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特产送人便于携带 开封适合送人的邮寄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7 01:36:45

一. 河南省 开封市 祥符区 汴绣

汴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汴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汴绣源于宋绣。据《宋会要辑稿》载,"崇宁三年三月八日,试殿中少监张康伯奏言:今朝廷乘舆服御至于宾客祭祀用绣,皆有定式。而有司独无纂绣之工,每遇造作者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附之尼寺而使取值焉。……欲置绣院一所,招刺绣工三百人,仍下诸路选择善绣匠人,以为工师。候教习有成,优与酬奖。诏依,仍以文绣院为名"。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有"文绣院"的记载,并记东京相国寺内有专卖绣品的市场,寺东门外有"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东京聚集有全国最优秀的绣工,既有为官府服务的,也有散居民间的。刺绣工艺,如明朝人屠龙在其《画笺》中所言:"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用其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加。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北宋灭亡后,开封刺绣与城市的兴衰相联系,处于衰落阶段,只是在民间有所延续。

建国后,1954年冬开封成立了有7人组成的刺绣合作组,1958年发展为工厂。经过近三十年对"宋绣"的挖掘、搜集和研究,同时向先进的苏绣、湘绣学习,使"汴绣"在继承"宋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开封汴绣厂1985年有职工400人,年总产值300万元左右,主要生产刺绣欣赏品和日常用品。绣品《清明上河图》和《百骏图》是其著名的代表作。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杰作,开封汴绣厂以此为稿笺,进行刺绣艺术的再创造。其绣品长52.5厘米,宽25.5厘米,画面气势磅礴,绣工细致入微,有不及寸高的达官贵人、纤夫苦力、说书卖唱、算卦讨饭等各阶层人物770多个,各具神态,生动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的繁荣景象及现实生活。该品1959年作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送给国家,陈设于人民大会堂。1969年以来,共绣15幅,除供国内一些博物馆展出外,还以每幅5万元价值售于法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81年,绣花《清明上河图》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绣花《百骏图》是开封汴绣厂继《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大型精品。它以清代皇宫画师郎世宁的《百骏图》为稿本,采用汴绣传统的疏悠针绣百马,创接针绣法绣松树,滚针法绣柳树,细乱针法绣草地,蒙针绣小树等,用工400多个,绣品长216厘米,宽29.5厘米。画中古松、翠柏、河水、草地,各姿百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1981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此外,该厂采用双面异色绣法制作的产品《洛阳牡丹》,采用双面三异绣法制作的产品《中日友好》、《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都是在继承传统工艺并加以创新的基础上制成。"汴绣"制品种类很多,有屏风、挂屏、插屏、中堂、条幅、册页、手卷等,题材有山水、人物、鸟兽、花卉等。主要风格特点:继承宋代闺绣画的优秀传统,善于绣制古代传世名作,针法运用恰到好处,绒彩夺目,严整富丽,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图案花纹结构严谨,生动逼真,针法清晰,富于节奏感。

"汴绣"的针法共29种,其中继承传统针法14种,学习借鉴苏绣、湘绣针法5种,创新针法10种。

1979年,开封汴绣厂的刺绣品被评为河南省二轻厅优质品;同年获省优质品奖。1982年,苏、湘、越、蜀、汴五大名绣品在北京展评,汴绣金龙商标刺绣品被评为轻工部优质品。汴绣制品先后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选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来访的外国政府首脑。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梅条肉

梅条肉梅条肉原名烤条肉,为开封传统名产。民国23年(1934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来开封演出时,曾品尝此肉并大加赞赏,后来人们便把烤条肉改称为梅条肉。建国后,该产品长期由开封肉联厂按照传统工艺生产。

梅条肉属风干烤制品类。选料特殊,加工精细,采用猪体背部的肋脊肉(俗称扁担肉)。制作时先将肋肉修整,精切成条片状,配以辅料先腌制20分钟。然后挂起风干,继放入炉内(炉温70℃)烘15~16个小时,即为成品。

特色:长条形,褐红色,有光泽,独具烤肉香味,鲜嫩可口。

三.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 贾鲁河滩蛋鸭

贾鲁河滩蛋鸭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贾鲁河滩的。尉氏县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

尉氏县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近年,尉氏县工商部门立足职能,强化服务,帮助养殖户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牵线融资,竭力扶持蛋鸭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已有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12家,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走上致富路。尉氏县壳达禽业农民合作社成立后,统一购买原料,共同解决养殖难题,产品统一销售,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以来,该合作社加工的松花蛋和咸鸭蛋远销太原、兰州、济南等地,每月销售收入达90万元。

在县工商部门的培育下,贾鲁河滩鱼鸭混养综合开发区已拥有香都、珂欣园、优多多等注册商标12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件。

四. 河南省 开封市 兰考 兰考葡萄

兰考地区的葡萄种植产量高、品种多。所产葡萄具有色泽晶莹,皮薄肉细,汁甜如蜜,营养丰富等特点。用兰考葡萄为原料制成的葡萄酒,浓香馥郁,清洌甘甜,广受好评,不失为国产葡萄酒中的上品

五.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杞县酱菜

河南开封杞县是酱菜的故乡,以莫家酱菜闻名海内外,酱红萝卜色泽鲜红,咸中透甜,酱香浓郁、红薯泥香而不腻至今广为流传。

明德堂莫氏酱菜始创于(1815)年清朝嘉庆年间,莫特生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革新酿制而成,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莫氏酱菜又是开封酱菜行业的佼佼者,它独特的制作方法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一经问世后便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名声远扬海内外。同时也是杞县家家户户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必备之礼。1938年,在铁路沿线荣获名特优产品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莫氏酱菜不仅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在国外也有得到了认可,1938年日本首相田中特从日本专门派人来开封订购莫氏酱菜。莫氏酱园是东方美食王国---中国著名的有着悠久历史的酱园之一。采用传统工艺,古法制作。以天然酱曲、新鲜蔬菜及多味辛香中药材酿制而成,风味独特色香、味、形具佳,且有咸、甜、脆嫩、鲜香、解腻增食、爽口开胃等特点。

经营范围如下:酱红萝卜、酱乳黄瓜、酱瓜、酱花生米、酱粉、酱八宝菜、酱甘露、红薯泥、黑白薯泥(含中药成份)、酱荆芥、酱韭花、酱莴笋、柳絮、酱辣椒、酱豆角、西瓜酱豆、甜面酱、香辣牛肉酱等真空软包装系列酱菜。龙亭牌酱菜,始创于清朝嘉庆年间,被列为宫廷贡品。其采用传统工艺,天然晒酱而成, 成品“色泽鲜亮、脆嫩清香、酱味浓郁、咸甜适度、香甜嫩脆”,素有“杞国酱菜”之称。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属天然绿色食品,对人体具有的保健功能,老少皆宜。是招待贵宾的佳宴,馈赠亲友的佳品!

200年来,杞国酱菜以独特的风味,酱香味浓、香甜嫩脆而扬名国内外,位列中国四大名菜之一,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并出口国外,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被河南省旅游局命名为“河南优质品牌产品”并获得:“中国质量检验合格证书”。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点名要吃杞国酱菜并这样赞美“龙亭”牌酱菜:“酱香味浓常回味,香甜味美夜梦中”。长期以来,龙亭牌酱菜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六.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炒红薯泥

凡吃过杞县红薯泥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杞县人的独具匠心。名食红薯泥的主要原料就是我们常见的红薯,有些地方也叫“白薯”、“地瓜”、“番薯”。它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需先把红薯煮熟,剥掉外皮,去其内丝,用干净的白布包裹起来,轧压成泥,然后将白糖倒入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红薯,不断搅拌,呈柿红泥状。装盘后,分层放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味道甘甜,爽口开胃,色泽鲜艳,营养丰富。

炒红薯泥是一道久负盛名的中州名菜,选用红薯,白糖,山楂,玫瑰,桂花,青红丝等原料。兑入香油烹饪而成。色泽晶莹,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红薯泥是一种独树一帜、色味奇美的色菜。民国初年由杞县大同饭庄厨师蒋世奇创制。

食品用料

红薯,白糖,玫瑰汁,山楂丁,葵花籽,芝麻,香油,蜂蜜,花生,蜜枣丁,红糖水,花生油。

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

2红薯去皮后上锅蒸熟,然后制成碎泥。

3芝麻、核桃仁、花生、葵花籽在锅里焙熟。

4红薯捣成泥,用纱布滤出丝。

5锅上火加花生油,油烧到5、6成热,放入打好的红薯泥,翻炒。

6加入红糖水,玫瑰汁,白糖,香油,芝麻,蜂蜜,花生,蜜枣丁。

7撒上山楂丁。

8可以吃了。

相关典故

说法一:以红薯为主料,成品形似泥状,始产于杞县而得名。其配料比例是:一斤熟红薯,五两白糖,二两半香油及少量的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等。制法先将红薯煮熟,剥皮去丝,以净白布包之轧压成泥,作为备用、然后把白糖拼命倒至炒锅内化成糖浆,兑入香油、泥红薯,加熟烹饪,搅拌均匀,至三者溶化为一体,呈现柿红色为止。盛至盘内,上面依次分层放上山楂丁、玫瑰片、青红丝、桂花糖即成。此菜,斑驳陆离,色泽鲜艳,甜爽可口,营养丰富。据食品卫生部门测定,每斤(500克)红薯泥含糖200克,蛋白质5克,脂肪45克,胡萝卜素30克,维生素C50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有健脾、补虚、益气之功能,对霍乱吐泻、水膨腹胀、夜盲等症也有良好疗效,经常食用,可使人长寿。因此,品尝者对它无不交口称赞。一位记者如英来杞品尝后,在《河南政治月刊》第三卷第十二期上发表《已成陈迹之金杞》一文,盛赞杞县红薯泥为"特殊食品,颇为著名。如有异县友人初履斯土,则…..不可不尝之"。自此,杞县红薯泥声誉大振,慕名前来品尝者日众。大同饭庄亦因之生意兴隆,门庭若市。蒋氏乏嗣,传其艺与甥儿胡诗俊等人。

说法二: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到洋人府作客,洋人拿出冰激淋给林则徐吃。林则徐第一次吃冰激淋,见冰激淋直冒气,以为是热气,用嘴吹了吹,啃了一口才知道是冰气,被身旁的洋人嘲笑开了。林则徐对此激愤在胸,回府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教训一下洋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皇上让他接待洋人,他让厨师做了一道炒红薯泥,洋人见桌上盘中红薯泥不冒热气,拿起勺子捞起就吃。可是刚出锅的红薯泥因表层附油,虽然不冒热气,里边着实烫得很,把洋人烫得哇哇直叫。因此炒红薯泥作为一道爱国菜的美名也由此得来,流传至今。千万记住了,吃炒红薯泥出锅后一定要先放一会儿,别把嘴给烫了。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 卧式烧卖

清真风味小吃,形如大饺子而露馅,提蓝沿街叫卖,食时浇以蒜汁,别具风味.

八. 河南省 开封市 鼓楼区 枣肠

枣肠枣肠是开封肉联厂生产的独具特色的风味食品。因外观形态和色泽近似红枣而得名。其选料严格,加工精细,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咸甜适口,曾被省食品系统评为优质产品。

该产品的主要原料为鲜猪精瘦肉和四路肠衣,以精盐、白酒、砂糖、砂仁、味精、1等为辅料。加工时将85%的瘦肉绞成肉糜酱,15%的瘦肉切成一厘米见方的肉丁,蒸制2小时后,二者混合并加辅料拌匀,装入肠衣内。每3厘米长用细线扎紧,然后转入烤炉(炉温70℃)烤20小时,再转到通风干燥处晾凉,蒸20分钟即为成品。其形似红枣,大小均匀,表面光洁无斑点,肠衣干爽略有细纹,肉质细密无气泡。

九. 河南省 开封市 金明区 辣椒砖

辣椒砖辣椒砖在开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该品以红干椒(省内夏邑、永城所产最佳)为主料,配以优质芝麻、麻油、甜酱、精盐精工制作而成。制作方法:椒干去蒂,芝麻除杂浸润炒制,用手工或机械粉碎,加入甜酱,揉和成团,兑入麻油,分团压成饼状,入模匀切成型后,加包装(目前用塑料小袋,每袋十块)后即成。食时需用油或温开水微调稀释。

该品形状方整,光泽红润,口感香辣,易贮易带,是开封多数人喜爱的佐食调味品。

十. 河南省 开封市 羊肉烩馍

“羊肉烩馍”是开封的传统风味小吃。系由牛肉泡馍演变而来。

相传,当年赵匡胤穷困潦倒,流落长安,身无分文,饥饿难忍,在身上摸来摸去找到两块干馍,因太干无法下肚。恰好路边有一家牛肉铺正煮牛肉,便上前讨了一碗肉汤,把干馍跑进肉汤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真香啊!吃得他浑身发热,头上冒汗,精神倍增。数年后,赵匡胤当了皇帝,一次外出巡视,行至长安,路经当年吃过的那家牛肉铺,铺中正在煮肉,香味四溢,使他想起数年前讨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人停下来,叫店主再来一碗牛肉泡馍。这下可忙坏了店主,因为小铺早已不再卖馍了,马上做来不及,用啥泡呢?店主灵机一动,立刻叫老婆烙了几张死面饼,但又怕皇帝吃出味来,便把馍掰碎烩了烩,烩后还放上几大片牛肉,精心加了调料。赵匡胤吃后,大为赞赏,连声称赞,当下赏给店主100两银子。

这件事很快在长安传开了,一些人好奇,请求店主烩做一碗,尝后味道果然不错。一时“牛肉烩馍”风闻全城,成为人们争相品尝的美味。后来,牛肉烩馍传到开封,由于牛肉一时供应不上,做时就改用羊肉代替,味道也异常鲜美。慢慢地,“羊肉烩馍”便成了开封有名的风味小吃。

如今,开封经营羊肉烩馍的有许多家,其中以新生饭店、中兴楼的烩馍最为著名,尤以开封名厨缑克宾及其徒弟郑柏松最为拿手。羊肉烩馍,汤鲜味美,馍筋肉烂。吃时再入香菜,外带辣椒油、糖蒜,风味更佳。

2000年,新生饭庄烹制的羊肉烩馍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认定为“中国名点”;是年,中兴楼烹制的羊肉烩馍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第二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开封特产送人的礼品开封特产送人便于携带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