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城县吃的特产 河南商城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5 05:25:11

一.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虞城乔藕

虞城乔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于河南虞城。虞城小乔集栽种白莲藕,传说始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有 关史料记载,“乔藕”在明代时,曾以其独特的风味,作为珍品多次进奉 皇帝,并被誉为“宫廷佳肴”。从此,“乔藕”身价倍增。几百年来,“乔藕”在市场上盛名不衰,至今,豫东一带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会 楼山药碣山梨,乔集莲藕香万里。”乔藕个大节长,皮薄肉细,晶莹如玉,脆嫩无渣,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生 调或熟制,都可烹制出多种多样人们喜食的佳肴。还可制成淀粉或加工 成妇孺适用、老少适宜的多种医疗保健食品。“乔藕”具有生津开胃、稳压降血、收敛止血之功效,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二.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珍品刻瓷

瓷器雕刻艺术是在瓷器上以刀代笔雕刻上动物、山水、人物、花草、书法篆刻等名种图案的美术加工工艺,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瓷器雕刻起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战乱失传。虞城县木器厂申世德等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于1987年攻克了技术难关,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再生和发展,填补了我国刻瓷技术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枝新花。刻瓷制品经过绘图、选料、描图、雕刻、着色、表面处理、配套包装等生产工艺,使产品具有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格调典雅等特色。既有明显的刀凿痕迹及突出的金石趣味,又有表面处理良好、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该产品在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1988年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腾飞奖和轻工优秀新产品奖。它以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三. 河南省 许昌市 襄城县 襄城红薯

襄城红薯是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的。红薯在襄城县秋粮中种植面积最大,以麦薯套种、烟薯套种、纯作春薯和夏薯种植为主。

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属许昌市,红薯在襄城县秋粮中种植面积最大,以麦薯套种、烟薯套种、纯作春薯和夏薯种植为主,年产鲜薯40-45万吨,贮藏量占鲜薯的1/3。紫瓤红薯品种有浙紫1号、凌紫、烟薯176、农林54、日本川山紫和紫薯王,白瓤红薯品种主要是商薯19,红瓤红薯品种有苏薯8号、郑薯20和安平1号。

襄城县红薯潜力很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60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2.5万亩,注册的产品商标有“自有”、“老宋”、“襄宝”、“柏宁岗”。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唐酥梨

唐酥梨即以唐河县为主发展的优质梨,其主栽品种为金花梨,系金川雪梨的实生变种。我市近几年来发展梨面积20多万亩,其中结果面积5万亩,1998年全市梨果产量4000万公斤。 梨的分布比较广泛,适应性强,在我市的山区、丘陵、平地、河滩均可以栽培。唐河县在城郊乡栽培的梨园,运用先进技术,建立精品梨园,高产开发示范园,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梨树在我市的表现为:抗旱、耐湿、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性广,早果早产,丰产性好。其加工利用还是初步开始,只有少量的罐头加工,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加工利用。( 南阳)

五.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德”字粉

“德”字粉又称汤粉、板粉,是一种特制的食用粉丝。商城生产粉条的历史悠久,明朝就有人生产。清朝末年,汤泉池、余集一带就有数百家产户。首创“德”字粉的是吴河乡汤泉池村的黄广顺家粉坊,他家于1908年以豌豆、绿豆为原粉,使用本地的泉水洗粉,生产的粉丝不仅产品质量好,且出粉率高,销路、效益都很好。在他的带动下,相近的曹广兴、陈宏昌、刘福志等户粉坊也都相继仿制,生产经营起这种食用粉丝。

这种粉丝质量高、口感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地水质纯净,无污染;二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高,从磨粉、晒粉、下粉、洗粉、凉粉、轧粉到包装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三是粉丝原料豌豆、绿豆等为当地土产,虽产量不高,但绝对无污染,品质好。为了恪守信用,产户以“德”字为商标,经粉商张德兴转销到武汉。日常月久,“德”字粉就成为这种粉丝的品牌。1914年,“德”字粉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竞赛会上展出,成为商城县最早在国外展出的土品。

“德”字粉丝洁白似玉,粉丝细亮,韧性好,食用时用温水浸泡,晶莹剔透,可凉拌、热炒、煨汤炖肉、包饺子、炸丸子,味道醇美,爽滑可口,久煮不烂,堪称席中佳品。同时,“德”字粉包装精细,五斤散乱的粉丝,经过工匠梳理榨制,做成长34厘米、宽30厘米、厚5厘米的精制粉块,四面光滑如板,层次有致,配以桃红色的“德”字商标和黑色的丝,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便于运输,远销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市场供不应求,享有很高的信誉。

旺盛的市场需求给“德”字粉生产带来蓬勃生机,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字粉年产量已超过10吨,产销两旺,成为叫得响、拿得出的地方传统品牌。

六.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桂花汤圆

桂花汤圆为商城著名小吃之一,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原料选用上等糯米,经淘洗、浸泡、磨浆、吊浆数道工序后,将浆粉装入细布袋,吊干水分,以成淀粉。内馅以上等棉白糖和桂花为主,加入适量板化猪油及微量面粉,团成馅心置于细筛箩内,再将筛箩放在沸水锅上。馅心受蒸汽湿润后取下,在淀粉内滚一圈再置于筛箩,受蒸汽后再滚粉,如此反复数次,将汤圆滚至直径半寸左右,即以开水下锅,烧煮即可。桂花汤圆入口软硬适度,滋润细腻,醇香甘甜,别具风味。

信息来源: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柘丝

柘丝为柘城之一,从古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汉代襄邑县(睢县)是全国丝织工业中心,供应宫廷服装用料,其原料就是柘县供应的。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柘丝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柘丝具有色泽鲜艳,线度细匀,拉力强度大等特点
( 商丘)

八.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黄花菜炖老母鸡

母鸡是当地农民采取散养方式,以虫草等天然食物为饲料,生长期一年以上的土母鸡。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萱草,古名忘忧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蕾。以黄花菜和土0鸡为原料,采用当地传统厨艺炖制的0鸡,肉质鲜嫩,汤鲜味美,口感极佳,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健胃、补肾、益气、利尿等功效,可作为疾病患者恢复期或孕妇产后的调补品。

信息来源:县商务局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方城石猴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特点

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这些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母子猴、猴背猴、猪背猴、猪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珑,独具文化神韵。

作用

商丘、周口一带的农民,非常喜爱小石猴,因为它有药用价值,农民下地干活时,带上一个小石猴,一旦那里碰伤、划破了,在小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他还说,石猴之所以被百姓喜爱,除了有药用价值外,它还包涵着深厚的“猴文化”底蕴。因为“猴”与“侯”同音,人们希望加官封侯,就给“猴”赋予了一种富贵、吉祥的涵义。“送一个好石猴的涵义是送你一个好时候。”

石猴文化

刻小石猴不知有多少辈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从来不去参加任何民间工艺品比赛,也从没有搞过宣传,所以方城石猴仍鲜为人知。后来经过一些游客的宣传,终于引起了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注意。现在,郑州、西安等地搞收藏的人常来方城砚山铺,成批量购买“画石猴”。

十.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红花草

虞城县位于北亚热带边缘,气候上有南北过渡的特点,地形大部分为浅山丘陵,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信阳紫云英种子纯度高、抗逆性强、籽粒饱满、适应推广的特点。是国家紫云英绿肥种子生产基地,种子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在国内畅销二十几个省市。
河南特产必买清单河南十大高档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