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特产小吃推荐图片 云南玉溪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2-01 00:51:14

一.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烧饵块

饵块这一米类制品,走遍全国各地,唯带云南是有。据古籍记载,麦类制作的食品古时约统称为"饼",米类制作的为"饵"。云南是古人类的发祥地,水稻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到了农历岁末,家家户户都要挑选最好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案板上用蜂蜡抹好,再搓揉为长方、椭圆、扁圆等形状,用作馈赠的食品,称为"饵馈",时间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谐称为饵块了。( 昆明)

二.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甜白酒

每年腊月中旬,各家均用糯米酿制甜白酒,白色纯甜而有浓郁的酒香味,多吃会醉人。春节期间有客至必请食甜白酒,亲密者则以甜白酒煮鸡蛋招待。( 昆明)

三. 云南省 玉溪 红塔区 洒琪玛

洒琪玛

“洒琪玛”是满语的译音,是一种油炸面筋和糖粘合而成的糕点。传入玉溪后在长期制作过程中经不断改进,现已因其选料讲究,制作细致而颇负盛名。

制作洒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面筋、白糖和猪油。选用一级面粉经沉淀取出面筋,再将面筋擀成薄片切作细丝,用细箩筛筛去表面所沾的面粉,用上等纯白猪油炸成酥条,然后以白糖浆搅拌成形,洒上青红蜜饯丝,即可简装入袋、精装入盒。

玉溪洒琪玛外观红白相间,鲜艳瑰丽,口味香,甜、酥、软,食之即化。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更适于老年、儿童食用。

自1982年以来,玉溪市食品厂生产的洒琪玛,连续保持省商业系统优质产品称号,大量销往昆明和各地,州、市。1985年虽已年产10万斤,仍供不应求,经常脱销。近年首批运往北京展销,获得好评。

四.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甜酱油

通海甜酱油为云南传统名产,素以咸甜兼备的独特风味而深为云南广大城乡消费者所喜爱。历史上,通海“调鼎斋”的酱油曾远销北京、香港等地。

原料配方(成品100千克) 、酱醅50千克、 红糖14千克、 饴糖54千克、 食盐7.5千克 、香料100克 、酒曲20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生产这种甜酱油的原料是黄豆酱醅、红糖、饴糖、食盐、香料和酒曲。酱醅色黄红褐,味道鲜咸;红糖以盘溪竹园红糖为佳;饴糖色红透明,浓度在50′Be′以上;食盐为甲炕锅盐。

2.制作酱醅:先将选好的豆洗净,浸泡20小时,上甑蒸至绵软;把蒸好的豆捣化,加酒曲拌匀,用木模压制成块,入曲室发酵15~20天;把发酵好的曲块打碎,堆起,发汗7天后入缸,每100千克曲料加食盐75千克、清水100千克,泡半个月后搅匀(以后每个月搅拌一次),经1年的日晒夜露,即为成熟的酱醅,将成熟的酱醅加水煮沸,装袋压榨,滤出酱水备用。

3.炒酱色:以红糖、饴糖加清水,炒至色泽黑亮,浓度适宜时,起锅备用。

4.蒸油:将酱水和各种配料入锅煮沸,加入酱色,熬稠至35°Be′左右,再起锅冷却至50℃,装袋过滤后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

色泽红褐而有光泽,酱香浓郁,甜咸适口,滋味鲜美,汁浓挂碗,浓度在35°Be′以上,富有营养。用它烹菜,菜肴色泽鲜艳,增彩添香;用它凉拌各种荤素菜肴,更是别具美味,与众不同。


五. 云南省 玉溪 红塔区 水晶蜜饯

水晶蜜饯

玉溪市的冬瓜蜜饯,形状和色泽与水晶无异,被誉为“水晶蜜饯”。吃起来清凉爽口、脆嫩无渣。甜而不腻,并有生津、润肺的功效。

相传玉溪制作蜜饯始于明代后期(公元1573年之后),到了民国初期(公元1921年以后),州城的糕点作坊凤香斋的唐家荣,在制作传统的“琥珀蜜饯”的基础上,增创了水晶蜜饯这一新品种。其制作方法是选用优质的冬瓜,切成片后用石灰水浸泡、漂洗多次,待呈现透明状态的时候,以上等白糖水浸泡、复煮制成。如今玉溪市百姓食品厂虽然生产量大,仍按精工细作的方法制作,特别坚持不以化学物品代替石灰的作用,以保持产品的优质和保证人体的健康。

享有美誉的玉溪水晶蜜饯,质量高于外地同类产品。售价只相当于中等糕点。真是价廉物美,是本地居民喜购,外地旅客爱买的著名土品。该产品在1

982年的全省食品工业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除销售省内各地,北京、福建等地也很畅销。

近年来,玉溪百姓食品厂还创制了水晶蜜饯罐头,蜜饯浸泡于蜜汁之中,食味比盒装块状水晶蜜饯更胜一筹,更受顾客欢迎。

六. 云南省 玉溪 新平县 花秧箩

新平县花腰傣族居住的寨子大都绿竹成荫,致使傣家人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竹楼、竹床、竹桌、竹凳、竹帽、花秧箩等等。生活中无处不是竹子的影子。花秧箩是花腰傣族少女的传统服饰用品,整只秧箩小巧玲珑,晶莹别透,其形状独特,制作别致,工艺精美,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旅游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保存意义。

七.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柿子

华宁柿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华宁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抚仙湖东岸生息繁衍。华宁建置,有文字可考者,可上溯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人们把行将统一的中国划分为九州,华宁在梁州范围之内。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毋单县。于现在的盘溪。楚倾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左右,庄跻在滇称王后乃至秦代,华宁为滇国属地。晋成帝时(326~334)梁水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黎州。天宝七年(748),梁水县地为南诏步雄部,称宁部。元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设宁州万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设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设县,改称宁县,因与甘肃省宁县同名,遂于次年10月改称黎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取华盖山、宁寿寺首字,始称华宁县。1950年1月解放,成立华宁县人政府至今。华宁县山青水秀,人才辈出,历史人物较为出名的有张西铭、王元翰、刘大绅、朱家宝。中共云南省委书记普朝柱也系华宁人。 华宁柿子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大部分地方气候条件完全符合柿子的种植条件,是柿子的理想生存环境。华宁的柿子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特色,华宁县龙潭营的一个村寨“阿贝楚”在当地彝族语中即是“柿花干”的意思,另一村寨“阿白咪”是“柿花地”的意思,彝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阿贝楚、阿白咪是华宁古老的彝族村寨,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说明我县有悠久的柿子栽种历史。光绪年间,华宁县已经规模化种植柿子。 华宁是有名的“中国泉乡”,有630个潭泉,优良的环境条件,规范的生产技术,生产出了早熟、质脆味甜的柿子,产品主销广东、福建、深圳、香港、江西、湖南、越南,形成了对外、开放型的市场,华宁的柿子在广东、福建、河口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价格高于其他地方,且批发快。为促进柿子产业的发展,华宁县组建了华宁县阿贝楚公司,2004年,注册了“阿贝楚”柿子商标,认证了“阿贝楚”柿子绿色食品,是云南省第一个柿子绿色食品,柿子价格在全省也最高的,最高价格到5元/kg,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地域范围

华宁柿子产于华宁县境内,涉及盘溪镇、华溪镇、青龙镇、通红甸乡、宁州街道办事处,四个乡镇一街道办事处;东经102°49′~103°09′、北纬23°59′~24°34′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34公里,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在海拔1100-2100米地区,种植面积3334公顷,年产量1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 华宁柿子“次郎”品种,果实扁方形,果顶微凹,纵沟清晰,果皮光滑、细腻有光泽,成熟时呈橙红色。 “阿贝楚”柿子品种,果实椭圆形,果顶凸出,纵沟不清晰,果顶突起,果皮光滑、细腻,色泽光洁,脱涩后呈橙红色。 2、内在的品质指标:华宁柿子果肉呈黄红色,果实肉质细腻、无核、质脆、甘甜,具有清香味,营养价值丰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总糖(以还原糖计)≥10%,硬度≥4kgf/平方厘米 。 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营物质。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华宁柿子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 5241-2004无公害食品 柿》质量安全标准,果实农药残留标准,符合中国水果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八. 云南省 玉溪 华宁县 华宁陶

华宁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华宁土陶以其深厚的民族传统内涵,产品以华宁特有的优质白胶泥为原料,烧制出的陶器质地细腻,造型美观,色泽鲜艳,成功地实现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一次次握手,其釉色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

产品由单一的生活陶发展至建筑陶、园林陶、工艺陶,生活陶和东巴文化陶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年产陶600余万件。从美国到日本,从泰国到新加坡,不同的国度、民族、文化都为这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的华宁土陶所倾倒。

发展

华宁土陶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它的里程碑始于明朝洪武年间,也就是阳历的公元1369年,当时一个叫车鹏的江西景德镇人,来到华宁开始陶业生产事业,并一直流传至今。华宁陶业人继承传统工艺,致力于陶艺的发展,古老的陶艺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这600多年来,荣获多项大奖,东巴文化陶则在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旅游商品展销会及旅游商品开发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1997年工艺陶获首届国际爱因斯坦新发明、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暨国际荣誉评奖会金奖。2000年"宁州"牌彩陶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产品经质量认证达国家GB9179-88标准,被评为中国首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华宁陶产地范围为云南省华宁县宁州街道办事处、青龙镇、盘溪镇、华溪镇、通红甸乡共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九.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九溪糍粑

九溪糍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的特色小吃

糍粑是用糯米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尤其是九溪乡农民加工的糍粑,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每年春节群众就有加工糍粑的习惯。遇远方来客,当地群众就会拿出自家加工的糍粑,用香油炸熟,招待客人。炸热的糍粑白里透黄,色香俱佳,食之酥脆味甜,令人赞不绝口。

九溪糍粑,加工方便。用糯米泡水一日左右后蒸熟,倒入石臼中舂烂至八成,撒入事先碾碎的黄果皮、花椒和白糖,接着舂到看不到饭粒即可。舂好后的糍粑,用手打成月饼状,用青松毛盖好,凉二至四天,就可用特制的推刨,把糍粑推成均匀的长条片,再用菜刀切成长形小方片,晒干就成。晒时要掌握火候,一次晒干。晒老了易碎,反之夹心,若是第一次没晒干,则应抬入家中,不能让风吹着,让其自行晒干。

十. 云南省 玉溪 峨山县 金红栗

峨山金红栗是峨山县众多板栗资源中的一种优良品种。峨山金红栗果实饱满、均匀、颜色鲜艳有光泽,容易剥壳去皮,果实香糯,口感纯正。峨山金红栗成熟期早,中秋书以前就可成熟上市。近年来金红栗名气倍增,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外,还销往省内外市场及远销日本、台湾、香港等地。

云南玉溪十大特产排名玉溪十大特产小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