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九龙十大特产有哪些呢 英德著名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9 07:46:21

一. 重庆市 九龙坡区 蝴蝶米饺

蝴蝶米饺,蒸点,特点:形如彩蝶,皮软糯,馅香甜。烹制法:蒸。

瓜条、橘饼、蜜樱桃切成细丁,加白糖、炒面粉少许、猪板化油揉制成馅。hy8

大米加糯米泡后磨细、吊干水分,入笼煮熟,擂成团,做成剂子,擀成圆皮,包入馅心,对叠成半圆形,用面点梳挤压成蝴蝶形,用黑芝麻嵌眼睛,蛋皮做花纹,再加触须两根,入笼蒸熟即成。hy8

操作要领:米团不能煮得太肥,讲究造型。此点心既可热吃,又可冷食。

二.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九龙牦牛

九龙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九龙牦牛主要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及南部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中心产区位于九龙县境内九龙河西之大雪山东西两侧的斜卡和洪坝。凉山州的木里、盐源、冕宁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等县的高山草场上均有分布。1994年产区约有15万头。

九龙牦牛是中国横断高山型牦牛的地方良种。具有肉用性能好、毛绒产量高、体型大、驮力好等特点。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颈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前胸发达开阔,肋开张,胸极深,腹大不下垂,背腰平直,体型呈矩形者多,后躯较短,发育不如前躯,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较低,尾短,尾毛丛生帚状。四肢、腹侧、胸前裙千周着地,四肢相对较短,前肢直立,后肢弯曲有力。蹄小,蹄叉紧,蹄质坚实。毛色整齐,除吻周灰白色外,全身黑毛者约占3/4,黑白相间者1/4。成年公牦牛体重593.5千克,屠宰率57.6%,净肉率47.9%;成年母牦牛体重314.4千克,屠宰率56.2% ,净肉率48.5%。绒和毛比例各半,平均剪毛量公牛1.39千克,母牛1.79千克。

主要特性: 分为高大和多毛两个类型,多毛型产绒量比一般牦牛高5~10倍。额宽头较短,额毛丛生卷曲,公母有角,角间距大。四肢、胸前、腹侧裙毛着地,全身被毛为多(3/4)黑色,少数黑白相间。颈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胸极深,背腰平直,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低,尾短。四肢相对较短。3.5岁公牛体高为114厘米,母牛为110厘米,公牛体重为270千克,母牛为240千克。成年阉牛屠宰率为55%,净肉率为46%,骨肉比1:5.5,眼肌面积为88.6平方厘米;公牛分别为58%、48%、1:4.8和83.7平方厘米;母牛分别为56%、49%、1:6.0和58.3平方厘米。驮载60~70千克。泌乳期5个月,产奶量约350千克,乳脂率5~7.5%。公牛产毛量为13.9千克,母牛为1.8千克,阉牛为4.3千克,绒、毛各半。母牛初配年龄为2~3岁,公牛为4~5岁,一般3年2胎,繁殖率为68%,成活率为62%。

所在地域:

四川

申请人:

九龙县畜牧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九龙牦牛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域包括全县18个乡镇,其中汤古乡、呷尔镇、斜卡乡、洪坝乡、湾坝乡、三岩龙乡为九龙牦牛主产区,上团乡、八窝龙乡、乃渠乡、乌拉溪乡、魁多乡、烟袋乡、子耳乡、踏卡乡、朵洛乡、三垭乡、俄尔乡、小金乡为九龙牦牛辐射区。保护区域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7′-102°10′,北纬28°19′-29°20′。现有九龙牦牛5.3万头,年出栏0.58万头,年产牦牛肉0.08万吨。

三. 重庆市 九龙坡区 金凤烤羊

金凤烤羊是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的。金凤镇烤羊外酥里嫩、不肥不腻、不膻不燥、鲜美爽滑、食后不上火深受食客喜爱。金凤烤羊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龙坡区金凤镇是我市最早发展烤羊产业的地区,也是重庆烤羊发源地之一,重庆很多烤羊店都是从金凤镇发源而来的,从这里走出去的烤羊师傅遍及各地。金凤镇的很多烤羊农家乐,也相继在重庆其它区县和外地开出了连锁店。

九龙坡烤羊美食从选羊、烤羊到吃羊都有特别之处,经20多年的发展,味道独成一派,年均烤羊3万多只。首先选用纯百草喂食的小尾山羊、本地山羊,羊宰杀后去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滚观察,用不同种类的木炭加火烤制而成。烤羊外酥里嫩、不肥不腻、不膻不燥、鲜美爽滑、食后不上火深受食客喜爱,外加精心熬制的羊杂汤,食后对暖中补虚、益肝益肾、养胆明目、开胃健脾、驻颜美肤均有较好疗效。

2013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金凤烤羊”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567504。

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农业服务中心

12567504

烤羊肉(肉)

四.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九龙豆花

产于九龙沟内的神龙山庄,用当地山民们自产自销的新鲜黄豆,加九龙沟海拔1289米处含锶的龙泉泡制,经手推青石磨磨浆而成。由于海拔高度不一样,山泉里含的微量元素也不一样,因此,在九龙沟其它地方,同一主厨用同样的方式制作出的豆花,其味道总不及这里独特。( 崇州)

五. 江西省 赣州 安远县 九龙茶

九龙茶产于安远县境内海拔一千多米的九龙山上。这里地势高峻,峦峰重叠,山青水秀,树木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极宜于茶树芽叶的生长。

《安运县志》记述:“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搓之,拍之焙之,穿封之”。可见其鲜叶采摘之细致讲究,制造工艺之精巧。

六. 重庆市 九龙坡区 白市驿板兔

“白市驿板兔”,是重庆市著名,在巴渝大地久负盛名。经过百年积淀和不断创新,形成了以“白市驿板鸭”为拳头产品,板兔、缠丝兔、兔丁为主的礼品。

本品创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国内外消费中享有盛誉。本品采用优质兔肉及多种天然香料、独特配方、传统的加工工艺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精心制作而成。

本品以优质兔肉为主要原料,采用精良配方与现代食品加工工艺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经腌渍、整形、烘烤、烹制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是佐酒之美味佳肴。

七.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走地鸡

英德走地鸡属于清远麻鸡品种,其外形特征为“一楔、二细、三麻身”,烹饪后皮色金黄,皮薄肉嫩、鸡味浓郁、品后喉甘舌润。“一楔”指母鸡体型象楔形,前扼紧凑,后躯圆大“二细”指头细、脚细;“三麻身”指母鸡背羽面主要有麻黄、麻棕、麻褐三种颜色;”三黄“是指嘴黄,脚黄,皮黄。公鸡体质结实灵活,结构匀称,属肉用体型。出壳雏鸡背部绒羽为灰棕色,两侧各有一条约4mm宽的白色绒羽带,直至第一次换羽后才消失,这是清远麻鸡雏鸡的独特标志。英德走地鸡生产量低、饲养期长,母鸡年产蛋仅80-95枚,肉鸡上市饲养期长达130-160天,肌肉脂肪沉积适度,肉质鲜美,鸡味浓郁,使人食后尚觉喉腔甘润,回味香醇。英德走地鸡之所以风味独特,除得益于千年品种遗传外,更主要的是在山清水秀的北江沿岸优异的自然环境中培育而成。

八.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西牛麻竹叶

西牛麻竹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牛麻竹叶是广东省著名的特色产物。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西牛麻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竹子)的叶。竹叶在我国拥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是国家认可并批准的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

作用

西牛麻竹叶的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国珍竹康宁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竹叶提取物高度浓缩了黄酮类化合物和香豆素类内酯营养素,具有良好的抗目田基能力;其抗衰老,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作用与松花粉相当;降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与银杏叶提取物相近;抗菌,消炎和抗病毒作用与茶多酚相似;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功能,可有效保护人体健康。

西牛麻竹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英德市 《关于请求划定西牛麻竹叶产地范围的函》(英府函〔2007〕7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英德市内低丘陵坡地,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1′,北纬23°50′至24°33′。

九.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藏族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十.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鸡

黄花鸡
英德十大特产排行榜英德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