜去皮,芹菜洗净切成3.5厘米长节,老姜去皮宰成,小葱切成细花,豆瓣剁细。

2.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七八在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炸香。随即下鳝鱼煸炒,炒至鳝鱼(皮)起泡时,下豆瓣、泡辣椒、姜米。同炒至色红味香时,下醪糟汁、掺鲜汤,下独蒜、川盐、胡椒粉、酱油。烧至鳝鱼软汗浓时,下芹黄、湿淀粉、味精勾芡起锅盛入盘内,撒上刀口花椒末及葱花即成。

七.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资中甘露枇杷

资中县种植面积约3万亩,常年总产量约2万吨。资中甘露枇杷色泽金黄,核小肉丰,细嫩甘甜,清心润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产值达5600万元。

八.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 资中鲶鱼

资中鲶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资中球溪鲶鱼”是川菜系中一道名声最为响亮的名菜之一,享誉世界,鲶鱼餐饮产业年产值超过十亿元。

四川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在京召开。审查会上,与会专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四川省资中县资中鲶鱼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与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审查和讨论。与会者认为:资中县申报的鲶鱼保护区是资中鲶鱼的地道产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原料:鲇鱼、鲜红椒、花椒、芹菜、小葱、郫县豆瓣、料酒、盐、油、酱油、鸡汁、蒜瓣、姜

做法:

1、把鱼先用豌豆粉码芡,将油锅端上,当油七八成熟的时候,把鱼下油锅一过即捞出来。

2、在锅内留少许油,凉至四五成热把姜末和豆瓣剁碎,放入油锅里煸炒,炒香后放入鸡汁或者其他鲜汤熬开。

3、汤开后把鱼块倒进锅内,用中火烧炖七到十分钟,少翻动为好。

4、起锅前几分钟将花椒、芹菜、蒜瓣等作料撒入锅内,勾水芡、收汁。起锅后撒上葱花、些许花椒面,盛盘装好。

资中鲶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资中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四川省 内江 市中区 虎皮尖椒

虎皮尖椒属于川菜,主要食材是尖椒,主要烹饪工艺是炒。成品外脆内软,辣味十足。

做法一

食材准备
尖椒、葱、姜、蒜、蚝油、盐、味精、糖、老抽等适量

特写(20张)制作步骤
1、先将尖椒洗净,去蒂去种。
2、锅内倒油烧至七成热,将原料放入热油中,迅速捞起,控油备用。
3、底油少许,葱姜蒜爆香,加入蚝油略炒,加入炸好的尖椒煸炒,加盐、味精、糖、老抽适量,待原料入味加入少许香油出锅即可。
注意事项
1、油要热,动作要快。
2、蚝油本身已经有滋味加入别的调料时要适当。
3、烧制时间不宜太长。

做法二

食材准备
肉厚的尖椒1斤,海鲜酱油适量,花生油1斤(实耗1两)

制作方法(12张)制作步骤
1.尖椒去蒂,稍微去多一点,以便入味,洗净,沥干水份;
2.烧热炒锅,花生油下锅,大热,放尖椒入内,慢慢翻动,至尖椒转色,外皮泛白,盛出沥干油份,放适量酱油即可。
注意事项
尖椒下锅时,千万注意油锅里会爆出油花,最好准备一个锅盖,挡住自己,手上穿上胶手套,以防烫伤。

做法三

食材准备
尖椒250克,香醋两汤匙,白糖一汤匙,酱油一汤匙,绍酒少许。 虎皮尖椒

制作步骤
1、将尖椒洗净,去蒂及籽,剖成两半;醋、糖、酱油、酒兑成汁。
2、锅烧热,不放油,投入尖椒用小火煎至表皮出现斑点时,放入色拉油煸炒一下,烹入勾兑好的汁,拌和均匀即可出锅。
注意事项
尖椒要选用鲜嫩的,煸炒时应用小火,使芝麻大小的斑点密布于尖椒上。

做法四

食材准备
红辣椒400克,猪瘦肉50克、生姜、大蒜、葱、生粉、生抽、醋、芝麻油各少许;
制作步骤
1.红辣椒去蒂洗净后用刀背拍扁,剥去辣椒籽,瘦肉剁成肉末后加入适量的盐与生 虎皮尖椒

粉抓匀,生姜切丝,大蒜拍松切粒,葱切花;
2.热锅放油,放入红辣椒,用锅铲稍稍将辣椒压一压,使之更好地与锅子接触;
3.将红辣椒煸软后加入适量的盐、大蒜与姜丝,继续煸炒至辣椒全熟;
4.放入肉末,炒至肉末变色熟后加入葱花、生抽、醋,再滴入几滴芝麻油炒匀即可。

做法五

食材准备
主料:尖椒6个
配料:油、盐、生抽、白糖、辣酱、醋
制作步骤
1、尖椒6个,洗净后去籽去蒂 虎皮尖椒

2、锅内放油,然后后将尖椒一个个摆进去。开小火,慢慢煎至尖椒软透。
3、翻面煎另一面。火候要掌握好。两面都煎好后,先将尖椒盛出
4、勺白糖、2勺醋、1勺生抽、适量盐调个汁儿。
5、用锅内余下的油,将汁烧开,浇在尖椒上即可。

十. 四川省 内江 威远县 黄老五花生酥

黄老五花生酥,是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的著名,该品具有色泽自然、香脆爽口、甜而不腻、酥而化渣,老幼皆宜的特点,目前,黄老五花生酥传统制作技艺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江威远黄老五花生酥,因清朝光绪年间发现并流传于后世而得名。黄老五花生酥的制作工艺经过民间艺人一百余年的千锤百炼。具有甜、白、香、酥、脆的五大特色。花生酥色泽自然,香脆爽口,低糖,甜而不腻,酥而化渣,老幼皆宜。原料经过严格的反复的筛选,选用不使用农药的绿色生态的原料,并在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属无公害绿色的食品。

黄老五花生酥色泽自然、香脆爽口、甜而不腻、酥而化渣,老幼皆宜,低糖,每样材料都经过了严格的反复的筛选,选用不使用农药的绿色生态粮食。在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前,“黄老五花生酥传统制作技艺”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威远县在多年的精心运作下,将黄老五花生酥从单一产品变成了现在的多口味,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产品具有甜、白、香、酥、脆五大特色,入口甜而不腻,酥而化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获得内江市名优特新特色小吃称号。“黄老五花生酥”已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200810046421.2,发明专利名称为一种花生糖(酥)及其制备方法。

黄老五花生糖制作工艺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相传,威远有一位姓黄的民间卖货郎,做人做事都十分严谨,他自产自销花生糖。做糖的花生、小麦、玉米等他都要用最好的,并仔细挑选拣择,不能有一粒坏子。在制作工艺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火候、温度、硬度、酥软度、香味每一样都要恰到好处,不然,就只能自己吃,不能卖出去。这样一来,他做的花生糖色泽自然、香脆爽口、甜而不腻、酥而化渣、含糖量低,特别好吃,成为了地方一大名牌食品。后来皇帝到威远暗访,吃过后,感觉非常好,亲自点位御用贡品,责令地方官足量生产,这样,黄氏花生糖得到广泛流传。黄氏制糖术历经百多年的锤炼传承,到现在,成为了具有浓郁威远特色的制糖艺术。由于多是民间口授相传,得到真传的并不多,仅黄氏族人,黄老五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崇友就是其中一个,因自己排行老五,就称黄老五花生糖。2002年,他组建了土食品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按照祖传的花生糖制作技术要求,生产的产品保持着传统的口味,在市场上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要求品尝御用贡品。加上黄老五坚持发扬“严谨诚信、质量第一” 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公司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成功扩展运行,赢得广泛赞誉。近年来,公司相继取得QS生产许可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内江市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被评为“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已经成为多家航空公司专销的“航空食品”,并在成都伊藤忠华糖大型超市成功推广。

内江特产展销中心四川内江特产招商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