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仙桃土特产 零食 仙桃土特产最新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0 16:18:51

一.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醋鸡

“鸡呀鸡,你莫怪,你是阳世一碗菜”。千百年来,鸡肉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乡村人家养的鸡,下蛋来换回油盐钱,平时谁舍得杀鸡吃鸡肉,只有逢年过节和婚丧大事,招待宾朋才能偶尔吃一次鸡肉。

那时候,家家户户散养有几只、十几只鸡,但以生蛋鸡居多。春、秋季节里如鸡得了瘟疫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才舍得把它吃掉。在民间,“鸡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禽类疾病的通称。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遇上村子里鸡瘟严重时,有的家养的鸡死的“倒笼”,实在可惜。

鸡瘟传染性极快。容易得鸡瘟的鸡多是些新鸡,其免疫能力较差;长到几年的鸡,多少有些抵抗力,鸡瘟来时,死亡相应要少些。

鸡瘟病死的鸡,多半在夜里死在鸡笼里,第二天发现时鸡都发硬了。人们把死鸡脱毛,去头、去内脏,腌制一、二个时辰,再拿到锅里用水去煮,病死鸡下锅煮半天还煮不烂,只能到七层熟捞起来再加工。吃病死的鸡,不是说那时的人们有多么的“好吃”。鸡瘟说白了,也就是“1”,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吃这些病死的鸡呢,除了一年里“开荤”少外,另一方面就是人们普遍的认为,死鸡在加工制作时,经过了烟火的烧煮,会杀除病菌,不会传染人和生病,如急、慢性痢疾等。

“ 鸡八块”,说的是一只鸡只能砍有八块。把煮好的死鸡砍块后,放在烧热的油锅里爆炒,滴几点白酒,放些辣沫,加五香粉,大蒜,加少许水直至完全焖烂,最后多淋些陈醋,“酸黄瓜要醋来腌”,醋不怕多,鸡块又酸又辣。人们知道,醋除了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外,还可以增强消化,于是就有了“醋鸡”。

那时乡村人家养的都是些土鸡,土鸡要一年才能长大,而“洋鸡”(也叫tai鸡)只需三个多月。过去养鸡,都是散养,很少圈养的。要说起这土鸡和“洋鸡”的区别:土鸡肉鲜嫩,而且味香,土鸡蛋不仅卖的价钱高,而且营养价值也高,味道清淡,香味清纯;相比之下“洋鸡”肉和蛋就差多了。

我生长在农村,也可以这样去说,是吃土鸡蛋长大的,过年过节都少不了有蛋吃;糖心蛋、毛壳蛋、炒鸡蛋、煎鸡蛋、蛋炒饭、蛋粑、咸蛋、蛋汤…..都吃过。父母养了我们姊妹八个,也喂养着一群鸡。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在每年的团年饭上,最抢眼的一道菜——母亲醋的土鸡。

乡下人一般喂一二只“线鸡”过年,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只知道这醋鸡好吃,不知道生活的艰难,父母的辛劳。父亲总是说他不喜欢吃这醋鸡,他喜欢自己的一群儿女,也喜欢家里喂的这一群鸡。大年三十,每当他喝几口酒后眼角会流泪,会伤感,会去愁明年的日子。当时,我不解其意,也不愿多去想。但我确实知道,父亲的心中,装着全家人也无法解开的秘密,承担着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醋鸡那浓厚香醇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却有一方净土,一直散养着我儿时的回忆。

沔阳醋鸡乃美食一绝,即使是在那大集体时缺少柴米油盐的日子,农村里的酒席上也少不了要有一碗醋鸡的。当人们过上富裕生活后,再也没有人去吃死鸡了,兽医防疫,鸡瘟也没有了;粮食多了,养鸡多了,吃醋鸡也再不是是普通人的奢侈品,今日的农村,逢年过节家家开卤锅:猪肉、猪蹄、头皮、回肠、豆制品、海带、藕、鸡一锅卤。在这些佳肴中,当然还是那碗香醋鸡了。

在人们吃腻了这些肥厚的品种时,又想起了野味,如野兔,野鸡、斑鸽等等。家里懒得做,就往酸醋馆子里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沔阳醋鸡较出名的酸醋馆有新龙街的旅游餐馆、浏阳餐馆、燕山餐馆,夏市杨师傅餐馆,毛场的江万和餐馆等,醋鸡所用材料都是地道的土鸡。

土鸡又叫家鸡、草鸡,就是本地鸡。公鸡冠大而红,母鸡鸡冠极小。鸡肉、鸡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普遍散养。土鸡在土中产蛋繁衍,在土中恋爱苍老,土鸡带给农民的是“银行”。

醋鸡,是沔阳人民自制腊味中的美味。由于制作精细,辅以多种调料,因食用时具有浓郁的香醋味,故称“醋鸡”,也称“醋辣鸡”,吃起来“酸激打”、“辣豁打”。沔阳醋鸡还具有皮肉脆嫩,色红味油而不腻的特点,是年节待客的美味。

卤锅中的佐料有五香粉、大奎、桂皮、八角、食盐、酱油等,开卤锅时,一般把这些佐料用纱布包着,放在锅里。三伏潭醋鸡,当然少不了鸡和醋了,醋鸡时首先是选好鸡:鸡分当年生长的鸡、第二年鸡,选用当年鸡相对要嫩一些;醋选陈醋或白醋较好。醋鸡具体做法大致为:

首先将鸡洗净,整只鸡放在卤锅至六七成热时,取出鸡,砍成块,再拿到油锅里去烩、去拌佐料:有生姜、辣椒、酱酒,把鸡块翻炒;接着加定量的料酒、也可以加味精、鸡精、胡椒粉,加水盖上锅盖焖至水干,最后放蒜苗和醋。这时,香喷喷酸辣开胃的沔阳醋鸡就可以出锅了。

沔阳醋鸡是仙桃的名吃,城里城外,乡里乡下,无人不知晓沔阳醋鸡之美名。当地甚至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沔阳醋鸡小曲酒,神仙闻香不想走。

一生的吃过许多方法烹饪的鸡:烧鸡、拔鸡,大盘鸡……回味起来,还是家乡的醋鸡最有风味。

(2012.08张才富于昌平)

二.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九仙桃

九仙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翁源,因产于“中国九仙桃之乡”翁源县江尾镇九仙村而得名。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种植,至今有近五百年栽培历史。九仙桃属我国南方硬肉桃品系,具有果大、核小、肉厚、果肉离核、含糖量高等特点。果实外观粉红色,果身饱满、肉质脆、化渣、清甜,平均单果重达200克以上,果长圆形,果实顶点尖小弯曲凸起,肉质爽脆,风味独特,栽植主要分布在龙仙、江尾、坝仔等地。

翁江九仙桃,原产于翁源县江尾镇九仙村,由此而得名。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种植,至今已有近500年栽培历史。

翁江九仙桃属中国南方硬肉桃品系,具有果大、饱满、肉厚、核小、脱核、迟熟、含糖量高等特点。果实外观粉红色,平均单果重200克以上,果长圆形,果实顶点尖小弯曲凸起,皮外层有红色小星点,皮红肉白,肉质爽脆,蜜味浓香,入口清甜,风味独特。

翁源是“中国九仙桃之乡”。1985年翁江九仙桃被评定为广东省优稀水果品种,2007年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享有“仙桃”、“岭南佳果”之美誉。采果期:7月1日—25日。

九仙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翁源县龙仙镇、江尾镇、坝仔镇、官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炒米

炒米是家乡人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方便食品,简单地说;炒米先将糯米浸泡后,用木甑蒸熟成“阴米”(仙桃一带叫饭米),阴干后,再用河沙炒成米泡,即为炒米。吃的时候,将炒米放在碗内,用开水冲泡加盐或加糖,便可饮食。老家的炒米有多种:有用糯粟制作粟米(小米)炒米;有用糯高粱制作的高粱炒米;但主要还是用糯稻制作的大米炒米。

说起炒米的来由;据传明宪宗时兴王的妃子害喜,什么也吃不进去,一个厨子灵机一动拿来家里的炒米,使得王妃胃口大开。从此炒米就进入了宫廷,成为贡品和民间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佳礼品。“买了四只鸡,五十个鸡蛋和些炒米,欢圑之类,亲自上县来贺喜” 这是《儒林外史》第三回对炒米的描述。还有《板桥家书》中说:“天寒冰冻时暮,亲戚朋友上门,先泡一大碗炒米,佐拟酱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的确,在以前那个艰苦的年代,吃炒米时那种温暖幸福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炒米在家乡仙桃,正如郑板桥所说:“亲戚朋友上门,先泡一大碗炒米”。仙桃人礼性大,客人进门先“喝茶”——让客人垫垫肚子后,再烧正餐:有打几个荷包蛋的;有下一碗肉丝面的;有煮汤圆伏汁酒的等,这都少不了主人要撮一柳簸子炒米来,给客人边吃边加。其实,以炒米为敬招待客人也出现在很多场合:仙桃酒席宴请,早上一餐为吃桌盒碟子,有面条,当然也有米饭,客人在吃面条时,主人就要拿炒米出来给客人加;还有家里请师傅也是这样。好像客人在吃点稀的,不加炒米,总担心客人吃不饱。

制作炒米的工序较为复杂,首先是制作“阴米”,把加工好的糯米浸泡二三天,清水淘洗沥干,放入木甑中蒸熟,趁热将糯米饭摊到晒垫晾干,叫“堂屋里晒饭米——阴干”,并用手将晾干的饭米搓成一颗颗的。把搓不开的用大米筛子过出“头子”,拿到磨子上去“梭”(磨),最后把饭米晒几个太阳,这样,饭米(阴米)就做成了。把晒干的饭米用塑料袋子装好放好,因已是熟食,是要注意防潮、防老鼠的。

仙桃人所说的请亲朋吃糯米饭,是混同在蒸糯米时蒸有蒸菜的,糯米饭又香又甜,糯性的,吃起来“伤人”(一种腻的感觉)。

“阴米”(饭米)营养丰富,产妇坐月子时,做外婆的都要送几升“阴米”,给女儿进补身子:将“阴米”罐进猪肚子里蒸熟,“阴米饭”香喷喷的,又有“油气”,猪肚子弄汤“月母子”喝起来也不腻人。阴米的用途也广;可煮成“阴米粥”,做成“蓑衣圆子”等等。

炒“炒米”,仙桃叫“炒辣锅”。乡间也有许多禁忌,如腊月二十五这天,传说是老鼠结婚日,是不能“炒辣锅”的,理由的“你炒它一天,它炒你一年”。仙桃炒“炒米”的方法有:先将“阴米”放在太阳底下“焦”一下,“炒辣锅”前再倒入铁锅中去“温”,这样“阴米”才算彻底的干了,炒出来的炒米才脆,不“挺嘴”。“炒炒米”不是用锅铲去炒的,而是用一米左右长的蠢麻梗数根,绑成一把帚子(俗称“炒锅帚子”);还有一桩工具就是篾匠做的“沙撮子”,铺有金属的罗纱,主要作用是把锅里炒熟的炒米捞起来,初步筛干净炒米中的热沙。炒炒米时,把“阴米”倒入烧热的沙中,用“炒锅帚子”反复快速炒动,不一会儿,“阴米”经过加热,就会炒爆膨胀,变成雪白的“炒米”。这时,炒的人要立即将炒米起锅,在“炒锅帚子”上边磕边筛,将炒米倒在簸箕上冷却。簸箕的中间倒扣着一把瓢,好利于倒地炒米分散。最后用“亮筛子”把炒米中裹着的沙完全筛干净,就可以放入密封的器具中保存,随时取用。“炒炒米”最好选择烧些穰柴,如大、小麦草、谷草等。

炒米炒完后也有炒些“沙豌豆”、“玉苞泡子”给孩子们作零食。把锅里的沙盛起来,用罐子装好下次再用。炒米香脆,也可以像沙豌豆干吃,抓一把放在嘴里嚼,越嚼越香,但更多的是用开水泡着吃,泡时有放沙糖(或盐)和猪油的。熬出来的米糖拌炒米切出麻叶子;粟米炒米切出的麻叶子是“粟米麻叶子”(苏麻叶子);大米炒米切出的麻叶子是大米麻叶子。合叶子、饺子,在里面放些炒米,长时期的保存也不会嗝(软化变质)。炒米、麻叶子、合叶子…….. 出门干活,用小布袋装些带上“过中”,庄稼人少不了这些方便食品。

时常看到街角的僻静的小巷,围着一小圈人,人群中还有闪烁的火光,原来是在爆米花。爆米花也爆炒米。师傅一只手中缓缓地转动着一个小铁锅,另一只手拉着风箱,炭炉上正燃着蓝荧荧的火。转了几分钟,师傅取下铁锅来,放到一个黑色的皮囊中,嘴里叫着:要炸了!要炸了!小孩子们赶紧捂住耳朵,把脑袋栽到大人怀中,一边却又抬起头来,斜着眼睛来看。只听得轰的一声,皮囊鼓起一个大包来,从里面倒出来,是香喷喷的炒米或玉米花。

我是蛮喜欢吃炒米的,小时候,早上用开水泡一碗炒米,加些猪油和细盐当早餐,吃完了上学校时,还不忘抓几把放在荷包里到学校去吃。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走进超市,五花八门的小食品特别的多,炒米已成为日常小吃。隔了这么多年,有时也时常怀念起老家那具有土色风味的炒米来,对老家和老家炒米的情结,依然像潺潺的通顺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四.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美味黄鳝

仙桃美味黄鳝

我一直喜欢仙桃,不仅仅因为仙桃是我的故乡,更主要是那里的水乡人文不带俗气。后者是我到过不少的地方的悟道。

有朋友认为,是那里的‘沔阳三蒸’迷住了我,让我对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也敢一碗水端不平。

我喜欢吃‘沔阳三蒸’,尤其喜欢吃粉蒸黄鳝,与偏食无关。这是一个‘好吃佬’不好听的坏名声。鳝鱼其实是仙桃人们餐桌上最朴实的一道菜。

鳝鱼现宰现吃,可炒,可爆,可炸,可炖。在仙桃,黄鳝除了粉蒸,再就是烧排鳝,炒鳝丝,黄瓜炖鳝鱼汤。仙桃人精明能干,特别富有想象力,能让地方文化彰显无余。

仙桃黄鳝生长在一个波澜不惊,雨意绵绵的江汉平原水域里。这里的人爱吃它,不仅仅是它的肉嫩,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

当朋友们旅游仙桃,来到汉王陈友谅故里,观赏完莲花仙境,然后再到沙湖湿地公园,看无边无际的芦苇,仰视天空中各种水鸟……疲惫一天踅进一农家大院,看到水缸里养着肥大的黄鳝,顺势点上一个黄鳝多样吃法。

初夏的江汉平原,阳光和煦,雨量充沛。庄户人家的菜地里长出水灵灵的蔬菜。老板从菜园里抽来几根蒜苔,摘上几条黄瓜,还有青椒,洗净落锅。噼拍一顿爆炒,很快,鳝排的清香被蒜苔托着,弥散一屋。

老板把一盘烧好的蒜苔排鳝端到你面前,你悠然地呷着啤酒,狼吞虎咽吃着。而此时一盘青椒炒鳝丝又端了出来。随之盛来香喷喷的米饭。

黄瓜鳝鱼汤用柴火炖着,当地做法的妙,就在于黄瓜入鳝鱼的鲜味,没有黄瓜的脆嫩,哪有沙锅中的黄鳝油香鲜嫩润肠胃啊。

客人脸上泛着红晕,米饭打底,再每人来一碗热腾腾的黄瓜鳝鱼汤,汤入肠胃,冲淡了啤酒,噎下米饭,一点也不渴。这才酒足饭饱了。此时此刻是你在怎觉得;没看够仙桃美景,返身回来在美景中吃美味黄鳝,农家小院溪流曲径,真是人生中一份难得的风雅。

心情舒畅中,品尝着绿色食品一一仙桃黄鳝佳肴,‘莫笑农家腊酒浑‘的场景才能找到感觉。

我爱吃粉蒸黄鳝是在小时候就有了。端午节前后,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人们选端午节请客也是有的。没冰箱的年代,有鳞鱼不好放,只好买些无鳞鱼做菜了。如泥鳅,黄鳝。

把宰好洗净的黄鳝捶成片,切为一段一段,用米粉拌好后,放在蒸笼里用柴火灶蒸上一半熟,用碗捡起来。等客人到齐后,再用一空碗一翻扣,放进蒸笼里热一下,端出来浇上勾好的欠,撒些葱花就可以端上席了。米粉粘附字黄鳝上吃起来不油腻,色味俱全,又鲜又嫩,真好吃。粉蒸黄鳝就代替了‘沔阳三蒸‘中必须有的蒸鱼了。

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平常家里是很难吃上的。……

美丽富饶的仙桃,有水的地方就有黄鳝,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都人工养殖黄鳝了,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远销国内外。再也不需像我小时候拿着鱼篓到处去捉了。想吃方便了。

朋友,仙桃的黄鳝何止这几种吃法。如果哪一天你去游仙桃,临行前请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为你当一个游仙桃,吃黄鳝很精明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只是我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是想找机会回我的故乡去吃粉蒸黄鳝呢。

五. 湖北省 仙桃 醋溜藕片

原料:嫩藕400克,酱油半茶匙,醋2汤匙,盐、味精各适量,水淀粉1茶匙,花椒油半茶匙,葱末、姜末各适量。

制作步骤:

1、将藕去节、削皮洗净,顺长一剖两半,再顶刀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略烫,捞出沥干水分待用。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油3汤匙,烧至温热,下葱末、姜末,马上烹入醋,加入酱油、盐和清汤4汤匙,加入藕片略炒,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翻炒均匀后出锅即可。

特点:味道鲜美,酸甜适口.

六. 湖北省 潜江 螺蛳

“三月螺蛳四月蚌”,这是潜江的民谚,意为三四月正是潜江盛产螺蛳蚌的好时节。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清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

七. 湖北省 仙桃 胡场糖模

胡场糖模

八. 湖北省 潜江 黄湾藕

黄湾藕是潜江市王场镇黄湾村出产的一种藕,这种藕与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单数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节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节,每节一尺来长,既白又嫩。这种藕多粉易烂,汤酽味美。在一本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荆州菜谱》中它名排榜首。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吃了黄湾藕后,信口吟出诗两句:“一弯西子臂,七窍比干心。”用美女的手臂比喻藕的外形,用比干的“忠心不二”比喻单数孔。使黄湾藕具有了人的灵气。

曾有很多外地人试图引种黄湾藕,都没有成功。为了保护这一名贵土品不变质,黄湾人采取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不让藕池受到任何污染。

九. 湖北省 仙桃 玉兰荷花

原 料:

白荷花12片,豆沙馅160克,鸡蛋清2个,面粉50克,糖桂花10克,植物油750克(实耗约50克)。

制 法:

(1)荷花瓣洗净,白布沾干水分,切去荷花梗部,切成两片。

(2)豆沙馅分成24份,每片荷花上放一份馅心,对叠包好。

(3)面粉放碗内,放入鸡蛋清加水搅拌成糊。

(4)炒锅烧热,放油烧至五成热,改用小火,将包叠好的荷花片放入面粉糊内挂满糊,用筷子挟入油锅中炸至浮起捞出,分3次炸,每次可炸8片。全部炸好后改用中火,待油温烧至六成热,再将炸过的荷花片投入重炸一下,边炸边用手勺拨动,炸见荷花片呈浅黄色时捞出,撒上糖桂花即成。

特 点: 荷桂芳香,味甜鲜香,清暑降浊,养心安神。

十.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鸭

沔阳麻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沔阳麻鸭,为蛋肉兼用型育成品种。原产于湖北省仙桃市沙湖、杨林尾、西流河、彭场等地区。 沔阳麻鸭系湖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畜禽良种场育成。1974年湖北省科委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品种标准时,命名为沔阳麻鸭。1982年9月组织省内外专家签定,经湖北省农牧业厅畜牧局审定出为育成品种。养殖范围遍及湖北省内天门、汉川、洪湖、荆门以及武汉市蔡甸区、汉南区等地。

1960年开始,沔阳县畜禽良种场引进体大、身长、蛋重的高邮鸭为父本,与当地体小、善牧、蛋多的荆江鸭进行杂交改良,显尔出较好的0优势,自群繁殖三年后,又于1966年再次引进高邮鸭公鸭与杂交一代母鸭进行杂交。经过近20年的定向选育和自交固定,逐渐育成丁体大、蛋重胜于荆江鸦的沔阳麻鸭新品种。

沔阳麻鸭耐热抗寒,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既善游牧走旱地,又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袭击,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仍能潜入深水觅食色虾螺蚌。据1981年统计初生雏鸭1200只,在放牧条件下,30日龄成活串89.67%,60日龄成活牢85.17%。沔阳麻鸭颈细长而灵活,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 沔阳麻鸭

沔阳麻鸭是湖北省体型较大、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产蛋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鸭种。其鸭蛋制成的“沙湖盐蛋”,以蛋大、油多、蛋黄呈桔红色而闻名全国,畅销港澳。1982年湖北有15个县饲养,深受群众欢迎。鉴于育成后的时间短,今后应继续以仙桃市畜禽良种场为选育基地,搞好东荆河外滩5000亩种鸭牧场建设,大力发展鱼、虾、蚌、螺和麦黄草等动植物饲料,并采用群体建系的方法,使沔阳麻鸭朝蛋多、强大、快长的方向发展。

特征沔阳鸭体躯呈长方形,具有背宽胸深,肉色发红,胫和蹼为橘黄色等外貌特征。公鸭:头颈上半部和主翼羽为孔雀绿色,有金色光泽,颈下半部和背腰为棕褐色,臀部黑色,胸腹部和副主翼羽为白色,喙壳青黄,喙豆黑色。母鸭:全身均为斑纹细小的条状麻色,有深麻和浅麻两种,以浅麻居多,主翼羽呈青黑色,喙壳铁灰色,喙豆黑色。雏鸭:羽色为乌灰色,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深色的羽毛带。

沔阳麻鸭生长速度较快,在13周龄体重就可以达到1.5 kg左右,屠宰率为89%~91%,瘦肉率略低,仅有16%~17%。产蛋性能表现为年产蛋160~250枚,平均蛋重74 g,蛋壳颜色分为青色和白色,分别占85%和15%。在繁殖性能上,沔阳麻鸭在公母配种比例为1:20~25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07%和88.47%。

沔阳麻鸭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如繁殖性能好、屠宰率高等特点。[

沔阳麻鸭

仙桃市鸭业协会

11210913

活鸭

仙桃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湖北仙桃十大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