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馓子土特产 江苏特产馓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8 22:01:22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颜集大红袍板栗

颜集大红袍板栗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颜集镇的。沭阳颜集大红袍板栗外壳呈深红色,颜色特别鲜艳,粒大饱满,生食 、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各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

颜集镇大红袍板栗外壳呈深红色,颜色特别鲜艳,粒大饱满。它的颜色为什么如此红而鲜艳呢?

相传在两千多年前沭阳属于楚国,秦始皇灭楚后,楚国大将虞侃回到故乡沭阳颜集,虞侃痛恨秦王朝的1,发愤要灭秦复楚。他请了名师执教其子虞子期和其女虞姬,后来虞姬又嫁给抗秦英雄楚霸王项羽,秦军就调动数万军队来沭阳颜集围剿抗秦义军。虞侃父子带领方圆百里青壮年共1秦,他们巧施计谋把秦军诱入一大片栗树林中,与秦军开展殊死搏斗,英勇奋战了一昼夜,伤亡很大,终因敌众我寡,最后1撤退。义军将士的鲜血浸透了栗子林中的每寸土地,从那以后直到今天,颜集的板栗即从棕色变成犹如古代战袍一样的深红色,而且栗子比以前增大了许多,人们就叫它“大红袍板栗”。当然,这只是出自人民群众的感情所编造的神话,实际上,大红袍板栗粒大色深与颜集这块地方的土壤、水质有关。

颜集属黄沙质土壤,且靠近河坡,水源不缺,又不受淹,干湿得宜,阳光充足,适宜板栗生长。大红袍板栗高大壮实,产量高而稳定,抗逆性强。栗苞呈椭圆形,平均果重18~ 22克,它结果多,粒大,肉性糯,风味独特。生吃可当水果,甘甜爽脆;风干了吃,甜脆可口;蒸熟了吃,甜糯糯逗人口馋;与鸡同烧,香气扑鼻,这就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名菜——栗子鸡,至今还蜚声中外,其色、香、味、形堪称一流,凡是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大红袍板栗果肉含水率45.5%,含糖率9.9%,含蛋白质6.6%,还含丰富的钙、铁、钾、铜、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尤其含有硼、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除食用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益气养肾补肠胃的功能,还能治腰、腿无力等症状。这些,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1997年大红袍板栗送往南京参加江苏省名优产品展览,获一等奖,被命名为“沭颜一号”,评为省优板栗,被农业部推广到全国种植。

二.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咸馓子

咸馓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古代“寒食节”而诞生,又称“寒具”,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制作。西安馓子形如栅木、色泽金黄、条细心空、口嚼有响声、酥脆如凌雪,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的名贵细点。主要原料有面粉、油、红糖等。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着着,很受人们青睬。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石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从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三.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淮南馓子

淮南当地人每逢传统节曰和走亲访友时,多有拎上集市的一种看似金黄澄澄、一反反整齐如梭地捆扎在一起的“点心”,大家都把它称“馓子”,也有称“油果”、“油面条”等的。总之这种食品由来已久,据相传和考证:“馓子”很可能是在明末清初就传入上窑一带,解放前多有人食用,据老人回忆,上窑街上的“馓子”做的最地道的有两家,就是“杨氏炸馓铺”和“蔡氏炸馓铺”。上窑“馓子”和其它地方的“馓子”相比,有所不同。原因是它一直保持传统工艺,用面粉、明矾、精盐、白糖等和成油面,经过饧制过程,制馓艺人用其高超、熟练的技术把油面盘拧成网被形,下入六成以上的油锅中浸炸定形,成品后有乳白色、淡黄色、金黄色,软、脆、焦、酥、香、鲜、咸、微甜等特点。它可直接食用,也可烩、涮、淡季制馁,可做主料、辅料。由于其食用方便,价廉质优,颇受当地乡邻和外地客人喜爱。

四. 甘肃省 武威 凉州 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人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人。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即成。特点是味咸色黄,人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人扁豆米汤中。是经济实惠、大众化的风味食品。

五.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馓子

单县馓子久负盛名,它以盐水和面,然后用手沾油捋成环形细条盘于盆内,并逐层加油防粘连。

油入锅至五成热,将面条一头拉出,以防散把,另一人用苇杆将馓子坯取下,慢慢拉长到12厘米——15厘米,放入油锅适当摆动,稍炸后,将苇杆抽出压馓坯中间,使之成为瓦状,待色泽金黄时捞出。

它造型美观,酥脆可口,焦食、泡食均可,以佐粥为佳,一般作早点食用,也常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

六.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马厂馍头

在沭阳马厂镇老街东头,有一家坐北朝南的季姓馍头作坊,别看是寻常百姓,其貌不扬,可他们继承祖传工艺,做出的小馍头却是独具特色,名闻遐迩。一般馍头的做法是:用面糟头和面,待面发酵后兑碱做好馍头蒸熟便成。而季家小馍头的制作工艺独特又复杂:一开始选用优质高梁烧酒的大曲做引子,和优质小麦麸搅拌成大半碗糟糊。待糟糊发酵后用开水泡透,然后滤出糟头水(约半市斤)和一市斤面用开水拨成糟头。等槽头发酵再用开水拨新糟头。如此反复8次,每次都用一市斤面拨糟头,这样糟头越拨越多,最后用第8次糟头及25市斤左右面粉用开水和成硬面,待1个半小时硬面发酵后,再用开水拨成软一点的面,等面再发酵后不需兑碱,只需用手反复搓惯揉成小馍头。同时把笼锅烧开后,把蒸笼端下炉旁,把揉成的馍头摆在笼里。

如在上笼之前,即用烧酒大曲做糟糊到揉成馍头这些所有工序都做得好的话,馍头一上笼见热气马上就长大长足。如其中有一道工序没做好,馒头上笼后见热气则不长大,即把馍头装进笼中,放在炉上用慢火热气催长,待馍头长大长足后,再用强火烧15分钟,然后用中火蒸烧25分钟,共约40分钟即可蒸熟出笼。经过上述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出来的季家馍头,白嫩松软,清香扑鼻。数两重的一个馍头,用劲一勒,便缩成一小团,待一松手,馍头又恢复原来的一般大小,形状丝毫未变。吃起来酒曲醇香,味道鲜美,醒脑爽神,热天可保质3天,冷天可保质1个月,连热连吃,色、香、味、形一点都不变。加上用酒曲发酵、开水和面、不用食碱、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等特点,季家馍头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营养美食,历来受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欢迎。方圆百里,遐迩闻名,是马厂镇一大,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名优产品展览。

七.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夏集金丝馓子

夏集金丝馓子是江淮地区享有盛名的土品,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经揉面、盘条、油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做工精细、考究。产品细如金线、金黄发亮,脆酥喷香,口感极好,可干吃、泡吃、烹吃、可与荤菜混合烧制,特别是鸡肉烧好后将该食品放入,便成一道极品菜,百食不厌。金丝馓子既是一种休闲食品又是大众菜肴中不可缺少的珍品。该产品畅销北京、上海、西安及沿海等大中城市,深受广大食客青睐。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香辣牛肉干

用料:牛肉干120克,干辣椒、生姜、大蒜、花椒、香菜、料酒、熟白芝麻各适量;

做法:

1.牛肉干洗净后切成薄片;干辣椒洗净后去籽剁碎成末,生姜切丝,大蒜拍松去皮后切粒,香菜切段;

2.热锅放油,下入花椒炸出香味后捞出不要;

3.下入牛肉干,炒至牛肉干边缘有微微的焦黄;

4.加入两小勺料酒炒匀;

5.放入干辣椒碎与姜蒜,炒出辣味后关火;

6.再放入香菜炒匀后舀出,撒上少许炒好的白芝麻即可.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西平县油馓子

原料:面粉500克

调料:植物油1.5公斤(实耗半斤左右),盐7克,凉水250克

做法:1、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2、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3、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4、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右旗 馓子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其它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沭阳特产有哪些馓子江苏特产馓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