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苏州有什么特产 苏州有啥特产值得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9 09:14:43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丝绸

早在2000多年前,苏州地区就有植桑、养蚕,以及缫丝、捣棉的生产活动。明清时代,苏州的丝绸已经名扬海外,苏缎与云锦、杭罗被列为中国东南地区的三大名产。丝绸至今仍是苏州重点发展的传统产品。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水芹

水芹是苏州“水八仙”中的一只当家产品。水芹中最好吃的是那段15厘米左右长、又白又嫩的茎,俗称“白头”,“白头”越长,水芹的品质越好。水芹上的这段“白头”是如何种出来的呢时下正是地产水芹产销两旺的季节。昨天记者在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水生蔬菜基地看到,田里成片的水芹长得郁郁葱葱,几位妇女穿着长统套鞋、齐胯的防水裤子,戴着齐肩的防水袖套正在田里忙碌着。只见她们双手伸进泥中,将一棵棵水芹从泥中连根拔起,转身又将刚刚拔出的水芹“种”入泥中。“为什么拔出来的水芹还要种下去”记者不解地问。上林水生蔬菜基地负责人-元告诉记者,这叫揿水芹,是水芹种植中一道重要的工序,这样种出来的水芹才会有又白又嫩的“白头”。

水芹从8月份起播种,10月下旬开始上市,一直可以种到来年的5月份。将水芹种子播在田里,45天左右水芹的根在泥下长到两厘米左右,而茎全部长在泥土上面,是青的。这时就要把水芹连根拔起,再将水芹揿入15厘米左右深的泥中,让水芹的茎在缺氧的泥土下生长。一个月后再将水芹连根拔出,这时水芹的茎已经全部变白,这段“白头”不仅好看而且好吃。

脆嫩清香的水芹是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肴。水芹茎、叶都可食用,而且有多种吃法,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凉拌,香脆、鲜嫩、爽口;水芹与豆制品素炒、与肉类混炒,味道鲜美,各具风味。

水芹还是只保健食品,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芹对高脂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便秘、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理功能。

三.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锅贴

锅贴被人戏称是生煎的兄弟,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上海吃锅贴的地方很多,如盛记一品、“四海游龙”锅贴专卖店等。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船点

苏州船点属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份,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苏州水城不关。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舟楫,当时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灯船、快船、游船、杂耍船、逆水船等十多种,而沙飞船、灯船、游船等一类均设有“厨房”。

明清时期,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设宴,请“在吴贸易者”洽谈生意,船菜由此而越办越丰盛。吴门宴席,以冷盘佐酒菜为首,尔后热炒菜肴,间以精美点心,最后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图“吃剩有余”口彩。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点心仅是点缀,小巧玲珑,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五. 上海市 金山区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为法所不取。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高汤,是烹调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素高汤,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猪油。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记得十年前,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切葱的时候,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有时是一种品味,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真丝弦线

又名厂丝弦线。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料,按照传统的手工工艺,先后经翻丝、缠丝、打线、熏线、上胶、拉线等6道工序完成。先将单根蚕丝理顺后,按品种规格(分15-450根丝)合并成单股丝束,谓之翻、缠丝。接着便将单股线束合并,按逆时针方向绞紧为弦,捻度紧密而均匀,俗称子眼,达到古琴书所谓密如连珠随后将打成的弦线置入箱内,用点燃的硫磺熏透。即刻上胶,再将弦线投入含有适量黄鱼胶汁的锅中煮透,务需掌握适度,至透而止,过则泛黄。最后放清水中漂净,张紧于阳光下晒干,严格控制干燥度,不干则易收缩,过度则易脆裂。色泽洁白似玉,子眼粗细均匀,音色优美,经久耐用。规格齐全,有普级老、中、子、缠、占弦线,甲级老、中、子缠、占弦线,定制弦线及各种花色弦线。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名牌传统产品,首当推今虞琴弦,即古琴弦。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苏州酱汁肉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就可以把“红出水”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放好后,再把“红出水”的汤倒人锅中,直到肉都浸入汤中为止,把锅盖盖严,用急火烧沸20分钟后,将酱油和绍兴酒放入,再以急火烧1小时40分钟,从锅中取出二钵头卤,把白糖加人锅中,再用急火烧30分钟就成了。烧好以后,用竹尖把肉一块块地起锅。                 

起锅时要注意,锅下不能断火,宜用小火一直烧到起完为止,否则肉要起油。肉起钢后,将锅内剩余的汤,加入红米水和白糖,煎熬成稀糊水。顾客来买时,可将红卤汁浇在肉上,随买随浇,使酱汁肉保持“色泽桃红,甜而不腻,酥而不烂,人口而化”的特点。

八. 上海市 宝山区 上海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来源于人民生活,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产品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各种丝绒鸟兽姿态生动、色彩鲜艳;民间灯彩结构精巧、灯饰华丽;人造绢花花型生动、淡雅宜人。还有造型简洁的面塑、彩塑;别具风格的剪纸、刻纸;描绘精制的彩蛋,栩栩如生的民族娃娃;端庄古朴的仿古铜器;泥塑陶俑以及票贴画、麦杆画、绸布贴画、回丝画等等。

九.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卤鸭

卤鸭介绍:

原料:肥鸭一只,肥膘、红米粉、盐、酱油、冰糖、桂皮、茄香、葱、姜、黄酒、白糖、麻油、水淀粉各适量。

做法:

1、先将鸭宰杀干净放锅内,加水、肥膘、红米粉、盐、酱油、冰糖、桂皮、茄香、葱、姜各少许在旺火上烧沸,放黄酒加盖烧约,1小时,再将鸭身翻转后移至小火续烧半小时取出待冷后斩条块;

2、拣出锅中肥膘将锅中卤汁筛滤后放另一锅中,加酱油、白糖,在旺火上烧开,加水淀粉搅和,起锅倒入钵中,冷透后放麻油少许搅和,将其卤汁浇在鸭上即成。

十. 上海市 崇明 蟹苗

形体如小蜘蛛,大小如芝麻,每斤苗5至6万只。蟹苗一般2-3日后即脱壳变态为幼蟹。每年夏天,蟹苗溯江而上,进入淡水生活,从惊蛰到立夏为捕捞季节。蟹苗是本县重要的水产资源,经济价值很高,主要销往国内22个省市,供各地养殖。
苏州的特产有哪些值得买苏州有啥特产值得带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