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明艳土特产店 修武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18:30:18

一. 四川省 绵阳 平武县 川木香

川木香,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几无茎。根粗壮,圆柱形。叶丛生,呈莲座状,卵状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0~30cm,宽10~20cm,羽状中裂,具5~7对裂片,或不分裂,裂片边缘具不规则齿裂,两面被毛;叶柄长8~20cm。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于枝顶;总苞片6层,革质,绿色带紫,顶端凸尖,边缘有睫毛;全为管状花,紫色,长约4cm。瘦果扁平,有棱;冠毛芒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草地。主产四川。

采制 9~12月间挖根,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状】根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长10~30cm,直径1.5~3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可见由纤维束构成的密致的斜方形网纹,有时根头部焦黑发粘。体轻,质硬脆,难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气芳香而特异,味苦,嚼之粘牙。

【化学成分】棍中含挥发油;商品川木香根中含川木香内酯(mokko lactone)。

【性味】性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和胃消胀,止泻。用于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腹痛、痢疾里急后重。

二. 辽宁省 阜新市 彰武县 彰武花生

彰武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彰武县种植花生历史由来已久,资源优势明显。彰武县多半土地为沙质土壤,适合于花生种植,白沙、唐油、阜花等优势品种在该县已种植多年,质量上乘,具备出口创汇能力。自2010年彰武县把花生确定为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来,经过两年努力,产业发展迅速,初具规模。2010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85万亩,花生产量达2.8亿公斤。今年花生种植面积为100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5%,因受自然灾害影响,总产量比去年略低,但仍将超过2.5亿公斤,总产值9亿元左右,全县农民仅从花生一项人均纯收入就可增加4500元。

彰武花生

地域范围

彰武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部。北纬42°07′—42°51′,东经121°53′—122°58′之间,东连康平、法库两县,南接新民市,西隔绕阳河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相邻,北依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库伦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全境呈枫叶形,东西长87.5km,南北宽79km,总面积3641平方公里。覆盖县内彰武镇、哈尔套镇、章古台镇、五峰镇、冯家镇、后新秋镇、东六镇、阿尔乡镇、苇子沟乡、二道河子乡、西六家子乡、两家子乡、双庙乡、平安乡、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丰田乡、大德乡、大冷乡、前福兴地乡、兴隆堡乡、兴隆山乡、大四乡、四合城乡24个乡镇,面积100万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彰武花生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花生外观整齐一致,干净洁白,籽仁有光泽,无裂纹,圆润饱满,种皮粉红色,荚果呈斧头形或蚕茧形,皮薄,2粒荚,籽仁为椭圆形。 (2)内在品质指标: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彰武花生粗蛋白含量32.6%,比花生蛋白平均值27.45%高出5.15%,使得彰武花生表现出食味鲜香、细腻适口。同时,彰武花生中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GB3059——1996 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98 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三.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县 修武黑山羊

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高,有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是老年人和久病体弱者的滋补佳品,有清炖羊肉、葱爆山羊肉等吃法。在云台山庄全年都可以吃到,但需要提前预定。

四. 辽宁省 阜新市 彰武县 彰武黑豆

彰武黑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旧日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黑豆,现在却成为彰武县的一个特点农产物。去年,彰武县黑豆种(zhòng)植面积8万亩,年产黑豆2.4万吨,此中40%销往国外。作为一项财产,彰武县正采用办法积极打造“黑豆大县”的品牌。

据悉,黑豆莳植在彰武有着长久的汗青,彰武黑豆籽粒丰满、口感好、无药物残留、出产情况无污染,是自然的无公害食物,是以一向深受花费者接待。尤其是近几年来,因为黑豆的产量和市场价钱均高过通俗黄豆,农人莳植积极性高涨(zhǎng),莳植面积增加很快。

跟着黑豆财产的强大,今朝彰武县拥有黑豆出产加工企业4家,农人掮客人80多名,各家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物标记,“绿抵家”、“满华”等黑豆品牌更是在国表里杂粮市场上颇著名气。本年,该县将在集中重点乡镇、扩展莳植基地以及提质增效方面深做文章,打算(huà)在原有基本上,把黑豆莳植面积增添到10万亩,估计总产量可达3万吨以上,经济效益可跨越1.5亿元。

地域范围

彰武黑豆产于彰武县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冯家镇、兴隆堡乡、东六镇、大德乡、前福兴地乡等8个乡镇。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3′-122°58′,北纬42°07′-42°51′,全境无高山,最高点海拔为313.1m。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位于全县西北部,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及库仑旗接壤;东六镇位于全县东南部,与沈阳新民市接壤;冯家镇、兴隆堡乡、大德乡、前福兴地乡位于全县中部。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97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彰武县土壤共有棕壤土、褐土、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土、碱土、泥炭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55个土属,68个土种,由东至西为从棕壤到草甸土到风沙土的分布规律。土壤pH值在6.8-7.2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1.2-1.3%之间。彰武县地质构造为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地带和新华夏系两个地质构造地带,是大兴安岭——太行山隆起带和松辽沉降带的交接部位。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似簸箕形。东、西为丘陵,北部为沙地,中、南部为平原,比例为“三丘三沙四平洼”。

(2)水文情况:彰武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

河,均属辽河水系。柳河为全县第一大河流,于新民市境内汇入辽河,流经县内10个乡镇,流程全长117km,全年径流量4641万m3。彰武县还有42座水库,总库容9523m3,总控制面积1163km2。年平均地表径流为2.08亿m3。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达5.3亿m3/年,可开采地下水资源3.22亿m3/年,水质较好,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彰武县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且多,平均风速3.8m/s。年平均气温为7.5℃,年平均年降雨量510.3mm,年总降水总量为16.94亿m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81mm。平均年日照时数2822.6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136.6kcal/cm2。平均无霜期158天。彰武县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沛,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热量条件可满足彰武黑豆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彰武黑豆的种植起源于1907年,至今已有100年历史。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彰武黑豆已成为全县的名优,2006年彰武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黑豆)标准化生产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冯家镇、兴隆堡乡、东六镇、大德乡、前福兴地乡等8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品种要求符合脂肪含量20%以上,或蛋白质含量40%以上,并进行单一品种生产。未经审定的品种和转基因黑豆品种,不得采用。

(3)生产过程管理:彰武黑豆生产过程必须执行《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操作规程》(DB21/T1243-2003)。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彰武黑豆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则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割、单独运输、单独脱粒、单独贮藏、单独加工、单独包装,防止与普通豆类混杂。收割时,割茬要低,一般距地面5cm-6cm,以不留荚为准。收割时做到不丢枝、不炸荚,损失率小于1%。割后晒5-7d,要及时打场脱粒。脱粒后,进行

人工扬场或机械清选。要求统一分级过筛,清除杂质和瘪豆,达到粒度均一,破碎率小于2%,杂质小于1%,虫蚀率小于1%,青豆率小于2%。清选后籽粒晾晒数日,以降低含水量,含水量小于15%。

(5)生产记录要求:彰武黑豆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彰武黑豆呈卵圆形或球形,表皮黑色或深绿色。

(2)内在品质指标:彰武黑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粗纤维。蛋白质含量达48%以上,居豆类之首。脂肪含量12%,吸收率为95%,以不饱和脂肪为主,组成是棕榈酸2.4%-6.8%,硬脂酸4.4%-7.3%,花生油酸0.4%-1.0%,油酸23.0%-35.6%,亚油酸51.7%-57.0%,亚麻酸2.0%-9.8%,不饱和脂肪酸达86.1%以上。此外,黑豆还含1.64%的磷脂。

(3)安全要求:彰武黑豆执行《绿色食品豆类》(NY/T285-2003)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彰武黑豆按子粒饱满程度分为特级和一级。

(2)包装:采用的包装袋为植物油麻袋或编织袋。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彰武黑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其它: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五. 山西省 忻州 宁武县 葱花烙饼

山西—葱花烙饼,是山西省的特色小吃,宁武城乡人民喜爱吃的主食之一,常用炒鸡蛋,烙油饼一类饭菜招待客人,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做。吃起来,层薄如红,绵软利口,金黄色美,酥香可口,不失风味。吃时可以配上各种小吃、稀饭,更有风味特色。

制作:主料为面粉500克,葱花100克。辅料为食油75克,精盐5克,水300克。

1.将面粉放入盆里,把水一次倒入(冬、春、秋季用热水约60—70℃,夏季用温水),用木棍搅匀。

2.取1/2面团上案抟揉整齐,撒上面扑擀开,刷上油,撒上葱花、精盐和少许面扑卷起来盘成盘旋形,再轻轻擀成5毫米多厚的饼。

3.上鏊烙,待皮定住后翻过来,将两面刷上油,烙约2~3分钟后呈金黄色即成。

功效: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维生素,营养丰富。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八.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大蒜

成武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武大蒜

成武县天鸿大蒜协会

11041876

大蒜

九.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县 香茹炖土鸡

香茹炖土鸡,将本地土鸡切成小块,与野生香茹一起放入沙锅清炖,拌入佐料,真正的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口感极佳,让人回味无穷。此道菜营养丰富,做法简单,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十. 河南省 焦作市 修武县 当阳峪绞胎瓷

当阳峪绞胎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阳峪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南距焦作市区3公里。又称为修武窑、怀庆窑、河内窑、当阳峪窑系、当阳峪窑群等,是我国宋代瓷窑中风格变化最多、造型与装饰品种最为丰富、做工特别精细的大规模窑场。

北宋时,当阳峪窑继承和发展了唐代巩县窑的绞胎传统,将绞胎制瓷工艺发展到了顶峰,完成了由陶到瓷的历史转变。高温烧造,胎质细密坚硬,釉色油润光亮,几乎不吸水,完全符合现代瓷的标准。而唐代绞胎与唐三彩一样,基本上都是陶质的。当阳峪窑绞胎瓷的烧造成功,为中国陶瓷增加了一个新品种。绞胎瓷的制作方法是用黑、白等多种不同颜色的胎泥相互交替糅合、折叠、盘卷、切刮,经拉坯或模压成型,再粘贴、镶嵌、拼接而成。这样胚体上就出现两色或多色相间的美丽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或黄、绿、棕、翠蓝、三彩釉入窑烧成(也有先高温素烧,施釉二次人窑烧成)。
绞胎工艺是当阳峪窑特殊之作,羽毛纹对称整齐有序,木理纹似木纹流畅,水波纹如行云流水,编织纹如草编、竹编般逼真,还有条带纹、石理纹、树叶纹、麦穗纹、蒂纹、涡纹等,开创了我国陶瓷胎变装饰的先河。绞胎装饰,由胎而生,表里如一、五彩渗化的效果,构成了绞胎瓷的特有韵律,巧夺天工。绞釉瓷几乎是与绞胎瓷同时出现的。所谓绞釉瓷,绞的并不是釉,也不是绞的化妆土,而是“绞花”,是各种彩料的综合运用。施彩方法不难想见,是运用各种特殊技巧,或借助外力,使胎体在不同角度倾斜的状态下,或在旋转运动中,使彩料形成绞花纹饰,具有流动韵律之美。常见品种有白釉黑绞花、翠蓝釉黑绞花、三彩黑绞花、绿釉黑绞花、棕黄釉绞花等。

当阳峪绞胎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村现辖行政区域。

修武县特产在哪买修武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