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特产千张豆皮 常德特产千张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3 04:58:38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麻辣肉

 麻辣肉并不是真正的肉,而是豆腐皮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这个不起眼的小吃,拥有N多粉丝啊,我从小学3年级开始吃,吃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现在工作了,还是喜欢吃~~~我想80年代-----90年代的人,都是吃着麻辣肉长大的吧,不过,这个东西不能吃多,一次吃得太多,会感觉心里油得慌,甚至反胃。但是隔段时间又会开始怀念,我从来没有对它反胃过,可以变换着吃啊,包在馒头里吃/包在面包里吃/混在饭里吃。

    麻辣肉要认准“北堤”牌,推荐去一中对门的那条巷子去买,因为那里的是最新鲜,是总经销点,还有黄金台街也有它的店(那是前店后厂可以看到生产车间),五中对面还有一家。买的时候注意看下日期就行了,当天的最新鲜最好吃了!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崧厦霉千张


产品别名: 霉千层

产品名称:霉千张

产品产地:崧厦

产品简介:崧厦霉千张是绍兴市上虞县的著名,制作历史悠久,崧厦霉千张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以鲜洁、清香、素淡而闻名,是豆制品中的佳品。上虞崧厦镇地处曹娥江口滨海区,盛产优质黄豆;附近海边产盐,可提供上等盐卤;加之当地独特的制作工艺,故这里的霉千张品质特佳。

产品历史:早在2OO多年前就已经出名。据传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成水作坊”,所产的霉千张曾被皇宫誉为宫廷“奇菜”。

三. 天津市 南开区 豆皮卷圈

豆皮卷圈
以豆腐皮作皮,以豆菜、粉皮、面筋、香千、香菜腐乳等配制成馅,裹而炸之。香味浓郁,清淡可口。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临澧饺子

饺子(外地也叫馄饨)是临澧经久不衰的风味小吃。
民国31年,当地一名叫王文成经营的“王家楼饺子馆”(县城关镇老正街西上角)就是从其父,在清朝年间走乡串户,敲棒吆喝,一幅“挑子卖饺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前几年,在临澧乡下,还有类似卖饺子的挑子,高扬着那特有的吆喝声。
饺子肉多皮薄,汤清鲜美,性温味长。其作法是将和好的面擀成均匀的薄皮,并切成2寸见方的正方形;用洗净的鲜五花肉,剁成肉泥,放入鸡蛋,盐、味精拌调,准备好后,就可包出形态各异的饺子,有的呈皱纹状、有的象荷叶状,有的还在上面点上红心,很美观。饺子汤很有讲究,要用猪骨头的筒子骨加清水,用慢火炖成。下饺子先要将水烧开,待馄饨浮出水面,反复使用几次少许冷水后,盛在已调好的汤碗里,就可以品尝这美味了。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苦瓜芦

苦尽甘来(苦瓜芦):具有养颜美容、减脂减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用于咳嗽、痰中带血、慢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跌扑损伤。而且具有降血脂、降血压、降糖的功效。对于预防感冒具有独特功效。

典故:

春夏时节,不远千里而来的游客,到了风景旑丽的渫水源头、壶瓶山底的农家餐馆,总少不了一道清幽恬淡的山中美味,总忘不了那道佳肴的独特雅趣:绿色的汤水澈透碗底,淡淡的苦味悠然载甜;嫩嫩的叶片令人想起池塘里雨中张开的荷叶,几颗小巧玲珑的红色圆球飘浮在温柔的叶片之间,用筷头轻拨就会荡漾出一丝丝举不起丢不下的波浪式情感。这道养眼养心的土家名菜就是樱桃苦瓜芦混合制作的“同甘共苦”,喻示着苦中有甜。说起这道素妆艳点的“同甘共苦”的来历,确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是祖祖辈辈遗留的传统,也是山里人的习俗和“规矩”。在这山山水水之间的土家人中,浸透了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柔情蜜意。很早以前,昂贵稀有的食盐是山里人的宝贝,由于运盐买盐路途遥远,家家户户都格外珍惜。在古老泥沙三十里开外的中岭山中,住着一对父母早逝的年轻夫妻。有一年遭遇百日大旱田地失收,小两口日子过得格外清苦,夫妻俩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共度难关。家里只剩下一酒杯盐了,两个人不敢多吃、舍不得吃。有一天,丈夫到离家很远的山上做事只拿了一个耳锅,没有带中午饭。妻子早起忙完家务发觉丈夫什么都没带,油盐罐里一点巴底盐还是原复原,晓得他会在山上搞野菜当饭吃。心想,男人搞重事硬是不吃点盐没得劲哪么奈得何?快到中午的时候,妻子用挑儿刮了一点盐、带上一罐茶给丈夫送上山去。走到中途,看到路边树上的野樱桃熟了,便顺手摘下一把带上。到了丈夫搞事的地方,妻子又在田头岩边采了一大把嫩苦瓜芦叶,用山泉水浸湿洗净后生火做“饭”。说是做饭,其实就是清水炖的苦瓜芦叶,外加一丁点盐。两人边吃边下时,妻子想起路上摘的一把野樱桃,便一齐放在耳锅里炖起。再吃时觉得不那么苦,有一丝儿甜,夫妻俩你奉我送,吃得有滋有味。

打那以后,樱桃清炖苦瓜芦成为夫妻俩的家常便饭、席上之珍。再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土家人的待客美味。一乡里土秀才听说这个“发明”经过后,就给这道菜起了一个见证夫妻情深、喻意深刻的名字——叫同甘共苦。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钵子菜

常德钵子菜产生的历史,到目前虽然我们还无法考证,但一种饮食文化及其风味特色,却是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和文化传承的产物。

常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湿、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但在古代,这里属于蛮荒之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早在8000年前,原始人群就在常德的山川之间生聚,这些原始部落属三苗部落,至夏商、西周为濮人的活动区域。

常德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中原地区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在春秋时期,约在楚武王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国势力最先由枝江、江陵一带越长江经松滋、公安进入洞庭湖西部的澧水、沅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春秋末期(公元前447年),楚灭蔡以后把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大量移民迁徙到高蔡(今武陵区一带);第二次移民在东晋永嘉之乱之后,中原民众又-南迁,河南义阳郡(今河南信阳地区)大批民众迁至今安乡、澧县之地、侨立南义阳郡;第三次移民热潮是南宋政治中心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中原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速了本地的开发,同时也带来了中原的饮食文化。

由于古代常德地区相对闭塞,以及常德的气候环境,人们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一些著名的学者认为已经消失的古代百菜之王“葵菜”(即冬苋菜),还在常德种植;在中原地区已经消亡的古代普遍流行的“鲊”这种烹调方法,常德还在使用。这就不难理解,常德钵子菜这种古老鼎食文化的遗风,与土著文化相融合发展形成的饮食方式,还能得以长期地流传下来。

常德民谣曰:“不愿朝中为附马,只要炖钵炉子咕咕嘎。”常德人为何对钵子菜如此痴迷呢?除了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常德地处湘北,北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对于北方南下的寒流毫无屏障,可长驱直入,冬春寒冷潮湿,滴水成冰;而又地处洞庭湖区,地势低洼,夏秋湿热,炎热时达38摄氏度以上。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其二,这种古老的烹食方式,是一种多汤菜肴,主料酥烂、鲜嫩,能够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色、香、味,汁浓味鲜。而且常德人素来喜爱热食,有“一滚当三鲜”之说,从味觉的最佳温度是70摄氏度左右这点来看,钵子菜满足了人们的品味要求。其三,制作的原料都取材于本地所产的水鲜、畜禽、时蔬等,原料广泛且易获得。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澧县大米

澧县大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澧县农业局

澧县大米

湖南洞庭春米业有限公司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米粉火锅

俗称“炖粉”。新近出现的事物。当地人每逢节假日,都喜欢邀上三亲四友,找一家小餐馆坐下,点上一份“炖粉”,边吃边聊,拉拉家常。

炖粉的吃法很简单:先在桌上摆个小酒精炉,点燃。搁上一小钵(常德很常见的土陶钵)事先做好的牛肉,加热一段时间,再把另行放置在大碗里的米粉挑进钵里,就着牛肉和肉汤一起煮。稍后片刻,再用汤勺把烫好的米粉或者肉和汤一起盛到每个人面前的小碟里,然后就可以吃了,如果你高兴,还可以点上一碗汽水肉,或者油香豆腐,这样滋味更好。

说到炖粉,还是刘聋子牛肉粉馆的最有名。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汉寿苎麻

2005年1月,汉寿县就赢得了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苎麻之乡”称号,正式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全国苎麻发展基地县。

近年来,该县从提高农产品转化率、拉紧苎麻加工升值的产业链条着手,一手抓新品推广、一手抓加工升值,使整个苎麻产业形成了企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从而达到了农民获利、企业赢利、财政增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原麻年总产达1.7万吨,产值1.4亿元。栽种苎麻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全县栽种5000亩以上的乡镇多达8个,栽种10亩以上的种麻大户2500多户。引进和推广高产优质新品,使全县苎麻的产量和品质有了历史性跨越,去年全县苎麻平均单产达到了176.8公斤,高产麻园单产更是高达300公斤。

2005年1月,汉寿县就赢得了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的“中国苎麻之乡”称号,正式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全国苎麻发展基地县。

苎叶粄为客家,它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乡亲和游子的喜爱。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尤以春夏两季为佳。

制作方法: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常吃苎叶粄,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

湖南特产第一名豆皮常德特产千张豆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