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贾汪青山泉特产 徐州贾汪四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15 15:20:47

一.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御泉鱼头煲

以新鲜的白藤湖仙骨鱼鱼头,用大瓦煲佐以葱、蒜、姜、香菜、绍酒等干锔而成。味香浓郁、入味爽滑。为御满堂的特色菜式。

御泉帝皇蚬取斗门上横壳大肉肥的黄沙蚬,用钵仔蒜茸蒸制而成。汁浓肉美、回味无穷。是一道在都市里难以寻觅的特色美食。


二. 江西省 南昌 青山湖 江西名扇

江西名扇分黑白纸扇、油纸扇和绢扇,都是用本省出产的毛竹做扇骨。制作时要求每根扇骨都要削得细,磨得薄,长短一致,配色均匀,有的还要压出花纹,这样摇动时骨柔风清,美观适意。以黑纸扇为例,不仅要制扇骨,还要经过糊面、折面、上色、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它的扉面要用质地绵韧的纯桑皮纸做原料,两面还要涂刷几层柿漆。涂刷扇面的柿漆要用力搅拌,搅拌后提至二尺高,漆液下垂成丝而不断,颜色黑而透亮时,才能用。

经过这一系列精湛的工艺创作,使黑纸扇具有雨淋不透、日晒不翘、经久耐用的特点,既可止暑纳凉,又可遮阳蔽雨。由于黑纸扇具有这些优点,历年来都畅销国内外。

三.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 江苏省 徐州市 贾汪区 素火腿

贾汪素火腿: 素火腿为贾汪区地方风味名菜. 素火腿采用传统工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精制而成,产品坚韧、柔软、鲜香、味美,营养丰富,可与火腿媲美. 素火腿携带极易,食用方便,既可佐餐、下酒,又可作为家庭、旅游的休闲食品

素火腿,含钙、铁丰富,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及磷等营养素。

原料:油豆腐皮150克,酱油5克,白糖7.5克,虾仁2.5克。香油15克,盐2.5克,味精1克。

制作:

1、 将油豆腐皮先用冷水浸一下,取出待用;将盐、酱油、白糖、味精及鲜浓汤汁、虾子、香油等调匀。

2、 将油豆腐皮和汤汁照做素鸡的方法涂汁、叠好、卷紧,也用包裹卷紧,外面再用麻线绳捆紧,在蒸锅中蒸1小时,以便虾子味透到油皮内。

3、 取出晾凉后,将布、绳打开,火腿取出即成素火腿,切成薄片,即可食用。

特点:鲜、香、好吃。

五. 江苏省 徐州市 贾汪区 蜜汁地瓜

蜜汁地瓜,又称红薯、白芋、山芋、番薯等。徐州丰沛一带所产地瓜,亦称花叶红薯,皮黄肉红,味道鲜甜,据传是清时的贡品。传统名菜“拔丝贡薯”即是取用此种红薯作主料。“蜜汁地瓜”久受食者喜爱,是徐州甜品中的佼佼者。此菜的辅料有白糖、蜂蜜、桂花汁、金橘等。做法讲究,需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其特点是鲜甜不腻、汁浓味美。

六. 江苏省 徐州 邳州 邳州板栗

邳州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邳州板栗

江苏省邳州市炮车镇、陈楼镇、铁富镇、官湖镇共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邳州板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划定范围的请示》,邳政报〔2012〕64号

江苏省地方标准:

《邳州板栗》(草案)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

青山碧螺春,高淳地方名茶,产于风景秀丽的高淳东部青山丘岭,这里土地肥沃,风光旖旎,林壑优美。相传清康熙皇帝到江南巡游见此茶青翠似碧玉,形状蜷曲如螺,采制于春天而赐“碧螺春”。

碧螺春由采摘茶树嫩梢初展的一芽一叶制成,叶长长约一点五厘米,嫩叶背面密生茸毛,茸毛也叫白毫,白豪越多,说明茶叶越嫩,品质越好。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碧绿,外形紧细、蜷曲,白毫多;香气浓郁,滋味醇和,饮时爽口,饮后有回甜的感觉;泡出茶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碧螺春茶叶含有咖啡碱、茶碱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醒脑、健睥、清心、明目、润喉之功效,喝了之后,能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

制作碧螺春是一项辛苦细致的劳动,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传统手艺。一斤碧螺春干茶,要采摘五万五千至六万的嫩芽,经过精拣、杀青、揉捻、搓团等工序,采摘需及时、精细,做工也十分讲究。春天的清晨,在一个个茶园里,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敏捷地从茶树上精采细摘一片片嫩叶,情景动人;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一片忙碌。焙茶手把拣好的鲜叶倒入滚烫的锅里,叉开手指,不停的翻拌,看着叶芽深绿了,变软了,就让锅里保持中等温度,开始揉捻,使叶芽水分蒸发,条索紧缩,蜷曲成螺形,以后一边降温,一边搓团,等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时,一锅优质碧螺春就制成了。

八.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鱼泉贡米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鱼泉峪村有耕地1140亩,其中稻田920亩,旱地220亩。村民小组10个,农户277户,人口1091人。该村因特殊的水、土和优良的生态条件生产出的稻米油滑清香,米饭香甜爽口。传说元朝本地一土司爷将米进贡皇宫,皇帝食用后称奇不已,封为“鱼泉贡米”。

九.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青山羊

单县青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单县青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单县是全国养羊大县,1986年被山东省确定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1996年被列为”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1997年被中国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单县青山羊饲养业正由千家万户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粗放经营管理逐渐向科学化、良种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县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青山羊存栏量达200万只,年出栏近百万只。为发展养羊事业,我县在莱河镇、陈蛮庄、孔集、孙六、花园、杨楼、曹叵集等几个乡镇建立了青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存栏基础母羊2万余只, 每年提供优质羔羊10万只,并且引进波尔山羊和本地青山羊进行杂交改良,还从周边地区及临近县市利用扶贫资金引进优良青山羊种羊2000余只,进行提纯复壮,建立纯繁场,制作精球,搞好冷配和人工授精,提高青山羊的质量。单县青山羊产品的加工生产,目前正方兴未艾。 单县琴台肉类加工厂, 投资500余万元建设的青山羊屠宰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3000吨, 对羊肉进行精选、分割、贮存、加工和销售。原凤翔集团公司被县药材公司兼并后,投资6000万元,新上万吨精选羊肉生产线,年加工生产能力达1.2万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西关已研制成功易拉罐浓缩羊肉汤保鲜技术。单县羊肠线厂、皮革加工厂、皮件厂等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企业改制,使其生产能力和质量达到更高标准,占领国内、国际市场从而带动单县养羊业的快速发展。

地域范围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人口139.76万,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单县青山羊主要分布在单县境内的22个乡镇(办事处)全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34°56′,东经115°48′~116°24′。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气温13.9摄氏度,无霜期213天,降雨量737.1亳米,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和齐鲁的要道,济商公路、定砀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横跨单县境内。单县处于陇海、京九、津浦、新石四大铁路干线的“井”字型结构腹地,在距县城80公里范围内有6个火车站,两个飞机场,交通方便。

十. 江苏省 徐州市 贾汪区 八股油条

八股油条在徐州已有100多年历史。有车轮形和椭圆形两种。因成品色泽金黄、酥香味美、呈分布均匀状,故称之为八股油条。2000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八股油条的制作

江苏小吃。以水面团制条。八条合拢,炸制而成。脆香可口,成形别致。因有八坯,故称八股。 原料: (制100个) 面粉5000克、碱50克、明矾粉100克、花生油5000克(耗2500克)、精盐125克 制作: 一、把精盐、碱、明矾粉用水化开,再加入325克温水搅匀,然后加入面粉和匀,搓揉至面团表皮光亮,静置20分钟。 二、将面团放到抹过油的案上,切成若干块,取一块拉长成宽5厘米的扁长条,抹上一层油,用刀竖切成5厘米长、17厘米宽的面剂条,取八条四下四上,油面相贴,依次放好,两头用手指各按一下,拉成33厘米长的条。待锅内油沸时,捏住两头在油锅内拌几下,以手松开放下,当油条漂上油面时,把相粘的条理开,每边四条,中间空心,成椭圆形,炸至金黄色出锅即成。

徐州特产十大排名可带走的徐州市泉山区十大必买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