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产莜面鱼会胖吗 山西正宗莜面鱼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8 06:03:14

一. 山西省 忻州 静乐县 莜面窝窝

莜面,是由莜麦加工磨制而成的,是忻州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的钙、磷、铁、核黄素都相当多。莜面窝窝的做法是,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二.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三. 山西省 大同 新荣区 新荣莜面

山西省大同新荣莜面学名燕麦,禾本科,燕麦属。莜面是莜麦经过淘洗、晒凉、炒熟,磨制而成的。莜面的吃法很多,有推窝窝、搓个卷、推创渣、搓鱼儿等等。可热吃,可凉拌。热吃加羊肉臊子、蘑菇豆腐汤,香味扑鼻,美不可言;冷拌用烧茄子、黄瓜丝,再配以炝辣椒油,红绿相间,清香可口。

四.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 托县莜面

托县莜面名闻遐迩。托县人对莜面情有独钟,三天不吃莜面思谋见就香。

托县莜面有蒸、氽、炒三种做法,有凉汤、热汤之分。

先说和莜面。莜面须放在陶瓷盆里和。一半莜面一半滚水。莜面和得“放了屁”,有了声音,民间有“惊死公公,吓死婆婆”之说,莜面才和好了。和莜面有三光:面光、手光、盆光。

然后是制作。有搓鱼鱼、推窝窝、压饸饹等做法。巧媳妇们用双手搓,看得人眼花缭乱。两只手能搓拾几根,其细如龙须。蒸熟以后,入口筋道,极有咬头。推窝窝是在石板上或切菜刀上,右手食指和中指之间夹一段莜面,用手托推薄,左手食指卷起,立于笼屉之上,薄如蝉翼。最简单的是压饸饹。下好了剂,在饸饹床上压出火柴棍细的条条。

凉汤的制作极有考究。黄瓜,水罗卜,辣辣换。切得碎粉粉、红腾腾、绿莹莹、花生生。加醋、酱油、盐、芫荽、葱花、韭菜、香油、鸡精。根据口味调制凉汤的多少。然后用勺子盛胡麻油炝葱和芝麻。炝好葱和芝麻的胡麻油,须放的凉了才能加入菜中,否则胡麻油的热度影响了菜的脆度。喜欢吃西红柿、茄子蔬菜的,可以上茏蒸熟,蘸盐汤就莜面。

热汤的做法,是用新鲜的猪、羊肉切成丁状或细条,加盐、鲜姜用慢火熬熟。出锅时佐以芫荽、葱花、韭菜、鸡精,滴少许香油。,莜面蘸热汤吃,让你吃得香油辣水,满头冒汗。莜面吃个半饱饱,喝碗滚水正好好。

氽莜面是把和好的茯面搓成筷子粗细,一寸左右长短的“鱼鱼”,蒸熟以后,加入熬好的热汤中,既汤汤水水,又不失莜面的精气。

炒莜面更是做法简单好吃。莜面蒸熟以后,切碎,用胡麻油佐葱花、姜、花椒、盐炒制。用慢火炒得莜面“出了汗”,才味香好吃。

莜面极有学问。看好了火候,带皮山药煮得快熟了,水也恰到好处,然后急火蒸莜面八分钟,锅里的水正好蒸发了,铁锅烤的山药焦黄。满家莜面香、山药香。揭笼莜面三口香,让你大饱口福。有俗话为证:莜面捣烧酒,越吃越有。

托县莜面是寻常百姓家的饮食,如今又以其浓浓乡土风味享誉四方。

五.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蒸莜面

蒸莜面
首先,将莜麦加工磨成莜面,要经过"三熟":地里收割一熟,上磨前用炒锅炒黄第二熟,和面前用开水"泼烧"搅和第三熟。这样和成的莜面色黄、味香、很筋。 将和好和莜面捏成各种形式的小件儿,上笼蒸熟,蘸腌水(腌"烂腌菜"或"大菜"的盐水)调食者总名之曰"蒸莜面"。"蒸莜面"的捏法总计有十三种:
(1)"窝窝"(当地土语音汪)即歌唱家郭兰英唱的"莜面栲栳栳",其做法是:用手将和好的莜面压成小剂子,在"推窝窝砖"(或在陶质小缸盖)上,用手掌推压成小长薄片儿,卷成猫耳朵的小圆桶,整齐装立于笼内。 (2)"圪卷儿":两手掌相合,将莜面小剂头,夹于其中,两手掌来回搓动,将面剂搓成细如粉丝的长条儿,头儿上用双掌压成"鱼"形,虚虚地装于笼内。(3)"饸饹":用饸饹床子将莜面压成细饸饹丝或扁饸饹条,来回拉直装于笼内。(4)"囤子"名("讨吃子行李"):将莜面用擀面杖擀成大圆薄片儿,上面匀撒上擦(音插)好的山药丝儿,然后将其卷成夹馅式长卷儿,用刀切成高约二寸的小囤子,装入笼内。其所以名曰"讨吃子(乞丐)"行李者,因其内含山药馅儿如讨子吃子行李之乱也。(5)"懒卷子":在擀好的莜面大圆片儿上,撒上少量的葱花儿、食盐、花椒卷起来,切成小卷子(如囤子型)。(6)"鱼子":将莜机用两手掌搓,按成头尖,上部扁,状如鱼形的短条儿。将这种"鱼子"用山药条,元白菜、豆角等杂烩菜生闷或熟闷出的饭名曰"闷鱼子"。食之又别具风味。(7)"呼哨儿":将搓成小鱼子的中部用手掌边在搓卷一下,使其中略成海螺形状如(音必)粟(号角),因土名之为"呼哨儿"之故也。(8)海蚌儿:用拇指与食指将小面剂推卷成带波纹的小壳儿,状如海蚌。(9)"刨渣子":用拇指在手掌上或小臂内侧,奖小面剂子推搓成状如推刨推下的刨渣样的薄卷儿。(10)"老娃(应为鸦)儿含柴":上、下两面是莜面薄片,中夹山药薄片儿,然后切成细长的夹馅式条子。状如老鸦咀内含着柴的样子。(11)"驴驼草":在装入笼内的切好的莜面条子上密撒一层刀切山药细条儿或擦成山药细丝。"驴驼草"者,山药丝儿"驼"在莜面条儿上之意也。 (12)"毛条子":用刀切成的莜面细条子儿因其有"干扑面"的作用,刀切过的两边略带点"毛"故名。(13)莜面饺子:将莜面小剂子用两个手掌捣成有波纹的椭圆小皮子,内包山药丝或萝卜"英子"(叶子)等的馅子,捏成饺子。

六. 山西省 吕梁 兴县 抿尖

抿尖

抿尖制作须用抿尖床。抿尖床架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了。抿尖拍子为铁置或铜制,呈凹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排序整齐的小孔眼,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合逢,否则不能操作。

将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手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在碗里,加山药条条与各种调料食用。

兴县民间谜语云:“疤女子朝天起,小后生挽占起,不地不喳闹打起”,惟妙惟肖地描述了抿尖制作的过程。抿尖汤加黄米捞饭混合食用别用风味。

七.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左旗 莜面宴

提起莜面,许多人也许不知它为何物,可说起燕麦,却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其实莜麦即裸燕麦,莜面即裸燕麦粉。



燕麦(莜麦)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属于世界禾谷类作物中的八大粮食作物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莜麦产量不大,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阴山南北地区和河北张家口地区。



莜面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日常食用的九种食粮中,莜面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纤维素五种营养素的含量均居首位。莜面所含水溶性膳食纤维是小麦的4.2倍,玉米的7.7倍;所含钙分别是小麦、稻米、小米、玉米含量的2倍、5.5倍、2.3倍和1.5倍。



美国《时代》周刊介绍的十大有益健康的食物中就有莜麦。文中提到:这是一种多孔的可溶纤维,能够消除肠道内产生的胆固醇物质,并将其清除体外。新的证据证明,燕麦可能还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抗氧化的作用。



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及医疗机构也曾联合做过实验,证明燕麦对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具有抑制作用。另外,由于燕麦中富含对人体皮肤有益的维生素E,所以也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早年的时候,莜面只是西北农村的一种最普通的粮食,并没有太多的做法,也谈不上美味可口。而今天,莜面也作为一种民间美食,登上了饭店、餐馆的餐桌,成为西北风味的一大亮点。

八.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香醋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在汉朝史游所撰的《急就篇》中就有“芜荑盐豉醯酢酱”的说法,其中“醯”和“酢”指的都是醋。因此,吃醋不叫吃醋,而叫“吃醯”。由于山西人对酿醋技术的特殊贡献,再加上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的感情,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4000年之久。清徐是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也是中华食醋的发祥地,其酿醋历史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相传,帝尧定都尧(今清徐县尧城村)后,采摘瑞草“蓂荚”以酿苦酒。这里所说的苦酒就是人类最早的酸性调味品—醋了。汉唐时期,并州晋阳一带的制醯作坊日益兴盛,从民间到官府,制醯食醯成了人们生活的一大嗜好。明清时代,山西酿醋技艺日臻精湛,并随晋人迁徙和晋商的足迹,将山西的制醯技术和食醋习俗带到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是谓山西名扬四海的重要媒体。

悠悠岁月,沧桑巨变,山西老陈醋历经风雨数千年,其味更浓,其名更盛。如今,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晋醋行业的佼佼者,集团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系列醋生产基地,拥有了中国醋业第一品牌“水塔”商标,成为“中国醋都”。

九. 山西省 临汾 霍州 烧饼

将优质面粉、油面配以小茴香,在特制炉内烧烤精细加工而成。( 霍州)
土家烧饼秘方  

原料配料:15种,盐、糖、榨菜、生姜、大蒜、鸡精、烧烤料、孜然粉、十三香、五香粉、香甜泡打粉、普通豆瓣酱和红油等十几种调料。  

制作工艺:要用老面,在一般天气下,水∶老面∶新面粉的配比为5∶1∶8;天气热的时候比例则调整为5∶1∶9;天气冷时,比例则为5∶1∶7.5。烘烤时,温度也是秘方中详细强调的重点,做好的饼首先放入不锈钢托盘,托盘上先涂一下油,烤箱温度设置300度左右,烘烤大约4分钟,到表面有点发黄即可。但秘方中所提到的在制作中使用的调料只有香甜打泡粉、红油、豆瓣酱以及葱花和芝麻。在肉馅的制作上,肥肉和瘦肉的比例应该是5∶2,制作烧饼的面团重量为175克,内馅10-15克,外馅15-20克。

十.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稍梅

稍梅

以羊肉、西葫芦及佐料、调料制馅,以菊花瓣状面皮包馅,捏成梅花形,笼蒸即成。皮薄、馅大、香醇、利口,食后齿颊留香。

山西特产莜面鱼鱼怎么做好吃莜面鱼鱼是山西哪里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