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文化特产绘画 手绘富平地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3 23:41:46

一.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庄里合儿饼

“合儿饼”产于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它以当地所产的优质尖柿为原料加工而成。因其将两个柿饼并蒂相对合在一起包装,故而得名。“合儿饼”的历史悠久,明代就已成为宫廷食品,现为陕西畅销国内外的传统土特名产之一。

庄里柿饼的加工方法十分考究。按照柿农的习惯,制作时分刮皮(旋皮)、晒饼、捏饼、潮霜、贮存5道工序。摘下来的柿子,先选择色泽发红而未软之柿,用特制的“柿刮子”旋去柿皮,要求薄而净。然后将其放置箔子上或以绳串挂上架,充分晾晒十数天,使之收缩,使皮变色发硬,脱水40%左右。再经过三次捏饼,使果中水分向外渗透,果肉致密而柔软,果中硬块消失。第一次轻轻捏动若干下,使水分外渗;过4~5天,第二次捏饼,将果肉中的硬块捏完消失;再过3~4天,行第三次捏饼,捏断果心,结合整形。经过晒、捏后的柿饼,成为酱红色、软硬适度时,收集堆放在一起,高约30~40厘米,用席盖好,使其发热出汗。经3~5天,待果中糖分随水分渗出,放通风处吹干,析出白色粉状结晶,即为柿霜。这道工序就是潮霜。最后,将出霜柿饼,去掉果梗,再次整形,排放容器内,封闭贮存,随售随取,随食随取,两个合一,包装出售,以示成双成对的吉祥之意。

特点:制作精细,肉质柔软,红亮透明,柿霜白厚,味香醇厚,甘甜如蜜,营养丰富,经久不变,味道甜美,泡在开水中易溶无渣。能润肺宁咳,健脾养胃,有使人延年益寿之功效。

二.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鸭片汤

鸭片汤又名烩里脊片,它是把鲜里脊肉先竖后横切成小片,放人碗中用鸡蛋清调和,炒锅加热后,盛入清油,不等冒烟,将调和好的肉加少许淀粉稠浆打芡放锅内,炒勺不断搅拌,旺火升温,即“热锅凉油”。待肉片徐徐泛大,稍变色即可出锅,去掉余油置放碗中,用白汤适量,放入锅内煮沸,加盐、姜末、葱片,盛人品碗,加上香油少许即成鸭片汤,味道鲜美。 

三. 河北省 保定 莲池区民俗文化 保定槐茂酱菜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槐茂酱菜制作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槐茂品牌作为老字号始于1671年(清康熙十年),当年由北京金鱼胡同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从事酱业,专营酱菜和面酱。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借喻买卖象古槐一样枝叶茂盛,买卖兴隆。生产工艺独特,产品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所产面酱和春不老为保定三宝中的两宝,慈禧太后曾赐槐茂酱菜为太平菜。

槐茂产品采用独特的酿制工艺,酱香浓郁,风味独特,据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槐茂面酱入口甜绵、味道鲜美、酱香浓郁,主要指还原糖标超出国家标准5-10%,为保定菜系的重要原料。槐茂酱菜酱香浓郁、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的首选地方。

面酱制品有甜面酱、豆香酱等,产品包装精致,形式多样。酱菜制品有宫廷酱菜、什锦酱菜、酱果仁、酱地露、酱包瓜、酱紫萝、酱黄瓜、黄金丝、糖蒜、五香菜等五十余品种,产品包装多为高档的礼品盒套装,如:大红盒、小黑盒、三宝礼盒、脸谱礼盒、篓装酱菜等,是人们逢年过节,串亲访友时用的馈赠佳品。

槐茂产品是保定历史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定菜系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是保定菜系制作菜品的重要原料。保定有“三宝两宝在槐茂”之说流传至今。

四.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宫里齐椒

宫里齐椒

宫里镇以东干渠为界,可划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原区,渠北八村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群众素有栽植花椒的习惯,品种以“齐椒”为主,色浓味香,麻辣爽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调整结构,退耕还林,花椒总面积已突破[font]2万亩,年产花椒约200多万斤,并已在雷村街道建成花椒交易市场,加强管理,提供服务。每逢花椒收获季节,市场内昼夜人来人往,运椒车辆川流不息。宫里镇的雷村、党沟、沟北、庄科,前进等村以及周边白庙、曹村、庄里等乡镇的椒农也都赶来,交易旺盛,市场活跃。

五.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六.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苹果

富平苹果是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的。富平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苹果优势产业带,是全国55个苹果种植重点县之一,出产的苹果口感好、色泽好、品质好。

富平全县种植苹果达10万亩之多,总产量约25万吨。

富平县美原镇地处黄土高原,海拔600-800米,日照长、温差大,是典型的苹果优生区。苹果型大、色亮、质脆、汁多,含糖量13%,90%以上是“红富士”,年产量在15万吨左右。美原镇苹果在北方苹果市场久负盛名。

七.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流曲琼锅糖

流曲琼锅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琼锅糖是东府有名的民间地方,尤以古频阳县凤凰城(今渭南市富平县流曲镇)生产的成糖驰名中外,富平流曲镇的琼锅糖据今已有数百年的制作历史。琼锅糖选用该古镇的优质井水与上等精细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浆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 "灶糖" 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白芝麻,再配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刀切成条、即成香味醇浓的风味物品琼锅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历来为民间传统的消食润肺、健脾补肾之保健珍品,由于该糖忌热怕潮,只宜冷天小批量生产,故成为传统的年节、冬令稀有天然绿色食补佳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亦是中外游客选购品尝的地方风味之一。

富平琼锅糖誉满三秦大地,是有名的地方,尤以流曲镇生产的琼锅糖香飘万里,驰名中外。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流曲琼锅糖采用该古镇特有的优质井水,精选陕北产上等小米、大麦特制的大麦芽、炒熟的白芝麻,再配以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10多种原料,经熬制、发酵等12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陕北小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维生素,易煮易熟容易消化,是制作琼锅糖的上等佳品。白芝麻色泽洁白,含油量高,大麦芽消食健胃,营养成分高。

制作琼锅糖,先用富平流曲镇特有的井水与陕北精选上等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白芝麻,再配其它辅料,花生仁、核桃仁、冰糖、白砂糖、果脯、陈皮等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刀切成条或片,即成香味醇郁的风味食品“琼锅糖”。因其香酥脆甜,口嚼味美,佐料考究,做工精细,为纯天然绿色食补佳品,食后具有消食润肺健脾补肾之功效。是中外游客选购品尝的地方风味之一,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

说起富平琼锅糖,还有一段历史传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把琼锅糖作为贡品进献过神宗皇帝朱翊钧。

孙丕扬是富平流曲南街人,传说孙丕扬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人穷志不穷,他决心发奋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为排除干扰静心读书,孙丕扬一个人偷偷搬进街北一个破庙里,在这里以苦读就是几年。白驹过隙,光阴荏苒,孙丕扬在庙内苦读,不觉已过弱冠,仍未婚娶。流曲镇附近有一女子,因面貌生得丑陋,年近二十还未许人。该女子面貌虽丑,但聪明贤淑,勤劳善良,心灵手巧。有一天,丑女路过庙前,忽听庙内传来琅琅读书声,丑女心想:“古人说,里闾出将相,寒门出才子。”此人如此静心苦读,将来必成大器,随产生爱慕之心。经打问方知是孙丕扬在里面读书。丑女回家后告诉父母,托人做媒,嫁给了一贫如洗的孙丕扬。

成婚之后,孙丕扬依然吟诗作赋,夜夜苦读,锐志不减;丑女纺线织布,缝缝补补,日夜勤劳,天天给孙丕扬好茶好饭,夜夜陪孙丕扬读书到五更。看到丈夫矢志不渝,日夜苦读,身体慢慢瘦弱了许多。丑女十分担心,怕他熬坏了身体,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有滋有味,香甜可口,好让丈夫多吃点。丑女就用大麦做成麦芽糖,加上小米、芝麻制成芝麻糖,给孙丕扬作早点夜宵。这种芝麻糖又酥又脆,又香又甜,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孙丕扬十分爱吃,丑女就天天给他做。

天长日久,孙丕扬脸色慢慢红润起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再加上他刻苦攻读,后来做了大官。当了明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孙丕扬还经常让妻子给他做芝麻糖吃,这芝麻糖就是现在的富平流曲琼锅糖。但是,演绎到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琼锅糖的制作工艺更精细,配料更营养丰富。

素有“琼锅糖之乡”美称的富平流曲镇琼锅糖生产已从传统家庭作坊式走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百户生产户年产值达2000万元,其中12户已取得了国家QS质量认证。前不久,富平琼锅糖又通过了省地方标准审定,成为地里标志产品。久负盛名的富平琼锅糖知名度、产品质量又一次提高,确保了富平琼锅糖绿色食品的特殊位置。

愿富平琼锅糖走进千家万户,飞向天南海北,飞往宝岛台湾、香港、澳门,飞往世界各地,让祖国人民、让华夏儿女、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品尝它的特色风味。

流曲琼锅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到贤镇、曹村镇、小惠乡等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红富士苹果

红富士苹果:全部为优系富士,优生区矮化栽培。果实高桩,果大、色颜、风味佳、果肉黄色,香甜汁多。10月初成熟,采收期长,可延迟到11月,储藏期长,简易储藏可到春节后,冷藏可周年供应市场。面积8万亩,总产10万吨。

九.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白帽辫、黑陶、刺绣

白帽辫为临渭区传统手工艺品。选用麦杆手工编织而。其色白光亮,纺织精细,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加工草帽、提蓝、坐垫、盛器、壁挂等。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英国、东南亚各国。黑陶渭南黑陶属无釉陶器。以富平县纯净、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过冶炼、陈腐、拉坯成型、压光、书画、雕刻等工序,全部工艺为手工制作,最后加热焙烧而成。其成品古朴凝重,黝黑光亮,叩叩如磬。根据不同工艺,色有乌黑、银灰、橙黄等
黑陶是回归自然,装饰居室,赠送友人,欣赏珍藏的理想手工艺品,深受国际、国内艺术家、游人的喜爱。刺绣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渭南)
富平三大特产简笔画陕西家乡的特产绘画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