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酱均坊特产店在哪里 常德高山街特产店地址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3 17:29:12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汉寿熏鸭

熏鸭首先是要进行熏制。红糖、白糖、枸杞、稻谷、桂皮、花椒、八角、柑橘叶子。架上架子,新鲜鸭子洗剥干净,在开水中稍微烫一下,表皮涂上白糖。盖上锅盖,添加柴火,小火熏制40分钟。开锅的一瞬间,顿时奇香无比。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津市藠果

津市藠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津市藠果是津市农业的一大特色产业,其种植分布在湖南省第二大淡水湖——西毛里湖的沿湖坡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小气候。津市藠果结构紧凑、皮层多、长卵形、单个重6—10克,具有洁白晶莹,新香嫩脆的特性,同时富含粗蛋白、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粗纤维、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比其他产地藠果更胜一筹。近年来,津市推行藠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藠果整体品质大幅提升。

地域范围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尾闾,东经111°45′59″——112°01′40″,北纬29°16′30″——29°39′46″。地表差异升降明显,最高点为棠华乡红岩寨,海拔377.1米,最低点为市郊白衣镇建国村,海拔23米。一般海拔为50—65米。津市藠果产于白衣镇、棠华乡、保和堤镇、李家铺乡、渡口镇5个乡镇、36个村。保和堤镇位于东部边缘与一望无垠的洞庭湖平原相接,渡口镇与常德市鼎城区柳叶湖隔河相望,西部白衣镇与临澧县为邻。李家铺乡、棠华乡位于全市中部。规模2000公顷,年产量801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津市藠果结构紧凑,皮层多,鲜茎外皮白色、长卵形、单个重6—10克。 2、内在品质指标。津市藠果品质优良,辛香嫩脆,具有该品种应有的圆锥形,成熟适度,色泽正常,外皮白色,无腐烂、异味,且风味纯正,具有独特的白嫩、爽脆,品质富含多种氨基酸与维生素,具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具有多种人需的钙、锌、膳食纤维、丰富的维生素C、E、B1、B2元素。其加工的产品是不可多得的防病又治病的保健食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每100克固物含粗蛋白4.3—4.6克,脂肪0.15—0.25克,维生素C 4.0—4.5毫克,维生素E 0.08—0.12毫克,维生素B10.007—0.015毫克,维生素B20.025—0.035毫克,粗纤维0.17—0.25%,氨基酸总量0.95—1.10%。 3、安全要求:津市藠果执行《绿色食品葱、蒜类蔬菜》(NY/T744—2003)标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是常德市许多地方人民喜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每年三月,群众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再用石碓春烂,并掺入适量的芝麻和辣子酱,然后切成小块,放在雕有各种表示吉祥图案的木模内,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蒿子粑粑粘性很强,吃起来香甜可口。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各家各户都做蒿子粑粑,边做边唱:“三月三,蛇出山,做粑粑,塞蛇眼。( 常德)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娄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历来,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德山大曲

德山大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山大曲

湖南省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山街道办事处、樟木桥街道办事处和石门桥镇现辖行政区域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德山,因古有与尧舜起名的善卷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他辞帝不受,归隐田园,德播天下。《善卷祠记》中留下“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积德彰”之佳话,成为德文化的渊源。德山酒从历史文化悠久的“德文化”中发端。历数千余年的兴衰轮回,具备了独特的酒文化魅力,得以流传至今,飘香于世。“德山大曲”创制于20世纪60年代,由常德市酒厂(湖南德山酒业的前身)取当地“莲花池”优质水,以糯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生产。属浓香型大曲白酒,芳香浓郁,入口醇和,绵软甘洌,回味持久。1963年、1984年、1988年三次全国评酒会上获得银质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92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国际酒类饮料博览会上获银质奖。早在唐代以前即有“贮精粮,甑甘醇”的叙述。明嘉靖年间(1522-1566)撰《常德府志》则载有崔婆酒:“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及于清代,常德城中“马万隆”酒坊所产谷酒最为有名,称“德酒”,以后又有“周恒益”、“陈和顺”等酒坊多家,至20世纪初,城中酒坊多达72家。

常德德山大曲酒厂:德山大曲系列酒。( 常德)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门银峰茶创制于1991年,现年产量为50t左右 。该茶鲜叶原料来源于石门县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500~1000m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石门银峰条索紧细匀直,满披银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亮绿,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鲜活、完整,具有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独特品质。

  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茶的鲜叶采摘要求相当严格,于清明前后选择晴天采摘,严格做到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瘦弱异形叶,不带鱼叶、鳞片、蒂梗和杂物。鲜叶要求嫩、匀、净、齐。其加工制作分摊青、杀青、清风、炒坯、紧条、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九道工序,各道工序的技术要点如下: 1.摊青 鲜叶采回后,必须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时间4~10h。 2.杀青 锅温140℃,投叶量500g,双手翻炒,先闷后抖,抖闷结合,待芽叶变软,失去光泽,清香溢出时立即出锅。 3.清风 将出锅后的杀青叶置于篾簸中扬10余次,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闷黄。 4.炒坯 锅温85℃,双手翻炒,动作要轻、慢,当在制叶含水率为40%左右时出锅。 5.紧条 锅温60℃左右,下锅翻炒至在制叶含水率30%左右,茶条打在锅中有轻微响声时,右手抓起茶条,左手心向上平放,向单一方向搓揉,先轻后重,边搓边抖散,用时5min左右。 6.理条 锅温50℃左右时下锅,右手抓茶向前方理直,动作要轻,待八成干时出锅。 7.摊凉 理条出锅后的茶叶摊凉4min左右。 8.提毫 下锅温度50℃左右,用时2min左右。先要将茶条理直,茶条抓起落下时,注意减少与手的摩擦,待白毫大量显露时立即出锅。 9.烘焙 用炭火烘焙,温度为70℃左右,足干后密封并于干燥处保存。

历史

  石门银峰茶

“石门银峰”茶是1991年,在湖南农大朱先明教授的指导下,由原石门县茶叶开发总公司研制和开发的。“石门银峰”茶的采制十分考究。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下粗壮的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分级摊放,并做到“四不采”(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虫瘦弱芽叶),再经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复烘、理条、整形、提毫、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 “石门银峰”茶外形紧园挺直,银毫满披,色泽翠绿纯润,内质嫩香显现、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尤存”。

产业化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石门银峰、茶中新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茶叶专家陈宗懋品评后题词“石门银峰,回味无穷”;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题词“茶道源头碧岩泉,石门银峰香四海”;茶界专家朱先明教授题词“武陵逶迤连四省,澧水流长灌万家,夹山寺庙钟灵秀,石门银峰冠群茶”;全国著名书画家史穆在品尝后,极兴挥毫,提下相嵌“石门银峰”四字开头的诗词“石鼎烹泉活,门庭散倚霞,银针初茁蕊,峰翠育新芽“,成就了“石门银峰”的一段文字诗词佳话。目前,“石门银峰”已成为石门县的一大公共名优茶品牌。为了进一步规范石门银峰茶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提高“石门银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它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石门县茶叶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石门银峰”管理商标,相关资料已经准备齐全送交国家商标局,并已经得到受理。

荣誉

1993年“石门银峰”评为湖南省名茶; 1994年荣获“中茶杯”贰等奖; 1994年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98年获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 1999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2000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02年在“湘鄂黔渝”武陵山区茶叶评比中获金奖; 2004年获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2005年再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桃源鸡

桃源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桃源县,为全国著名鸡种。桃源鸡又名铜锤鸡,因其颜色金黄,鸡腿形似铜锤。故名。据《桃源县志》记载,桃源喂养这种鸡已有300多年历史。

桃源鸡为肉用型鸡,肉嫩味美,体内脂肪不多。

肉用型。原产于湖南桃源县、三阳港和深水港一带,外貌特征:体格高大,近正方 形。公鸡羽毛金红色,母鸡多为黄色、麻黄色或褐麻色,偶有白色、黑色。单冠, 呈灰 黑或朱黄色,腿粗壮。此鸡觅食力强,宜放牧,但生长慢、成熟晚。开产日龄195~255天。肉质鲜美,富含脂肪。成年公鸡体重3.5~4千克,母鸡2.5~3千克。年产蛋100-120枚,蛋重57克,蛋壳淡黄色。

申请人: 桃源县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桃源鸡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1°36′41″~110°51′47″,北纬29°24′08″~28°24′24″),包括桃源县40个乡镇,漳江、深水港、车湖垸、青林、枫树、陬市、木塘垸、架桥、盘塘、马鬃岭、漆河、双溪口、热市、郝坪、黄石、九溪、黄甲铺、理公港、钟家铺、牛车河、龙潭、观音寺、三阳、佘家坪、太平桥、浯溪河、泥窝潭、剪市、凌津滩、兴隆街、寺坪、郑家驿、桃花源、芦花、沙坪、杨溪桥、茶庵铺、太平铺、西安、牯牛山,总生产面积4442平方公里,年出栏量1000万羽。其中三阳港、深水港、泥窝潭、佘家坪、太平桥等5个乡镇为核心产区,共有生产面积46670公顷,年出笼230万羽,存笼180万羽。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九溪木棉

每到秋天,棉桃炸裂开来,千里万里,一片银色的海洋。处处棉花共一色,唯独源九溪乡孙家河坪一块八亩五分地的棉花与众不同:每株炸开的棉花上,朵朵都有一些小红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了千百余年。人们感到奇怪,便把这块地里的棉苗移栽到远处或相邻的地里,又把远处或相邻地里的棉苗移栽到这块地里,等到棉花吐絮时再来观看,移往他处的棉花红点消失,而移进这块地里的棉花,朵朵絮棉又出现了许多的小红点。人们便把这种棉称为“红棉”。
九溪红棉以其色白和纤维长而著称,又以其间的许多小红点而独为人们所钟爱。这些红点是怎样形成的呢?九溪乡流传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在唐代,九溪孙家河有一个管姓人屋场。屋场里居住的多是穷苦人家,真正的大户人家只有一户,人称管罗汉。管罗汉掌管着周围数百亩田土山林,屋场院里的穷苦人家都是他的佃户。
那时候管罗汉家有一个叫娥儿的童养媳。这娥儿生得十分乖巧,也长得格外伶俐。但管罗汉夫妇处处看不顺眼,对她百般虐待。
娥儿最苦的工夫就是捡棉花。管罗汉家屋后河边的八斗五升棉花地,棉花炸出来的时候一片雪白,这些棉花由娥儿一个人捡。管罗汉还规定一不许棉花沾露水,二不许捡芝麻棉(指棉花上沾有碎叶杂草),三不许棉花被雨淋湿,四不许棉花被鸟儿衔走。不许捡芝麻棉,捡棉花时就得十分小心,不能将碎叶杂草粘到棉花上;不许棉花被雨淋湿就得加快手里的动作,特别是变天之前更是急死人......总之娥儿的工夫十繁重,一个人要对付这八斗五升地的棉花,怎样捡也忙手脚不赢。娥儿每天露水一干就下地,捡到快上露水时才回家,捡到前面,后面的棉花变成一片白茫茫;捡到后面,前面又是一片白花花。她吃在地里,捡在地里,一日三,三日九,娥儿就被这八斗五升地的棉花累出一场大病。
娥儿病了也被逼着下地。娥儿捡着捡着两眼一黑,一头栽倒在地里。恰恰几位穷苦百姓从地边路过,看着这情景忙扶起娥儿。娥儿醒过来便哭,大家便你一句我一句地道起了管罗汉的狠毒,娥儿听了更是泪水涟涟。百姓们离开后,娥儿又挣扎起来捡棉花。捡着捡着娥儿又两眼一黑栽倒在地里。娥儿醒来便想,与其这样受折磨不如一死,死后一切才得安静。想到死,娥儿又想,也不能这样无声无息地去死,死了也要给百姓留下个凭证,晓得我娥儿是被管罗汉折磨死的。于是,娥儿咬破自己的手指,让鲜血滴到每朵棉花上。
娥儿死了,穷苦百姓就指着棉花上的鲜血与管罗汉论理。管罗汉论不过大家,便烧掉了这八斗五升地里的棉花。
偏偏第二年开春,老棉蔸上又发了新芽,秋后棉花炸开,每朵絮棉上仍有许多血红的斑点。
从此以后,年年如此,九溪红棉也就出了名。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罗坪野樱桃

罗坪漫山遍野都是野樱桃,长梯隘景区更是种植了两千多株樱桃,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樱桃园。

樱桃的含铁量特别高,常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元素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樱桃营养丰富,具有调中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湿;.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风湿身痛等均有益处;经常食用樱桃能养颜驻容,使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消化不良者、瘫痪、风湿腰腿痛者、体质虚弱、面色无华者适宜食用;6.有溃疡症状者、上火者、慎食;糖尿病者忌食。

十.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太平古槠

“老树长何年,问水求山,均不为人道也;太平留古迹,叹前感后,悉难俾我知之。”这幅对联,是古人题咏太平古槠的。我被它的斐然文采而深深打动,更因它描绘的古槠凝重神秘的历史而深感震撼。

古槠生长于桃源县太平铺乡湖塘村吉家湾。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距离沅陵三渡水很近。今年七月,为了看望那株古槠,我们冒着酷热,欣然前往。一到达吉家湾,立即发现,有人在不远处招手,那就是古槠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似乎早已预知我们是来看古槠的。古槠就生长在一户人家的房屋角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近古槠,六个人手牵手,伸直了手臂,勉强能将它抱住。原来,古槠树高达18.75米,胸径达2.06米,是名符其实的“巨无霸”。它主干中空,但外形完好。在树干10米处,分叉出三个巨大的粗枝。三枝如虬枝盘龙,直窜苍穹。古槠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槠榆棕。原因是在绿阴中嬉戏的小鸟,将榆树和棕树的种子撒落在树干上。种子在树干上发芽,竟然长成大树,形成树上长树的奇观。因此古槠也就成了槠榆棕三树的合称。如今,从古槠母体上长出的榆树、棕树,早已死去。但树上重新长出了杉、桑等树,都有拳头大了。这个季节,苍老的古槠,绿叶竞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老树为何人所植,长自何年,均无从查考。清光绪时所立古树碑,也只能载称:“相传数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槠生于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邀黄山谷游此赏树,并留有“远观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槠”的吟唱,这是有据可查的。现在此处附近仍有地名苏黄溪,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在东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铺古槠的静逸之美,与沅陵三渡水三水汇聚的动态之美,同样瑰丽壮观,是一道永恒的风景。诗因树而咏,树因人而彰,古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槠树下,有块石碑。碑石右角残损,碑文仍然清晰可见。它清楚地记载了一段与古槠有关的历史故事。古槠近旁,曾住有一户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楼依傍着古槠。时间久了,古槠的枝头不知不觉探进了他的房间。他很是烦恼(山里人将古树视为妖怪和神灵的化身),抡起斧头,向巨枝斫去。与他家不远,住有唐姓人家,两人素不相合。唐家见有了机会,卖了田产,将吉家告到县里。吉家能说会道,反而赢下官司,于是勒石以资纪念。那是光绪十四年(1888)间的事情。古槠树下的石碑,记载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也记下了清人对古槠的冷漠。

即将动工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也在古槠附近,从山谷中穿过,占去了许多良田。有一天,规划者将测绘仪器挪到吉家湾,看到公路正需从古槠生长处穿树而过。他们对照图纸注视良久之后,毅然将仪器搬到山谷中。我们的高速公路还是给古槠让道了。

古槠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一圈圈树轮,记录着一段段神奇的历史。它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令每一位捧读者肃然起敬。

夕阳西下时,古槠的树阴宽达数亩。树阴中凉风习习,暑热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远道而来,无缘长久地享此清福,不得不依依离去。

常德特产哪里买得最全实惠常德石门土特产专卖电话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