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特产清单表格 湖北十堰市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4 07:41:20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八大碗

八大碗是竹溪红白喜事常用的席面。何为八大碗?八大碗有些什么菜品?关于八大碗又有哪些传说?请看对竹溪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人士为你一一解读。

竹溪八大碗来源于哪里?

八大碗一直流传于竹溪民间,常常有人问起八大碗指哪八碗菜?吃八大碗有哪些讲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其实,竹溪八大碗来源于陕西八大碗或本省黄州八大碗,现在西安市就有长安八大碗有限公司,黄州也有八大碗专卖店。有学者倾向于陕西传入说,因为竹溪建县时“陕西流民有五”。

再往前追溯,我国的八大碗起源于满族八大碗。满族八大碗是满族同胞的特有菜种。它由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种菜组成。

八大碗做法有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清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

八大碗往往用于宴请宾客之际,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清朝乾隆期间,正值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发展,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其中以“满汉全席”称雄饮食业(满汉全席分为“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满族八大碗为满汉全席之一“下八珍”),满族地方风味也应运而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满族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吃过八大碗的人都知道,八大碗味美,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有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满族简史》记载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建“堂子”,立竿祭天,凡用兵及大事必祭。《竹叶亭杂记》记载:祭用,必选择其毛纯黑无一杂色者,其牲即于神前割之、烹之。

竹溪八大碗有哪些美丽传说?

关于八大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钟离汉“八仙”云游四海时,驾祥云一路从北向南,经过竹溪时,见竹溪河谷地绿意盎然,云烟氤氲,植物茂盛,一改西北之荒凉,便按下云头,遂化作百姓走进茅屋草舍。八仙见百姓生活清苦单调,饮食极为粗劣,于是分工在四周山上采来可食的椿芽、木耳、香菇等山珍,创造性地把各种荤素菜搭配在一起,煎、煮、烹、炸、炒,做出一桌桌丰盛的宴席来大宴四乡八邻百姓。

八仙之一吕洞宾高兴万分,拔剑在岩石上刻下七律一首:“古木丛林号白云,高岩更去谒观音。路逢青嶂上头上,寺隐白云深处深。法鼓震开天地眼,飞轮推出圣凡心。时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岩海上寻。”从此,有了竹溪八景之一的“云岩剑迹”。竹溪县现存的清同治版县志《艺文志》收录的《游白云岩》一诗,署名吕岩,而吕岩正是成仙之前的吕洞宾的真名。传说吕洞宾真有其人,没有成仙之前,名吕岩,故乡在今山西芮城。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自幼熟读经史,中过进士,当过唐末地方官。后因厌倦乱世,抛却人间富贵,和妻子一起到中条山上各居一洞修行。其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济世济民。

八仙走后,竹溪百姓学会了八仙的烹饪方法,并将菜的原料采集分类,制成佳肴,每逢重大节日、祭祀活动等都用这种宴席招待四方来宾,为纪念八仙授艺,取名八大碗,于是形成了今天流行于竹溪河流域的八大碗菜系。

八大碗内容有何变化?

竹溪是移民建县,据《竹溪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建县时,竹溪人口构成“陕西之民五,江西之民四……今则四川江南山西广东湖南本省武昌黄州安陆荆襄之人亦多入籍。”目前现存的江西馆、湖南馆、黄州馆即是佐证。

特殊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文化相互渗透,使竹溪菜融合了川、陕、鄂等各地饮食习惯,兼收并蓄,形成了现在以四川的辣、山西的酸相融合的酸辣特色。八大碗落户竹溪以后,就约定俗成为四荤四素,荤菜常见的有红肉、大酥、小酥、卤水拼盘等;素菜有煎豆腐、煮粉条另加两个时令蔬菜。八大碗中蒸菜、卤菜、粉条、豆腐都可以头天准备,而竹溪的红白喜事多开“流水席”,灶里不断火,路上不断人。八大碗便于准备的优点自然被竹溪人所接受,成为红白喜事和年节的主打席面。

竹溪八大碗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富裕也在不断变化,八个菜内容因时而变,因口味而变。最重要的是增加了汤,有的还把汤换成了蒸盆。(十堰晚报文、图/特约撰稿人陈耀林)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郧西 郧西核桃油

郧西核桃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郧西核桃油

郧西县古榨食用油研究会

郧西核桃个体大,平均单果重14.1克、仁重8.4克;果壳薄,壳厚仅0.9毫米;品质优,蛋白质含量15.2%,脂肪含量73.04%,同时含有钙、铁、磷、锌等微量元素;口感好,肉质肥厚细腻,香脆味美。

核桃在郧西已有200多年栽培历史。人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栽植,核桃树遍布郧西的山山水水。

目前,该县核桃基地已达18万亩,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00余万元,涌现出了一大批核桃种植大乡、大村、大户。同时,也开发出了核桃油等新产品。

三.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县米黄玉

郧县米黄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郧县米黄玉

郧县境内的米黄玉产自谭山镇柳泉村和东岳村,探明境内米黄玉总储量400万立方米,谭山镇也建起了米黄玉石材城,12家实力企业进住石材城,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使玉枕、玉杯、玉桌、以及各种工艺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使郧县谭山镇成为“中国的米黄玉之乡”。 图为郧县郧阳米黄玉天然展品和挂件装饰品。

郧县米黄玉产地范围为湖北省郧县谭山镇、梅铺镇、刘洞镇、南化塘镇、大柳乡共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香菇

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县香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香菇认定标志产区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大木等19个乡镇。房县香菇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生产,唐朝庐陵王居房时已作为贡品。1981年9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食用菌评审会上,房县香菇获得第一名,综合质量优于日本香菇,从此房县香菇名扬四海,畅销海内外。目前,房县香菇的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近5万名农户靠栽培香菇脱贫致富。

房县地处秦巴山脉腹地,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适宜,系专家公认的香菇生产“黄金地带”。房县所产香菇(木耳)因其栽培历史悠久,自然条件独特,产品质量上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畅销五大洲,被誉为“香菇燕耳之乡”。

房县香菇主要是以栎树、青冈栎等优良树种生产,超过了日本和国内其它地方所产。房县香菇大多采用山泉水、饮用水增湿和无农药栽培,完全属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无公害有机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防治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预防肝硬化,能益气补血,化淤理气,具有抗肿瘤、抗癌、美容的特殊效果。

㈠外在品质

房县香菇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如龟裂,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

㈡内在品质

突出表现在“两高”、“两少”:“两高”即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富含多种核酸类物质和维生素,对小儿佝偻病、成人心脏病、贫血、抗癌等病有食疗作用;“两少”即杂质含量少,有害物质少。

地域范围

房县香菇产于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房县地处鄂西北,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

111°15′、北纬31°34′-32°31′,海拔180-2485.6m。北与郧县、丹江口市接壤,南邻神农架林区,东界保康、谷城县,西连竹山县。总生产面积53333.3公顷,总产量535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6628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

(2)水文情况:房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

雨量为914mm,年均经流深465mm,经流总量20.46亿m3,年降雨产水量46.57

亿m3,过境容水量16.37亿m3。

房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也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房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5.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

15°C,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全县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雨量750-1160毫米,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5.9mm占26%;6-8月平均为406.2mm占44%;9-11月平均为226.8mm占25%;12-2月平均为45.1mm占5%;本县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4)人文历史情况:从唐朝至今,房县人民一直有生产、食用香菇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农桑辑要》上就有记载,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香菇的人工栽培方法。史书记载,唐中宗李显(庐陵王)流放于房县回京后,钦点“房县香菇”作贡品,从而使“房县香菇”成为房县“流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我县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房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香菇生产,一直把香菇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使香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香菇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房县香菇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香菇重点生产县,2006年房县香菇分别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房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香菇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房县香菇基地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

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栓皮栎、麻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种做原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非转基因优良菌种,符合NY5095-2002的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房县香菇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房县香菇生产技术规程》(Q/FXXG-005)。为了保证房县香菇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①原木的砍伐。选择树龄8-25年,粗度约10-24cm(直径),在休眠期砍伐(以农历二九至四九最宜)。②消毒。将原木在烈日下爆晒,以紫外线杀死外层的霜霉孢子。③菇蕾期连续2-3天人为拉大昼夜温差10℃以上;人为造成55~68%的空气湿度,采用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变湿措施,经过3-4天;人为造成40%的遮荫率,促进花菇形成。④主要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可根据害虫的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毒农药,也可用除虫菊、泽漆、青藤根、雷公藤、石蒜等经济有效、无残毒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待香菇菌盖展开七八分,菌盖的边缘仍然内卷,菌褶的内菌膜刚破裂时及时采收,香菇采摘要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早上,鲜菇要用竹制器具盛装,使用专用车辆及时运输符合绿色食品加工条件的加工厂加工,加工人员要经过房县香菇生产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原料进入烘箱前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按照分级标准分级后上筛烘干,烘干时要将鲜菇均匀排放在烤筛上,菌褶朝向热能辐射的方向以利均匀脱水,烘房开始温度控制在40℃左右,约烘烤1-4小时,要打开风扇,使排风量、排气量达到最大,促进菇体水分蒸发,使水分含量降至60-70%。而后再采用慢速升温,每小时升温1-2℃,使温度保持在40-50℃,保持6-10小时。此时排气量可

略小些,以免菇体表面温度高而湿度低,内外水分扩散不平衡引起菇体表面

皱缩、变形,延长干制时间,待菇体变硬,菌褶变为淡黄色,要减少通风量,并使温度保持在50-55℃,3-4小时,防止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干菇表面光泽和外部形态,最后温度由55℃上升到60℃,保持时间1-2小时,以排除菇柄与菇盖连接处残留水分并杀死虫卵,同时要关闭风门,使香菇内外温度一致,含水量降至10-13%之间,一般冬菇干制需要13小时,春菇需要15-17小时。

(5)生产记录要求:房县香菇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房县香菇的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色鲜、肉厚,为菇中上品。

(2)内在品质指标:房县香菇清香、滑腻,营养丰富,风味独特。100g干品含粗蛋白≥20g、粗纤维≤8g、灰分≤8g。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安全要求:房县香菇执行《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330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房县香菇按照《房县香菇分级标准》分为花菇1级、花菇2级、花菇3级、厚菇1级、厚菇2级、厚菇3级、薄菇1级、薄菇2级、薄菇3级共9个等级。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房县香菇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五.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黄酒

房县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陵黄酒”历史悠久,古代曾称为“封疆御酒”、“帝封皇酒”。有史料记载,绍兴黄酒最早产于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时期,而“房陵黄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时期已成为“封疆御酒”。闻名天下的《诗经》作者尹吉甫是房陵人,楚王派太师尹吉甫作为使者向周宣王进贡,尹吉甫带了一罈房陵人自产的“白茅”(黄酒)献给周宣王,宝物呈上殿开罈满殿香,周宣王尝了一口,大赞其美,遂封为“封疆御酒”。并派人把房陵每年供送的“白茅”用大小不等的罈子分装,依“白茅”封疆土,奖诸侯。房县黄酒兴盛于唐代,武则天废中宗李显,贬为庐陵王,流放于房陵。在房陵居住十四年,随行720名宫廷匠人对房县民间酿方进行改进而成。李显登基后,封房县黄酒为“黄帝御酒”,故又称“皇酒”。

房县黄酒属北方半甜型,色玉白或微黄,酸甜可口。经检测:酒的热量为啤酒5倍,葡萄酒的1.5倍,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通经脉、厚肠胃、养脾扶肝、增加食欲、消除疲劳优点。黄酒在当地人一年四季常备不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

房县黄酒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房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丹江口 武当酒

武当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当酒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景区办事处、武当山街道办事处、太极湖办事处共3个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武当山特区管委会关于界定“武当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武区函〔2014〕7号

湖北省地方标准:《武当酒》草案

七.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神仙叶凉粉

神仙叶凉粉味道微苦,具有清热下火、消暑等功能,我市郧阳区、郧西、房县等多地均有制作,外省陕西、河南、湖南、四川也有此类食物。先上山将采回的新鲜神仙叶洗干净,放到盆中用开水烫,再掺凉水搅拌,同时加适量的土木灰,用双手反复揉搓,直使叶子和热水成为糊状,然后用纱布过滤存放阴凉处,凝固后放进清水里漂着便成了凉粉。人们把凉粉切成块状,用大蒜、花椒、香醋等食物冲制成的蒜汁搅拌在里面,便成了美味的神仙叶凉粉。

八. 湖北省 十堰市 茅箭区 十堰绿茶

十堰市名品。十堰市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茶叶生长,所产绿茶为高香型绿茶,品质优良,在国家、省产品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竹溪县被省农业厅列为有机茶示范基地。龙王垭茶场的龙峰牌茶叶、圣水茶场的圣水绿茶、白马山茶场的白马山绿茶、五龙山果茶场的赛武当绿茶和八仙观茶场的武当箭茶获得国家有机食品品牌认证;另有5只茶样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品牌认证。

九.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竹溪贡茶

竹溪贡茶是湖北十堰市竹溪的。

贡 茶

竹溪已有四百多年的产茶历史,素有“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的美誉。近年来,竹溪县围绕“建设湖北茶叶大县和全国绿茶名县”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新建茶园9万亩,茶叶总面积达到13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以龙王垭、水坪前进和汇湾梅子垭三大企业为龙头,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企业集团,着力培植“龙峰”、“银桥”、“梅子贡”三大主导品牌。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分别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的称号,今年6月,全省茶叶工作会议将在竹溪召开。

提起梅子贡茶,还有一段神奇的历史传说。相传梅子垭早先并不产茶,山上是成片的梅子,花开时节,如云似锦,香飘十里,沁人心脾,故名“梅子垭”。垭上有户人家,主人欧阳俊,是位满腹经纶、酷爱读书的穷秀才,因为家有年迈的父母,无心求取功名,便埋名山野继承祖业,致力耕耘,闲暇之时,品梅子酒吟田园诗,日子过得恬静高雅。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来了一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他眺望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对梅子垭的美景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日头西沉,便寻到欧阳俊家投宿。欧阳俊将和尚让进屋里打座泡茶,老和尚一口便品出是野生的老樱茶,告诉欧阳俊:“此茶只能消食化积,平素不可常饮,多饮就会伤胃败脾。”说着,从褡裢里取出一块暗绿色的东西,掰下一小块要欧阳俊帮忙用陶罐熬煮,并告诉欧阳俊:“此谓饼茶,常饮舒气活血,清心明目,老衲一生无所好,唯饮茶成癖,日不可少”。两人品茶谈天,十分投缘,只恨相见太晚。谈论中,欧阳俊知道老和尚法名慧隆,在雁塔寺慈恩禅院出家,已有百余岁矣。

第二天早上,慧隆长老辞别时,从褡裢中捧出一些茶籽果,要欧阳俊点种在向阳坡的梅子林里,约定茶苗长到能采摘时再来登门拜访。欧阳俊把茶籽果播种在向阳的梅子树林间,精心经营,株株茶苗蓬勃生长,枝繁叶茂。等到第五年,慧隆长老风尘仆仆地来到梅子垭。他告诉欧阳俊,自己离开后,得知茶神陆羽著有三卷《茶经》,便去了竞陵,几经周折,借到《茶经》日夜赶抄。当晚,慧隆长老取出《茶经》和欧阳俊一起仔细研读、理解,各抒己见。经过几日的忙碌,竟制出上乘好茶数斗,幽馥芬芳,别具一格。

到了唐高宗乾封年间,李治带着宠爱的皇后登泰山封禅,途经慈恩禅院憩息,慧隆长老烹茶相待。高宗揭开盏盖,一股清香扑鼻,细呷慢吮,用意品尝,连声夸赞:“此茶真乃上乘之品!”便问:“此茶何处所产?”长老答到:“此茶乃楚地上庸尹店社(明成化十二年将竹山县尹店社置为竹溪县)境内的梅子垭所产。”并把自己云游名山胜地采寻茶果,辗转到梅子垭求宿、留茶籽果、抄写《茶经》及采茶制作等细情一一禀奏,高宗皇帝听后大喜,说:“真是名山云雾出好茶呀!朕饮过大理感恩寺的‘感通茶’、天台寺的‘罗汉茶’等,都不如长老冲泡的这盏茶。”便下道旨谕,把梅子茶定为“梅子贡茶”。

“梅子贡茶”由此得名,并历经沧桑,盛名不衰,以其诱人的风韵、馥郁的芬芳走向国内外,供不应求。

十. 湖北省 十堰市 竹溪 脆皮素蹄筋

脆皮素蹄筋

原料:魔芋素蹄筋1袋、生粉、吉士粉、鸡蛋。

调料:盐、味精、料酒、百胡椒粉、椒盐、葱、姜、精油。

制作:1、将素蹄筋氽水,加入盐、味精、料酒、胡椒粉入味待用。

2、将素蹄筋拍粉、挂吉士糊待用。

3、锅上火放入精油,待油温达7成热时,将挂糊的素蹄筋放入油锅炸至外脆里嫩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酥可口。

湖北十堰特产必买清单十堰六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