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欣图家农人土特产店 宜都市宏鑫土特产经营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09:48:11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新都区 新都柚

新都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都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都柚是成都市新都区地方名优,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度,连续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荣获农业博览会“国家银奖”,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名牌产品,并授予名牌产品证书。区内已种植新都柚84万多株,年产量8000吨以上。

新都柚产于成都市新都区,因果形靓丽、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成为当地食用和馈赠佳品,是四川省名优果品之一。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是栽培百余年历史的地方良种柚。据《新都县志》记载:“清代后期,清白乡周家引进漳州柑子(新都柚旧称)。民国16年,利济乡向家嫁接一枝漳州柑子,后繁殖百余株...,分布在清白、利济、龙安等乡,甜而多汁,脆嫩清香。彭县、郫县先后从县内引种。1981年,龙安乡潘家果园产的漳州柑子,参加温江地区柑橘早熟品种评选,被评为柚子良种第一名。” 新都柚作为成都市名优,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良种,其产品酸甜可口、风味浓醇、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具有止咳化痰、益脾健胃之功能,是老少皆宜的佳品。1981-1990年,新都柚连续八届荣获成都市优质良种柚鉴评第一名,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荣获农业博览会“国家银奖”,1997正式通过四川省品种鉴定委员会认定,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名牌产品,并授予名牌产品证书,2005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新都柚更是被载入《中国土名优产品年鉴》。 从2004年至今,新都“柚子节”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以“柚”为媒,以“节”聚友,期间商客云集,游人如织,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目前,新都区已发展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柚生产示范基地,集旅游、休闲、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全区柚种植84万多株,年产量8000吨以上,盛果期产量突破1.5万吨。2010年,新都柚亩产值9000元,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果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有效带动果农致富增收,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新都柚果实高扁园形,果皮淡黄色,皮薄有芳香味,果肉细嫩香脆化渣,果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维C含量较高,有天然罐头之美称。 10月中下旬成熟,耐贮运、能贮3-4个月,贮藏后风味更佳,并有药用价值,具有抗炎、祛痰、保肝益胃之功能,是老幼皆宣的果中珍品。

地域范围

新都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三河街道办事处、新都镇、石板滩镇、新繁镇、新民镇、泰兴镇、斑竹园镇、清流镇、马家镇、龙桥镇、木兰镇、军屯镇等1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9'-104°17',北纬30°42'-30°57',东邻青白江区,南环成都市区和龙泉驿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保护面积30000亩,年产量30000吨。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马五店贝母

马五店村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镇镇驻地西南13.6公里,总土地面积76.9公顷,林地8.99公顷,耕地43公顷,皆为旱田,总户数83户273口人,皆为汉族。主导产业:贝母、林下参、林蛙等,加工业以贝母加工为主。贝母是该村的独业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立体种植,地上是“粮仓”,地下是“银行”。全村43公顷耕地都种上贝母,并在外地扩繁种植。是远近闻名的贝母专业村,现已辐射全镇16个村及周边贤儒、黑石、额穆、大山等乡镇。这个村接待外地参观者上万人次,是吉林省无公害贝母种植基地。

四. 河北省 邯郸 大名县 孙甘店花生

孙甘店乡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7千米,面积63.6平方千米,人口3.40万,辖南石冲村等22个行政村。孙甘店乡属于沙质土壤,适宜花生种植,因此这里花生资源丰富。孙甘店乡利用花生资源优势,从花生加工为切入点,办起了烤花生厂,吸纳村里的劳动力,使全乡经济有了很大增长。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蜀笺

何为蜀笺

纸造出来以后, 根据不同用途可以再加工。 笺,就是成都古代一种著名的加工纸。《辞海》说:“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 写信用。”唐代,成都笺纸列入“纸之妙者”。 据李肇《周史补》记载, 有“麻面、屑骨、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陆龟蒙有诗称赞鱼子笺,“捣成霜粒细鳞鳞,知作愁吟喜见分,今日乍惊新茧色,临风时辨白萍文。”

薛涛笺

唐代笺纸中最有名的还要算薛涛笺。
女诗人薛涛旅居成都浣花溪畔,好写小诗,见一般纸张尺幅太大, “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苏易简:《文房四谱》)薛涛笺是彩笺,

颜色有十种之多。《续博物志》说:“薛涛造十色笺。”《考?余事》说:“薛洪度以造纸为业,制小笺十色。”可见并非一般人所说薛涛笺仅深红一色。 大概因为薛涛是女性,爱用红色, 加之传说红色为芙蓉花汁染成,这样红色小笺就尤为人们推崇,成了薛涛笺以至整个蜀笺的代表。 历代仿制不绝。元末,一支农民起义军攻占重庆,据有四川,首领明玉 诊听说成都人陆子良能造薛涛笺,工巧过人,便在成都浣花溪畔设笺局,请陆子良总管其事,负责造笺。明代蜀王府每年三月三日也要造 笺二十四幅,从中选十六幅送入宫中,贡献给皇帝。 不过造纸地点己迁到东门锦江岸边, 用的是玉女津 (俗称薛涛井) 水。

蜀笺与薛涛笺区别

不少人把薛涛笺和蜀笺视为一物,其实蜀笺种类甚多。宋代见于记载的有百韵笺、青白笺、大学士笺、小学士笺、假苏笺、玉水笺、 冷金笺、流沙笺、彤霞笺、布头笺等。百韵笺大小可写诗百韵,青白笺因正面白色、背面青色而得名,假苏笺仿苏州杂色粉纸,布头笺则是用专用“布头机余”为原料而制成。 苏东坡说布头笺 “薄而清莹” ,“名冠天下”。宋代蜀笺不仅色彩丰富,种类繁多,而且有一套砑制图案的工艺。 笺纸砑上布绫绮锦、人物花木、 虫乌鼎彝花纹,约隐约现,别有一番情趣,是一种美妙的工艺品。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石材工艺产品

由王畈大理石厂生产,厂址离王畈中心集镇1公里,其主要产品有:大理石板材、墓穴、白虎、石狮系列工艺产品。品种齐全,工艺精湛,同时也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生产。年可生产大理石板材2000平方米、墓穴3000套、白虎和石狮等系列工艺产品根据用户需求生产。联系电话:0717-4780581传真:0717-4780502( 宜都)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区 王巴肉

王巴肉

王巴肉是新津县王志坤祖传烹制猪肘、猪五花肉的方法。其祖父于清代在四川名菜“坛子肉”基础上加以改进制作出来,现已历时100多年。

传统名菜坛子肉,是选用五花猪肉,切成7厘米见方,瘦肉剁细炸成肉饼,同鸡肉、鸡蛋(煮熟、去壳、炸成金黄色)、冬笋、加火腿装入小陶质坛内,加绍酒、花椒、葱、干贝、冰糖、川盐、酱油和适量的鲜汤,用纸润湿封住坛口,在谷糠火上煨五六小时制作而成的。王巴肉借用了坛子肉煨的烹制技法。主料除采用五花肉还采用猪香肘,辅之以香料、绍酒、冰糖等制作而成。其煨出的巴肉,色泽黄亮、醇和巴糯、肥而不腻、香味浓郁、富含营养,尤为老人所喜爱。

近年来,人们听惯了“不食肥肉”的医嘱,视肥肉为畏途,少有问津。然而据报载:日本一位大学教授发现,只要烹调得法,猪肉是一种长筹食品。其方法就是将猪肉经较长时间的炖煮。如此看来,王巴肉应该说是理想的长寿品了。

1990年6月,王巴肉在成都市第二届个体名小吃展销会上获“传统奖”;1990年12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

八.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吴店馒头

吴店馒头:义乌传统的馒头,是义乌过去在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必用的主食,也在人生礼俗中享用,用途十分广泛。一般食用时夹笋干、小块三角形焐肉。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宜都 洪山茶

洪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山茶是湖北宜昌市宜都的。

宜都茶品质自古闻名。洪山茶产于宜都县松木坪公社茶园寺对面的洪家大岭,四百年前曾列为“贡茶”。洪山茶独特的品质风格,与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环境有关。洪家大岭海拔五百八十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云雾多,湿度大,昼夜温差悬殊,地势向阳,日照较短,常绿植物适宜在这里生长,历来是黑山丛林。素有“清明茶叶香,谷雨满山红”的写照。

洪山茶

宜都市农牧生物技术研究所

13836054

茶叶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莴笋

彭州莴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莴笋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既有少量种植,据《彭县县志》(1911-1985)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州开始引种、发展地方蔬菜品种,莴笋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彭州莴笋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莴笋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莴笋—稻—莴笋”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彭州莴笋营养丰富,口感优异,含有钾、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种植、周年供应,当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彭州莴笋仍能自然种植并大量供应,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莴笋生产的淡季,被专家和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莴笋”,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86年,彭州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01年彭州市三界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 彭州莴笋产业近代发展迅猛。建国初期,全市莴笋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促进了彭州莴笋产业发展,70年代,彭州莴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莴笋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产增收、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冬、春季节农民80%的收入都来自于莴笋,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镇组织了以莴笋为主的农业技能大赛,当地农户纷纷踊跃参赛。近年来,彭州莴笋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60%用于鲜销,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渍菜、脱水莴笋产业,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彭州市三界镇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莴笋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外资企业及出口海外,客户包括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目前,彭州莴笋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到4.8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彭州莴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届镇、濛阳镇、九尺镇、升平镇、隆丰镇、丽春镇、致和镇、天彭镇、军乐镇等9个镇,180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54′-31°26′、东经103°41′-104°10′之间,东邻什邡市,南邻新都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保护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彭州莴笋长35-40厘米,茎干笔直、基部无裂口、无明显纤维木质化状、呈鲜绿或略带紫红;叶色鲜绿,紧裹茎干,顶端无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鲜绿、质脆、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 彭州莴笋干物质≥6.0%,维生素C≥7.0mg/100g,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钾元素。 (3)安全要求:彭州莴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莴笋》(DB51/ 335)标准。

宜都市大堰土特产商行宜都聂家河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