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平特产豆豉干 云南泸西特产豆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2 01:17:28

一.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豆豉

全州县制作豆豉的历史源于唐代中叶,与“全州第一香”五香豆腐干产生时期接近。

据传,最早制作出豆豉的,是唐中叶全州镇建设街小南门一个专做豆子生意的老板(姓甚名谁已无法考证);有一天,老板收进店的百余斤豆子因未干透晒在外边,突降大雨,豆子来不及捡回来,全部淋湿了,连续两天偏又是雨日,帐鼓的豆子眼看着要发芽了,老板让妻将豆子蒸熟了当饭吃,吃了两餐后,老板与伙记们都不愿再吃了,天不见晴,豆子就存放在桶里。接连下雨十余天,大家把豆子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满屋子莫名奇妙地散发出一股很特别的香味,经查找发现,香味出自那桶被遗忘了的熟豆子!大家提出桶细看,豆子不但没烂掉还长出了淡绿色的茸毛,而且有异香,老板叫伙计提去河里洗净再晒,晒了不到半时辰,又是一场雨,伙计无奈只好又将豆子存放桶里,待雨停日出时,已是三天之后,大家提出豆子一看,豆子热气腾腾又发酵了!再次发酵的豆子颜色更黑了,且香味更浓。老板娘怕豆子发了酵不卫生,就弄一小碗加点酒蒸一下,没想这一蒸,就蒸出了“小南门的洪水(红水)豆豉”,添点盐,就是上好的送饭菜。后来她又试着用豆豉煮汤,汤清爽还带点淡红,味道相当好,拿去当配料做菜,菜味道比不放豆豉要好得多,全州豆豉竞然在无意间产生了。豆子老板也改了行开起了全州第一家豆豉作坊,并收徒传承技艺,徒弟又传徒弟,一代代流传至今。

全州豆鼓不但香味好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为群众喜爱,产品久而久之,盛名远播,目前已销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

全州豆豉素有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之称,是桂林辣椒酱或豆豉酱的主要原料,产品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区、内外多家网站做过专门的产品介绍。由豆豉首先产生于全州小南门,故全州历有“小南门豆豉,就此一斗!”之说,这是古传下来称赞全州小南门豆豉的行话,其意是:全州豆豉加工厂虽然到处都有,但最好的豆豉出在小南门。而在与全州相邻的湖南周边县,也有赞言:“全州豆豉新宁酱,凑在一块天下香”之古谚。近10余年,因为县城建设的扩展,豆豉加工厂几乎都迁到了石塘镇;石塘镇目前有50余家中、小型豆豉加工厂,每年加工豆豉近1000吨,每公斤单价8—10元,是该镇重点推出的名牌农产品。全州豆豉的加工制作工艺,传承于全州小南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其工艺步骤基本程序如下:

一、选豆。选用本地当年或头年产的优质豆(以黑皮泥豆为最佳),选净豆中杂物上甑。

二、蒸制。灶台上固定一宽口大铁锅(全州人称为灶钯锅),锅内加入2/3清水,将大木甑(即蒸桶,桶底有条格,铺上白棉布做隔)置铁锅上,倒入豆子后加盖蒸豆。蒸制时间在2—3小时左右。蒸制过程中要上下翻动一次,当满屋飘香时,察看黑豆熟透后停火。

三、浸泡。趁热将熟黑豆倒入专门浸豆用的水池,水中加入适量青盐(促进发酵和加深豆豉颜色,每100公斤加青盐0.3-0.4公斤),水要盖住豆子(以豆子泡好时水刚好被汲完为好)。当豆子泡得饱满透亮时(2小时左右)取出。

四、发酵。取出泡好了的豆子冷却后(刚泡好温度还很高),倒堆在黄土地板上(专用发酵场地,劣平整高出地面5寸到一尺),盖上干净的草垫子或麻袋(大热天不用盖)发酵,两天后只翻动一次,以后五六天每天翻动一次,总发酵时间不少于七天,待豆上长满淡绿色酵母菌茸毛,并有香味散发时,即可停止发酵。

五、清洗。将发好酵的豆子装入大箩筐中,抬到大江里清洗,清洗时,按一个方向不断搅动,充分洗净后,沥干。

六、再次发酵。豆子沥干后,倒入竹垫上,周围用竹围围好,再盖好发酵两昼夜,待豆豉香味更浓厚,颜色更深即可。

七、晒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放置竹垫上晒,晒至抓在手中握紧再放开时,豆豉能自动散开即可上市出售。

注:豆豉再发酵后,也可蒸制:在发酵好的豆豉中洒上些米酒,上木甑里蒸,待冒蒸汽20分钟左右后,倒出晾凉保存,这种豆豉叫洪水豆豉,其颗粒滋润,味香甜,做菜时用做配料,做出来的菜或汤特别味道好,且汤色好,但保存期不如晒干的豆豉长,此法目前基本不用了,现在上市的成品基本上都是晒干的。

产品特点:颗粒松散,异香扑鼻,捏之易烂无核,黝黑而有光泽,佳肴佐料,后味回甜,加入精盐和高度米酒,可增长贮藏时间。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二.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大鱼丸

潮汕大鱼丸

用料:
    鱼肉400克,精盐10克,味精15克,胡椒粉1克,芝麻油1克,生菜50克,紫菜5克,鸡蛋2个,上汤500克。选料可取用淡水和咸水鱼,咸水鱼取“那哥”、“淡甲”鱼,淡水鱼用链鱼、鳞鱼。

制法:
    (1)把鱼肉放进绞肉机绞成鱼茸,盛入木盆中,加入鸡蛋白、精盐、味精、清水75克拌匀,用手搅约15分钟至鱼胶粘手不掉,再用手捏成鱼丸(约50粒),放于温水中浸,然后连水放入锅中,先以旺火煮至水温70至80度后转为小火,至水温将滚开时捞起。
    (2)将上汤下鼎煮沸,放下鱼丸,滚至浮起为度,然后盛入汤盅,加入紫菜、生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调味即成。

特点:
    加工细致,色泽洁白,味道鲜美,清爽可口。

三.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香芋鱼头炉

香芋鱼头炉

用料:
    大松鱼头(带腹)1个约800克,净芋头500克,姜片(小片)15克,葱段15克,清水1000克,红辣椒片10克,味精10克,精盐10克,麻油5克,胡椒粉少许。

制法:
    (1)先将鱼头剁成几大块,撒上薯粉,再将鼎烧热,放入生油,待油温约200℃时,把鱼头放入油中,炸至熟透捞起待用。再将芋头切成厚片(每片约1厘米厚,2厘米X4厘米宽),同时放入油鼎炸熟待用。
    (2)把清水放入小鼎煮滚,然后放入已炸好的鱼头,芋片,面上放上姜片、红辣椒片、葱段、再放入精盐、味精、胡椒粉、麻油、待鱼滚儿滚,闻到香味即成。

特点:
    汤鲜浓香,肉嫩芋粉。

四. 湖南省 益阳市 沅江 走油豆豉扣肉

走油豆豉扣肉

用烧红的烙铁烙尽五花肉皮上的余毛后,将肉放在冷水中刮洗干净。锅内加清水,放入五花肉煮至八成熟捞出,用净布擦干肉皮上的水,趁热将甜酒汁抹在肉皮上面。炒锅置旺火,放入茶油500

克,烧至八成热,将五花肉皮朝下入锅走油,待肉皮炸呈红色时起锅,再将五花肉放入汤锅里稍煮一下,见肉皮起皱纹即捞出。将五花肉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先切成10

厘米长、1

厘米厚的大片,再横中切一刀,但不切断。接着将切好的五花肉皮朝下整齐排列在钵中,剩余的边角肉成梯形排列钵的边缘。然后均匀地放入精盐、酱油、豆豉,上笼蒸至软烂,取出翻扣在盘中即成。

豆豉是湘菜特色调味品。现在的湖南豆豉,是采用优质黑豆,利用封闭加温发酵的独特方法加工制成,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色泽光亮,质地纯净、味感浓郁、留香久远的特点。此菜色泽油亮,香味浓郁,吃口不腻,软烂鲜美。肉皮棕红而有斑纹,似虎皮,又有“虎皮扣肉”之称。

五.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铜锣坝野生干蕨菜

【铜锣坝野生干蕨菜】蕨菜别名龙头菜、如意菜、乌糯、拳菜,是野菜的一种。蕨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用功能,享有“山珍之王”的美称。也是一种最具保健美容功效的绿色健康蔬菜。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

该干蕨菜是以我县铜锣坝野生的鲜嫩蕨菜为原料,经开水漂过晒制而成。

食用方法:用水冲洗干净,放在水中浸泡,浸到柔软即可,炒、炖、煲均可。

保质期:12个月

储存方法:阴凉干燥处。

六. 山东省 临沂 蒙阴县 八宝豆豉

产于临沂,是清道光年间创制的著名酱菜。相传,最初由蒙阴一位酱菜师傅摸索制成,后来临沂城内一家名叫“味一斋”的酱园接手大量生产,遂广为流传。八宝豆豉选用大黑豆、茄子、杏仁、鲜姜、紫苏叶、鲜花椒、香油、白酒为原料。先将大黑豆煮熟、发酵、晾干,然后将茄子、花椒等加盐腌好,按一定比例调配,再加香油、白酒入缸拌匀,装坛封闭令其自然发酵,干年多始成。启坛后,豆豉光泽黑亮,浓香逼人。有健脾胃、益气血、散风寒、活筋骨、理气除燥、宣肺补肾等功效。曾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八宝豆豉简称豆豉,是临沂之一,始产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2年获全国博览精品金奖,1995年获中国名优精品金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品尝后,欣然写下了“齐鲁名产、醇厚清香”的题词。这种酱菜用大黑豆、茄子、鲜姜、杏仁、鲜花椒、紫苏叶、香油和白酒8种原料酿制而成,故名“八宝豆豉”。以其营养丰富、醇厚清香、去腻爽口、食用方便的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临沂地方名吃之一。

关于豆豉的由来,相传在道光年间,山东沂州府的垛庄(今在蒙阴县境内)有位老妈妈,智慧过人,她用大黑豆、茄子、香油作主要原料,腌制出的酱菜,非常美味可口,取名曰豆豉。垛庄的一位酱园师傅彭三又从她手中学到了制作豆豉的技艺。后来,临沂城内的“惟一斋”酱园慕名将彭师傅聘请到该园制作豆豉。“惟一斋"酱园收集了各地制作豆豉的名师技艺和配方,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研究改进,终于研制成独具一格的临沂风味豆豉。

营养成分:

临沂八宝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谷氨酸、赖氨酸、天门冬蒜等营养成分,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肾、滋补润燥、舒筋活络等保健功能。

保健效果:

豆豉制作历史悠久,明代《本草纲目》谷部中即有记载:“豆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可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

中医学者认为,八宝豆豉可开胃清食,宣肺理气,降逆止呕,化痰利窍,对人体大有补益。黑豆温中健脾,茄子益气补肾,鲜姜开胃止呕,杏仁宣肺止咳,鲜花椒温里散寒,紫苏叶宽中降逆,,香油滋补润燥,白酒舒筋活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豉,诸大豆皆可为之,以黑豆者入药。有淡豉、咸豉,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当随方法。”

各地生产的豆豉多为干豉,唯独八宝豆豉有汁。八宝豆豉工艺精细。一般于头年茄子成熟季节配料装坛,经日光发酵10-12个月,次年中秋节前后方为成品。启封后,色泽晶莹,粒粒玑珠,清香四溢。具有醇厚清香、去腻爽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市场声誉,除销往本省及京、津、沪等地外,还远销日本和中非。

现今,通过调整配方和用人工控制豆豉发酵温度,使豆豉发酵周期由1年缩短为6个月,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保持了原有的风味。

七.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区 西瓜豆豉

西瓜豆豉开封一带盛产西瓜、大豆,因而很早之前西瓜豆豉就成为开封的。

西瓜豆豉选用黄灿饱满的优质大豆及优质西瓜为原料,以面粉、精盐、鲜姜、陈皮、小茴等作配料,经过对黄豆的浸泡蒸煮、拌面制曲、室外晾晒、入缸制豉及封缸发酵等工序而成。一般是盛夏生产,秋后出缸,俗称"伏过豉成"。

西瓜豆豉色泽酱褐,味逸香,鲜美可口,佐食调味,荤素皆宜,居民家庭大都会制作。开封酿造厂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畅销省内外,1982年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二名。

八. 云南省 红河 金平县 苦竹笋

苦竹笋多年生常绿竹状灌木,高达4m,根状茎呈竹鞭状,秆圆筒形,下部数节节间长达25~40cm,每节有3-6分枝,幼时具白粉。箨环褐色,隆起,其下白粉多,秆环不甚突起。箨鞘细长三角形,厚纸革质,黄色或有细小紫色斑点及棕色或白色小刺毛,边缘密。

生金黄色纤毛;箨耳微小深褐色;箨舌截平头,边缘密被纤毛;箨叶细长披针形。叶枝具叶2-4片,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稍圆,边缘具小锯齿而粗糙。多穗花序,排成总状,由3—10枚小穗组成,着生在叶枝下部的各节上;小穗含8-12花,颖3-5枚。

九.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妥甸豆豉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两种。以黑褐色或黄褐色、鲜美可口、咸淡适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气者为佳。


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 (25%),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


豆豉不仅能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烹制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广东人更喜欢用豆豉作调料烹调粤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鱼”和焖鸡、鸭、猪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时用豆豉作调料,风味更佳。


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载为宜。这样可保存较长时间,香气也不会散发掉。但忌生水入侵,以防豆豉发霉变质。

十.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龙盛罗非鱼

龙盛罗非鱼

罗非鱼是一种热带性鱼类,原产非洲。形似鲫鱼,又称非洲鲫鱼。由于它具有生长快、繁殖快、适应力强等许多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之一。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主要摄食浮游植物、丝状藻类、底栖

藻类及泥中有机物质、昆虫的幼虫、水蚯蚓等。人工养殖用

的饵料,主要是豆饼、麸皮、玉米粉占85%,鱼粉占15%的

高蛋白饲料。

罗非鱼喜热怕寒,水温20℃以上才能繁殖,水温降至10℃时即停止生长,8℃为致死的下限温度。它一般栖息在水的底层,有时生活在水体中、下层。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它胆小怕惊扰,一听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静止不动。

云南黑井特产豆豉干云南豆豉特产介绍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