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出名的四大特产 驻马店有哪些值得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6 08:13:56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驻马店优质小麦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是国家“十五”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核心实验区和重点示范县。2001年,该县引进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培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9023”获得成功,此后,西平县种植的“郑麦9023”产量逐步提高,品质也达到了国家二级强筋小麦标准。

在小麦生产实现了由混种平收到优质高产转变的基础上,西平县又把目光瞄准了优质小麦的良种繁育。该县把中东部10个生产条件好的乡镇确定为良种繁育区,县种子执法大队对小麦良种繁育全程监管,从材料的引进、管理,到后期的排杂,逐乡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档备案。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实施良种繁育的乡、村农业项目优先支持,优先进行技术培训。对实施良种繁育农户实行用种、管理、收购等一条龙服务。该县推行了小麦标准化生产,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小麦良种生产的科技含量。

同时,该县积极培育各类种子龙头企业,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金马、金硕、金穗、老王坡种业、人和种业5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相继成立。这些企业与良种繁育农户签订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如今,西平县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已达16万亩,年生产原(良)种7.2万吨左右,除满足本县用种外,还销售到周边县(市)及湖北、安徽、山东等省份,实现了由优质小麦生产大县向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大县的跨越。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泌阳驴

泌阳驴是我国优良的中型驴种之一。它的役用性能强,且持久,公驴一般挽力在二百公斤以上,母驴为一百八十公斤左右。泌阳驴的抗病力和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耐粗饲,便于喂养。

泌阳驴的食量小,抗灾力强,且适用于各种农活,群众最喜欢饲养。当前,产区内泌阳驴的饲养量很大,仅泌阳一县就达一万一千多头。建国后的五十多年来,由于其名扬中外,不仅全国各地进行引种,改良小毛驴与配殖马骡,而且还远销到朝鲜、越南等国。( 驻马店)

泌阳驴原产于河南省泌阳县。泌阳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海拔81.2983米,境内北为伏牛山余脉延伸,南为桐柏山脉横亘包围,除东西部有部分平原外,余均为高低起伏的丘陵,丘陵起伏中间,大小河流水沟纵横交错,形成了许多大小河谷冲积层沙土壤地带。产区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4.6℃,最低-17.6℃,无霜期212天,年降水量920.6毫米,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土地肥沃,适宜耕种,农作物主要有麦、豆,一年两熟,其他作物有谷子、甘薯、玉米、高粱、大麦、豌豆、芝麻、花生和棉花等。丘陵岗地,多为黄壤和红壤土,质地坚硬,多种杂粮。草山、草坡、河滩较多,野草丛生,可放牧驴群。产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较丰富的各种农副产品(如谷草、麦糠、豆角、甘薯块、玉米叶等),为泌阳驴品种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品种特征:

泌阳驴属中型驴。公驴富有悍威,母驴性温驯。头的额部稍突起,干燥清秀,口方正,耳耸立,耳内多有一簇白毛。颈长适中,颈肩结合良好。背长而平直,多呈双脊背,腹部紧凑而充实,尻长而宽稍斜。肩偏直,四肢直立,关节干燥,肌腱明显,系短有力,蹄质结实而致密,尾毛上紧下松,似炊帚样。被毛黑色,有三白特征。

品种性能:

泌阳驴成年公驴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9.48±8.97厘米,117.96±8.77厘米,129.75±9.26厘米,15.01±1.42厘米,189.57±42.09公斤,成年母驴分别为:119.2±9.2厘米,119.8±9.4厘米,129.6±10.7厘米,14.30±1.30厘米,188.90±43.33公斤。泌阳驴公驴最大挽力平均205.0公斤,母驴为185.1公斤,公、母驴最大挽力分别占体重的104.4%和77.83%。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张湾萝卜

羊册的白菜、春水的葱,张湾的萝卜脆凌凌”。这句顺口溜在泌阳已流传了一百多年,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尽知。

张湾,隶属于赊湾镇闫庄行政村。湍急的泌阳河水自偏东南方向而来,在张湾村东北头形成一个大回弯,河面变宽,然后从村东、南、西绕村而过流出县境。独特的地形使这里形成一个河流冲积1原,俗话说“紧沙慢淤,不紧不慢两合土”,张湾村地势低洼平坦,土壤为沙壤土,土质肥厚,夜间上潮,土壤水分充足,农民称之为夜潮地,最适宜萝卜生长。张湾村出产的萝卜个大、青长、形美、水灵、汁多、味正、生吃脆甜、熟食面香,无公害,无污染,素有“水果萝卜”、“中原人参”之称,是泌阳县的著名之一。

近年来,赊湾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张湾萝卜”生产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渠灌、井灌、提灌水利设施,努力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应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聘请省、市农业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技术;同时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认证,致力于打造“张湾萝卜”这一优势品牌。2004年以张湾村为中心的“张湾萝卜”生产基地,顺利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并注册了“张湾萝卜”商标,使张湾萝卜真正形成了品牌,种植规模及其效益得到很大提升。

目前,“张湾萝卜”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年产量达1500万公斤以上,产品远销到北京、山东、广东及本省大中小城市。

四.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五.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泌阳瓢梨

泌阳瓢梨属白梨系统,3000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已有栽培,清道光年间曾为贡品。泌阳瓢梨果肉厚,内质细嫩无渣,果心小,含水较多,味甘甜泛香,略带微酸,香甜酥脆,凉爽可口。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正阳水稻

【优质水稻】正阳水稻是驻马店市种植水稻最大的县,主要集中在正阳县南部的大林、皮店、铜钟、陡沟、兰青、彭桥六乡镇,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过去以杂交稻为主,虽然产量较高,但米质劣,销售难、产值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水稻的发展。1997年启动了“籼改粳”工程后,正阳县的优质粳稻快速发展,连年粳稻获得平均亩产462.9公斤的好收成。正阳水稻品种主要有:豫粳6号、豫粳7号、泗优9022、卷叶粳、富硒香粳等。“北有原阳,南有正阳”已经形成,并创出了“淮河馈赠、正阳新米”之品牌。

七. 河南省 驻马店 确山 确山全蝎

确山全蝎,人称“确蝎”古列“朗陵一宝”。向以个大品种优良、药效卓著等特点,享誉中州,斐声全国,为我国珍贵药材之一。蝎子入药称“全蝎”。全蝎含毒性蛋白、蝎酸、卵磷脂、牛黄酸、胆固醇等成份。其性平,味辛,具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散淤拔毒之功用,是医治惊风抽搐、中风疼痛、风湿痛之良药。( 驻马店)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 汝南小磨香油

汝南小磨香油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汝南小磨香油是以产于汝南县境内芝麻为原料,用石磨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品,色枣红透明,口味纯正,异香扑鼻,沁人心脾。

史料记载,汝南人元化年间开始种植芝麻,明代就普遍有芝麻油坊。小磨油的制作方法是“炒”、“磨”、“顿”,即先把芝麻在大热锅炒至焦赤,再用石磨磨成酱,最后放在大铁锅里,注入开水,搅匀、轻顿,油然而生。汝南人把小磨油作为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也是病人、产妇的营养补品。汝南小磨油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1985年10月,在全国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汝南小磨油被列为特供商品。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雷寨西瓜

【雷寨西瓜】品种主要有庆发8号、景发、黑宝、墨玉、郑抗8号、新红宝等。正阳西瓜以个大、味正、瓤好、汁甜享誉省内外,远销武汉、长沙等地,近年来,随着无籽西瓜面积逐渐扩大,有“正宗正阳西瓜”之称。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 汝南马蹄馓子

汝南马蹄馓子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马蹄馓子系用清油细面炸制而成,条细色黄,味道醇正,干吃焦酥,看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泡,食用方便,易消化,且经济实惠。

汝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美食的制作方法。例如汝南有名的土小吃,马蹄形馓子,就是过去过寒食节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古时寒食节禁火,要以寒食寄哀思,寒食节这一天不能吃热饭热菜,聪明的汝南人就以清油细面炸制成条细色黄,形似马蹄的食品用来代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汝南马蹄形馓子味道纯正,干吃焦酥,香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散,食用方便,易消化,耐久存且经济实惠。由于汝南盛产优质的芝麻、小麦,与其他地区的馓子比较,汝南馓子最大的特点是用香油炸馓子,不仅味道好,而且盘条时,面性柔,易于拉长,故条细。汝南马蹄形馓子虽为油品,但易于消化,是老弱、小孩、产妇的补品,又是亲朋好友交往的礼品,由于经济实惠,还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驻马店市十大特产方便携带驻马店十大土特产送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