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土特产店名大全 凤凰古城哪里买特产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16:03:42

一.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山羊皮褥子

古城山羊皮褥子

宣化古城皮毛行业历史悠久,而其中的山羊皮褥子名闻遐迩,它是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发展起来的,久经磨难,几起几落,最终创出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外的名牌产品。

宣化的皮毛行业始于19世纪二十年代初,1917年宣化有皮坊33家,职工1500人,年产山羊皮达20万张。就其规模是相当可观,实力比较雄厚。当时绝大多数产品远销国外。宣化产的山羊皮褥子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英、法、美等国的外商纷纷前来采购定货。当时经营此种产品的有:怡和洋行、华太洋行、永兴洋行、骤利洋行、协成洋行、益昌洋行、禅纺洋行等。宣化皮货制品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的瑞蚨祥、谦祥益,天津估衣街皮货商店,上海先施公司都有销售。

皮毛行业在当时已成为大行业,分设单位很多,互有联系,有“东福、西万、四大魁”之称。这些商号互相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宣化皮毛业的发展。

1924年,宣化的皮毛行业进入极盛时期,生产的山羊拨绒皮(山羊皮拨针)畅销国际市场。1925年,皮业职工达4000余人,皮坊达83家,年产山羊皮166万张,全行业共获利润白银150余两。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山羊拨绒皮在国际市场上空前畅销。外商盲目采购,认为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但给宣化皮毛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由于外商盲目扩大购买,皮毛商业盲目扩大生产为以后的生产萧条埋下了失败的祸因。

1926年,皮毛行业急转直下,由盛转衰,皮坊仅剩38家,且产品大量积压。由于皮毛行业,盲目扩展,采购原料,使生皮价格猛涨,成本增高;国内军阀混战,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开战,使南口火车不通,产品不能及时外运,国内市场销售受到限制。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8月日本侵入宣化。9月份开始将宣化皮坊所有的羊皮大部分强行收买,付款却寥寥无几,各家皮坊亏损很大,皮坊只剩下20家,勉强维持。这时皮坊只能做些面羊皮衣和起青皮少量产品,出口已全部断绝,皮毛完全被控制,私人企业无法经营,工人大批失业,所剩皮坊,荀延残喘,奄奄一息。

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宣化的皮毛业得以起死回生。1956年公私合营,宣化皮毛业重新走向发展的道路。成立宣化皮毛厂(现已为国营企业),该厂继承和发扬了宣化山羊皮褥子制作特技,产品质量不仅保持了宣化生产的独特技术,而且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和河北省同行业产品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在该厂在全国实行一盘棋,全局发展的方针,将生产山羊皮褥子的独特技术传援到内蒙和河北的其他一些单位,有数十家皮毛厂到宣化皮毛厂来学习。

为了使其免于失传,简要介绍一下山羊皮褥子和起青皮的特点及其制作过程。

宣化的山羊皮褥子和山羊皮的特点是:首先在山羊皮鞣制上既要达到板制柔软,又要保持其一定状性。因为山羊皮褥子在国外纯属防寒用品,不比其它裘皮制品作服装用。因此这与其独特的生产方法是分不开的。做山羊皮的板质较厚较硬,在鞣制上,特别是在铲皮工序上要加一次扬铲,把脖子、脊子的地方都要沟平沟软。山羊皮褥子在配制上每条褥子要配成皮形,就是每条褥子要配成长五市尺,宽2.3市尺的人个皮。大羊皮要一张半到两张才能配成。小羊的皮,最多要用四张。褥子不论是用几张皮,配出来的褥子必须是上有头,下有尾(一般称坐子)中间平整,毛色一致,成为完整的一张山羊皮,这是宣化传统特有的操作技术。最后在成品修理上,要用裁刀将毛锋修理铲平(一般叫杀褥子),这也是过去其他地方掌握不了的操作方法。

在解放前,鞣制裘皮都是手工操作,泡皮辅助材料是用黄米面、小米稀饭、土硝、食盐等。泡皮是用大水缸。每缸平均能泡80张。现将解放初期鞣制山羊皮,半成品料(鞣制成熟皮)成本介绍如下作为参考。(以80张山羊皮计算):l、潆皮沫泥:用徒工2人,价值工资2元;2、登泥皮:用技工三人,价值工资6元;3、洗皮:用普工2人,价值工资4元;4、翻出缸,用徒工2人,价值2元;5、铲皮:用技术工8人,现值1

6元;6、辅助小米:用20斤,现估价5元;7、黄米面:用30斤,现估价9元;8、土硝:用40斤,现估价4元;9、食盐:用15斤,现估价2元;10、细砂土:用一小车,现估价5角。

以上熟制工料总计50.5元,以80张皮计平均每张成本0.63元。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银器银饰首饰

古城区内银饰较多,作工精巧,款式多样。这里的银饰分老银和新银。老银从民间收集而来,无论在作工和设计上都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这里一般以苗族银饰为主,这样的银器价格较贵。新银,现代加工及设计,都具有标准含银量,因款式和做工不同而价格不同。按重量算的有3元/克、8元/克、10元/克等,按件算的15-60元/件,一般来说按件算的性价比要高。
苗族银饰以其种类繁多、造型精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极具审美的“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手?、戒指等及披肩、腰带等。苗族银饰大多保留着原始的韵味,许多造型反映了苗族人民曾经的信仰追求和生活习俗。

在凤凰古城内销售的银饰有老银和新银之分,老银是从民间收集而来的辈辈相传、有较长使用年限的银饰制品,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一般价格较贵。新银是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时尚的加工品,按标准含银量、款式和做工,一般按件算价格,现场加工按重量算的有3元、5元、8元/克等....

在凤凰古城购买银饰最好到挂牌经营的银铺,看看有没有银器加工销售许可证,银饰制品有没有品质保证书,小店或兼营的店铺质量难保证,至于大街流动摊贩上的银饰基本上都没有真品。如果是买老银最好请专业人士当参谋。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冬虫夏草

是丽江雪域高原的名产之一,又名冬虫夏草。其滋补和治疗功用在人参、鹿茸之上,价格十分昂贵,每千克上品售价近三、四万元人民币。 虫草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其成因是雪域高原盛夏冰消雪化之时,蝙蝠蛾产在草甸花草树叶上的虫卵,经自然孵化后变成小虫钻进土里,靠汲取植物根茎的营养长大,这时,盛夏季节开始活跃的虫草菌又潜入虫体寄生繁殖、萌发菌丝,从夏至冬,慢慢将地下的幼虫蚕食而死,形成“冬虫”。次年夏天,虫草菌在虫体内抽出子座,露地形成一株4-10厘米的紫红色小草,其顶端有菠萝状囊壳,这便呈“夏草”,夏草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囊孔射出,随风飘游、侍机又钻入别的虫体繁殖,循环下一轮“冬虫夏草”。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合渣

合渣是张家界凤凰古城土家极喜欢的菜肴。以黄豆粉掺青菜叶温火煮,味美易咽,营养丰富。

合渣,又名懒豆渣。在湖北西南山区的恩施等地是民间常吃的便菜,当地土家人称合渣为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当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时,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

在土家族的民间歌谣中,有这么几句:

辣椒当盐,合渣过年,一条裤子穿它几十年……

这几句话夸张地描述了土家人在解放前的辛酸生活。其中,“合渣”是土家人的一道家常菜。

合渣的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开头“推”的阶段辛苦些,因此,土家人称制作合渣为“推合渣”—将黄豆用水泡胀后,在石磨上一转一转地磨成豆浆,再将豆浆兑水放进锅,架火煮开,然后放进切好的菜丝,又煮开,就制成了一锅乳白带绿的合渣。由此可见,“推合渣”比起打豆腐来,要容易的多,难怪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

合渣有几大妙处:一、黄豆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因此合渣的营养价值高;二、合渣的味道特别,清淡,带乳香,百吃不厌;三、土家人的第一大主粮的苞谷,性粗糙,但就是汤汤水水的合渣,口一张,哧溜哧溜,却极易下喉。

在炎夏,喝一碗合渣,既解渴,又消暑;还可以将其放置几天,让其变酸—土家人称之为“酸合渣”—进口,就酸得人的神经痒酥酥的,怪舒服的,更解渴,更消暑。寒冬,可在酸合渣中放土辣椒、猪油、盐、大蒜等调料,架在柴火中猛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边煮边吃,比之麻辣豆腐、臭豆腐,又是一番风味。

正因为制作合渣很容易,它营养价值又高,味道也美,所以勤劳的土家人特别亲昧它,他们在农忙间隙“推”一锅合渣,在田里劳作好几小时后归家,将合渣热一热,就能及时填充饥肠。而一锅合渣,一家人可以对付好几天。

在土家山寨的农村中小学里,寄读生几乎只有一饭一菜可供食用.饭是苞谷饭,菜就是合渣.原因也是合渣营养好、味道美制作简单,刚好能满足学校这个大家庭的需求。因此,可以说,土家孩子都是喝着合渣长大的.

土家儿女既健康又聪明,绝对有合渣的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

如今,土家人“推合渣”已不需要“推”了,因为农村已有电磨,只需几分钟就能磨出一锅合渣所需的黄豆粉(而石磨却需要一两个钟头)。再说,市场上也有袋装黄豆粉,买回家就能很容易地制成合渣。

如今,土家人早就不用“合渣过年”了。大年三十,在土家人团圆喜宴的餐桌上,除鸡鸭鱼肉外,还有煮、煎、炸、炒的各样菜肴。但在餐桌外,往往还有一盆合渣。一家人吃足大鱼大肉后,喝一碗清淡的合渣,就消解了胃里的油腻,既爽身又爽心。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社饭

凤凰社饭乃食中一绝。立春以后,草长花开,当地人为了祭祖祀神,从田野采来鲜嫩的社菜用石碓冲碎,用清水洗净其苦酸味,再放到锅里烘干,拌上野葱用青油回炒,制成傻菜;然后将本地精产香糯米与切成颗粒的过冬腊肉拌合同煮;饭半熟时拌上傻菜,再焖烹片刻,社饭就作成了。

社饭既有糯米的甜香,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社菜的清香,饭一开锅,香味四溢,直令人馋涎欲滴,食欲大振。

将糯米、籼米、野香蒿、野胡葱、腊肉、猪油、植物油、花生米等蒸、煮而成。可现煮现吃,也可事后炒着吃。社饭只会越炒越香。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松菌油

松菌油( 枞菌油 )是用凤凰阿拉等地秋季雨后所产的 枞菌(松菌)洗净后用新鲜植物油炸制而成。看起来黑乎乎的,但清香扑鼻,味美异常,为高级烹调佐料,为面食配料、冷盘调料之佳品。在古代,松菌油是苗民祭祀、供奉苗王的上等物品。

松菌油是最鲜美的佐食拌料,吃面条时放上一点松菌油,放上一点炸制油后的松菌那个味道就是美。

加工菌油要选择肉质厚实、新鲜嫩小的枞菌,尤其以乌枞菌最佳,油以当年产茶油为佳。枞菌拌和鲜茶油,再添少许黄豆、花椒等配料,文火煎熬后,再装入容器密封,可较长时期食用。

枞菌是无法实现人工培植的珍贵野生菌,南方山区马尾松林附近均有出产,每年只有20多天的生长期。橙红色的叫红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 5月6月有少量出产但味道淡一点,秋季雨后大量生长,犹以凤凰阿拉等地和贵州松桃牛郎出产最多,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人工培植菌无法比拟的多种微量元素。用枞菌煮豆腐味道格外鲜美;枞菌拌野葫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

八.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凤凰萝卜

凤凰萝卜

原材料:

鸡肉30克、白萝卜200克、红萝卜10克、葱2克。

调味料:

花生油15克、盐10克、味精8克、白糖3克、鸡精粉少许。

制作过程:

1、鸡肉剁成茸,红、白萝卜去皮切成圆片。

2、锅内加清水烧开,先放入红、白萝卜煮到刚熟倒出待用。

3、烧锅下油,放入鸡茸、萝卜、盐、味精、白糖、鸡精粉炒至熟透,然后出锅撒上葱花即成。

九.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牦牛火锅

丽江:牦牛火锅

到丽江往往让人忽略了它的美食——因为有太多的景致。其实单单牦牛火锅,就足以让你彻底爱上丽江的。牦牛生活在无污染的高原,食草而生、肉质细嫩,是藏家的最爱。除了牦牛火锅,汉族人现在还没有其它途径一品牦牛肉的鲜美。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大杂锅

象连渣涝,用大砂锅把腌肉、火腿和蔬菜一锅煮了端上来,热乎乎,很可口。连吃带喝汤,口味重的人就用蘸水。如果其它的都吃腻了,选择大杂锅是最智慧的。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喜欢约着去吃,价格也实惠,五个人也就30多块钱。

大石桥旁有一家,剑南春门前也有。新城最多,跟着出租车司机就到了。

适宜杂烩爱好者。

凤凰古城特产必买排行榜前十名凤凰古城哪里买特产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