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福泉有什么特产 贵州福泉有什么特产吗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0 18:46:22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平塘县 大塘黑糯米

大塘黑糯米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上沙质田中,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因充分吸引了土壤中的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颜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腻。民间作为补品,有“药谷”之称。

大塘镇位于平塘县境西北部,北与掌布乡及惠水县的祥摆乡,东与牙舟镇,南与通州镇、新塘乡,西与惠水县下摆乡等接壤。这里常年云雾缭绕,全年雾天达26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4℃,年均降水量1350毫米,土层深厚,土壤富含铁和磷酸盐。

大塘黑糯米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上沙质田中,气温低,生长周期长,因充分吸引了土壤中的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颜色紫黑,食味香甜,甜而不腻。民间作为补品,有“药谷”之称。中医理论上,“有黑入肾,肾强则青春焕发,精力充沛”之说。

大塘黑糯米营养价值很高,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根据贵州农学院对大塘黑糯米和白糯米品种进行分析化验对比的结果,黑糯米比白糯米的蛋白质、赖氨酸和核黄素含量都高。黑糯米粗蛋白含量平均为百分之十一点四八,而白糯米平均为百分之九点五二;黑糯米赖氨酸含量平均为百分之零点四一,而白糯米平均为百分之零点三二;黑糯米每百克含核黄素平均为零点一九毫克,而白糯米平均为零点一毫克。

大塘黑糯米长吃可健身,有补血养气功效。用黑糯米煮的粥,色泽呈咖啡色,吃起来浓香可口。食用黑糯米,对慢性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孕妇、幼儿、身体虚弱者都有滋补作用。因此,多少年来,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逢年过节和待客送礼的珍品。

二. 贵州省 黔南州 罗甸县 罗甸茶叶

罗甸茶叶是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的。罗甸县茶叶品质优良,是贵州省唯一能生产出口红碎茶二套样的地区。

罗甸县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9.6℃,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无霜期334天,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特别是大叶种茶树。罗甸县春茶采摘时间较早,比全省其他地区提前15天以上。且由于热量丰富茶树生长期长,采摘轮次多,我县茶园亩产茶青达1000公斤以上。全县26个乡镇都有栽培茶树、制作茶叶的习惯。宜茶非耕地资源丰富,经调查统计,全县可开发茶园土地面积达25万亩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罗甸县规模发展茶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了“3211”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计划每年新增茶园1万亩。全县现有茶园3.5万亩,并分别建有加工能力10000但和5000但的茶叶初、精加工厂各一座,生产设施齐全、工艺成熟。上隆茶果场、纳见茶场是我县主要茶叶生产厂家,有优质茶园1万余亩。

为加快我县茶产业发展,2009—2010年由县财政出资在逢亭镇新光村,木引乡丛里村、速进村新建万亩茶园基地。该基地距县城35公里,且土层深厚,土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茶叶种植标准进行定植,栽培品种以福鼎大白和云南大叶为主。现茶园已进入后续管护阶段,茶苗长势良好,罗甸人民热烈欢迎有志于发展茶叶产业的企业及各界人士到罗甸进行考察交流、租赁承包和投资建厂。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狗肉

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

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快。

日本《读卖新闻》曾有盘江狗肉一条街的报道,使盘江名闻遐迩,誉满天涯。在1990年11月3日的《参考消息》上曾转载了日本《每日新闻》中一篇由日本记者金子秀敏发表的题为《狗肉馆子一条街、冬来生意更兴隆》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金子秀敏在贵州盘江镇的见闻。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日本《朝日新闻》、法国《环球日报》、《中华美食》等也竞相报道,使盘江狗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名街名食。

盘江狗肉历史悠久。1982年,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刘老四杀狗开业,食客众多,生意兴隆。接着罗姓、何姓、申姓、刘姓、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当时局限,狗肉作为滋补,对身体虚弱、肾亏泛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没有形成市场化。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到1966年,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七十年代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又地处湘黔主干线,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十分红火。八十年代,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到目前,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这些店家一方面注重花江狗肉烹饪的特点,另一方面进行新的创造。过去杀狗要烧毛,让其皮开肉绽,焦黑难看。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洗刮干净,煮熟后再涂上菜油,使狗肉白嫩,冒出水珠,油光发亮;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如在砂仁、木姜的基础上,再添上白扣、草果、山奈等佐料。所以色香味俱佳,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期待。

四.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杨梅汤

荔波杨梅汤在夏日,只要到了荔波的人都会喝上一碗,冰津上口,酸味纯正稍带微甜,汤汁浓郁红润,有生津开胃,清凉解渴的特点。多为6元一碗,樟江夜食一条街上随处可见,最有名的杨梅汤店要算是街上的“喀斯特杨梅汤”和“爽口杨梅汤”。杨梅汤先是将鲜杨梅拣去杂物,用水轻轻洗净(防止弄破果实,损失果汁);放入洁净锅加糖腌渍,待腌出水后,置小火上煮,随煮随搅(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色泽变暗),煮汤3~5分钟离火,装入清洁消过毒的玻璃瓶内,封好,晾凉,入冰箱冰镇。食时,取出杨梅5~6个,放入玻璃杯中,再倒入一些杨梅汁,加适量冰块或冰水饮用(加冰水量为杨梅汁的3~4倍,即500克杨梅制的汁,加冰水1500~2000克)。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龙里县 三元酥李

三元酥李是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三元镇的。三元镇酥李向来以酥脆、香甜,果大、色泽佳、口感好而名扬四方。

三元镇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土质对脆李的生长极为有利,三元镇酥李向来以酥脆、香甜,果大、色泽佳、口感好而名扬四方。

三元镇近几年来共种植了4000多亩的酥李,挂果面积达到3000多亩,酥李产量达到7500吨左右。三元镇高坪村注册了“农三元”商标,被农业部授予“无公害水果”证书。

六.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凉席

产于贵州荔波。

荔波凉席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荔波县的洞塘、九安、永康、尧所等乡盛产绵竹,是编织凉席的优质原料。凉席的编制,首先将竹削成薄如纸的竹篾(既竹的外表面),然后利用竹青的自然花纹和天然光泽精心编制成席,它最大特点是精致、光滑、透汗、凉爽。

和一般的竹篾编的凉席不同,荔波凉席韧性极佳,一床双人凉席,能折叠卷缩成直径五公分、长五十公分的小筒,用一张报纸就可包裹。荔波凉席经久耐用,由于采用独特的绵竹及独特的工艺(未采取任何蒸煮手段,更未用防腐剂处理),制成的凉席保持竹子原有的青色,而且在自然条件下不会生虫,一张凉席使用得当可以用10至20年。

荔波凉席现在仍然援用清朝道光年间来的原始手工艺制作,制作一床凉席,须花费一个熟练工的五天时间,包括一天砍竹、两天削篾、三天编织。一床1.5×2.0米的凉席用约1240条约4mm的竹篾编织而成,凉席的经、纬线都是一棵完整的竹篾,没有接头。一床凉席既是一件生活用品,又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品。

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叫姚焕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记了带绳子,正在发愁无法捆柴 的时候,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绵竹林,于是他去砍了一根绵竹,破成若干细蔑丝,扭成绳用 以捆柴,这时他发现细篾丝柔软如麻,坚韧不断。从此,姚焕奎经常用绵竹捆柴或-别的 东西。后来,当地不少人知道了绵竹的这种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绳使用。经过逐渐发展, 人们又用它编织草鞋,竹篮等。

荔波凉席利用竹青和竹簧的自然花纹和天然光泽精心编制而成,它最大特点是精致美观,朴素大方, 光滑柔软,能够折迭,便于随身携带。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福泉市 染花土布

染花土布

染花土布是荔波布依族妇女特有的技巧之一。她们不但会自织花土布,还会自织平面土布来染成花布、花被单、花被面、包单、围腰口、床围、围裙、头帕等等。染花土布又分为折花线扎染(布依语称壤仰)、印染、划染(腊染)3种。原绘画的图案呈现白色,青兰底白画图美观大方,别有民族特色。荔波布依族织的扎染、印染土花布,建国前远销省内外,其相互大方美观备受顾客欢迎,今天亦仍然受到省内外客人的喜爱,到布依地区来的人们一但见有这些花布出售,也争购一、二件作古物欣赏、使用、陈设或赠品。

八.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盘江牛

盘江牛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这一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养牛历史悠久。产于贵州境内的,当地原称关岭牛,分布于该省安顺专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十九个县,而以关岭县所产最为闻名;产于云南境内的,当地原称文山牛,分布于广南、富宁、砚山、邱北等八个县,中心产区在广南、富宁;产于广西境内的当地称桂西黄牛,分布于百色地区的隆林、田林、西林等县,以隆林县所产品质较好。据1982年考察,上述三省接壤地区的黄牛,均属同一品种,应予归并,因盘江水系流经主要产区,故取名盘江牛。

【形成历史】

产区位于云贵高原南部及其边缘,一般多在海拔800-1250m之间,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河流以南、北盘江为主,流经石灰岩峰丛区,多渗漏或潜入地下,成为伏流,形成河谷纵横,谷地山深、峰峦叠嶂的复杂地形。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草场主要有低中山、中山的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地草场,牧草种类繁多,以禾本科为主,生长繁盛,但易老化。

盘江牛各类群产区的生态条件和饲养管理方法均大体相同,而且从历史上考察,盘江牛也有其共同的来源和交往,据云南史料记载:“蛮人明初由黔迁入”,又据云南《开化府志》记载:“旧有黔粤苗民,移居岩箐……散在沿边烟瘴区”。元、明、清代自两广迁来的苗民分布于文山、红河一带。另据文山、砚山等地农民反映,体型较大的牛,由广南。西畸、麻栗坡交界处苗族山区引入,而富宁、广南农民认为,当地的黄牛是祖先从广西引来的大种牛。

产区少数民族,婚丧祭祀,早有用牛的习俗。据云南《文山地方志》记载:“卧以牛皮,……祭则用牛、羔、豕”,“婚不用媒,财礼以牛,多至五、六条者”。广西《隆林县志》也说:苗族人民“嫁取即操戈椎牛集众,吃其片肉。卜挂病则禳送杀牲会饮,食其牛血,取牛肠渣滓以为羔汁”,每次酒事杀牛少则一头至数头,多则百余头。贵州有关史料上有“苗族善养牛……善打猎”之说,又有;“苗族三月三、四月八,以山歌对答,相合成婚,名曰赶集,聘礼以黄牛一条”,至今仍有喂“姑娘牛”的习惯;布依族则有“追荐开吊,各亲以牛祭,绕棺三匝,用斧椎牛头到地,则剥皮用肉以餐来者”之俗。贵州关岭苗族人民,定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牛生日”,届时先以糯米粑带牛角上,牛食后,家人方能进食,以示敬牛;耕牛停止使役一日,以示爱惜。以上民间习俗,有利于牛的饲养和繁育。

产区在养牛和用牛方面,不仅有悠久的历史 ,而且在饲养管理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若要牛上膘,一把快镰刀”的农谚。苗族人民斗牛的习俗由来已久,这对选好和养好畜种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仍盛行。

九. 贵州省 黔南州 都匀 都匀糟辣酸

都匀糟辣酸是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的特色美食。都匀糟辣酸是炒菜、煮汤、炒饭的调料,色美味香,既有酒的香醇,又有辣椒的辛辣,是都匀人家家必备的佐料。

糟辣酸以鲜辣椒为主要原料,选用都匀市的沙寨辣椒为最佳。制作方法是:将鲜辣椒冼净加工成辣酱,拌和姜米、食盐、甜酒,一起置入坛中,盖上坛盖,围上坛盘水,腌制一段时间即可食用。糟辣酸炒菜不仅其色橙黄鲜亮诱人,而且酸香扑鼻味道鲜美。独具特色的都匀酸汤鱼,其主要调料即是糟辣酸制作。

黔南州福泉市十大特产有哪些贵州福泉市有什么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