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特产锦鲤 南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4 01:26:30

一.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闽笋

闽笋 笋与笋干是武夷山的重要物产,即国内外驰名的闽笋。闽笋脆嫩甘甜,素有“八闽山珍”之称。用冬笋制成的笋干“玉兰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价值高。春、夏、秋三季还有石竹笋、花壳笋、黄竹笋、杨竹笋、苦竹笋、方竹笋、觐鞭笋等,味道都是很鲜美可口。笋干品种有玉兰片、白笋干、黑笋干、闽笋干等十多种。笋干色、香、味俱佳、可作为主料做成典型地方风味菜肴,也可作高级名菜的配料,是广大旅游者最喜欢选购的之一。近年来,大量的毛竹春笋做成罐头远销日本等国。

二.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建兰

武夷山是建兰的一个重要产地,兰花品种很多,最为有名的是“风兰”。清代晋江人苏大山在《红兰馆诗抄》一书中,曾记载武夷山有一种叫“风兰”,深为国际友人所赏识。当时有一位朝鲜朋友叫朴景山。旅居武夷山,苏大山曾与他相识结下了情谊。不久,朴景山经南平回国,苏大山见朴景山在旅馆的桌子上摆着一盆心爱的武夷山风兰,触景生情,便即席赋了一首《风兰曲》:“吁嗟万里送君行,剑水潇潇白发生,愿君如花长不老,为咏风兰当渭城”作为临别赠言,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武夷山产的“四季兰”、“素心兰”也是建兰中的珍品。《崇安县新志》载:“四季兰,生武夷山,明蒙慎《游接笋峰记》云‘石栏植兰以万计,叶长如茭花,四季不绝,芬芳触鼻’。实闽中所未见。”朱德同志生前游览武夷山时,曾为武夷山的兰花留连忘返。着罐头食品工业的发展,以冬笋为主料或配料的罐头,也就成为武夷山市出口外销的重要商品。如“清水冬笋”、“冬笋香菇”等罐头,备受海外市场欢迎。近年又出现了袋装笋,把笋干切成薄片分装成小包,携带方便,吃时便利
( 武夷山)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尤力克柠檬

尤力克柠檬为柠檬类良种,果实椭圆形。果顶部呈乳头状突起,皮淡黄色,有鲜气。果实成熟期在11月上旬
( 建阳)

四.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南煎猪肝

南煎猪肝是福建的特色小吃。

猪肝营养丰富,具有明目补血之功,是良好的滋补品。“南煎猪肝”呈酱红色,外润内嫩,味道鲜美,佐酒甚宜。

原料:猪肝五两。

调料:酱油二钱,五香粉三分,黄酒二钱,葱段二钱,熟猪油一斤(实耗一两),水淀粉一钱,白糖二钱,盐五分,味精四分,干淀粉三钱,鲜汤一两。

制法

●猪肝切薄片,笋切与猪肝同样大的片,鸡蛋清、干淀粉放在碗里调成糊,放进猪肝片抓匀。

●将挂匀蛋清糊的猪肝片与冬笋片一并下油锅炸至七成熟时迅速捞起,沥去油,调入酱油、白糖、绍酒、胡椒粉、蒜头米、葱珠、芝麻油,同猪肝一同翻炒几下,迅即起锅装在盘中即成。

五.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政和工夫: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地域范围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产于福建东北部,界于东经118.33′至119.17′,北纬27.05′至27.23′之间,境内山岭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森林密布,土壤肥沃,海拔二百至一千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气温约18.5℃,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毫升以上,茶园开辟在缓坡处的森林迹地,土层深厚,酸度适宜,唯此类茶树采摘茶叶才适宜制作“政和工夫”红茶 ,为闽红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白琳)之首。

特定品质

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文化典故

政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芽茶茶叶,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政和由此而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江西茶商来政和倡制工夫红茶,轰动一时。光绪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红茶,成为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留洋苏联、欧美……享誉海外! 政和工夫,起源有近千年历史,民间传说,南宋以前,茶为何物,当地群众并不知道。有一仙人看到此处茶树生长茂盛,茶叶可制成茶中佳品,因而化为乞丐入村讨茶水喝,一村妇拿出一碗白开水,乞丐认为这村妇太过吝啬,连一杯茶水也不给,但当他进一步问清,当地人竟连茶为何物都不知道,自家也是喝白开水之后,乞丐就带村民至茶树前,教其辨认茶叶,并教他们采摘和初制,村民泡饮之后,感到芳香扑鼻,入口回甘,饮后神清气爽,于是茶叶的制法从此流传了下来。

六. 福建省 南平 光泽县 南平菊花鱼

菊花鱼是南平的一道传统风味造型热菜,成菜宛如朵朵盛开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泽鲜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酸甜爽口。多年来,此菜一直长兴不衰,深受各地食客的喜爱,尤其是妇女及儿童。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将带皮鱼肉剞上菊花形花刀后,拍粉入油锅中炸制定型捞出装盘,锅中调汁浇在上面即成。但在技术上却具有很大的难度,它集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粉处理、火候掌握、油温控制、调味勾芡等技巧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厨师的基本功。

菊花鱼的过油一般分为初炸和复炸两步完成,且两次过油火候、油温控制完全不同。初炸时油温控制在五成,使鱼丝表面的淀粉迅速糊化结壳,帮助菜肴定型。此时若油温偏高,原料中的水分则蒸发过快,极容易被炸至酥脆,使菜肴失去里嫩的口感要求;而偏低,原料下锅后,淀粉糊化较慢,又极容易出现脱粉的现象,使菊花难以定型。传统的原料下锅方法往往是将菊花鱼生坯直接放入油锅中,利用鱼皮的自然收缩使菊花定型,但笔者经多次实践比较发现,若先用手捏住鱼皮两边,沿鱼皮卷紧,边缘用水粘住(淀粉遇水产生黏性),再抖开鱼丝,使花瓣展开,用漏勺托住下油锅炸制定型,其成品则犹如绽放的菊花,效果极好。

七.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纯正,鲜嫩可口,因而闻名遐迩。和平因豆腐也衍生出一系列的地方菜肴,如泥鳅豆腐汤、油豆腐、"烊豆腐"(方音)等。吃豆腐能养人,虽然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朴实的和平人还是天天要吃豆腐。但是现在镇上做豆腐的人却越来越少,更多爱打拼的和平人带上世代相传的手艺出外闯荡,开和平饭馆,做豆腐宴。据说和平豆腐的金字招牌一出,生意保证红火。( 邵武)

豆腐、碎铜茶和摆果台被称为福建 邵武和平的三绝,第一绝就是和平豆腐。和平人为充分利用土地,历来有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惯,盛产优质黄豆,因而和平豆腐也有了悠久的制作史,远近闻 名。和平豆腐也被称为游浆豆腐,采用独特的酵母凝聚豆腐的制作工艺,世代相传。和平豆腐味极纯正,软嫩爽滑,鲜美可口,久负盛名。

八.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政和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陈橼专著《福建政和之茶叶》(1943年)述:“政和茶叶种类繁多,其最著者首推工夫与银针,前者远销俄美,后者远销德国;次为白毛猴及莲心专销安南(即越南)及汕头一带;再次为销售香港、广州之白牡丹,美国之小钟,每年总值以百万元计,实为政和经济之命脉”。

特定品质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对茶叶生产的扶持,政和县茶叶生产得到发展,茶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和县充分发挥区域、生态、绿色优势,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政和县传统主导产业。

文化典故

清朝是政和县茶叶发展的昌盛时期。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政邑知县蒋周南有《咏茶》诗一首,述事甚详:“丛丛佳茗被岩阿,细雨抽芽簇实柯;谁信芳根枯北苑?别饶灵草产东和。上春分焙工微拙,小市盈框贩去多;列肆武夷山下卖,楚材晋用怅如何。”(注:政和别号东和)。这首诗使我们了解到清初政和县产茶的盛况,连著名的北苑产区比之都要黯然失色。茶季到了,茶工雇佣一空,可能当时政和县山区无茶行、茶庄的设置,一框框的茶叶被茶贩运到武夷山市出售,名茶流失,使这位县太爷不禁生出无限感叹!迄至清咸丰年间(1851年)政和始有茶叶加工场所。

政和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政和县《关于申请将政和白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政人综[2006]4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政和县现辖行政区域。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建吉白莲

建瓯白莲种植历史悠久,特别是吉阳的建吉莲更是名誉海内外,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其香甜味美,具有滋阴补肾,润肺固精、养颜抗老等诸多保健功效,目前建吉莲已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近年种植面积已逾万亩,产量达40万公斤。( 建瓯)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黑瓜子

建阳黑瓜子:早在明代即有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大板、中板和小板。以大板品质最好,肉肥厚香脆,列为一等瓜籽。富含十几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南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南平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