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的特产是啥 平遥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9 12:12:48

一.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长升源黄酒

长升源黄酒是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长升源”黄酒,以平遥所产黄色糯米制成,故又有“糯米酒”之称。其香味浓郁醇厚,酒性温和,老少皆宜,既是烹饪时理想的佐料,又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功效。

一提到黄酒,平遥人马上就会想到“长升源”三个字。“长升源”黄酒铺位于平遥古城中心的市楼南侧。“长升源”原名“聚升源”,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行时路经平遥,慈禧太后饮过“聚升源”的黄酒后,大加赞赏,赐名“长升源”。

其实,平遥黄酒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已创出了品牌,当时平遥城内有个叫赵聚贤的举子,家道殷实,广置良田,喜与文人墨客在家聚会,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年,因秋种违时,赵举人便将所有的秋地全种上了糜子,结果糜子大丰收,粮仓堆得满满的。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糜子太多,没法处理,四处兜售,即使价格压至最低,也还是卖不出去。赵举人犯愁了,情急之下,只好将全部糜子研成糯米,又将糯米加工成黄酒。经过苦心寻找配制秘方,黄酒终于酿制成功。他将酿好的黄酒装瓮下窖,两年后打开,异香扑鼻。除了招待友人和自家饮用外,仍有剩余,经友人建议,赵聚贤决定开一家店铺出售黄酒。在取店名时,赵聚贤颇费脑筋,最后取了个“聚升源”的店名,以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步步高升,源远流长。赵聚贤的黄酒货真价实,保存时间长,入口香、甜、绵,深受顾客喜爱,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赵家尽管几易掌柜,大师傅不断变更,但始终保持赵聚源提出的“严求其质,微求其利”的原则,经营多年而招牌不倒。时间长了,竟有人将“若要富,开久铺”的俗语演变成了“若要富,开酒铺”。

1950年后,“长升源”黄酒被统购统销,失去了市场,逐渐销声匿迹。直至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时,“长升源”黄酒才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长升源”这个老字号由第六代传人郭怀仁先生经营。

二.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豆面抿尖

山西面食闻名天下,“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重样”,这是说山西人能用单调的面粉做出丰富多彩的面食品种,有的甚至可以在一年之内,做到主食天天花样翻新,没有重复。小小一块面在山西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形成了独有的面食文化。

抿尖就是众多面食中的一种,平遥话称为抿圪抖儿。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种面食的制法,尖则是指此种面食出锅后的形状。比较传统的抿尖用豆面制成,也叫豆面抿尖。现在通用的做法中常以豆面或玉米面、高粱面掺白面(普通面粉)为原料。

制作擦尖和抿尖的工具不同,做抿尖是用抿床和抿锄(左图),做擦尖的是擦床(右图)。抿床无刃, 向下低凹,呈圆口状, 抿床附带一个抿拐,是用来压面,擦床呈月牙形状, 刀口朝上, 所以做出的面条形状也不一样, 擦尖是扁的,抿尖是圆的。 制作擦尖面时一定不能着急,月牙的刀口很容易将手掌擦破。这两种工具通常都是用来制作杂粮面食。

抿尖和擦尖面的和法差不多,为防止面出筋两种面团都不能和的早了,否则不易压下去,要等下锅的时候方可将面团和好,只是抿尖和得软些,通常是小麦面粉与豆面搭配,擦尖的面团和的硬些,可比饺子面团稍硬些,擦尖的面团与饺子的面团软硬差不多,有的甚至比饺子面团还稍硬些,抿尖的面团要比饺子的面团软,两种面团都是有半干半湿面粉参合在一起的面团状。

制作抿尖和擦尖的工具(平遥话:擦则)

抿尖的制法:将面团放在抿床上,用抿锄或者手掌用力将面团向下压挤

煮熟后将抿尖用笊篱捞起,一般浇各种卤(西红柿、小炒肉等制成,方法随意)或烩菜食用

三.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半圪塔酥饼子

【原料】

白面十斤

【辅料】

油二斤、食盐三两、碱面少许

【制法】

从十斤面中取出三两,和食盐、油拌成稀酥子,再用1.7斤起成起面,剩下的面用温开水和得稍硬些,加入起面和匀,撒上碱揉匀,滚成细条,撕成25块,每手各拿一块推开,把酥子抹上卷起来,用手包成圆形,用刀把周围旋开,按扁擀成圆形,鏊子烫起手时,放在周围,烫住皮后,用刀从中切开,翻转再烫一会儿,面向里下炉烤到五成熟,翻转再烤一会儿即成。【特点】

外焦里嫩,美味适口

四.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酱卤类

以猪的头、蹄、内脏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产品香味浓郁,色泽诱人,是人们喜爱的肉制品。

代表产品酱猪肚、酱猪肝、酱口条、酱猪蹿、层层脆、熏香猪脸。

五.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长山药炒木耳

长山药炒木耳是山西有名的健康食品,木耳含有的胶质还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有清洁的作用,山药又是一个很好的健脾的食材,两样都特别的养生。其中,平遥长山药最为出名,是地理标志产品,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尤以岳北村一带所产长山药质地优良。

六.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遥推光漆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据记载,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思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退,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象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

近年来,推光漆器的生产、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一九七七年,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被定为“免验”产品。一九七八年被省命名为“信得过”产品。一九七八年评为全省优质产品。现在,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七.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猫耳朵

猫耳朵是一种在山西传统面食,因形似猫耳故名。猫耳朵吃起来筋滑利口,制作简便又适用于多种面粉和浇头,所以倍受平遥人喜欢。

猫耳朵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将面倒入盆里,加入水和起(水温:冬热、夏凉)打起穗子和成面团,揉匀揉光。 面团稍饧后上案,再次揉光,擀成约2分厚的面片,撒上面扑,用刀划成1寸宽的长条。然后左手执面片,面片头端朝上,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头肚大小的面块,反方向搓捻(即食指朝下捻,拇指向上搓,一般是连揪带搓,同时操作),使面块成为猫耳朵形(凹肚形),使它从手的上端(即脸的前端)翻跳入开水锅内,煮熟捞出即成。

八.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刀拨面

【原料】 精面1000克,水500克

【制法】 将面倒入盆里,用水和起(水温:冬暖,春夏秋凉),打起穗子,揉匀揉光,稍饧后,擀成1分厚、7-8寸宽的长条,然后撒上面扑(最好是精面扑)叠成六层,放在特制的光滑小木板(俗称拨面板)上,用特制的两头带把的拨面刀,两手各执一头,一刀一刀地往前面拨出,每分钟90刀,下锅里煮熟即成。

【特点】 面条呈三棱形。吃着筋滑利口

注:此面誉称山西平遥四大面食之一,晋中平遥人民普遍食用。吃时可配素荤浇头或打卤,吃汤面亦可。

九.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擀面

【原料】 白面或白面掺加高粱面

【和面】 室温水,可略加少许盐,化匀后边加水边搅拌,直到面粉大部拌成絮状后,揉压成团,放置醒匀,和成的面团要求既无干面又要光滑且较硬。用手揉压成厚饼状,用擀面杖将面饼转圈擀开,擀到可卷在面杖上时要随擀随洒面扑(干面粉),以防粘连。擀成薄皮时,或反复叠卷或卷在杖上纵向切开,依个人食用习惯切成粗或细匀称的面条,或柳叶、菱形,入沸水煮熟。

【特点】 形状美观,辅以调料、蔬菜,色形味俱佳,是主要面食之一。

【诀窍】 和面时加盐会使面条不易折断、韧劲强。面稍硬但要适度,过硬则切时易出面刺,过软则易粘结成块

十.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黄酒

黄酒用糯米酿成,其香味浓郁醇厚,酒性温和,既是一种妇孺老少皆宜的低度饮料,还是理想的烹饪调料。据分析,黄酒含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 。每升黄酒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数倍。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平遥时,品尝了黄酒,赞不绝口, 从此黄酒便传了下来。
平遥的十大特产是什么平遥的特产有哪几样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