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樵特产是什么饼 佛山西樵大饼为什么那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3 03:34:36

一.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草鱼肠

顺德草鱼肠

鱼肠,许多人嫌腥不食。但顺德人巧加烹调,创造了煎、焗、炸等多种制法,使之变成肥腴可口而全无腥味的美食。“焗鱼肠”是一款传统的食法。特点是甘香嫩滑,美味可口。

用料:鲩鱼(草鱼)肠500克,鸡蛋4只,油条50克,姜米15克,葱粒25克,湿陈皮短幼丝10克,绍酒15克,生粉25克,鹰粟粉50克,胡椒粉、白醋、味料各适量。

制法:

1、将鱼肠放入白醋中浸泡后,剪开洗净,浸入清水中漂去醋昧,用洁净布吸于水分切段,放在已涂油的瓦钵内,加入绍酒、姜米、葱粒、陈庄丝、胡椒粉调味,将生粉、鹰粟粉分多次少量地均匀撒入(使不致起粒)。

2、将油条切细丝.鸡蛋打匀,然后把鸡蛋液、油条丝加入鱼肠处,和匀加水少许放入热镬内焗熟。

二.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三.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湾玉冰烧酒是广东佛山禅城区的。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由1830年创立的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清代道光翰林学士陈如岳辞官之后于1895年始创,其技艺一直口传手授传承,从未间断。2009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所产石湾玉冰烧是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产品;国家优质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石湾玉冰烧酿制技艺,是在原来米酒酿造工艺上增加“缸埕陈酿、肥肉酝浸”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图2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煮豆做酒饼,其作用:一是形成特别浓郁的豉香酒香、使酒味绵甜柔和、酒体甘冽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经过现代仪器分析和实验,证实了添加“肥肉”陈酿,能吸附杂质,能与酒液融合形成独特豉香酒香和醇化酒体,解决当时米酒酒液混浊且辛辣味重、刺喉等缺点,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为米酒品质提升起到关键性贡献。1982年开始,由太吉酒厂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成功发现石湾玉冰烧酒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其完整的酿制工艺标准。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酿制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为中国酿酒业作出了新贡献。

3相关传说编辑创建于1830年(清代道光十年)的“陈太吉酒庄”第三代传人陈如岳登甲第二,光绪皇帝钦点翰林,赐进士出身,官至贵州省正主考官。在1889年,陈如岳因不满清朝官场1和想回家乡照顾年迈母亲,毅然辞官返里。家族以经营酒庄为主,而此时主持酒庄经营是年迈的父亲,陈如岳回乡后,其父亲随即把酒庄交给陈如岳经营,这对于从小在酒坊内耳濡目染的陈如岳来说,继承酿酒祖业也是一件乐事。为求酒庄经营上从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陈如岳发挥自己饱读群书优势,在继承家传的米酒酿制技艺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酿酒手法。1895年,陈如岳受当地人喜欢使用药材、蛇等浸泡米酒以及自家用酒糟饲养猪的启发,尝试在米酒添加“肥肉”的陈酿工艺,结果发现浸泡肥肉和缸埕陈酿的米酒酒质特别不同,一是酒味绵甜柔和、酒香豉香浓郁、酒体丰满;二是酒液清澈,不再混浊(当时米酒工艺是蒸完酒后经过简单调兑即出售,酒液混浊呈乳白色);陈如岳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确认了添加“肥肉”对提高米酒的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有很大作用,并以此创造了“陈太吉酒庄”独有的米酒酿酒技艺。米酒添加了“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而蒸馏的米酒民间俗称“烧酒”,陈如岳创造性地把这种米酒取名为“肉冰烧”。又因“肉”字不雅,粤语上的“肉”字与“玉”同音,而且浸酒的猪肉呈白玉色,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粤语同音的“玉”,经过浸泡“肥肉”的米酒比不浸泡的米酒清澈透明,显得冰清玉洁,所以确定以“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从此民众都喜爱陈如岳这种陈酿手法,陈太吉酒庄的米酒大受当地民众欢迎,陈太吉酒庄也因玉冰烧酒名闻遐迩,其独特的酿制米酒技艺一直传承。

4技艺传承编辑1830年(清道光十年),南海莲塘村人陈屏贤创办“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挂酒饼酒庄”,1895年,辞官返乡的第三代传人翰林学士陈如岳创立“缸埕陈藏,肥肉酝浸”米酒酿制技艺,推出玉冰烧酒。1974年5月自行设计,部分零件配套加工,安装中南地区第一台卧式连续落米、煮饭、吹凉、拌酒饼的煮饭机,代替原来用大锅煮饭的原始生产手段,在不改变工艺特点和品质特点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1979年自行设计第一套大池发酵设备,改革了历年来小瓦埕发酵的传统发酵工艺,温度自动控制、立体式充分发酵,在不改变传统发酵工艺特点的同时,实现更科学更稳定操作,打破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限。1982年开始,由石湾酒厂出资联合多家科研机构进行玉冰烧酒香气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中国独特传统产品的特色及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发现石湾玉冰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图5 石湾玉冰烧酒酿制技艺:藏酒[6]烧含有152种香气成分,并形成完整工艺标准。1984年,石湾玉冰烧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是广东地产米酒唯一获得此奖的产品。1996年,以石湾玉冰烧工艺标准为基础,由太吉酒厂主导起草的GB/T 16289—1996《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颁布执行。从此,以石湾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成为继酱香、浓香、清香、凤香、米香之后的中国白酒第六大香型。2002年成立米酒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和研究中心,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工艺。2006年,经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公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级米酒香型(豉香型)唯一代表产品,成为国家11种白酒香型代表酒中惟一一个产自广东的代表酒,与茅台、五粮液等一同成为国家名酒代表。200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图6 石湾玉冰烧清朝的古埕酒窖7年,石湾玉冰烧被评为国家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酒”称号,“石湾”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鉴赏级米酒——广东石湾酒上市,改变了广东无好酒的局面。2008年太吉酒厂受中国标准委员会委托担任豉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承担日后豉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和行业发展研究责任,带领行业加快豉香型白酒中高档产品纵深研究,提升行业赢利能力,实现行业转型。2009年3月,石湾玉冰烧酒酿造技艺入选佛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月入选省“非遗”名单。

生产情况

石湾米酒有着17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玉冰烧是广东米酒最具盛名的历史名酒之一,曾是国家指定专供出口米酒品种,一直被称为广东地产米酒最好的产品,深受当地广大消费者喜爱。经历170多年的积累,石湾玉冰烧作为国家级豉香型米酒代表实至名归。石湾米酒是广东省唯一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的米酒,也是广东省名牌产品。但是,以石湾米酒为代表的广东米酒行业却不得不面临低迷的市场状况。外地名酒抢滩广东,而作为广东当地的名酒,走出了国门,但是竟然无法走向全中国。1997年开始,外地曲酒纷纷瞄准了生活水准迅速提高的广东地区,凭借技术的优势,调整出适合广东低度特点的口感,抢滩当地白酒市场。外地名酒以近乎疯狂的广告和新颖多样的营销手段为攻占市场的利器,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并且也抢夺了传统米酒的市场。加上红酒、啤酒等的流行,保健酒、果酒等纷纷兴起,引发广东地区酒类消费的深刻变化。以往老广东餐餐不离左右的米酒并不是唯一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米酒消费市场也不断流失。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和迅速变化的市场情况,广东米酒却依然故我,表现相当保守,在内忧外患之下显得毫无反击之力。

2003年,石湾玉冰烧米酒推出,成为广东市场米酒中唯一可称为成功的产品。市场增长迅速,并且改变了年青一代不喝米酒的习惯,石湾玉冰烧“冰着喝”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时尚。

石湾玉冰烧酒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西江东平河畔部分区域,北纬22°58′47.652″至23°0′52.212″,东经113°4′10.092″至113°6′6.8″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湾玉冰烧酒产地范围的请示》,佛禅府〔2014〕107号

广东省地方标准:《石湾玉冰烧酒》(草案)

四.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西樵山丹桂酒

碧云村有丹桂园,树龄超百载,每年秋季开花,呈金黄色,乡人以花酿酒款客,名丹桂酒,为西樵,入口醇香。( 南海)

五.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伦敦糕

伦教糕是岭南典型的地方糕点,因始创于广东顺德伦教镇而得名,作为广州的风味小吃而流行。

据《顺德县志》记载,伦教糕驰名者原先只有伦教镇上一家,是用当地所特有的泉水制作。这个地方的泉水特别号,可以把糖用石和水去浊。后来,清泉被泥沙淤塞,别具风味的伦教糕就难以制作了。由于伦教糕的清爽特别合乎岭南人的口味,且又已出名,于是,人们摸索了用鸡蛋清澄清去浊法,使一般的水可替代清泉,由此伦教糕一直久盛不衰,而且闻名各地。

与一般用大米和白糖制作的松糕、马拉糕不同,伦教糕以晶莹洁白而著称。据说优质的伦敦糕,光洁如镜,雪白晶莹;糕身横竖小水泡似的孔眼,均匀有序;质地爽软、滑润而富有韧性,折时不留折纹;味道清甜、爽滑。

原料:大米干浆750克,白糖600克,鸡蛋清适量,糕种适量。

制作方法:

大米干浆倒在盆内捣碎。然后把白糖加清水上锅熬成糖水,加入鸡蛋清搅拌,再用净纱布滤去杂质,再熬煮沸后,徐徐冲入大米干浆内搓匀,待冷后,加入糕种适量搓匀,加盖,静饧10小时左右。蒸笼内垫上湿布,将糕浆倒入蒸笼内摊平,锅内水烧开,放上蒸30分钟熟透即可。

制米干浆的大米一定要用新米,用水浸透后磨成浆,装袋后加重物压去水分。糖水一定要滤净,烧沸后要慢慢加入干浆中,饧的时间要长。蒸时锅要先预热,旺火蒸之。

六.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炒牛奶

炒牛奶

此菜有70多年历史,风行港、澳及华南各地,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特点是光亮洁白,鲜嫩软滑,奶味浓郁。

用料:鲜水牛奶400克,鸡肝粒100克,鹰粟粉30克,生粉25克,鸡蛋清200克,蟹肉、虾仁各50克,榄仁、火腿茸、精盐、味精、白糖各适量。

制法:

1、把牛奶煮沸,倒入锅中备用。

2、鸡肝用沸水滚至八成熟,与虾仁一起拉油至熟,再用少量牛奶开鹰粟粉、生粉、精盐、味精、白糖,与200克鸡蛋清调匀,加入蟹肉、鸡肝粒、虾仁及牛奶。

3、旺火烧镬下猪油,倒入已拌料的牛奶,慢火顺方向翻炒,边炒边下少量油,然后下榄仁,炒熟上碟,堆成山形,撒上火腿茸便成。

1976年前后,又推出炒牛奶的姐妹菜式——炸牛奶,将原料蒸熟冷却后,切成骨牌大小,蘸粉浆放进油镬慢火炸至微黄捞起。外皮酥脆甘香,内里松化软滑,奶香宜人。

制法:是用鸡蛋清和牛奶混合,加入炸过的火腿、叉烧丝,用上等花生油炒制,上碟加油炸粉丝,颜色纯白,可用筷子或匙羹吃,香滑而有牛奶味,老少咸宜。“炸牛奶”,咸甜皆可,可佐酒,又可作点心送茶。

七. 重庆市 南川 南川金佛山银杏

南川金佛山银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银杏是珍稀危种保护植物,全县有银杏2035株。古代中药学家李时珍说,银杏叶似鸭掌,本名鸭脚子。曾以鸭脚子果给皇帝进贡,因果形似杏而银白,遂赐名银杏;又因果壳呈白色,又称为白果。银杏树的寿命可达2000年以上,但结果实比较迟,有“公植树,孙得食”之说,因而又名公孙树。

银杏雌雄异体,苍翠挺拔,气魄雄伟,为优质观赏乔木。叶如摺扇,古雅别致,春夏翠绿,晚秋金黄,果实味美,又能入药,有较高经济价值。在金佛山北麓大河坝有一株银杏,高26米,胸径11.6米,老态龙钟,当地称之为“白果娘娘”,主干基部内空成洞,洞内能置放一方桌四人围坐。

据当地居民说,很久以前一农户以此树洞当圈养牛,不慎失火,树干燃烧两昼夜,树枝全毁,可他两年后发出新枝又别具风采。后来,人们给予它很多神奇的传说,遂改称它为“银杏皇后”,誉为金佛山一绝。

南川金佛山银杏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0986519

银杏(植物)

八.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九江煎堆

这是与众不同,制法独特的年宵食品之一。它不同于其它煎堆,主要在于选料的制作。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皮薄馅精,不含油份,入口甘香酥化,形状扁圆。十多年前九江煎堆已列入我国第一部介绍中国土特名产的大型辞书——《中国土特名产辞典》。( 南海)

九.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鱼生

顺德的传统小食:顺德鱼生一般以淡水鱼为主,品质好的顺德鱼生以约750克的“壮鱼”为食材,买回来后先放在山泉水饿养几天,以消耗体内脂肪,令鱼肉实甘爽。杀鱼时在鱼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然后放回水中让鱼在游动放血,了无淤血的鱼片便洁白如雪,晶莹剔透,放血的程序若把握不好,鱼肉带红色水分也多。片好之后要再放进冷冻一会,鱼生才会爽滑和有甜味。进食时蘸以蒜片、姜丝、葱丝、洋葱丝、椒丝、酱油、花生碎、芝麻、指天椒、香芋丝、炸粉丝,再加上油、盐、糖混合成的调料。鱼皮则可凉拌。

十.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官窑马蹄

官窑马蹄以其清甜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官窑马蹄还不易腐烂,便于储运,因此很早以前,官窑马蹄就已远销东南亚,成为东南亚各国的解渴佳品。

马蹄又名荸荠,世人以其形似马足之蹄,因而名之为马蹄。它有清热去热,祛食积之功效,广东民间喜欢用它和红萝卜,竹蔗煮汤,对小孩的麻疹有辅助疗效。马蹄可以生食,亦可熟食,且有药用价值,还可加工制成马蹄粉,罐头和 蜜饯。南海官窑马蹄以其个体大,肉质洁白,清甜爽脆,汁多,无渣并耐储藏而与广西桂林马蹄齐名。但东南亚各国人民有口皆碑共誉官窑马蹄,而不知有桂林马蹄,原因就是桂林马蹄其味虽然清甜,但却容易腐烂,不能储运国外之故,而官窑镇马蹄耐贮藏,便于长途转运,因而其声誉超过桂林马蹄。

南海官窑马蹄以其个体大,肉质洁白,清甜爽脆,汁多,无渣并耐储藏而与广西桂林马蹄齐名。但东南亚各国人民有口皆碑共誉官窑马蹄,而不知有桂林马蹄,原因就是桂林马蹄其味虽然清甜,但却容易腐烂,不能储运国外之故,而官窑镇马蹄耐贮藏,便于长途转运,因而 其声誉超过桂林马蹄。

马蹄是官窑的传统农产品之一。目前官窑的马蹄种植面积达260多公顷。

佛山西樵特产哪里买较正宗西樵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