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特产八大件团购 洛阳老八件洛阳味道团购套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4 16:35:46

一. 河南省 洛阳 汝阳 洛阳杜康酒

杜康酒是洛阳的传统名酒,自古就是酒中名品。曹操的《短歌行》中曾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在此后的千百年间,“杜康”一直作为琼浆美液的代称。特点是清澈透明、芳香醇正。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孟津葡萄

孟津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孟津葡萄,河南省孟津县。孟津县常袋乡位于孟津西南部,境内多是丘陵地,温差大,日照足,非常适合红提葡萄种植。所产红提葡萄品质优异,深受欢迎。2011年经农业部审核批准,列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孟津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金水河及缠河等。黄河为孟津县的最大河流,黄河自新安县从西进境,向东流入巩义市,蜿蜒县境北部,经黄鹿山、小浪底、王良、白鹤、会盟5个乡镇,流程59公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能够人为有效控制其流量。位于其下游的西霞院水利工程正在施工中,建成后对黄河流量人为控制将提高到更高程度。金水河经麻屯镇入洛阳涧河,县境内长6.5公里,流域面积62.7平方公里。充足的水源为该县葡萄种植业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孟津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 图3 洛阳常袋红提葡萄

-显,春季多风常干旱,夏季炎热雨充沛,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稀。平均气温13.7℃,1月最冷,平均为-0.5℃,7月最热平均为26.2℃。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全县地形复杂,光、热、水等资源差异明显。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70.1小时,6月份日照时数最长,为247.6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短,为147.5小时。全年平均日照率为51%;在作物生长的4—10月份,日较差5月份最大为12.7℃,8月份最小为8.6℃,积温平均为5046.4℃;平均无霜期为23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50.2毫米,保证率80%的降水量为600毫米。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红提葡萄种植。-

认证荣誉

孟津葡萄,2009年成功注册“洛红”商标,成为洛阳市第一个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商标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南省无公害产品产地”。2010年,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河南省质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孟津县常袋乡千亩红提葡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进行了验收。该示范区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生产情况

孟津县常袋乡是孟津葡萄的主产区,该乡位于孟津西南部,境内多是丘 图4 游客在孟津葡萄园内采摘葡萄

陵地,温差大,日照足,非常适合红提葡萄种植。1999年,该乡部分农户引种美国红提葡萄300亩。2002年进入盛果期,亩产红提1000公斤,总产值达到500万元。尝到甜头之后,该乡农民纷纷发展红提种植,短短几年间,该乡的红提葡萄种植面积就发展到3000多亩。2010年,该园区在往年的基础上又投资50万元,建成新的育苗基地,为红提品种更新优化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常袋红提葡萄园区已成功申报了河南省旅游局“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常袋红提葡萄园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严格生产管理,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无公害生产基地,河南省科普示范基地,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河洛文化亮点之一。每年,依托孟津县常袋红提葡萄采摘节组织的”洛阳常袋红提采摘节”已经成为洛阳的一个知名农业田园旅游品牌。至2010年,洛阳常袋红提采摘节已成功举办四届,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实现经济价值800余万元。每年的采摘节将果农送货上门推销变为吸引游客进园自主采购,年增加收入180余万元。此外还带动农家乐项目的发展,年增加就业岗位200个。

孟津葡萄

地域范围

孟津葡萄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孟津县区域,总生产面积1000公顷。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区,位居黄河中下游分界地段,东距省会郑州110公里,西距三门峡90公里,南与古都洛阳毗邻,北临滔滔黄河,与济源市一桥相连,基本地形地貌概括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境内交通发达,百里黄河上有5座铁路、公路桥和山西、河北、焦作、济源等省市相通;陇海铁路纵贯全境,焦枝铁路在孟津设有3个车站;被称为欧亚大陆桥的连霍高速公路在我县开设有3个上下道口,太澳高速、洛阳西南绕城高速、310国道、207国道、洛常公路等交通干线在境内纵横交叉;国家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坐落在我县的麻屯镇。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既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又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强大的运力支撑。孟津葡萄种植适宜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面积758.7平方公里。孟津葡萄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000公顷,涉及常袋乡、麻屯镇、小浪底镇、朝阳镇等四个乡镇,年总产量达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孟津葡萄具有果粒均匀、颗粒饱满、无异味等特点。成长圆锥形,平均重800克,最大可达2500克,果粒着生较紧密,圆形至卵圆形平均粒重12—16克,最大达26克。果刷粗而长,着生极牢固耐拉力强,不易脱料,特耐贮藏运输。所以是优良鲜食葡萄品种。2. 内在品质指标:孟津葡萄果皮中厚,紫红色,果粒肉质,硬而脆,能削成薄片,味甜、每粒果含种子3—4粒,含可溶性固体物达15-30%,总酸含量达到0.15-0.2% 之间,还原糖含量达到3-3.5g/100g,品质极佳。3. 安全要求:孟津葡萄产地环境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要求》标准和《孟津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410322/T2-2009)》,产品安全执行《无公害食品 落叶浆果类果品》(NY5086-2005)中的卫生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均按照无公害果品标准化和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管理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偃师银条

偃师银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偃师银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偃师银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偃师银条洁白光亮,质地致密,清脆爽口,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据现代科学测定:银条富含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等物质,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

偃师银条有着深厚而广远的历史背景,其始于夏,兴于唐,盛于明清,名于今。真可谓“银条故事多,传说汇成河,上下几千年,盛世话更多”:

据说,当年商朝宰相伊尹辅佐商汤时,“庖厨”出身的伊尹,在“帝喾”庙南的寺庄发现了一种草茎,以生烹熟,以熟着味,居然烹成绝代美味菜肴,为帮助商汤战胜夏桀,伊尹拿出厨师的看家本领,三次潜入夏都(今偃师市二里头村),为当时的夏王桀制作美味佳肴,赢得夏桀信任。而后,他又讨得夏桀最宠爱的女人妹喜的欢心,通过妹喜让夏桀吃下银条。妹喜编出“要想不死身,白酒和银吞”,哄夏桀用银条下酒。夏桀“举箸不忍放下,愈饮愈觉酒香”,自此酒量猛增,荒于国事,不理朝政。这年正月初五,商汤与伊尹里应外合,终于一举推翻了夏朝的统治。

这凭一碟小菜,夺取一国江山,似乎有的玄乎。但透过这以小说大的传说,可窥见银条的味美爽口。不信你再看河洛一带这句关于美食的笑谈:“千叟宴上比来头,敢有银条夸海口,前朝多少宾客宴,它是压桌第一口。”这千叟宴说的是商汤灭夏后在亳(即今偃师)召集古稀老人千名,赏以国宴以采治国之策,宴中诸老在品尝过银条后都赞不绝口,于是便引出了上面的那几句话。

在帮助商汤灭夏后,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伊尹便将银条的种植方法和烹制法子教给了大家。人们感念伊尹的恩德,便将这种植物命名为“尹条”。后来,西亳古城周围的老百姓种植此菜,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因此又称它为“银条”。

自伊尹将一根茎蔬菜烹为天下美肴后,银条菜便自成上乘,身价倍增,从而成为历朝帝王的垂青之物。《偃师县志》记载道:“银条作为历代宫廷贡品,寺庄一带银条最为上乘”。唐开元年间,从印度取经回来的高僧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将家乡偃师陈河的银条作为贡品献给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品尝后龙颜大悦“御弟与奇菜均为天下之奇,偃师真乃人杰地灵呀!”因此,“地灵”就成了银条的别名,太宗皇帝还御赐“偃师银条”做成的菜肴为“膳食一宝”。后来,唐代女皇和清朝乾隆皇帝登上偃师东南的缑山,品尝到银条,均留下歌咏银条的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主席曾先后到偃师市东寺庄村视察农耕。品尝到银条后,周总理高兴的赞道:“银条真是好吃吆。”而刘少奇主席更是幽默地称道:“世上除了金条便是银条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偃师人开始尝试将银条做成罐头,远销海内外,使天下人四时尽尝银条之美味。做成的银条罐头等产品更是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客商欢迎。

2001年,出席上海APEC会议的各国元首在品尝过偃师银条后惊叹的称之为“世界奇菜”。2006年,偃师市“怡园春大酒店”将偃师银条与虾仁同烹,滑嫩适口,祛腻保健,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满汉全席》擂台赛上一举夺魁,偃师银条被评为中国烹饪的“金牌菜”。

偃师银条为根茎蔬菜,洁白光亮,质地致密,色白鲜嫩,清脆爽口。无论凉拌还是熟食皆美,同时它还具有解酒清神、消腻利口、增进食欲等功能。《本草纲目》记载,银条具有清肠洁胃、疏通经络、清心健脾、祛风解郁等功效。经科学研究发现,偃师银条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经常食用,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最近发现,银条中还含有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优越的低聚糖,具有保养肠道的作用,营养价值很高。

大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僧自天兰取经归唐,拜谒太宗皇帝李世民。奉上从西域带回的一种无名珍贵菜种,李世民观罢龙颜大悦,赐于玄奘嘱其带回家乡种植,玄奘在偃师择地而种,唯洛水北岸寺庄堡方园四里内最佳,生长期一年。叶绿、花紫、果入土尺余,刨出后,洁白如玉、光亮似银、唐王赐名为“银条”而得名。自唐、宋、元、明、清一直为宫廷贡品。乾隆大帝举办千叟宴,众百官品尝后,赞誉为膳食一宝

制造商:河南省洛阳偃师市食品厂

电话:0379-771271513608656630

厂址:偃师市华夏新村A排4号邮编:471900(偃师)

偃师银条

地域范围

偃师银条盛产于伊洛河两岸,分布范围遍布偃师市辖区,尤以偃师市城关、山化和首阳山等镇的银条质量最好。适宜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15″-113°00′00″,北纬34°27′30″-34°50′00″,东西长约44公里,南北宽约34公里,总面积948.6平方公里。偃师银条产地面积2500公顷,涉及城关、首阳山、山化、岳滩、顾县、佃庄、翟镇等七个乡镇,年总产鲜银条5万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偃师银条又名银苗菜、银根菜,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圆状、细长、致密,长度大约30多厘米,竹筷粗细,脆嫩多汁,肉质洁白,酷似白银,所以被叫做银条。2. 内在品质指标:2.1 据测定,偃师银条每百克含蛋白质50-70克,脂肪0.3-0.5克,碳水化合物20-30%,还有多种糖类、酚类、维生素C、粗蛋白、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等,对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具有独特的疗效。2.2 经中科院生命学黄晓春专家研究,银条中富含丰富的水苏糖,该糖是一种最优越的可以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的功能性低聚糖,所以对人体有保养肠道,健康养生的神奇作用。3. 安全要求:偃师市政府十分重视银条生产,2006年3月由偃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偃师市农业局共同编制了《偃师市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偃师银条标准体系(蔬菜类)》,并申报成功为地方标准,编号为DB410381/T007-2006。

四.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洛阳唐三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唐三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阳唐三彩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唐三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唐三彩主要用作陪葬明器,有俑像类和生活器皿类。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人物俑题材广泛,主要有妇女、文吏俑、武士俑等。唐三彩女俑取材于唐代社会活生生的女性人物,有立俑、坐俑、乐舞俑、乐唱俑、骑马俑、对镜梳妆俑等,着重表现唐代妇女姿态自由、面容丰腴、肌肤细腻、双手纤巧、两足丰柔的形象。文吏俑是唐朝社会文臣的形象,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但“伴君如伴虎”,所以这些人物文静端庄、思绪深沉、气派不凡,虽说衣帽齐整、峨冠博带,仍不能掩饰内心的惶恐。武士俑,是唐王朝武装力量的缩影,多为英俊潇洒的年轻战士,有的站立,有的骑马,拉弓射箭。唐三彩器胡人、乐舞、杂技俑中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唐人生活的多样化,丰富化,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再现了唐代盛世时中原与边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中外频繁交往的情景。

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已有300多个品种,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繁荣的社会面貌和精湛的釉陶工艺。洛阳龙门香山出土的三彩高颈瓶,是仿照佛教法器中的净水瓶烧制的,而龙首杯、凤首壶则是仿西亚流行的兽首杯、扁壶制成的。

从近年出土的三彩器物分析,盛唐是唐三彩制作的极盛时期,品种丰富,做工精美,产量巨大;天宝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以后,其制作进入尾声,逐渐衰落。唐代三彩釉工艺对宋三彩和清三彩都有影响,在日本曾仿制成所谓“奈良三彩”,朝鲜半岛曾仿制成所谓“新罗三彩”。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出土有三彩碗,今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埃及和苏丹境内都发现有洛阳唐三彩,充分说明了当地人对唐三彩的喜爱,这也是唐代洛阳对外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物证。1976年,在洛阳附近巩义市(唐时为洛州巩县)的小黄冶、大黄冶发现三彩窑址、作坊,经考证,是当时洛阳唐三彩的重要产地。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除少数红陶胎为普通陶土烧制外,多数采用比较纯净的白色高岭土烧制。这种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晾干时不会开裂。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将高岭土舂捣、洗滤、制胎,再将制好的坯胎放在窑内烧至1100℃左右,然后取出挂彩施釉,再入窑内以900℃左右的氧化焰进行第二次焙烧,就可以生产出绚丽多彩的各种器物。三彩釉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则为种类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为铁或锑、褐黄为铁、绿为铜、蓝为铜或钴、紫为锰。用得最多的三种颜色是黄、绿、白,还有蓝、赭、紫、黑等。釉中的铅质助溶剂使釉汁在烧制品上流淌,形成丰富瑰丽的变化,所谓三彩实则釉色变化多端,并非只有三种颜色。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是中国唐代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作,它吸纳了中国绘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优点,采用印花、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造型浑厚丰满,工整细腻,线条简朴、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自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发现首批唐三彩以来,中外古董商争相来洛阳重金购买。为满足当时文物界对唐三彩的需求,洛阳一带出现了仿唐三彩的作坊,开始了仿唐三彩的制作,但仿品粗糙,效果不佳。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领导的关注下,设立专门机构研究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使“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洛阳生产唐三彩的工厂多达数十家,尤以洛阳美术陶瓷厂生产的“九都牌”唐三彩最为有名。

洛阳唐三彩曾作为国家珍贵礼品,赠送给3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目前,唐三彩仍然是古都洛阳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涧西区 洛阳猕猴桃

猕猴桃,又名杨桃、仙桃、山桃、绳梨、藤梨,属落叶藤本水果。猕猴桃在我国发现和利用很早,早在《尔雅》、《诗经》里就有记载。洛阳民间栽植猕猴桃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目前,洛阳市野生资源达10余万亩,人工种植面积5000余亩,年总产量达200万公斤以上,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且在繁殖、栽培、加工利用等方面集累了丰富经验。

一、特征特性

猕猴桃具有蔓性攀缘滕木的形态特征。新梢枝青褐色,密生灰棕或锈色的茸毛,叶呈黄绿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星状茸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果呈长圆形,果肉黄白色或淡绿色,呈放射状。猕猴桃萌芽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4月下旬至5月下旬开花,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株产量10—15公斤,最高可达100公斤。

猕猴桃喜温、喜湿,常在阴湿隐蔽的森林边缘、荒坡、灌木丛中生长。猕猴桃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背凤阴坡,温暖潮湿,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微酸性砂壤土均可种植。猕猴桃营养丰富,据测定,总糖含量8—14%,总酸1.4—2.0%,含有十二种氨基酸,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150—400毫克,此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猕猴桃酸甜适口,味美芳香,风味独特,除鲜食外,还叮以加工成罐头、果酱、果脯、果汁、果酒、果干等。

猕猴桃用途广泛,浑身是宝。种子可用来榨取工业用的干性油和食用植物油。茎、叶可作造纸原料。茎皮和枝干可作宣纸、腊纸和纺织印染原料。花可提取香精,供食品工业用。

二、栽培要点

(一)繁殖:猕猴桃的繁殖方法可采用播种、压条、埋根、扦插及嫁接等。

1、播种:9—10月间采集充分成熟的果实,播种前2—3个月进行层积沙藏。在室内铺上一层细砂,上面放一层果实,再盖一层细沙,洒上水,如此层积6—7层。第二年3月中旬扒出果实,取出种子,洗净后与细砂混合均匀,即可播种。选择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作育苗地,灌足底水后,再行播种。3月中下旬,将混细砂的种子,均匀地撒播或条播。播后要盖上一层秸草,以防土壤板结,保持上壤湿润。幼苗刚出土时应及时遮荫,以后逐渐增加受光量,促进幼苗健状生长。当幼苗长有2—3片真叶时,就可以间苗,长到6—7片叶子时,按株距8—10厘米、行距20—30厘米定苗。

2、扦插:一般用绿枝扦插法或根插法。绿枝扦插法一般在6月上中旬进行,选生长良好的新梢作插条,剪留三个芽,基部剪口紧挨节下剪断,上端剪口应距芽3厘米处剪断。绿枝扦插生根的关键是要带叶片,一般每根插条大叶留—片,小叶留二片即可,其余叶片从基部剪去。插床要深翻施肥,上铺20—25厘米厚的河砂,并用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消毒。充分灌水后,按株距8—10厘米、行距15—20厘米扦插即可。根插法就是利用猕猴桃的根部进行扦插,在早春挖1—2厘米粗细的根,剪成10一15厘米长,平埋于苗床中,盖土10—15厘米即可。

3、嫁接:有枝接和芽按两种,方法和一般果树相同,但成活率较低,一般不常用。

4、压条:将猕猴桃的枝条,用土埋压在地下,使其生根成苗。具体方法是,于5月上中旬,在枝蔓大量生长季节,选生长旺盛的当年生枝条,在基部环剥3厘米左右,用蘸有200—500ppm苯乙酸钠溶液的脱脂棉将坷;剥部分包扎起来,经3小时后打开,埋入土中,深10—15厘米。

5、分株:猕猴桃多丛状生长,为了加速繁殖,扩大栽培,也可进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萌动前将优良植株的根蘖苗刨出来,把各单株连带的根切断,分别移栽到田间培养即可。

(二)栽植:猕猴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不宜选择粘质土壤,应在山区河滩、荒沙地种植。因猕猴桃雌雄异株,定植时要特别注意授粉植株的配植,必须混栽花期一致的适量雄性品种,雌雄株的比例以8:1为宜,栽植距离不超过8—9米。一般株行距23X3—5米,亩栽44—111株。

三、管理技术

(一)整形修剪。目前常用棚架整枝和篱架整枝两种。

棚架整枝,架长5米,高2米,株行距3—4米,采用无主干形、多主蔓丛状形,主蔓留3—4个。篱架形采用无主干多主蔓扇形,一般留主蔓4—5个,每30—40厘米留侧蔓一个。因猕猴生长势强,必须用冬、夏季修剪来控制。冬季修剪一般在入冬后至1月底前为宜。2—3月份修剪,则易发生“伤流”,影响发芽,甚至枝条枯死。应疏去过多,过密的细弱枝,短剪留下的枝条。对徒长枝修剪,一般留5—6芽短剪,使萌发2—3个枝。对徒长性长结果枝,一般在上年结果部位上,剪留3—4芽。对长果枝和中果枝剪留2—3个芽。对短果枝和短缩果枝,一般不短剪。夏季修剪,主要是剪除基部徒长枝,疏除过密枝条,以利营养的贮存,枝条发育充实。

(二)肥水管理。秋季、春季要沟施基肥,肥料可用堆肥、厩肥或饼肥,并混入少量的磷肥和草木灰。5—7月,要追施尿素或人粪尿2—3次,氮、磷、钾比例以0:6:8为宜。猕猴桃喜湿润土壤,要注意灌水,一般深秋至入冬前灌水1—2次,土壤结冻后春灌2—3次。同时,要结合施肥灌水搞好松土除草,促进根系发展。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 栾川豆腐

栾川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栾川豆腐是最负盛名的地方小吃,产于洛阳栾川县,栾川豆腐选料严格,加工精细,并配以当地自然酸浆点成,因而栾川豆腐豆腐质地细腻嫩滑,筋而松软,味道鲜美,佐以青红辣椒,色香俱全,历来为人们所喜食。

产于洛阳栾川县的豆腐,可谓栾川当地以及整个洛阳地区最富盛名的地方小吃了,近些年洛阳对外旅游的开放,使得这一小吃成为游客们前来洛阳都想品尝的美食。栾川豆腐的“过人”之处还要说说他的选料和加工,栾川豆腐的选料极为严格,加工也是相当的精细,并配以栾川当地自然酸浆点成,因而栾川豆腐的豆腐质地细腻嫩滑,筋而松软,味道鲜美,佐以各种口味的调料,使其色香味俱全。

【栾川豆腐的制作方法】

一、山泉水泡豆。在豆腐制作之初,栾川人使用栾川特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的山泉水,加上高海拔、无污然、生长季节长的黄豆进行泡制,造就栾川豆腐不可摸拟或复制的独特特色。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栾川豆腐口感更好、更加鲜美、同时营养更加丰富。

二、石磨磨浆。因栾川山地以及泉水较多,使得栾川各种优质的水磨石甚多,栾川人将这种水磨石制作成碾磨豆子的石墨,由于石墨的温度较低,在碾磨豆子的过程中不会破坏豆子内的营养成分,不改变其醇正的口感。从而有效的保证了栾川豆腐的营养,接下来就用到栾川所独有的酸浆对对磨好的豆子进行点卤,这一过程是栾川豆腐制作最为重要的一道程序也是最为保密的一道程序,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使其生产过程自动化,使其质量更加稳定,且干净卫生。

三、酸浆点卤。使用独特栾川酸菜卤水点浆(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使豆腐中大豆特有的豆香更加浓郁、醇厚,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口感。

四、石板压榨。压力大,压榨时间长,出品率低,但豆腐口感劲道,久炖不烂,耐嚼爽口。

其中:栾川当地的山泉水泡豆和酸浆点卤是栾川独具特色的核心所在。

如今,栾川县通过独特的回卤除酸工艺和杀菌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的栾川豆腐,不但完好保存和升华了栾川豆腐的传统特色,并且有效延长了豆腐的保鲜时间,使栾川豆腐这一地方名吃,走出深山,成为了更多市民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河南

栾川豆腐

栾川县豆制品行业协会

9799419

豆腐;豆腐制品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县核桃

嵩县核桃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核桃主要种植清香、香玲、9818、8518、辽核1号、辽核4号等品种。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南部,属秦岭余脉,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其中山区面积占91.8%,丘陵、河川区占8.2%。嵩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以伏牛山山脊为界,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北为暖温带气候区。嵩县土壤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大土类。嵩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和繁育,为核桃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环境。

作为全国核桃基地示范县,嵩县的核桃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4.5万亩,干果年产量达1200万公斤,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偃师葡萄

偃师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偃师葡萄果型端正,果面光洁、色泽鲜艳,多汁爽口,果肉松脆、风味芳香。果实7月中旬至9月上旬充分成熟,具有本品种固有的风味。

偃师市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技术引导、改良品种,实行绿色无公害种植,科学标准化管理,走向了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目前,全市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优质绿色无公害葡萄12万吨以上,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优质葡萄原产地,2016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偃师葡萄久负盛名,借助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一平台,其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这对偃师市鲜食葡萄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偃师葡萄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境内,涉及缑氏镇、府店镇、高龙镇、大口乡、邙岭乡、顾县镇、翟镇镇、山化镇、首阳山镇9个乡镇,偃师葡萄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6ˊ15″至113°00ˊ00″,北纬34 °27ˊ30″至34°50ˊ00″,总面积668.59平方公里,适宜种植面积15000公顷,年总产量2000吨。

九.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帽

洛宁竹帽,创于清代,盛行于60、70年代。坞西、陈宋、王协等村为集中产地,年产百余万个,销往陕西、山西、湖北、四川等地。式样有大、中、小盔之分,盔上又分无眼有眼两种。戴上牢稳,骑车迎风不掉,遮阳、通风,经久耐用,且价格便宜。尤其是近年涂上清漆更受消费者青睐。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洛阳银杏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而珍贵的子遗植物,是中华民族的国宝,融药用、食用、材用、绿化、观赏于一体,长寿长效,独具特色,确属植物宝库中的珍品,发展银杏不仅是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也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 洛阳)
正宗洛阳特产八大件在哪买洛阳特产八大件礼盒价格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