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直播特产 云南土特产直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3 00:44:06

一.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鸡菌

   鸡菌非鸡,而是一种美味的伞菌。云南气候温和湿润,每当春夏多雨时节,山野草地,各种菌类竞相破土而出。其中,可供食用的菌类多达四十种,如以形命名的“牛肝”、“虎掌”、“刷把”,以色取名的“铜绿”、“青头”、“紫沙包”,还有形容其变化之快的“见手青”,等等。
    鸡纵菌是云南诸菌之冠。它那表面黑褐色或微黄色的伞盖边缘,呈辐射状裂开,于是,古人说它“纷披如鸡羽”,故而得名。鸡血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用它烹制的菜肴,不论煎炒、油炸,还是清蒸、做汤,皆清香鲜美。于是,到云南旅行的人,无不以品尝这一美味山珍为乐事。
    有人从《庄子》的“鸡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食用鸡纵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鸡纵了。只因鸡纵娇嫩易变质,采后过夜便香味大减。为此,正像唐明皇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南国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驿站快马急递那样,他也每年由驿站用快马急送鸡纵菌到京城。不知是鸡纵菌稀罕难得,还是高宗皇帝太偏爱此物,以至于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没有分享这一佳肴的福分。
    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县,老百姓采得鸡纵菌后,恐其变质.常常用盐胶制,或熬液为油。吃过桥米线时,倘若拌上些许辅鸡纵或油鸡纵,别有一番风味。

二.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太和豆豉

昆明太和豆豉是云南省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太和豆豉原产在江西省太和镇,清康熙年间传入四川,后从四川传入昆明。长期以来,昆明制作豆豉的师傅,根据本地的原料和人们的口味,对原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滇味特色的昆明太和豆鼓。

太和豆鼓其色呈红褐又有光泽,味道咸鲜略微回甜,分粒酥软而不碎,保持了豆豉固有的风味,不酸不霉,营养丰富,易于贮存,食用方便,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昆明太和豆豉以本地产的"乌嘴豆"(黄豆)最佳,配以食盐、糯米、甜酒、红糖、八角、茴香等辅料,经淘洗、浸泡、蒸煮、制曲、拌料、装罐、后熟而成。昆明太和豆豉呈颗粒状,具有豆豉特有之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食法简便,可蒸,可炒,荤素皆宜。

三.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云腿月饼

云腿月饼是独具风味的云南名点,亦称滇式月饼,它与苏式月饼、广式月饼相比各有千秋。云腿月饼是用云南的宣威火腿,加上蜂蜜、猪油、白糖等为馅心,用昆明呈贡的紫麦面粉为皮料烘烤而成。其表面呈金黄色或棕红色,外有一层硬壳,油润艳丽,千层酥皮裹着馅心。这种月饼既有香味扑鼻的火腿,又有甜中带咸的诱人蜜汁,入口舒适,食而不腻。因而,它是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必备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云腿月饼历史悠久,相传,明末清初,退据昆明的南明小朝廷的永历皇帝(约在公元1649-1656年),终日忧愁,不思茶饭。一位御膳厨师急中生智,别出心裁地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蒸制点心奉上,称之为"云腿包子"。因其香浓味醇,甜咸适宜,皇上吃了龙颜大悦,连声赞美。从此,列为御膳厨中的应时点心。

后来,这种包子的做法传入民间,并逐渐由蒸制改为烘烤,由包子形状改为圆饼形状。光绪年间,昆明三转弯(地名)有个胡姓开办的"合香楼"点心铺,首创酥皮"四两坨"(即每个重4市两,4个重16两,恰合当时老秤1市斤,故名)。馅分火腿、白糖、洗沙、麻仁等四个品种。从这以后,每逢中秋来到之时,昆明市民争相购买"四两坨"。

民国初年,"吉庆祥"糕点铺主人陈惠泉在"四两坨"火腿红饼的基础上,首次烤制出硬壳火腿月饼,大受欢迎,生意兴隆,铺子也由小而大。吉庆祥云腿月饼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将火腿洗净去骨,切成大块蒸熟,然后再改刀切成黄豆大小的肉丁,与蜂蜜、白糖、熟面拌匀,作为馅心,包入用白油、糖粉、蜂蜜等合成的面皮之中,用中火烤熟即成。这种月饼具有酥、松、香的特色,成为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名特食品。

四.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牙雕

象牙雕刻,简称牙雕,是一种以象牙作原料精心设计制作的特种手工艺品。由于象牙质地坚实细腻,色泽白净莹润,只有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才能雕刻出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令人倾倒,为人珍爱。昆明牙雕工艺有四、五十年历史,创作的牙雕题材丰富,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有几十个品种二百多种花色。既有栩栩如生的鸟兽花木,又有传神逼真的各种人物。统传题材的红楼梦、白蛇传、天女散花、嫦娥奔月、天仙配、哪吒闹海等牙雕,技艺纯熟,布局严谨,人物造型富有神韵,刻划入微,花卉树木雕工细腻。

五.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烤鸭

以宜良本地滇麻鸭为原料,烤制精细,风味独特

宜良烤鸭,也就是滇宜牌烧鸭,它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省有名的传统菜肴。说起来这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南方传过来的。

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颖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带上了自己的御厨,南京著名的烧鸭在师傅“李烧鸭”李海山。后来等云南统一,回南应变受封的颖国公只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

“李烧鸭”闻讯不敢回南京,便隐姓埋名先后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莱乡的李毛营,经营起烧鸭生意,开了家“滇宜烧鸭店”,并娶了位毛姓姑娘为妻,如今的“李烧鸭”已是第28代传人。现在的宜良烧鸭除了现烤现卖外,还建立了软包装食品厂,原料一律选用40天以内的嫩壮仔鸭,以祖传秘方调制生产出味香肉美的“滇宜”牌软包装宜良烧鸭。软包装烧鸭不仅肥而不烂,香味纯正,而且当天携带,又不含防腐剂,即可即食,并且品种已创出烧鸭,烧鸭脚、烧鸭翅等十多个“滇宜”牌系列产品,昆明各大商场有售。

六. 云南省 昆明 嵩明县 嵩明生菜

嵩明生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嵩明生菜是云南昆明嵩明县的。

嵩明生菜是嵩明县的特色产品,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嵩明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品质优良,市场声誉很好。如今,嵩明生菜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输出生菜8000吨,成为了国际快餐连锁巨头麦当劳的二级供应商,每年供应生菜4000多吨,占麦当劳中国区同类市场的50%以上。

嵩明生菜

嵩明县生菜协会

13599603

生菜(新鲜蔬菜)

七.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洋芋

东川洋芋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的。东川洋芋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味好,深受城乡市场的欢迎,尤其是宾馆、餐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东川区李子沟村坐落在牯牛山下,海拔2200——2700米,年均气温11——18摄氏度,山高谷深,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土壤类型以黄棕壤、棕壤为主,自然肥力较高,理化性状良好,保肥、保水能力较强,所含有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四种养分较为丰富,PH值5.2——5.9,特别适宜马铃薯生长。

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性孕育的李子沟洋芋,皮红,蒸煮后肉金黄,外沙里糯,口感甘沙,味道绝佳,俗称“开花洋芋”。其营养丰富,尤以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和B2的含量丰富,自有“东川大洋芋”精品之美誉。

八.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蜗牛大餐

“在昆明,蜗牛上了饭桌还是个新鲜事,听说昆明第一家专业蜗牛餐厅已开张大半年了,可就是只听其声,不见其影。”近日,记者采访中,有食客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的确,蜗牛大餐没有出现在美食集中地北大门、美食一条街的滇池路边,没有出现在人们很容易找到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在人们吃得“百花齐放”期待“新花怒放”的今天,昆明的蜗牛大餐作为一种特色餐饮却悄无声息。

5月14日,记者在朋友带领下来到这家名为“太一蜗牛庄园“的蜗牛餐馆。从滇池路南亚风情园门口向东延伸进去数百米是市中心进入餐馆的必经之道,穿过500多米出租房挤成窄道的小街,一路上,记者的汽车不断被来来往往的人流逼停让路。道路上也没有明显的标志牌或广告之类。的确,要一下子找上门还真不容易。餐馆隐身的村子名叫杨家地村。很难想像,世界闻名的法式大菜就栖身于此。自然,蜗牛庄园为何蜗居村中成了记者最关心的话题。

进到庄园,餐馆厨房和餐厅看得出是由原来的办公用房随意改建而成,只有墙上有关蜗牛的介绍看得出大菜的不凡。据说,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要吃12只蜗牛,1999年数字是4万吨,而每只蜗牛的价格是45欧元。目前在昆明,仅有一些高星级宾馆或个别西餐馆供应蜗牛,价格不菲。而在太一蜗牛庄园,包括正宗的特制法式□蜗牛在内,可供应近300道蜗牛菜肴,做法中外合璧,花样繁多。然而,庄园眼下的面貌似乎与大菜的名气并不“般配”。对蜗牛养殖技术颇有研究的庄主罗博也坦言:“开办这个蜗牛餐馆只用了10万元。”

昆明人能否接受蜗牛大餐

对罗博来说,目前蜗牛养殖技术已经成熟,养殖、供货已不成问题。经过上千次实验,罗博在一位北大教授帮助下,将最令人头痛的蜗牛宰杀、脱毒、去粘的清洗工艺、技术、产品已开发成功并获得了专利。一些餐馆、宾馆、超市已纷纷提出供货要求,“太一蜗牛“为什么还不把餐馆开到城里去,开到热闹的地方去露露脸呢?

罗博将蜗居杨家地村视为打基础,摸索市场。罗博怀疑昆明人能否接受蜗牛大餐。一个市场的形成受文化背景、经济基础、消费观念、人文素养等因素制约,在昆明,蜗牛消费离这些因素还有相当的距离。

罗博认为“蜗牛在昆明很难做大,要做大只有立足昆明,不断完善养殖等相关技术,然后不断扩大养殖能力,目前我们的优势和能够做到的就是技术支持和货源保障”。至于说做大做强,罗博的目光似乎更高更远,她说“不做则矣,要做就做连锁经营,第一家连锁店就开到北京,然后再逐步辐射,我们已经在上海开辟了一个比昆明规模更大的养殖基地,本来北京的连锁店也准备在今年开起来,现在则要视情况而定”。她相信最终“蜗牛本身就是品牌,蜗牛大餐就是一面旗帜,蜗牛上餐桌不需要密集的广告投入”。

学国际贸易专业的罗博,还希望把昆明的蜗牛出口到国外,爬上法国餐桌。

九. 云南省 昆明 晋宁区 小西瓜

西瓜主根系,主根深度在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根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后间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黄色。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深绿、墨绿、黑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扁平、卵圆或长卵圆形,平滑或具裂纹。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克--150克、中籽类型40克--60克、小籽类型20克--25克。子瓜类型150克--200克。

十.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三角梅

宜良三角梅

宜良县把花卉产业的龙头产品"三角梅"正式定为县花。三角梅,别名叶子花、三角花、九重葛、宝巾,属紫茉莉科,三角花属。

三角梅属常绿攀援灌木,插枝便成活,耐修剪,萌芽力强;是草坪点缀植物,绿篱植物,花架植物,点缀性强;其形状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塑性强,并具有吸尘,吸毒功能,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能净化空气,绿化美化环境;而且花色耐看,也是理想的盆景,盆花栽培种,观赏性强。

宜良气候温暖,十分适宜三角梅的栽培和繁殖,近十年,宜良广大花卉生产者从各方面收集此品种的有关种源,现已收集9色,11种(含亚种),经过十年的驯化,试种,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到目前为止,年产已突破获100万盆大关,平每年能销售55万盆,全县绝大多数机关单位,庭院均栽培有三角梅,有来美化环境。由于三角梅具有叶绿花期长,四季开放的特点,以三角梅作为县花大规模种植,并以此作为城市绿化用种,使人进入城市就有一种四季四时春的感觉,真正体现宜良"花卉城"的特色。

云南十大特产直播土特产直播云南昆明呈贡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