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本土特产 福安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3 21:58:34

一.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溪塔刺葡萄

溪塔刺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穆云乡葡萄产业带.以溪塔刺葡萄沟为主产地,遍及虎头村、玉林、高岭等16个村,面积1200多亩,年产量逾1500多吨。其中虎头村的刺葡萄苗产业最好。畲族群众在种植野生刺葡萄中,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具体情况,沿溪边种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面空间,让刺葡萄藤交叉穿插,形成独具特色,绵延近5公里的南国“刺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两边设置的砂石小路,别具一番情趣。穆云畲族乡近年来以溪塔刺葡萄沟为示范点,引导果农将刺葡萄种植向茶园溪、秀溪延伸,由河边种植拓展到庭院、园地、水田,形成一派畲乡田园风光。

农业观光旅游

溪塔葡萄沟农业观光旅游,把葡萄生产与旅游业结缘,开发葡萄沟观光游,以增加农民收入。因其独具特色的刺葡萄沟和深厚的畲族风情,被评为国家A-景区,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品葡萄、赏美景。

溪塔村

是纯少数民族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区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北面连接风景秀丽的白云山;村落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现全村人口626人,126户,辖2个自然村。 溪塔村旧属溪亭大队(与现在的虎头村相连),解放后分为溪塔大队。溪塔始祖焕公,明朝万历年间从寿宁迁至于此,至今已有五百年左右历史,后成为宁德地区最大的蓝氏迁途起源地。后世子孙还兴建了“林公大王宫”和“蓝氏宗祠”等。祖先遗留下来的一些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举行气势盛大的对畲歌比赛,还有“乌米饭”、“糍粑”、以及端午节的包“枕头粽”;巫舞“奶娘踩罡”以及现代的“枪担舞”等具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村现留有古建筑“孩儿撑伞”房一座,它用一根柱子支起一整座房子,有其独特的建筑魅力,还得到行内专家的好评;有古磨枋一座,炮楼式的建筑,其土墙厚一米,在近代革命战争中,还发挥其重大做用。 有特色农作产品水蜜桃、刺葡萄。水蜜桃每斤市价为十元左右,全村年产量达50吨左右,产值一百多万元;刺葡萄是一种野生作物,生命力顽强,不施肥不喷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环保农产品。经村民引导种植,该村的“啸溪”和“茶园溪”上发展了近四公里,年收入100多吨,产值一百多万。形成一道景观奇特的美丽的葡萄沟,被全国葡萄协会评为全国葡萄第三沟,现已结合旅游开发,成为本村的一项主要收入。

二. 重庆市 垫江 垫江蜜本南瓜

垫江蜜本南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垫江蜜本南瓜

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

垫江是全市最大的蜜本南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逾12万亩,南瓜产量24万吨,种植10亩以上大户达2000多户。

垫江蜜本南瓜于2002年由白家镇开始引进种植,连年喜获丰收,每亩地产量约2000公斤,收入2000元,成本200元,利润1800元,经济效益显著,且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劳动力耗费少,产品销路好,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近年来,垫江紧紧抓住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化的有利时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蜜本南瓜生产,蜜本南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蜜本南瓜生产基地。把蜜本南瓜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使其从小小农产品迅速成长为县内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遍及全县25个乡镇,成为了全市最大的蜜本南瓜生产基地。2013年全县拥有瓜农2.3万户,种植面积逾12万亩,南瓜产量24万吨,产值超亿元,种植10亩以上大户达2000户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经纪人,开拓产品销售市场,目前,蜜本南瓜除在本县和重庆市内销售外,还远销北京、山东、四川、云南、上海等省市和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三.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沁后本蚕豆

沁后本蚕豆

四.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坦洋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坦洋工夫:原产于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条型肥壮紧秀,香高味浓,鲜爽甘醇,叶底红艳。该茶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由福安坦洋村民胡福四试制成功。

地域范围

福安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但说起当地的茶叶品牌,福安人必称“坦洋工夫”。“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

特定品质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文化典故

坦洋工夫分布较广,主产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

五.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泥钉冻

泥钉冻。每年秋收后,退潮时,福安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挎个小鱼篓,带上特制的短柄小木锄,到海边滩涂上去寻找一种长约5-7厘米的明状动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泥钉”。“泥钉”刚挖出土时,呈深灰色,与滩涂的泥巴色泽相同,很不易分辨;用水洗干净后,则呈灰白色。它主要生活在滩涂的表层,群集而居。人们只要找到它的聚居点,就可以一口气拾到一大碗“泥钉”。拿回家后,人们把捕捉到的泥钉,端到井边,倒入土箕中,一边用井水不断冲洗,一边用手使劲压榨,直至把“泥钉”腹内的泥浆挤尽。把洗净的“泥钉”放入锅里煮熟后加入七八倍的水和适当的食盐。待水烧滚后把“泥钉”连同浓浓的汤汗装入碗中,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由于“泥钉汤”含有较高的胶原特质,八至十二小时后,整碗的汤汁就冻结起来了,当地乡民把这种东西叫做“泥钉冻”。

六.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糯米棕子

糯米棕子

畲族群众喜食糯米棕子。除用竹叶包的竹叶粽外,还有毛竹笋壳、篓竹笋壳包扎的竹壳粽;用茅叶包扎成三角形或棒状的竿粽;用棕榈叶编成袋,装入糯米的棕叶粽。因粽子用不同包装物包扎,所以其味道也各具特点,尤以棕榈粽香味最佳。

七.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穆阳水蜜桃

福安穆阳水蜜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安穆阳水蜜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穆阳水蜜桃是我省水蜜桃名品,闻名省内外。当地土壤优良、气候环境适应,生产出的水蜜桃形成了果大、核小、味甜、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柔软多汁等风味特点。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穆阳水蜜桃,产地总面积2002亩,年总产量约2000吨,销往福州、上海、厦门、广州、深圳等地,产值800多万元。( 福安)

福安市位于闽东沿海,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南方桃品种最适宜栽培区之一。全市现有水蜜桃15000多亩,每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以西部的穆云、穆阳、康厝、溪潭及南部的赛岐、溪柄等乡镇最为集中。目前,全市“穆阳水蜜桃”栽培总面积已近万亩,不同的海拔地区品种形成了早、中、晚三个成熟系,年产“穆阳水蜜桃”约5000吨,产值1500万元,产地主要以我市西部地区各乡镇为主,其中穆云乡栽培面积最大,约占一半。

“穆阳水蜜桃”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富含人体所需的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价值很高,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穆阳水蜜桃”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及饯等多种美味佳品,不管是鲜果还是加工制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受,特别是闽东各县市有将“穆阳水蜜桃”视为高档的馈赠礼品的习惯,市场销量农年增大。

地域范围

福安市现有穆阳水蜜桃22612亩,年产22500吨,是“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市”。穆阳水蜜桃地域保护范围为福安市行政区域内的穆阳溪流域(东经119°27′00″至119°41′50″,北纬26°57′57″至27°06′11″之间,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公里)5个乡镇即穆阳镇、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溪潭镇、坂中畲族乡。保护区总面积368平方公里,域内水蜜桃面积近2万亩,年产2.1万吨鲜果,是“全国科普示范基地”。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色 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单果重110~160g。果皮薄,易剥离,淡黄绿色,向阳面有大块鲜红晕,缝合线明显,果肉乳白色,果汁多,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6%),特别芳香。肉质柔软多汁, 易消溶,可食率87~90%,粘核,维生素C mg/100g 10.0-20.0。 2、质量安全规定 ①质量安全卫生要求应符合宁德市农业标准规范NDS/T007-2011 《穆阳水蜜桃综合标准》、NY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以及“良好农业规范-GAP”,规定要求。 ②标识:产品包装物上应标明产品名称和商标、产品标准号、质量等级、果实净重、采收日期、包装日期、产地或企业名称、检验人员和标准编号。要求字迹清晰、完整、准确。

八.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茉莉花茶

福安茉莉花茶

九.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盂油酥饼

盂油酥饼是福安主要风味小吃之一。

(1)配方:以成品100斤计算,

皮:炊的糕粉16斤,猪油3.2斤,白糖3.2斤,生盂油4.5斤,纯碱0.3斤,苏打0.3斤;

馅:白糖30斤、面粉15斤,猪油8斤,花生仁4斤,芝麻4斤,肥肉8斤,生葱2斤、食盐0.2斤。

(2)工艺制作流程:

皮料调制--馅料制作、生制成形--成品--鲜蛋刷面-

-烘烤成品,外观色泽面呈蛋黄、底边淡黄,口感清甜、细润,不腻。

十.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拌面

拌面起源于福建,广东人称捞面,新疆人称拉条子,福安人则称之为搓面。因为旧时的拌面面条不是用机器制作的,而是用手工搓制的,所以,福安人就给取了个俗名叫“搓面”。

其实,拌面之所以叫拌面,是因为烹制拌面的原料除了机面、阳春面、鸡蛋面等面条外,还要用蒜蓉、酱油、味精、香醋、肉末、豆芽、葱花等与之拌匀。

福安拌面,是福安一道著名的特色小吃,完全不输给福州、沙县的拌面,福安拌面在闽东同类小吃中可谓一枝独秀,颇具盛名。

首先,福安拌面的特色在于它的原材料之一是清一色的机面。这种机面选用精制的面粉,和面时还要加入适量的苏打,也就是纯碱,化学名叫碳酸钠(区别于制作馒头的小苏打碳酸氢钠)。福安的面条师傅俗称苏打为“草”(福安人吃药也俗称“吃草”)。面条中搭配了这种“草”,烹制的拌面吃起来既劲道又脆嫩,完全没有粘齿的感觉;同时苏打还具促进肠胃消化的功能。

福安拌面、扁肉店铺选用制作拌面的面条,绝不选用阳春面、鸡蛋面等干面条,而是选用半湿柔软的新鲜机面。其次,福安拌面的特色还在于它佐料的丰富。一般采用蒜蓉、香醋、味精、葱花等烹制成以“蒜头醋”为主打的“葱油拌面”。有的店铺也有加入肉酱或肉末煮成的“肉酱拌面”或“肉末拌面”;当然,也有的店铺会加入小棵青菜或绿豆芽之类的蔬菜作为配料,这样既丰富拌面的色泽,又增加顾客的食欲。

再次,福安拌面几乎都用熬制的猪油。拌面烹制师傅大都要取猪的肥肉,剔除猪皮后切片熬油,因为肥肉油比猪的大油、小油少异味、有香头。熬油将毕时,师傅还会放入少许蒜头或葱头陪熬一会儿,以增添猪油的香气。

最后,烹制福安拌面也是一种很工艺的活计。将拌面放入汤水滚沸的锅内(以前拌面店铺大都用铜制的筒锅,据说这种筒锅煮出来的拌面特脆嫩好吃),但见面条先沉入汤底,不到三四分钟,一团团面条就会滚动浮出汤面;这时,师傅就会用漏勺将面条捞到盛有猪油、味精、蒜蓉、酱油、香醋等的碗内,然后用筷子将其拌匀,最后再撒上葱花。这时,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拌面,就会让你不得不味蕾绽放,口角流涎呢。(杨昌长)

福安十大特产排名福安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