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特产美食小吃零食做法 焦作特产及名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0 07:56:11

一.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博爱纸扇

博爱县制扇业大致始于明末清初的清化三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抗战前,以三街为中心,发展纸扇作坊30多家,年产纸扇80多万把,销往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地。清化纸扇最早的产品叫老鸹扇,就是在一根棍上钉几根竹蔑,然后裱糊上纸,漆成黑色,画上花鸟图案,再用桐油或生漆封涂而成,因形似老鸹翅膀,所以叫老鸹扇。后从杭州等地引进了制作折叠纸扇技术,开始大量生产折叠纸扇。日军侵占博爱后,博爱县制扇业衰败。

解放后,清化纸扇产量逐渐恢复,1950年产量达到25万把以上,1957年产量突破100万把,1958年达到110万把,销往全国各地。1965年后,因从湖南进货的竹箍采购困难,清化纸扇生产停滞,后转移到侯山村,用当地的竹子作扇箍,并派人到外地学习技术,改进制扇工艺,使博爱制扇业得以传承下来,侯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制扇专业村,有纸扇加工专业户60多家,主要产品有工艺扇、礼品扇、广告扇等,远销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产量逐渐提高,声誉越来越好。

2008年,清化扇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重庆小吃

重庆小吃

三. 河南省 焦作 山阳区 三烹

此菜名三烹,比有三次烹调过程,那么第一烹就是把切好的莲菜片吵水,大家都知道莲菜在吵水的时候易变色,理论在这里我就不写了,我说点实际的,就是你首先要把锅反复用水洗净,然后在加入锅中清水烧开,放入白醋和白糖,再下入莲菜片,吵透它(就是说把它煮熟了)倒出来,冲凉备用,那么第2烹就是把吵过水的莲菜片淋净水,炒锅下1000克色拉油烧五成热,下入莲菜片炸,炸制金黄到出淋油,在炸制过程中,火不要太大,中火慢慢炸不停的用炒勺推动锅中的莲菜,使其均匀受热,那么这第三烹就是最主要的了,炒锅上火下少许油,放入干辣椒炸出味,捞出辣椒,放入一大勺白糖,下入清水(记住清水的量把白糖融化成糖浆即可)小火熬化,为了成菜的口味我们把它多熬会,千万要用小火,最后在放入切好的姜丝和红辣椒丝,下入莲菜,翻炒均匀即可出锅装盘。

四. 河南省 焦作市 孟州市 孟州炒面

孟州炒面是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的特色小吃。孟州炒面干干爽爽,呈焦黄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丝、碧绿的葱段,佐以青椒或红椒,菜的青鲜和面的焦香溶为一体,色彩丰富,油而不腻,口感筋道,满嘴生香。

孟州的炒面很有特色,不象博爱的一样先是将面用油炸成一佗佗备用,吃时加菜用水焖开;也不是象焦作的炒面一样先将面蒸熟备用,吃时再炒;更不象南方一些城市先将挂面煮软再炒。孟州的炒面现炒现吃,先将二细的生面条(千万不能用挂面)放在炒锅里,然后一点一点用油淋在锅的周围,让油慢慢地渗到面条里,在暴火上不停地掂锅使面在锅里旋转,将面煎的焦黄,然后再轻巧地一掂,让面条在空中来个180度大翻身,再煎黄另一面。整套动作节奏鲜明,特别是那凌空一掂的动作,简直象玩杂技,不得不佩服大师傅们精湛的厨艺。然后再炒肉、菜,将煎好的面盖在肉菜上,淋入加了鸡精、味精、酱油等作料的高汤,立即盖上锅盖子焖。这面炒的好坏可全看加入水的量与焖的时间的长短。大师傅们总能恰到好处地将面条焖得不软不硬,脆里带绵,汤也刚好全部被面吸收(我去年在修武下乡搞1的一年,苦练了炒面绝技,开始不是汤少就是面侬,后来终于掌握住了)。一盘成功炒制的炒面,炒面干干爽爽,呈焦黄色,拌有嫩白的豆芽、粉嫩的肉丝、碧绿的葱段,佐以青椒或红椒,菜的青鲜和面的焦香溶为一体,色彩丰富,油而不腻,口感筋道,满嘴生香。然后再配一小碗海米紫菜蛋花汤,汤里面飘浮着虾米香菜紫菜,再加几片西红柿配色,鲜美异常。

五. 河南省 焦作 温县 铁棍山药

铁棍山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行山苍茫遒劲,母亲河源远流长,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钟灵毓秀,世界文化瑰宝太极拳博大精深,“国药之宝”四大怀药声誉海内外,形成了焦作城市的三张名片。

焦作市太极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诞生并脚踏实地的走过来,秉承太极文化之精髓,吸纳焦作山水之灵气,在人杰地灵的土壤中依托天然四大怀药资源优势,以科技为先导,潜心研究、种植、开发、生产、推广以四大怀药为主要原料的纯天然绿色产品系列,建立太极庄GAP标准化种植基地、太极庄四大怀药研发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科研技术和工艺,发展怀药深加工。公司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研发上市产品百余种,成为怀药行业的一个亮点,当地知名品牌。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扬州小吃

扬州小吃

七. 上海市 黄浦区 上海小吃

上海小吃

八.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上庄姜

上庄姜对外也称清化姜,是怀庆三辣之一,具有块大、丝细、色黄、味鲜、产量高、易储藏等特点,且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1993年,以上庄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上庄姜自晋朝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连年送往京城。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5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月山镇上庄村、柏山镇下期城等村,生姜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2007年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8年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上庄生姜及其制品姜酱、姜片、姜粉等,已成为博爱县重要的地标性产品,和博爱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2008年,“上庄姜种植与加工”技术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安徽省 合肥 蜀山区 合肥小吃

合肥小吃

十.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玉溪风味小吃

如果你在昆明街道上漫步,经常可以经看到:“真正玉溪风味”、“最佳玉溪风味”的小吃招牌。玉溪烹调技艺誉满全滇,玉溪烹调技师遍及三迤

玉溪市因水得名,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取其清流如玉之意。而玉溪风味与水有关,其著名食品如炒鳝鱼、炖鳅鱼、烧鸭均以水产品为原料,而向负盛名的玉溪米线则与玉溪水稻品种有关。明、清以来,玉溪即有滇中谷仓之美称,这些,都是玉溪风味的物质基础

玉溪风味小吃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昆明风行,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尤其是吸收川味、苏味之长,麻辣鲜香兼备。最能代表玉溪风味的小吃品种,注重汤味,佐料齐全的是玉溪米线。玉溪米线名目繁多,花色多样,有闷肉米线、鳝鱼凉(热)米线,还有肉米线、鸡米线。根据季节变化,还有什锦凉米线,以凉菜为主,脆香爽口,佐料多样,炎夏时节,为冷饮佳品。民间碗豆粉盖面酸汤凉米线,价廉物美,老幼爱吃

玉溪小锅米线独具特色,汤味求鲜,多用筒子骨和鸡熬成清汤,选用韭菜、碗豆尖等鲜嫩绿叶菜,配以玉溪酱油,采用新鲜剁肉,加适量水腌菜,一锅一碗。另外小锅卤饵块,油重而不腻,香而不脆,熟而不粘。近来在小锅煮品的基础上发展了炒饵、炒卷粉、炒米线。加火腿、腌肉或香肠提味,配以韭菜头,成品绿黄分明,鲜香爽口,滑而不腻

小吃不妨一尝,席面更为可观。玉溪烹饪,炖、炒、爆、蒸、烩、溜、卤、烧均有拿手好菜

炖鳝鱼向称玉溪名菜,是玉溪烹调技师们的拿手技艺。汤汁红亮,加入油炸泡肉皮入味,得薄荷清香,再垫以韭菜,得其鲜甜,鳝鱼滋嫩味浓,油而不腻。炒鳝鱼品种较多,有红油卷筒鳝鱼、炒鳝鱼丝等,辣麻鲜美,入口爽脆

炖鳅鱼却又是一番风味,粑而不烂,夹鱼头入口,身尾留口中而拖出骨头,鲜美无比

爆双脆以猪肚头和鸡、鸭肫为主要原料,旺火旺油,急速成菜,脆、嫩、纯、香具备

蒸鸡集、香、鲜于一体,老少适宜。垫以蚕豆、红薯、洋芋,更是增色不少

溜里脊、醋溜卷筒鳝鱼,清淡可口,滋嫩无渣

卤菜在玉溪较为流行,从鸡、鸭、火腿到豆腐,都可卤出各种名菜,卤味纯香,配料多样,注重火候,吃味爽口,佐酒下饮均不宜缺

著名经济学家朱应庚教授,对“玉溪风味”的形成和特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民国初年建成的玉溪街,是昆明当时唯一的一条饮食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正义路、晓东街、南屏街。窄窄的街面两边摆满了饮食摊点,从早到晚人来人往,趋之若骛。人们以到此一饱玉溪风味的口福而为快事。这一盛况一直持续到50年代。说明玉溪风味在云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玉溪风味”的内涵是包括一系列独具风味的菜肴和名特小吃等烹饪食品,它的创立和形成,不知包含了多少前辈的艰辛和智慧。其菜肴的最大特点,在于刀工精细,注重火候,主配料讲究鲜、活、滋、嫩,调味则以鲜为主,重辣轻麻,酸甜适中,不管炒、烧、煮、卤、烩、焖、炖等,其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其在玉溪,又因地方的物产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各种小吃之所以堪称一绝,则在于制作的独特及原料的新奇、精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有了专门的饮食服务管理机构,对历代烹调大师的智慧结晶--玉溪风味的烹调技艺、曾先后采取"以师带徒"或办培训班等办法,培养出许多新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中青年烹调师,使玉溪风味得到了继承(玉溪)

焦作特产小吃的做法焦作特产小吃可携带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