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特产广味腊肠 正宗广东地道特产腊味腊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2 04:44:31

一. 广东省 东莞 虎门膏蟹

宋人苏东坡曾戏称蟹为 " 无肠公子 " ,古人有 " 把酒持螯 " ,细嚼慢斟之雅兴。每年秋风起,正是 " 九雌十雄 " 的品尝膏蟹和肉蟹的最佳时节。蟹宴席上,斛杯交错,铁螯相钳,如此品蟹把酒,闲逸中浅斟低酌,亦是人生一乐事。

蟹,有多种,虎门盛产青蟹 ( 即 " 青壳蟹 " ,属海蟹 ) ,青壳蟹又分膏蟹和肉蟹两种。肉蟹,是指雄性的蟹,膏蟹则是雌性的蟹。顾名思义,肉蟹体大肉多,适宜作姜炒之用;膏蟹之肉较少,但其膏则香酥无比,清蒸膏蟹最能得尝其中味,有诗云: "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 ,可见肉蟹、膏蟹各有风味,诱人食欲。现在秋风已起,膏蟹特别肥美,是食膏蟹的最好时机。

虎门蟹食出名,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盛产青蟹之外,更有其独特的传统烹饪方法。

推荐食法:食膏蟹以蒸为好。膏蟹宰杀后取出蟹黄,用生油拌匀,敲裂蟹壳、切块,放在碟中加姜、葱用旺火蒸 10 分钟,去掉姜、葱、汁水,把蟹黄铺在蟹壳上,再用中火蒸 2 分钟左右。食时佐以姜蓉、醋。

" 清蒸蟹饼 " 制作方法:先将蟹切开洗净,另有鲜猪肉、鲜蛋、姜葱调味料,拌匀剁烂,再以三两片食用薄荷叶 ( 又叫 " 士薄荷 ") 捣碎加入,用碟盛好,放入锅煲内蒸,饭好蟹熟。蛋、蟹、肉三者兼有的香味浓郁扑鼻,四溢邻里,未食先诱人,妙不可言。

" 姜葱蟹 " 制作方法:以多片生姜,先下油和蒜泥待油滚爆香后,入蟹锅中,明火炒匀,加少许绍酒及胡椒粉,盖上锅盖文火把蟹焗熟,再加生葱、麻油,搅拌即可上碟。此为既鲜美而又香浓,食之甘饴,闻之微醉,难怪乎,美食家趋之若鹜。

有人说: " 煮蟹不用油盐,有来觉味香鲜 " ,这就是最简单,最普通的 " 白切肉蟹 " ,将肉蟹冲水去污,放开水锅中煮熟,切成小块,佐以酱油或浙醋、蒜泥,醮之可食,原汁原味,妙哉!

二. 广东省 东莞 糖不甩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东坑“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 , 挪搓成粉丸 , 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 , 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 ,“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朋友,当你来到东坑 , 别忘了去吃正宗的“糖不甩”。

三. 广东省 湛江 廉江 甘蔗

甘蔗盛产于本市各地,种植历史较长。1991年总面积达235万亩,总产951万吨,以遂溪、雷州最多,总产分别为300万吨和299万吨,居全国各县之第一、第二。徐闻、廉江及市郊也大面积种植。为本市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
( 湛江)

四. 广东省 汕尾 城区 姜薯

姜薯的吃法很多,有速食法、混制法、磨制法等。速食法是刨片放在开水中滚两滚后加糖浆,俗叫泡姜薯汤汤中薯片,清香爽口。混制法是把姜薯切成小块作为配料烧肉吃,可甜可咸,薯块香松。磨制法是把姜薯在特制的磨钵磨成薯泥,姜薯松脆,磨后还存有粒状,做成姜薯丸,香脆滑润。

五.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梅花

梅州市自古以来就有“梅花之乡”的称谓。域内多见古梅。1993年,梅花被评为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梅州历史上也留下众多以“梅”命名的山川、古迹、乡镇、村舍,如:梅峰、梅山、梅溪、梅江、梅园、梅林、梅亭、梅塘、梅教、梅江桥、梅子村、梅口镇、梅花山、梅花村、梅子坑、梅子墩、梅子坪、梅子坝、梅子岗、梅子树下等。

六. 广东省 东莞 莞香

莞香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莞香{Aquilaria sinensis}别名:牙香树、女儿香,为瑞香科沉香属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在中国树木中唯一以东莞地方命名的树木,历史悠久,宋朝已普遍种植,历来是东莞的地方,近几年东莞市十分重视发掘地方,将莞香作为标志性植物大量繁育推广种植,久违的莞香不久将“香”遍莞邑大地。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牙香树,别名女儿香,莞香(广东东莞)。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易剥落。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叶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花白色。种子圆形、黑色。花期三月份至四月份,种子成熟期六月份。本种生长六、七年后伐其正干,后越五、六年,乃凿香头如马牙状,通称“牙香”。

据史书记载,木香(莞香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又名莞香。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香市、药市、花市和珠市形成著名的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明代,广东每年的贡品都有莞香。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国内,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远销东南亚,据说香港因之而得名,可见“香港”之名源于莞香。

莞香树高8——15米,从香苗长到香树直径20厘米,高3.5米左右,要7~8年时间。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每年农历12月是凿采木香的季节,是在活树上凿取。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凡初开香门的为“白木香”,是香中最低等;旧香口凿出来的香块叫“镰头香”,这种香较为广用,但木质花纹少无油质,价格比白木香高;“沉香”是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无油质部分铲去,留下油质部分便为“沉香”,是国家医药部门收购的中药之一,有镇定安神止痛之功效。“牙香”凿自多年开采的老香树,富有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马牙形,如手指大小,其价格比“镰头香”高几倍,是莞香中之精品。已凿取木香的莞香树仍继续生长,一般几年凿取一次。莞香在古时代已价格不菲,据《广东新语。香说》中云:当莞香盛时,岁售逾数万金。即使在今天,中等的“白木香”,常见的“镰头香”每公斤也需20多元。“沉香”“牙香”(女儿香)则价值更高了。莞香燃烧时无烟,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

莞香历来是东莞的,大岭山、寮步等镇是主要产地,特别是大岭山镇明代以前已广泛种植,以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一带较为知名。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圩市为主要集散地,以寮步的香市最著名。莞香虽然有悠久和辉煌的历史,但在解放后的二、三十年,工业不发达的时代,莞香是生产香料的主要原料,由于滥砍滥伐,曾经满山披绿,作为一方的莞香树木寥寥无几,濒于绝迹。1980年后,市药材公司为培植药用“沉香”,又发动群众在鸡翅岭、龙岗等村重新培植莞香树。近十多年,东莞市十分重视保护莞香这稀有的地方特种植物,鼓励群众种植莞香树,2003年将莞香列入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予以保护——50株位于大岭山公园内的莞香树作为种群之一,供游人观赏。

值得一赞的是大岭山镇鸡翅岭村77岁高龄的老人汤焕洪,祖辈都种植莞香,十多岁就跟着父亲种植、开凿、售卖莞香,对莞香怀有特别的感情。几十年来勤耕不缀,十多年前又在其村后山坡辟荒垦地种植莞香树,现香树已高达5~6米、除被一些林业部门和有关单位移植,尚存近百棵,成为东莞目前较大的香林,他还精心育莞香苗提供给热心的单位和人士栽种,为重振莞香不遗余力。

值得一书的是东莞市植物园,为了挽救莞香,2001年在其建立的珍稀植物园内特设了一个莞香园,已成功育苗4000多株,并且对莞香进行了专题研究,将为推广莞香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8月16日,我市10多名考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优秀学子,自发组织并邀请他们的老师和家长,一起来到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种植莞香树,每棵莞香树系上学子的名字,表达了青年一代关心家乡建设和感谢家乡培育的浓厚乡情。

值得一颂的是2002年11月东莞中学百年校庆,校友名人政要商贾云集校园,而最让前来恭贺母校百年寿辰的校友们惊喜的是:莞城区政府赠送的礼物――两株莞香树,如此厚礼,一时成为莞邑百姓的美谈

值得一喜的是:近几年,花几百元购买一株莞香幼苗作为赠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在东莞城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

七. 广东省 湛江 雷州 西瓜

西瓜主产地雷州和郊区东海岛,尤以雷州龙门所产西瓜最负盛名,且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近年来大力发展,产品主要北运
( 雷州)

八. 广东省 中山 中山麻鸭

中山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品种,被列为广东优良地方禽种之一。中山境内多属冲积沙田,过去地多人少,劳不足,耕作粗放;且易受台风和虫害影响,遗落在田间的谷粒很多,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利用鸭能喙食害虫和除草的习性,每年早晚两造饲养“中耕鸭”(即踏茜鸭),进行中耕除草、除虫。还饲养两造“埠鸭”,在收割后的稻田中采食遗落的谷粒,从而获得粮鸭兼收的目的。中山农民早在600年前,就已经采用了这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山麻鸭就是在这样特定条件下逐步育成的。

中山麻鸭,体型大小适中,皮下脂肪较少,用以制做"冬瓜盅"和"陈皮鸭",是茶楼酒家的名菜。

中山麻鸭的外貌特征除公鸭头部和副翼羽、镜羽带绿色光泽外其余羽毛均呈褐麻色,有如麻雀毛色,故称麻鸭。

麻鸭的生长速度,据华南农学院饲养测定:养至30天龄的肉鸭体重259.2克,60天龄体重680.2克,90天龄体重1315克。

产蛋高峰期在开产后的第二、三年,一般每只母鸭产蛋160只至170只,最高者200只,每只蛋重50-80克左右。

90天龄的公母鸭屠宰率为83.37%。

中山麻鸭除本地饲养外,还分布于珠海、斗门、番禺、东莞、新会、南海、宝安等地。

九.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腊肠

东莞腊肠短而粗,传说始创这种腊肠的原是个矮仔,他挑着长的腊肠上街叫卖,因人矮,有的腊肠拖到地上,沾上很多泥沙,不受顾客欢迎。后来,他便想办法,把腊肠制得短而粗,在炮制方法上又与众不同,他挑担上街,人们老远就看见那粗大的腊肠,并嗅到腊肠的特别香味,从此生意兴隆,再不用沿街叫卖了。至今人们仍然用“东莞腊肠”来形容一些矮壮而精灵的人。

制作方法

东莞腊肠身长不到2~3厘米,好像一个椭圆形的小肉球。在制作上与普通腊肠有所不同,它是用当天加工出来的新鲜猪肠衣来制作腊肠衣,用8:2的瘦、肥肉切粒剁烂和匀,拌以白糖、食盐、特级生抽酱油和味精,入肠前还洒上正牌的山西汾酒,捆扎后,自然风干至适度,即放入火柜以文火烘烤至透明干爽。因而东莞腊肠风味独特,色彩鲜丽,并有爽脆、香醇、咸味均匀、美味可口等特点,成为广东腊肠中的上品,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十. 广东省 东莞 东丰龙眼

选育单位: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品种来源:储良龙眼/石硖和大乌圆龙眼混合花粉

特征特性:树势中等,树干开张。开花期3~4月,花序较长,成花坐果能力强。果实扁圆形,较大,均匀度好,平均单果重10.2克,果肉乳白色,半透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12%,维生素C含量38.6毫克/100克果肉,可滴定酸含量0.080%,可食率69.4%。

产量表现:东莞12年生石硖龙眼树高接第三年(冠幅1.80米×1.65米)株产12.2公斤,第四年(冠幅2.25米×2.14米)株产17.4公斤,第五年(冠幅2.67米×2.45米)株产24.0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⑴采用乌园、储良、石硖或福眼作嫁接砧木,春季或秋季进行嫁接育苗;⑵挖深、长和宽各0.8米大坑种植,株行距5×6米,每亩种植约22株;⑶秋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3~5次;⑷选12月份老熟的未次秋梢作为结果母枝,秋梢老熟后采用环割或药物进行控梢促花;⑸花穗主轴长有4~5条一级侧花穗时进行摘心,第一次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⑹枝梢生长及果实发育期注意防治霜霉病、炭疽病、蝽蟓、蛀蒂虫等病虫害。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东丰龙眼丰产稳产,果实较大、扁圆形,味甜,品质中上。适宜我省龙眼产区种植。

广东正宗特产广式腊肠牌子正宗广东地道特产腊味腊肠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