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土特产书籍设计说明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5 04:58:59

一. 吉林省 延边 图们 泡菜

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和大酱汤一样,朝鲜族人民顿顿餐餐几乎离不了它。另外,萝卜、辣椒、黄瓜、豆芽等也都可以腌成美味可口的泡菜

二. 吉林省 吉林市 丰满区 人参再造丸

通用名称:人参再造丸

汉语拼音:Renshen Zaizao Wan

【成 份】人参、蕲蛇(酒炙)、广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参、细辛、香附(醋制)、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醋翩)、青皮、豆蔻、防风、制何首乌、川芎、片姜黄、黄芪、甘草、黄连、茯苓、赤芍、大黄、桑寄生、葛根、麻黄、骨碎补(炒)、全蝎、僵蚕(炒)、附子(制)、琥珀、龟甲(醋制),粉萆薢、白术(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没药(醋制)、当归、草豆蔻、威灵仙、乌药、羌活、橘红、六神曲(麸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体外培育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

三. 吉林省 吉林市 船营区 三套碗

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三套碗席采用本地产上乘原料,如鹿肉、飞龙、田鸡油等,用烧、烤、焖、炖、熘、炒等15种手法精心制作而成。整个席面由8款凉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汤烩菜,共计二十几道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白肉血肠、黄金肉片、关东蒸鱼、小窝头等满族名菜点均包括在此席中。

四. 吉林省 延边 珲春 雉鸡

雉鸡属于鸡形目雉科禽类。由于喜欢生活在荒野林边,雄鸡好斗,所以又名野鸡。又因习惯栖息于丘陵山地,又被称为山鸡。雄鸡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可做成数十种佳肴。它还有药用价值。工艺美术家用它的羽毛贴制成羽毛画,色彩艳丽,生动美观。( 珲春)

五. 吉林省 延边 图们 大酱

用大豆酿制而成的大酱,是朝鲜族的主要传统食品,用它可熬制酱油,还可以把它加工成辣椒酱

六. 吉林省 白山 江源区 吉林紫貂皮

关东三宝之一。为紫貂的珍贵毛皮。以其制做裘皮高档服装,轻巧灵便,美观高雅。具有“见风愈暖,落雪则融,遇水濡”的高度御寒保暖性能。

七. 吉林省 延边 延吉 狗肉火锅

延吉:狗肉火锅

到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吃狗肉可不行。跟全国其它地方一样这里也流行吃火锅,朝鲜人的狗肉火锅。特色锅底,炖的是狗肉,狗杂狗排骨。除了鲜就是辣。可能是延吉太冷,因此狗肉大补还要加辣椒。一年四季吃,夏天吃最好,治感冒!

八. 吉林省 白山 抚松 园参

园参指的是人工栽培的品种,由种到收需要五、六年以上时间,产量较大,但药用价值不如野生人参。 主产于我国东北各省,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因而称吉林参。

九. 吉林省 白城 大安 吉林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主要产于吉林省白城、长春和四平三个地区。分布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农安、双辽、怀德等县。

【形成历史】

吉林马产区的蒙古马,由于体格较小,满足不了当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自1950年开始,以本地马(主要是蒙古马,其中有极少一部分三河马和其他杂血马)为基础,先后主要用阿尔登、顿河品种的公马与本地的母马杂交,产生大批轻、重型一代0马。在此基础上又进行轮交和级进杂交,产生了大批轻、重轮交和重种级进二代0马,体格增大,役用性能显著提高,为培育吉林马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由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农业大学作技术指导,主要在白城国营及乡镇的牧场,组成吉林马育种协作组,制定了统一的育种方案。从1962年开始,在二代0的群体中,选择体尺符合育种指标、理想型的公母马,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繁育方法进行横交。同时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扩大理想型类群。在此阶段中,为了迅速提高马群质量和整齐度,曾重点地使用遗传性能比较稳定的理想型种公马,对推动吉林马育种进程起了很大作用。如吉林省乾安县种畜场,自1962年开始用“素一”号公马与各种类型的母马横交,连续几年广泛使用,使马群的特征趋于一致,具备了挽乘兼用马的特点,效果非常显著。1966年以后,除进行严格选择和淘汰外,继续采用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繁育方法,巩固提高其优点,矫正缺点(如垂耳和距毛过多等)。双辽种羊场、乾安和红星种畜场是吉林马的主要培育场,在这些有条件的育种场进行品系繁育。经过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培育成为吉林马。该新品种基本保持本地马25%、轻种马25%、重种马50%(或蒙古马25%、重种马75%)的血液,已经是几个亲本品种的融合体,遗传性稳定,群体特点基本一致。

海上云台山景区特产明月山松花皮蛋宜春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