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观海卫镇特产店 慈溪观海卫镇特色菜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2-01 17:31:35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周巷黄花梨

黄花梨最先开始是由浙江大学园艺系的沈德绪教授精心培育而成的,黄花梨属于砂梨品种,周巷镇在84年的时候引入种植,并于96年被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黄花梨之乡”。

黄花梨果实呈圆锥形,皮呈黄褐色,一般单果重250克左右,果心较小,肉白而脆嫩,汁多而味甜,口味明显比一般梨要佳。特别是黄花梨在8月中旬即能成熟,此时北方梨如砀山梨、莱阳梨、雅梨等均未上市,黄花梨自然成了百姓家中的时鲜果品。

1989年以后,周巷等地的果农为进一步拓展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台湾南投县林秋烘先生到周巷承租梨园,其所采用的整枝、开心、矮化、疏果、套袋等一整套先进栽培技术,很快传授给了周围果农,给周巷镇的黄花梨生产带来了勃勃生机,不仅提高了黄花梨的品质,还使黄花梨第一次迈出国门,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果农还引进西子绿、翠冠、脆绿等早熟砂梨品种,延长了南方蜜梨的上市供应期,既丰富了宁波及慈溪的水果市场,又使梨家族的队伍不断扩大,为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迈出了良好的一步。

全镇共有梨栽培面积1.4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总产值3400余万元。基地内拥有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台逸农业有限公司,一家科研机构——慈溪市黄花梨研究所,一个行业协会——周巷黄花梨协会。全镇梨园推行开心修剪、架棚栽培、梨果套袋、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梨品质有了较大提高。浙江省委书记1亲临梨园考察,并被誉为效益农业的典范。1997年注册了“润昌蜜梨商标”,“润昌”牌蜜梨先后荣获99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2000年浙江省农业名牌,2002年浙江省绿色农产品。

黄花梨早熟抗病、品质较佳,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宁波市砂梨的主栽品种。到2000年,慈溪市黄花梨种植面积已达4.6万亩,其中周巷镇就在3万亩以上,1996年中国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的“中国黄花梨之乡”,也是浙江省黄花梨引进推广的发源地。

二.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白蚕豆

    阳春三月,慈溪北部大片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蚕豆长得格外惹人喜爱,竞相怒放的蚕豆花犹如展翅飞翔的黑蝴蝶,豆花的芳香飘荡在广阔的大地上,沁人心脾。到了五月初立夏时节,蚕豆已长出粗壮的果实,剥掉厚厚的豆荚儿,里边是绿澄澄又大又嫩的青蚕豆,多的三四颗,少的一二颗。慈溪人爱吃青蚕豆,或煮或炒,香喷喷甜滋滋,小孩子们则喜欢把煮熟的青蚕豆串成一圈,像条项链似的挂在脖子上,互相约了到田野里嘻闹,边玩边吃,非常开心。六月底,蚕豆成熟,农民们开始收摘蚕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野。农民们还喜欢把蚕豆晒在路上,让行人从上面踩过,使蚕豆从豆荚中脱出。每当此时,满地皆蚕豆,人踩在上面,一片哗啦啦响,别有一番情趣

    慈溪所产大白蚕豆,为浙江省五大名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蚕豆良种。大白蚕豆粒大质优,光滑结实,含有丰富的蚕白质和脂肪

    大白蚕豆俗称大豆、罗汉豆、慈溪人多称其为“倭豆”。据说,当年戚继光率兵在慈溪沿海抗击倭寇,戚家军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将士门每杀一倭寇,便摘一颗蚕豆代之,用线串了挂在胸前, 到时以豆数多寡记功论赏,这样,“倭豆”之名逐渐叫开了

    大白蚕豆作为慈溪主要春粮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较大,1974年,慈溪10万余亩蚕豆,获得亩产300公斤的好收成,总产量达到3.65万吨。慈溪所产蚕豆大都销往海外,约占总产量的一半

    蚕豆浑身皆是宝。除食用外,工业和医药都少不了它。即使豆壳和豆杆,也是上好的饲料和燃料。夏秋之夜,燃上一堆豆壳,其散发出的烟具有强烈的驱蚊杀菌之效。大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慈溪人用蚕豆制作成粉丝,蚕豆粉丝白亮细长,柔软但煮不烂,是粉丝中的极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慈溪民间对大白蚕豆的几种加工方法:    一、油沸豆:又分为去壳的油沸豆瓣和不去壳的兰花豆两种,均色香味俱佳,是家常佐餐佳品,近年来,慈溪产油沸豆还出口海外。    二、茴香豆: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曾写到孔乙已吃茴香豆之情节,这茴香豆就是用蚕豆加工而成的。茴香豆加工方法简便,味道却好。    三、炒蚕豆:这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吃法。炒蚕豆有很多的花样,味道各不相同。有直接把硬豆下锅炒的,也有孵出豆芽后再炒的。观城一带所出的“盐炒豆”松脆香美,老少都爱吃。还有一种炒豆坚硬但特香,称“石板豆”,年轻人喜欢吃,大多藏在口袋里,一颗一颗往嘴里塞,“吱崩吱崩”咬着,有滋有味。( 慈溪)

三. 辽宁省 本溪市 本溪满族自治县 连山关刺五加

连山关刺五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山关刺五加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春季伊始,正值播种、植树的大好时节,连山关镇紧紧依托刺五加产业优势,吹响了向“全国刺五加之乡”进军的号角。截止目前,连山关镇已新栽植刺五加3500亩,用苗60余万株,进一步壮大了刺五加产业基地规模。

为做大做强连山关刺五加产业,使该产业实现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今年,连山关镇摩天岭村与老百姓签订协议,承包了1200多亩耕地种植刺五加,并采取间作方式套栽桔梗、威灵仙、黄芪等地产中药材。为了真正实现惠及三农,致富一方的目标,村委会与老百姓先期签订了5年合同,5年内收益归村集体所有,5年后如果经济效益好,百姓愿意自己经营,地上栽植的刺五加全归百姓所有;如果百姓不愿意干,村委会续签合同继续承包,实现了百姓零风险投资。同时,县林业产业发展局不仅无偿地为该基地提供刺五加等药材苗木,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摩天岭村“连山关刺五加产业园区”,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将科学的栽植技术传授给百姓,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连山关镇一手抓刺五加基地建设,一手抓刺五加深加工企业建设,帮助企业谋发展、创品牌,其中“本溪市华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以刺五加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其刺五加产品倍受市场青睐,连山关刺五加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连山关刺五加

产地范围。

连山关刺五加产地范围为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草河口镇、草河掌镇、东营坊乡、碱厂镇、南甸子镇、田师付镇、小市镇和清河城镇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辽宁省 本溪市 平山区 铁刹山牌老窖酒

铁刹山牌老窖酒,采用天然之露泉,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材 料,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酿制而成,具有酒质清澈透 明,窖香浓烈,醇厚绵甜,回味悠长的特点,在第二届中国科技之星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995年被评为辽宁省十大名酒之一

五.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丝瓜

丝瓜

仲夏时节,来到慈溪中北部的新浦镇一带沿海农村,就仿佛觉得已置身于一片绿色的世界。这里,并没有冠盖如云的参天大树,也不见气势如虹的茂密丛林,有的只是一架架结实的棚架。那“叶密千层绿,花开万里青”的绿色植物丝瓜游藤走蔓交错相叠,布成一张翠绿的天幕,遮挡夏日太阳的炽热,留下一片荫凉。纵眼望去,那些垂挂在棚架上的丝瓜果犹如岩洞中倒挂的柱石,令人叹为观止。

“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溟溟不见家”。借用这句诗来描绘夏天时慈溪沿海的农村,是最合适不过了。

慈溪沿海农村种植丝瓜始于民国25年,即1936年,是从上海引入试种的。丝瓜属一年生蔓草葫芦科瓜果类植物,关于丝瓜的形态性状特占及作用,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有详尽的描述。

“丝瓜,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尺许,长一二尺,甚至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大如杵,筋络缠扭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子在隔中,状如括楼子,黑色而扁。唐宋以前无闻,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今南北皆有之。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以为常蔬。”

丝瓜的种植比较方便,但亦需施肥、除虫、删剪芜枝。丝瓜最怕台风秋霖,遇之则棚倒、花落、瓜烂,一无收获。丝瓜开花都为单性,雌雄同秆,不断开花,不断结果,终霜为止,然以夏初结的瓜最好。花落后不久长出的稚瓜可作羹而食,且味道鲜美,但成熟后的丝瓜络具有较高的经济、医药价值,所以人们一般不将瓜作食用。成熟后丝瓜收摘后须入水浸泡,烂去表皮和里面的瓜籽,剩下的网织状纤维柱体就是丝瓜络。人们通常将它和麦冬、红花并称为慈溪三大药材。作为药材的丝瓜,具有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等功能。丝瓜络除药用外,更是理想的工业原料。慈溪农村所产丝瓜络素以洁白、个大、挺直、质坚著称。进入80年代,慈溪的丝瓜络生产发展较快,常年种植在2500亩左右,产量约150吨。1980年,慈溪种植丝瓜络达4500亩,总产量达440吨,居全国之首,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丝瓜生产基地。慈溪丝瓜络约三分之二出口欧美、东南亚国家,重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

六.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桔梗

桓仁桔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桔梗,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桔梗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功效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能,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药食两用,需求量较大。桔梗喜光、喜温和湿润凉爽气候。苗期怕强光直晒,须遮荫,成株喜阳光,怕积水。抗干旱,耐严寒,怕风害。适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上栽培。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则根部易腐烂。

桔梗花中一种药味花,桔梗花的颜色鲜蓝,形如悬钟,既是6至9月间的一种美丽花卉,又是变种常用的中药。吉林延边地区朝鲜族人民还把桔梗花的嫩叶作蔬菜食用。《中国花经》把它列入珍稀花卉类。 桔梗花又名梗草、僧冠帽、六角荷、铃销花、包袱花、道拉基,原产我国,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变种很多,有纯白、红紫、带斑纹的,也有半重瓣、大花种、早花种的。其中白花种尚具清香。 桔梗花性喜温暖、向阳、凉爽湿润的环境,自然界的桔梗花多生于山坡、草丛间或沟旁。

桓仁桔梗

桓仁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协会

10864823

桔梗(中药材)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庵东青蟹

庵东青蟹是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庵东镇的。慈溪庵东青蟹具有个大、味美、干运存活力较长的特点,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慈溪市庵东、崇寿一带素有野生青蟹,繁衍于海涂。青蟹,头胸甲短而较宽,两侧无长棘,青绿色。栖息于温暖而盐度较低的浅海,水温降至7℃至8.5℃左右,青蟹就停止摄食,进入休眠或穴居状态。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慈溪市利用杭州湾浅海野生青蟹苗种资源,大力发展青蟹养殖业,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产量连年增加。至2000年底,全市青蟹养殖面积已达6.4万亩,产量1900余吨,产值近1亿元。庵东镇作为主要养殖区,养殖面积、养殖产量约占全市的42%和39%,因此庵东镇被省渔业主管部门命名为“青蟹之乡”。

八. 辽宁省 本溪市 桓仁满族自治县 桓仁猕猴桃

桓仁猕猴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桓仁猕猴桃是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桓仁猕猴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桓仁地区每年的猕猴桃产量为1000吨。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它含有26种氨基酸和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猕猴桃被国人称为“果中之王”、“维C之王”,本项目以天然猕猴桃鲜果为原料,生产出独具特色且有益于健康的果汁饮品、果酱、果粉,使消费者能够长年享用。

“桓优一号”软枣猕猴桃是桓仁县桓仁镇三道河村迟德祥软枣猕猴桃园内发现的优良单株,于2007年9月15日通过了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定。该品种为雌雄同株,果实近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2g,大果重36.7g。此品种没有病虫害,成熟期晚,桓仁地区,九月中下旬成熟,错过野生软枣上市期。果实存放时间长,采摘后能自然存放60天以上。

2013年,桓仁满族自治县农副产品行业市场协会申报的“桓仁猕猴桃”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432101。

九.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贵溪灯芯糕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溪灯芯糕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饮誉中外的贵溪灯芯糕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江西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为贡品,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连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灯芯糕是闽、浙、赣、沪、徽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贵溪,尤以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品质最佳。贵溪灯芯糕选用当地纯天然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云台山下十里泉水,经过洗米,自然晾干,青油炼沙爆炒,配以白沙糖浆和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通过筛、磨、锤、压等一系列手工制作而成。工艺十分细致,属天然绿色食品,其色泽洁白晶莹、其味香甜可口,柔软滑爽,百食不厌,是民众历来节日喜庆食用或款待和馈赠亲友来宾之佳品。贵溪灯芯糕手工精湛,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灯芯糕在贵溪传承已达300余年历史,形成了传统制作糕艺和独特的民间习俗,尤其在婚姻典礼、寿诞庆祝、新春佳节,因其表现亦寓“祝福、步步高高、吉祥如意”之意,形成了品糕、送糕的独特习俗。

贵溪灯芯糕,起源明末时期,至今有300余年历史,堪称美食绝品。明清两代列为皇宫贡品,由御膳房来人监视生产送入皇宫。清时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贵溪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灯芯糕由此而闻名天下。上世纪90年代贵溪灯芯糕被评为江西四大名点之一。

相传明末抚州商人薛应龙喜贵溪商贸繁华,举家定居贵溪,经商开一爿小店,贩卖灯芯草,后创糕为业,创办手工制作作坊。一日突发奇想,将原生产“云片糕”切成细条,因形似灯芯而取名为“灯芯糕”。薛应龙做生意以“人诚义重生意隆、货真价实铺子兴”为经商之道,引来云游龙虎山八仙之一——“铁拐李”借宿相助。“铁拐李”睡在作坊案板,次日留下秘方而去,从此“龙兴铺”在案板上做出来的灯芯糕香气扑鼻,百吃不厌,名扬四海,香飘八方,贵溪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由此而来。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溪就有名号如范福记、范大源、范福源、范康典从事灯芯糕食品生产。清末民初范氏家族以重金兼并“龙兴铺”灯芯糕作坊,扩大生产规模,贵溪灯芯糕得到扩大生产和发展。据称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曾品尝灯芯糕并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

新中国成立后,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有了新的发展,从1979年至今投入2000余万元,对这一传统手工名点进行进一步研制、项目保护开发、生产扩建,挖掘、整理、抢救失传工艺及人员培训工作。2008年贵溪灯芯糕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产品称号,1999年至今获上海食品博览会质量优胜食品及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名牌等殊荣。

贵溪灯芯糕手工生产制作流程繁多,工艺精湛,非常讲究,包括洗、炒、蒸、磨、拌料、压、恒温、锤打、开案切糕等工序。

洗米:一般用筛箩,20℃以上的温开水冲洗晚糯,使米质达到洁白、光泽,然后放入团箕自然凉干。

炒米:用上等茶油和细沙,特制樟木铲在大铁锅反复翻炒,使米爆裂,形状米花,其色洁白,清香扑鼻。

磨粉:糕粉使用青石农家磨,手工磨制2-3次形成细粉,再过滤成淀粉。

蒸粉:灯芯糕蒸粉讲究一个“纯”字,蒸粉火头要旺,采用农家用的樟木铮,蒸1-2小时熟即可吃,但不能做糕,必须存放地下岩洞15-30天,后取出糕粉,溶入配料,达到糕粉具有柔软性。

配料:灯芯糕的配料产非其地、采非其时的药材不用,按比下料,白糖煮沸,加之30余名贵中草药剂合制配比酿成。

贵溪灯芯糕传统制作技艺始终以诚、信、德,传统广传天下,至今仍可在贵溪老城区龙兴铺老镇上看到这样一幅对联“人诚义重生意隆,贷真价实铺子兴”。现主要生产灯芯糕有传统“云片糕”、“精美礼品糕”、“保健型糕”和“水果型糕”等30多个品种。

十.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丝瓜络

慈溪丝瓜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络用丝瓜,本身就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通筋络、行血脉、止痛消胀等功效。丝瓜络加工成沐浴制品,具有极好的清洁皮肤功效,能充分利用丝瓜天然纤维的网络,把中意的香皂或沐浴液涂抹在丝瓜络表面,即可温和地消除沉积在皮肤表面的排泄物及衰老细胞,祛除干燥的皮肤组织,使人体在沐浴后,皮肤滋润光滑。

“丝瓜络之乡”———慈溪市位于杭州湾南岸,地处北亚热带南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慈溪丝瓜络纤维质较其他产地丝瓜络更硬、更密、更洁白,瓜络条形更粗、更长、更挺直、均匀的独一无二的良好品质。慈溪丝瓜络制品加工始于1989年,为国内最早开发丝瓜络加工的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该地区加工企业多达二十几家,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人民币左右。慈溪丝瓜络制品的产销量为800至1000吨,其丝瓜络沐浴制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近30个国家。

目前,在检验检疫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有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生产的丝瓜络沐浴制品有搓背系列、手套系列、玩具系列、儿童沐浴系列、拖鞋系列、沐浴套装等系列等,已形成了“产品系列化、品种多样化”的局面。

慈溪哪里买特产慈溪特产去哪里买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