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特产梅 福州独一无二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0 20:13:10

一. 湖南省 娄底市 涟源市 珠梅土鸡

珠梅土鸡之所以味道鲜美、百吃不厌,首先是原材料。鸡是本地的地道三黄鸡,这些鸡白天以山林、野地间的杂草、虫蚁为主食,只在傍晚归舍时才辅以杂粮五谷喂养,极大地满足了它们的营养需求,保证了营养供应的平衡,同时整天在野外啄食、奔跑、跳跃,又健全了它们的体质,增强了抗病能力,如此喂养出的地道土鸡,毛色光亮,体质强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这些土鸡没有喂任何合成饲料和激素,喂养时间和重量都有严格规定,喂养时间不能超过一年,重量不能超过3公斤。再加上所用猪肉都是本地熟食喂养的猪,挑选精肥适度的五花肉。辣椒是用香浓超辣的涟源本地朝天尖辣椒。

其次是烹饪技巧,这是珠梅土鸡味道的重要保证。珠梅土鸡的烹饪十分讲究,决不能马虎。烹饪时先把三黄鸡砍成大块,加鸡肠子、鸡杂、鸡血,五花肉切成大片,一只鸡加七八片,每片小巴掌大。将五花肉先入锅爆炒,待精肉呈黄色,肥肉出油,再放入鸡块翻炒,加料酒,煽干水分加薄姜片和一小勺水,加青辣椒、红辣椒、盐、鸡精红焖,到快收干水出锅。

依此方法,以本地土鸡、熟食猪肉、朝天尖辣椒等为原料,加上独特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珠梅土鸡味道格外鲜美,色香味俱全,吸引食客,令人百吃不厌,流连忘返。可见珠梅土鸡能上品牌,成为湘菜系列中极具影响的菜肴,也就必然了。

看到端上餐桌的珠梅土鸡,鸡皮纯黄。夹上一块咬在嘴里,糯性很浓、很粘,肉质却非常细腻,没有半点粗糙感。慢慢品味,鸡肉非常甜美,甜的自然。加上辣椒汁的辣气,不但有鸡肉香,还有一种辣香。鸡肋肉没有完全脱骨,慢慢咀嚼,更能找到吃的感觉。盆里的鸡肠子每节都不长,却很绵软,带着辣椒汁,吃起来味道香辣。鸡血小块小块,辣椒汤全部沁入鸡血的气孔,吃起来既烫辣又脆嫩。鸡杂切成小片,既脆又香。难怪珠梅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影响娄底的100强品牌之一和湖南省著名商标。

如今,珠梅土鸡店在湘中地区开设了分店,全省各县、市也都竞相开设以珠梅土鸡店冠名的饭店,成为我省湘菜行业中的品牌。

二. 福建省 福州 仓山区 福州角梳

在福州的手工艺品中,如今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走进寻常一家工艺品店,大都有角梳卖,价格也不贵,20元上下,让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种享受。不知是生活好了要求便高了,还是商家的促销策略,人们说,用角梳梳头,可以去垢而不沾,解痒而不痛,温润而不挂发,还有加速头皮血液循环,能增强免疫力,清炎凉血,镇痛止痒,防止静电,不脱发,祛屑护发,舒筋活血,安神健脑,促进头发生长等独特的保健作用。


一把寻常的梳子,福州人把它精雕细琢,竟创出达数十个品种,有半月形的京梳,有一端齿间宽、一端齿间窄的鸳鸯梳,带柄的烫发梳,还有广式的、西式的、英雄少年式的等等,名目繁多。更有一种成套的梳子,它以穿山甲、狗、猫、虎等动物形状配套,或以古琴、琵琶等乐器形式配套,浑然一体,画工精巧,形象逼真,有些人甚至将它作为室内的陈设品,以供观赏,外省外乡人更是慕名前来购买。


福州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更是十分讲究,选料只选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 牛”(南方水牛、黄牛)和 “北羊” (新疆、内蒙古绵羊)的角,选蹄也只选取生性水牛蹄,经过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出梳子,这还不算完,还要按照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描上人物、山水等,贴上金银箔方为成品。


1976年在福州新店出土的南宋贵族王升墓中,发现牛角制的黑色半圆形角梳六个,可见福州角梳至少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19世纪30年代,福州的角梳业进入鼎盛时期,大小店号达一百五十家,邹振记角梳庄的“飞鹰牌” 、“ 李厚记角梳庄”的“航海牌” ,“润光厚角梳庄”的“童牛牌”角梳最负盛名。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童牛牌”角梳与脱胎漆器、纸伞同获金奖,被并称为“福州三宝”。1935年前后,邹振记角梳庄的创办者邹元华研制成功第一台“ 电动锯角机 ”,重金聘请漆画工艺师朱庄,运用漆画工艺技法,在角梳齿路上方绘制虎、豹、狮、象和古典人物、山水景色,在国际性工艺品“小吕宋赛会”上获金奖,据说巨商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黄金购买获奖的“牛角虎梳”(不上3两重),角梳价比黄金,一时被传为佳话。


俗话说 “ 千过梳头,头不白 ”。用角梳,连梳头的 “仪式” 也不同了起来:每天早晚用牛角 梳,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轻轻触及头皮各梳刮数遍。要用力平均,据说长年用角梳梳头,可疏经通络,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长白发、黄发和脱发。有此宝物,福州女子便格外的标致起来,要不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怎会如此赞叹??福州女子美的水准竟高 过苏杭女子数倍,个个“像是希腊古代的雕塑人形了”呢!

三. 福建省 福州 连江 连江鲍鱼

连江鲍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连江鲍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江鲍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连江鲍鱼

连江县地处福建东部沿海,属中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全县海岸线长238公里,海域面积为3112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港湾和岛屿众多,近海地形平坦开阔,潮流通畅,为连江渔业生产尤其是鲍鱼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在同一海区养殖来自不同地理带和不同国家鲍种的最适宜地区。2009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64万吨,居县级渔业产量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其中,鲍鱼养殖量达10亿只,年产量为1.2万吨,占福建全省产量的62.8%,全国总产量的28.3%,已经成为中国鲍鱼养殖的第一大县。2010年5月,经专家现场考察和评审后,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鲍鱼之乡”的称号。

连江县鲍鱼养殖始于1989年,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岐半岛的后才里、后湾、罗源湾、可门口以及靠外洋的东洛岛近岸与浅海水域等处,品种以皱纹盘鲍、北方皱纹盘鲍杂交子一代与日本盘鲍原种以及杂交子一代所杂交的杂交种为主(当地俗称黑鲍)。通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探索,连江县已突破了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养鲍方法与技术,形成了鲍鱼海上筏式和陆上工厂化两种养殖方式互补的良好局面。由于养殖品种适宜、方法得当、技术先进,养鲍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县有鲍鱼育苗场119家,年育苗能力6~8亿只,养鲍数量达到12.2亿只,其中鱼排网箱式养鲍15.2万箱,养鲍10亿只,海带筏式养鲍2亿只,工厂化养鲍0.2亿只。预计2010年鲍鱼产量将超过1.5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成为连江县水产养殖业的第一大产业。

地域范围

连江鲍鱼保护区范围位于连江县现辖行政区部分海域,范围包括下宫乡东部海域、筱埕镇、安凯乡、黄岐镇和苔菉镇周边海域,即 如下 A→B→C→D→E→F→G 与连江县陆域所围之海域:A.(北纬 26°24′49.55″,东经 119°50′44.86″)、B.(北纬 26°26′21.78″,东经 119°55′4.15″)、C.(北纬 26°22′15.68″,东经 119°58′24.12″)、D.(北纬 26°16′54.72″,东经 119°58′7.57″)、E.(北纬 26°15′6.30″,东经 119°49′32.68″)、F.(北纬 26°14′33.33″,东经 119°43′18.23″)G.(北纬 26°16′38.11″,东经 119°43′19.26″)全县海域面积 3112.02 平方公里。保护区域位于台湾海峡南北寒暖交汇海域,面积约 26000 公顷,214年全县养殖鲍鱼面积13440亩,养殖鲍鱼量约25亿只,产量3.2293万吨。

连江鲍鱼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连江海域适应性驯养2年以上的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选育的后代。

二、生长环境

水温15℃至26℃,盐度28至32,pH值7.8至8.4,溶解氧≥5mg/L,流速1m/s 至2m/s,海水透明度≥1 m。海水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渔业水质标准规定。

三、养殖管理

1.苗种:壳长1.3cm以上、形态规则、色泽鲜艳、纹理清晰、无病害、无药残、活力强的苗种。

2.饵料:海带、江蓠、紫菜等新鲜大型藻类,当新鲜饵料缺乏时,可适当投喂盐渍海带、干海带等。

3.密度:壳长1.5cm至2.5cm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200粒/㎡;壳长2.5cm至4.5cm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100粒/㎡,壳长4.5cm以上的鲍鱼,投放量不超过50粒/㎡。

4.水层:水深范围3m至5m,遇高温、低温和赤潮季节,养殖水层可适当调深。

5.捕获:壳长达到6.5cm以上即可捕获上市。

6.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干制鲍鱼加工关键技术

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去壳去内脏→腌渍→清洗→水煮→水冷→干燥→包装。

2.关键工艺:

(1)原料选择:鲜活、形态完整、肥满度好。

(2)腌渍:10%食盐溶液20℃盐渍24 小时。

(3)水煮:50℃至0℃的热水中定型20分钟,然后在100℃的沸水中煮透3 至5 分钟。

(4)干燥: 风速3m/s、温度16℃、湿度70%干燥28 至30 天,至水分含量≤10%。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连江鲍鱼:鲍壳质地坚硬;软体部分比例高,肉质肥厚,呈黄白色,富有弹性;腹足吸附力强。

(2)干制连江鲍鱼:形态完整,外观呈不透明状麦芽糖色,肉质肥厚且有韧性,外表稍有白霜,有碳烤的清香。

2.理化指标:

(1)活体连江鲍鱼:蛋白质含量≥14%、脂肪含量≤0.7%、精氨酸≥14.0 g/kg、天冬氨酸≥12.8 g/kg、谷氨酸≥19.5 g/kg、丝氨酸≥6.0 g/kg、β-胡萝卜素≥20 ug/100 g。

(2)干制连江鲍鱼:蛋白质含量≥52%、脂肪含量≤3.0%、水分含量≤10%、氯化钠≤6.0%、灰分≤7.0%。

3.安全和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饵料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高山山羊

高山羊是我省肉用型优良山羊品种之一。其肉鲜嫩少膻味,味道香甜。逢年过节,外省和香港都有人特地到福清采购高山羊。福清籍的海外华侨和港台同胞回乡时也必尝高山羊肉。

高山羊体躯丰满,体毛呈灰褐色或黑褐色,从颈背至尾根有带状黑色毛区,四肢膝关节以下毛为黑色,蹄黑。每头母羊一般年产羊羔两胎,每胎两三头。成羊雄者体重27.88至45公斤,雌者25.98至40公斤。它产于福清高山、沙埔、东瀚、三山、港头、龙田等镇及平潭县,现已借助引种扩散到福鼎、霞浦、罗源、连江、闽侯、永泰等地,被称为“福清山羊”。高山羊平时吃马唐(六月雪)、牛鞭草、狗牙根、狗尾草、园果雀稗、藜草(羊子耳)和兔草、蛇草等,越冬时吃花生、甘薯之干藤。由于终生食用“药膳”,常在山地奔跑“健身”,高山羊瘦肉层厚、肥肉层薄、表皮层下另有肥瘦相间的肉层。其肉具有和胃、补虚、壮身、消炎、愈合伤口之功效。近几年,高山羊肉价格不断上涨,每500克达15至18元。

五.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肉夹饼

肉夹饼

将芝麻光饼掰成两半,夹以红糟熟猪肉,或海苔均可。这种风味小吃流传福州、福清等地,唯平潭肉夹饼具备香、酥、脆优点。

六.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平潭紫菜

平潭紫菜是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的。平潭是我国坛紫菜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坛紫菜养殖的发祥地。平潭水质好、无污染因此紫菜质量比其他地方好。

坛紫菜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目前平潭坛紫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主要集中在敖东、苏澳、南海、北厝等乡镇。

平潭的紫菜以牛山岛、塘屿的紫菜最为出名,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采割、手工生产,除了保留自然的香味,更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平潭坛紫菜营养丰富,味道甜美,生长于浅海礁石上。尤以“海坛天神”处所产的为最,“海坛天神”为平潭一个绝美景点,五官兼备,比例匀称,头枕沙滩,足伸东海,幻化神奇。也许是此处生长的坛紫菜沾染了仙人之气,因此不仅风味独佳,更具有清热消烦、健胃益脾、化痰利水、补肾养心之功用。特别是用紫菜炖肉最为滋补。

七. 台湾省 花莲 德利梅、德利豆干

靠着不断实验及一丝不苟的制作,德利研发出五香、卤味、梅汗等多种口味。豆干之外另一项是梅制品,其白梅系统改良自卤梅,去其重咸味,外扑白粉粉的葡萄糖霜,甜爽绵细、雪白诱人;白梅成功后又带动了奶梅、冻顶茶梅、辣梅等一系列的口示。店内自制的洛神葵、剥皮辣椒等,品质亦佳。( 花莲县)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宝来轩猪油炒米

福州宝来轩猪油炒米:已有160余年历史。呈扁长方体,白色,脆酥无骨,口感舒适,具有浓厚的猪油芬香,清甜可口,开水冲泡不糊不渣。

九.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葱饼

葱饼

平潭葱饼选料和制作均十分考究,是本地很有名气的风味小吃,有“葱饼出炉满街香”这说。用精面粉发酵起酥,制成层皮,以肉丁、虾仁、葱珠、紫菜、香菇末、冬菜等作馅,成扁圆饼状,贴护内烤熟。出炉时香气四溢,色呈金黄,入口酥嫩适中,留齿生香。

十. 福建省 福州 鼓楼区民俗文化 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萧氏外科是由福建省福州市名中医萧治安先生及其子孙经过数代人百余年不懈努力而形成的具有福建本土特色的中医外科。

福州萧氏外科擅长中医外科中各种疑难重症的治疗,尤其善于应用草药施治疮疡皮肤病,对于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手段的荨麻疹、湿疹、胎瘀疮、银屑病、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皮肤瘙痒症、妊娠皮肤病、神经性皮炎、周围血管病、乳腺病等疑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萧氏中医注重整体治疗手段,内治阳症重于调理气血,而内治阴症重于滋补肝肾,外治则遵循与内治相同的医理,以热治寒,以寒治热,有风散风,有湿除湿,并根据临床经验加减用量。此外,萧氏中医外科使用的丸、散、丹、膏都源自家族祖传单方,其自制而常用的相关药品有大成散、百草膏、凤凰散、玉红膏、金花散、清毒洗剂等。

萧氏中医外科的创始人萧治安出身于行医的家庭,21岁时从事行医。由于萧治安擅用汤药、精丸、散、丹、膏,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均能从整体治疗着眼、内服外敷,均能奏效,因而其在福州中医外科中享有盛名。萧治安不仅医术高超,还兼具高尚的医德,为病人与同行所称道。中年后,萧治安投资支持创办福州中医学社。新中国成立后还与厦门、汕头的制药厂合作,进行中医外科方剂剂型改革。

萧治安子女中承医业者有6位,而孙、曾孙辈中承继医业的有二十多人,均为福州中医外科的骨干。如今,福州市中心街区鼓楼区东街还设有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萧氏子孙也以其传承有方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服务于广大患者,成为福州市中医外科的支柱。

萧治安 (1884~1964)萧治安(1884~1964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幼年随父种植、采集草药,制作各种药材,自修医学,探研祖传医疗验方。21岁在福州澳桥附近开诊,名闻一方。治安继续钻研《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等历代医学著述及名家医案,虚心向名医和有一技之长者学习,擅长汤药,精于丸精丹膏,对于外科疑难病症从整体治疗着手,内服外敷,常奏奇效。治安为人爽直,自奉甚俭,常解囊帮助乡邻,对慈善事业更是好施乐为,曾捐...... 详细>>>

福州十大特产大全福州特产白色的可以直接吃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