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长汀特产小吃 龙岩长汀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7 09:24:58

一.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新泉鱼

新泉一带的人十分讲究对鱼的烹调,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加工方法。比如鳗鱼、鲇鱼、鲶鱼等无鳞鱼类一般用于清蒸。清蒸时,若以食肉为主,则加以香菇、姜汁、花生油等佐料;若以滋补身子为主,则加适量的水、米酒、生姜一起蒸。

鲤鱼则一般是先煎后煮。鲫鱼除了用干煎、焖之外,更多的则是用来涮酒。涮酒时配以适量的生姜、香藤根之类的配料。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当地人都十分讲究烹调技巧。

二.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卷饼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

卷饼

户户都炰制。

(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

三.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河田鸡

长汀河田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汀河田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汀河田鸡,因主产于福建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而得名,是福建省传统家禽良种,《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全国八个肉鸡地方品种之一。河田鸡含蛋白质多,脂肪适宜,肉质细嫩、皮薄柔脆、肉汤清甜;嘴、脚、皮呈黄色,颈、翅膀和尾巴的羽毛呈黑色,其它地方的羽毛金黄发亮;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十一种氨基酸。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长汀河田鸡是中国五大名鸡之一。《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传:唐明皇喜好清明斗鸡,立鸡坊于两宫。李白有“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休惕”之句。岑参的《神鸡童谣》云:“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列为斗鸡之一。到明朝有一时期亦盛行斗鸡。河田鸡选送京都、曾被誉为斗鸡之雄,每每取胜。

河田镇地处闽西山区的腹地,是武夷山山脉崇山峻岭中的一块盆地。朱溪河在此汇入汀江,有较大面积的丘陵坡地,且有温泉与丰富的稀土矿藏。该地区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甘薯油菜及豆类。长期以来,农民也积累了丰富的养鸡经验。过去的交通十分不便,环境较为封闭,极少引进外来鸡种,使这一鸡种得以纯化提高,逐步形成并巩固。

河田鸡完全符合优质黄羽肉鸡的特点,其体形有大小类型之分。全身羽毛皮肤与胫部均黄色,羽毛以浅黄色为主,尾羽与镰羽为闪亮的黑色,镰羽很短,主翼羽为镶有金边的黑色, 喙的基色为褐色而喙尖则浅黄。头部清秀,颈较短粗,腹部满,胫长适中,体形略呈方型。河田鸡的冠型甚为特殊,为单冠直立后分叉。这种分叉的冠型自雏鸡孵出时就已形成,遗传性稳定,在其它鸡种中是没有的。

河田鸡是在完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以稻谷,米糠和瓜菜薯类为饲料,放牧150~180天后上市,完全符合“珍味型”优质肉鸡的标准。该鸡的屠体丰满,肉质细嫩,皮薄骨细,肉色洁白,口感香鲜嫩滑,实为禽中珍品,当地农庄素有饲养阉鸡的习惯,将90日龄的小公鸡用人工摘除1的办法进行阉割,再放牧喂养约三个月后上市,其肉质更为香滑适口,使河田鸡的声誉得到更大的提高。

经国家医药总局福建省微生物分析测试中心、福建农科院检测分析,河田鸡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的含量丰富,该鸡为绿色无污染食品,富含人体必须的11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它的牛磺酸含量是普通鸡的37.8倍。

河田鸡成年公鸡体重1.73公斤,母鸡体重1.21公斤。120日龄半净膛屠宰率,公鸡为85.6%,母鸡为87.1%;全净膛屠宰率,公鸡为68.6%,母鸡为70.5%。母鸡180日龄左右开产,年产蛋量100个左右,蛋重为43克,蛋壳以浅褐色为主,少数灰白色。公母配种比例为1:10~15;种蛋受精率90%,入孵蛋孵化率为67.75%。

2000年“河田牌”河田鸡系列产品荣获“福建省农业精品展销会金奖”,2001年1月获福建省农业名特优新产品展销会金奖。 2001年11月“河田牌”冰鲜河田鸡被评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6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7月12日起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长汀河田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龙政函[2005]3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长汀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汀州灯盏糕

汀州灯盏糕因形似古代扁圆形的豆油灯盏而得名。它是将大米和黄豆浸泡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再用汤匙舀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煮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迅速膨胀成圆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黄时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胀的过程如同变魔术一般,又称为“魔术糕”。

五.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馆前米粉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毛泽东等伟人在品尝过后,都曾称赞这米粉的美味。

相传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福建入驻长汀时,因为长途跋涉生病了,在长汀的福音医院疗养。因为身体不好,毛主席胃口不好,炊事员无意中煮了一碗米粉,并加上开胃的长汀酸菜。没想到,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后来,毛主席常要求吃长汀酸菜煮米粉。

馆前米粉也因此名扬天下。在汀江流域还畅通时,米粉干源源不断地运往汕头、广州、港澳及南洋各地,为长汀出口的土之一。

六.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

七.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清汤粉

享誉八闽的龙岩清汤粉,就是以苏圾新鲜米粉为主料。

清汤粉是福建龙岩。它起源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镇,历史已有好几百年,是龙岩的名小吃,也是不少龙岩人的最爱。清汤粉是以锅中滚水烫熟的龙岩米粉为主料,配以添加了特制调料新鲜猪骨汤,再依个人喜好铺上各种可口的佐料制成。经典的佐料品种有牛渣、咸肉、肉皮等等,若可能时还可搭配些时令蔬菜。

八.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九.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斜背、背洋、梅溪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其干茶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以“三著黄绿”而闻名。

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茶树芽叶的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

斜背茶以大叶种菜茶炒制品质最佳。立夏左右进行采摘,不采夏、秋茶。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特殊工艺促使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非酶性为主的生化变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黄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斜背茶在闽西早负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外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它以独特的香气(带艾香)、浓厚的滋味、犹如新鲜橄榄的回味吸引着广大斜背茶的爱好者。

十.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南阳金桔

南阳金桔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的。南阳镇金桔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南阳金桔在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十分畅销。

金桔是南阳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该镇一方面充分依托山多、海拔高、气候适宜的优势,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金桔。截至2013年,全镇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挂果7800亩,总产量可达2800吨,产值680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如今,全镇的金桔产业正逐步形成了以“金柑协会”为龙头的产业链。

龙岩长汀十大特产长汀特产小吃做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