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特产哪家好吃又实惠 莆田特产哪里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0 19:43:13

一.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妈祖面线

莆田的妈祖面线是记忆最深的一个,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小吃。面的相非常好,色彩艳丽,搭配和谐,里面的配菜都很有讲究。紫菜,别称紫袍,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富贵。更为特别的是,盘中的紫菜可不是平时的水泡货,必须炸过,有点脆也有点焦,算是一种复杂的口感,软硬都刚刚好。

[莆田妈祖面线]

圆圆的香菇象征团圆,翠绿的荷兰豆和鲜黄的鸡蛋象征健康,小巧的花生取意落地生根,象征平安吉祥,而面条则一定要脱过水,临上猪油,淡淡的浑香扑面而来,看似很平常的面条,吃起来却停不了嘴。


林默 (960~987)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 详细>>>

二.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九层粿

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吃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莆地特有之小吃。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鸡卷

莆田鸡卷是莆田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

鸡卷的做法

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甜中带咸,清爽可口。

鸡卷是用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等多种配料合成的馅物,制成条状,经油炸而成。外表如鸡皮之状,形似鸡腿,因而得名。用猪网油作皮料,又薄又韧,油炸后酥浓香浓。馅物加上山珍海味,还有又脆又甜的荸荠,食之不腻,百尝不厌。

鸡卷可称得上是一种方便熟食,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赏景,随带一袋鸡卷,数瓶啤酒,休憩时席地而坐,细细品尝,不亦快哉!

(主料辅料)

豆腐皮2张、番茄1个、净冬笋125克、面粉25克、净荸荠100克、胡椒粉001克、兴化米粉100克、白酱油30克、花生仁25克、白糖15克、水发香菇10克、醋15克、黑木耳5克、味精5克、干淀粉125克、花生油500克、湿淀粉10克(约耗100克)、芝麻酱7克)

(烹制方法)

1.兴化米粉人沸水中氽一下捞出,放在盆里,倒入干淀粉揉成粉泥,然后将花生、荸荠、冬笋、香菇剁成米粒大,与兴华米粉泥搅拌,加入味精3克、白酱油15克、芝麻酱,揉成馅料。黑木耳洗净。番菇洗净,切片。白糖、白酱油15克、醋、胡椒粉、湿淀粉、味精2克调匀成卤汁。

2.将每张豆腐皮摊平,上铺馅料,卷紧成圆棍状,用面粉调成糊封口,待封口于后,每卷切成2.4厘米宽的斜块成鸡卷生坯。

3.炒锅置旺火,下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鸡卷生坯下锅。炸至两面呈金黄色时,滗去油,锅回旺火,放人黑木耳、番茄片稍炒,倒入卤汁勾芡,颠翻均匀,装盘即成。

四.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担仔面

担仔面又有人叫“肉臊面”,肉臊其实是卤肉的一种,现在成为了台湾南部的一种经典小吃。台湾的卤味、特别是卤肉,是扬名海外的,肉臊就是以纯瘦肉的卤肉,用较甜的卤汁卤过,再切丁、加上新鲜蒜瓣一起炒,非常的香。炒好以后加入面中,就是担仔面了。特色:特点便是里面的肉臊是用木炭火烤的。按照现在的做法,担仔面里面一般会加一只虾进去,而肉臊是用卤肉来爆炒而来。原料:肉臊(纯瘦肉的卤肉),蒜,油面.值得注意的是,担仔面的面又不是一般的面条,而是一种叫做“油面”的面条,这种圆形的面条口感爽滑弹牙,相互不粘连,很能与肉臊的口感相搭配。

担仔面做法:

1.担仔面食材内容:油面、豆芽菜、香菜、虾仁、黑醋、蒜泥、猪肉沫、酱油

2.以虾头熬煮而成的担仔面汤底

3.在热水中烫熟面条及豆芽菜,需上下左右不停摇动

4.凭手感决定面条熟度后捞起置于碗中5.淋上适量肉末6.加入虾头汤底7.加入适量虾仁8.淋上少许黑醋,少许蒜泥后即可9.担仔面成品及小菜:卤蛋、卤贡丸

 

五.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焖豆腐

豆腐营养丰富,莆田人爱吃焖豆腐,特别是那些离乡游子,回乡时对这道传统名菜更是情有独钟。

莆田盛产制作豆腐的黄豆,特别是一种称为“九月珠”的皮色鸭蛋绿的黄豆有名,其豆粒个大象花生,每逢秋天刮起九月风时,“九月珠”也就成熟了,晒干后成为加工豆腐的上等原料。乡下人用“九月珠”加盐卤做的豆腐,细嫩好吃。

做焖豆腐时是先将嫩豆腐捏成豆腐泥。焖豆腐依配料的不同,有荤、素之分。素料,除豆腐之外,主要是包菜、芹菜、香菇、笋(冬笋或萼笋)、葱、芫荽、红萝卜等配料。这些料子都要切细。同时还要备好适量的植物油、酱酒、精盐、味精和碾碎的炸花生等。荤料,来源较广,如瘦猪肉、干虾肉、鲜蛏、海蛎(鲜的或干的都可以)、干贝等。此外还辅以包菜、香菇、笋(冬笋或萼笋)、红萝卜等。这些料子一律切细。另备鲜豆腐、植物油、酱油、精盐、味精、芫荽、辗碎的炸花生、调打匀的鸡蛋等。

不论荤素,焖豆腐烹饪方法基本相同。先油炒配料,后将捏得细碎的豆腐投入拌和,加水适量,一俟汤沸,即调好咸淡,放入味精,加上打匀的鸡蛋,锅上加盖,文火焖30分钟左右;入碗时,上面摆点芫荽,撒些碎花生即成。

焖豆腐烹法在于焖。“焖”非用文火不可。“焖”豆腐与配料凝结在一起,松松软软,爽口不腻,其色红、黄、绿、白,令人赏心悦目,其味清清淡淡,鲜美异常。

六.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龙眼

莆田龙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地处我国龙眼栽培适宜区的北缘,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日夜温差大。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含糖高)为特点。

七.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麻丸

麻丸其实是一种粄,虽然是同一个县里,而我在上高中前却并没有吃过这个麻丸,因为我们那个镇上并没有。我们镇上逢得墟日的时候,卖粄的人有,就是把糯米磨成粉,加糖水和搅拌成米团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下油锅炸熟即是粄了,卖五毛钱三个,我们直接叫它为煎粄。也还有一种叫薯包的粄,就是用一种红薯连同糯米一起磨成稠浓的米浆,用个勺子舀着放入油锅炸熟,就叫薯包,有甜的,也有咸的,煎炸得外面是赤焦的一层皮,里面却是白色的,还带有丝丝红薯的紫红颜色,售价两毛钱一个。还有一种叫油炸哥的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原材料不是用米,而是用面粉,加盐水和葱花调成面浆,用个扁平宽大的勺子舀着放入油锅炸熟,即是一张张的圆圆薄薄的油炸哥了,两毛钱一张。有的油炸哥先在勺子里舀薄薄一层面浆,在面浆上面加一些调拌好味道的肉、豆腐等馅料,再用另一个小勺子加舀一些面浆淋在馅料上面,盖住馅料,落锅炸熟之后就是中间包含着馅料的油炸哥了,这个价格贵一些,卖三毛钱一张。不管煎粄也罢,薯包也罢,油炸哥也罢,要软、要硬、要脆,随火候炸的时间分有长有短就是,都是现做现炸现卖的,卖的人一般都是个老头子、或者老夫妻两口子,先在家里调好米团、米浆或者面浆,然后找个担儿挑个小火炉、锅、铲、勺、油和木柴上街市的墟上去现场炸着卖。

麻丸的做法跟煎粄是差不多的,只是和米团的时候里面添加了芝麻,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再在丸子外面粘一层芝麻,下油锅煎炸成的约有半个拳头般大小的粄子,个头比我们那边墟上卖的煎粄、薯包都大多了。因为它的火头炸得不老,火头炸老了则会变得很硬,甚至是酥脆的了,炸熟了即起锅,所以非常非常的软。大家都把它的名字叫作麻丸,卖五角钱一个。因为是糖水和拌成的,所以味道很甜,又因为外面还有一层芝麻,所以又有芝麻的浓香,个头圆圆的大大的,咬上去却软绵绵的,一口咬下去,原本圆圆的鼓鼓的丰满的麻丸,也跟着牙齿的合紧而变得扁扁的了,糯米的弹性和韧性在这里显现得非常好,又甜又香又软又韧却毫不腻人,食之滋味一流,只是吃得多了会上火就是。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 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九.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茄汁猪排

菜系:闽菜

口味:酸甜

价格:10-40元

特色:美味可口,营养丰富。

原料:

猪排500克,绍酒,花椒、盐各l0克,酱油20克,味精l克,干淀粉15克,鸡蛋1个,猪油l000克,番茄汁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排斩成15厘米宽、厚薄均匀的条,每条都要均匀地带上骨头。

2.将猪骨条放碗里加入绍酒、酱油、味精、干淀粉和鸡蛋液,用手捏和均匀。

3.炒锅上火,下油烧至八成热,投入猪骨炸制。猪骨放入时要四面分散以防粘连。全部投入后用漏勺翻动炸至呈金黄色、排骨浮起,用漏勺捞起码好。

十.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鸡卷

先把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裹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醋,酥脆香甜、五味俱全

( 莆田)鸡卷是莆田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也常用于宴席之上。

其特点是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甜中带咸,清爽可口。

鸡卷是用猪网油包裹猪肉、香菇、虾肉、荸荠等多种配料合成的馅物,制成条状,经油炸而成。外表如鸡皮之状,形似鸡腿,因而得名。用猪网油作皮料,又薄又韧,油炸后酥浓香浓。馅物加上山珍海味,还有又脆又甜的荸荠,食之不腻,百尝不厌。

鸡卷可称得上是一种方便熟食,便于携带,便于贮藏。如果是郊外春游,或是登山赏景,随带一袋鸡卷,数瓶啤酒,休憩时席地而坐,细细品尝,不亦快哉!

莆田特产在当地哪里买比较好莆田特产哪里买最便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