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娇土特产生姜 湖南家乡特产生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5 15:53:29

一.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三坝生姜

三坝生姜

三坝生姜色味俱佳,姜肉浅黄色,姜把粉红色,感观好,肉质细嫩,纤维少,味辣,口感好,富含蛋白质、糖、粗脂肪和铁、盐等营养物质,长期食用,可健脾生津,增强食欲,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二.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通道生姜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全国生姜的生产区之一。通道生姜以块大、纤维少、脆嫩和辛辣适度的特点畅销省内外,是制作糖姜、五味姜、姜汁饮料以及药用的上等原料。侗乡群众用它制成的剁辣子姜,成为宴席上一道极受欢迎的开胃菜。

做剁子姜很有讲究,选用的辣子必须用立秋前的新鲜红朝大辣。立秋后籽多、皮厚的菜辣子是不能用的。因它在腌制过程中会渗出很多水,容易变酸起白。生姜则必须选用上市不久的鲜嫩仔黄姜。老姜纤维较多,影响口感。买了或摘来辣子后,洗净风干,去些水分,然后在盆里剁碎。辣子剁碎后放入适量粗盐搅匀,生姜洗净去皮,切成块,放适量盐晾一到两天。然后选用上等不透风的坛子,把剁碎的辣子和生姜放入搅拌,加入少量白酒,用薄膜封好坛口,盖上盖子,剁辣子姜就大功告成了,一般个把星期后就可以开坛食用。

三. 四川省 乐山市 五通桥 西坝生姜

西坝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坝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被列为皇家贡品,有由 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的 仙女姜”,其产品沿岷江上下,深受沿岸居民的喜爱。

“西坝生姜美人指。”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西坝生姜以其鲜、嫩、香、脆,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被列为皇家贡品,一直到清代也没有因朝代更替而间断过。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西坝生姜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故称“西坝仙女姜”。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坝生姜种植面积为400-500亩,解放后常年种植面积为2000-3000亩,上世纪的1985年种植面积达6500亩,产鲜姜16250吨;1991年种植2600亩,产鲜姜6500吨,当年市场上供过于求,次年种植面积锐减至1600亩。

西坝生姜的发源地在老木孔,它涵盖西坝爱国等3个村和冠英河桥村。该地种植生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过去由于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西坝生姜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出现了“卖难”问题,影响了姜农的种植积极性。近年来,五通桥区积极探索提高姜农组织化程度,以支部为龙头,以协会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作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姜农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截至今年,仅冠英镇生姜种植面积就达9000亩,种植户近400户。

2014年,乐山市五通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西坝生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西坝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五通桥区西坝镇、冠英镇、石麟镇、蔡金镇、新云乡、金山镇、辉山镇、桥沟镇、金粟镇、竹根镇、杨柳镇、牛华镇等共12个(乡)镇,15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东与井研县接壤、南与犍为县相连、西与沙湾区交界、北与市中区毗邻。保护面积3万亩,年产量6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品质特征:西坝生姜形如玉指成形,色泽白净,姜头顶端红玉着甲。单株长20cm以上,鲜重0.5kg以上。分支多,皮薄,肉质细嫩,纤维少,辛辣味较浓,脆爽,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西坝生姜粗纤维≤0.9%,维生素C≥1.8mg/100g。 (3)安全要求:西坝生姜执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标准要求。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华阳生姜

华阳生姜

华阳生姜潮阳种姜,由来已久。相传韩愈到潮州刺史时,已见官路两旁种竹姜。清末传入粉姜。华阳生姜以

姜块长、肥、嫩、酥脆、辛辣适中而名闻迩。它是多种名菜的佐料,尤其是鱼鲜,非用生姜调味不可;稚姜是日常小菜,潮人喜用腌制的醋姜、酱姜、甜姜佐膳;生姜在药用上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消痰行水等功效。

五. 辽宁省 营口市 盖州市 盖州生姜

盖州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盖州生姜, 产地位于辽宁省营口盖州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盖州市的徐屯镇、归州镇等15个乡镇、场、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生产面积3万亩。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盖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盖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形成了盖州生姜独特的品质,徐屯是生姜盖州主产区,该镇属辽南丘陵地带,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生产的生姜特点是块大肥硕,表皮光滑,由于含有辛辣素、姜油酮等成分,使之具有较浓的辛香味。盖州生姜富含糖分、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同类产品。盖州生姜用途很广,是集调味品、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为一体的多用途蔬菜,除用做调味佐料外,还可以加工成姜粉、姜干、姜汁、姜片、姜油等产品。由于盖州生姜含水分较低、姜皮较厚,因而耐储适宜长距离运输,不仅销往国内大中城市,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盖州现生产规模为3万亩,产量12万吨,是辽宁省最大的生姜生产县,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

地域范围

盖州生姜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21°56′44″—122°53′26″,北纬39°55′12″—40°33′55″。覆盖市内榜式堡镇、暖泉镇、东城办事处、西城办事处、青石岭镇、太阳升办事处、西海办事处、徐屯镇、团山办事处、沙岗镇、九寨镇、陈屯镇、梁屯镇、万福镇、归州镇15个乡镇办事处,生产面积3万亩,年产量10.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性特征:盖州生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来的生姜姜块肥硕,肉质较厚,辛辣味特浓,且富含多种营养元素。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GB3059—1996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9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旁海生姜

旁海生姜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旁海镇的。旁海镇素有“姜村蒜寨”之称,生产的小黄姜品质优良,姜油含量高,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上非常走俏,生姜远销贵阳、成都、重庆、广东等地。

旁海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最佳基地。旁海镇生姜种植从清末民初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保持常规品种种植即原生品种种植至今,生姜常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至5000亩,旁海生姜以其品质好、香味纯而畅销全国各地,名扬天下。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生姜中含姜醇、姜烯、水芹烯、1等,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抗氧化酶,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及“十月生姜小人参”之说,还有“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七.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生姜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 铜陵)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

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铜陵产姜的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铜陵姜,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郁”等特点而闻名全国。铜陵姜,可食药两用,且营养丰富。化验表明,其含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在医药上,铜陵姜有健胃止吐、顺气祛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等功效。 铜陵姜阁既可用于催芽,亦可用于贮姜,独具特色,其优点是在孵种期间,经过加温脱水,姜皮干燥皱缩,减少了姜块中的游离水,提高了姜块内温度,促进酶的活动,使养分不断转化,并杀死种姜表皮附着的一部分病菌及纯化姜块中的病毒,减轻病害的发生,另外贮藏和催芽一次成功,且姜阁贮藏姜种量较大,一个姜阁一次可贮藏催芽种姜达8000-10 000kg。

八. 山东省 临沂 郯城县 郯城生姜

郯城生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姜:郯城生姜品质优良,块头大,皮色光亮,鲜艳,汁多、味美,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亦可药用。生姜在郯城种植历史较长,全县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 年产300万斤, 主要分布在郯城、马头、重坊、高峰头、杨集等乡镇,产品畅销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及东北各省地。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射阳 葛武酱生姜

产于江苏盐城。 制作酱生姜应选用上等嫩姜。这种嫩姜的纤维还未硬化,但又具有生姜的辛辣味,先将姜皮刮去,用清水洗净,放入10%的盐水中浸泡。然后将嫩姜切成薄片,葛武制作酱生姜的师傅被称为神刀手,1寸嫩姜能切成百余片,形呈椭圆。将切好的姜片放入开水中煮至半熟,待姜片稍显出透明晶亮时,即可取出,再投入清水浸冷,捞起沥干水分,进行3-5个日光照晒,使水分、剧辣味得以散发。然后按比例用白糖、味精、细盐、面粉、清水及辅料几种,放在锅里熬成稀甜酱乳,待冷却后将姜片倒入,经过反复翻拌7-8次,再倒入干净、无生水的大缸内,用日光照晒半月左右(晚间缸上加盖),即成酱生姜。可作一般食用,并且健胃和中、强身益寿、驱风散寒等功效。这种酱生姜采用嫩蕊、芽姜精工而制,片薄透明,鲜甜脆嫩,美味可口。经常食用,有健胃增食,温肠祛风,强身益寿之效。

十. 山东省 临沂 沂水县 姚店子生姜

山东省临沂市姚店子镇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4.5万亩耕地,是沂蒙山区最大的生姜销售集散地。独特的气候、水源、土质适宜生姜生长,所产生姜品质优良,色泽鲜黄温润,姜耳粗长饱满,姜体平整规则,姜丝细腻,口味纯正,清香馥郁,营养丰富,达到绿色“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该镇立足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稳固壮大生姜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培育镇域特色经济。发展生姜25000亩,平均亩产3.5吨,全县年产生姜28万吨左右,产值 14亿元。目前,全县共有生姜专业合作社49家,从事生姜加工的龙头企业22 家,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3 家,获进口国认证的企业3家。年加工出口生姜20 万吨,创汇40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盟、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家湖、院东头两个镇常年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源于生姜产业。

湖北土特产酱生姜安徽正宗土特产生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